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红色旅游-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上三个月的时间,我们走完了红军一年的行程,它是跳跃式的,而且是凭借着疾驶的车轮子。    

   二万五千里长征,真是山重水复,艰难重重,时隔70年后,时世变迁,重走那一段坎坷之路,依旧艰难。加之身上的病痛作祟,惯于远行的我对脚下那无尽延伸的风景,却产生了些许惧意。    

   就在我在路上苦苦追寻的时候,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这不啻于一股暖流注入了心扉。我发现我的朝圣路线正是党的这一《纲要》相吻合,因此坚持走了下来。  红军历尽艰辛,经过艰苦卓绝的跋涉,在那荒无人烟之地,划出了一条红色的飘带。旅途中的我经常被一些具有独特意义的事物所感动,甚至毫不吝啬地将热泪献给它们,献给创造这些伟大事物的伟大的人们。在那条红色的飘带上,穿结着诸多璀璨耀眼的明珠。我怀着一颗敬仰之情去捡拾那些被红色浸染的明珠,以期展示在世人面前。由于时间匆忙,有许多足履未及之处,有些明珠在我指间滑落了,心里总感惴惴不安。    

   我的妻子全程陪同我,给予我帮助,使我坚持走完那些偏僻的角落。在我们临行前,我曾为她写了一首小诗,以寄情怀:   我们出门远行    

   微笑的泪花淋湿八月朦胧的心    

   兴奋中    

   透着缕缕酸涩的别情       

   也许这是一次不归的远行    

   也许这本就是人生的归程    

   远方的远方永远在遥远地招手    

   没有远方的日子生命就没有光明  在那些日子,我们时时被震撼着,是红军的足迹和美丽的景色吸引着我们,日夜兼程地走下去。那些心向远方的生活,是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的夙愿吧。


第一部分最难忘却的记忆—红都瑞金(1)…(图)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瑞金现在保存的革命遗址众多,其中拥有国务院批准的以“一苏大”、“二苏大”、“红井”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瑞金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境内群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构成了众多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观。    
    红色印记:瑞金是享誉中外的红色故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    
    儿时的不解情缘    
    最早知道瑞金这个地方,应该是源于上小学二、三年级时的一篇课文,叫做《吃水不忘打井人》。记忆中,我们这些还在孩提时代的小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手捧课本,跟着老师大声朗诵着这篇课文。“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那时,读着课文,想像着瑞金那个地方,天空一定会更明亮,太阳一定更火红,那里的井水一定很好喝吧……    
    童年的想像是简单的,但寥寥数语的课文,却像磁铁一样,让我童年的心灵与瑞金、红井相吸引,甚至成为几十年都挥之不去的记忆。    
    红色之旅,让我有幸去拜谒这块红色土地,和儿时的那份不解情缘。    
    由赣州乘汽车,不足3小时,来到了被称之为“红色故都”的瑞金。今日的瑞金已不是当初的小城。瑞金位于江西省东部边陲,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接长汀,南邻会昌,西连于都,北靠宁都,为赣、闽、粤三省通衢。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走进瑞金城时,天已近暮色,我背着行囊走在街上,并没有冷清的感觉,宽阔的街道在橘黄色路灯的照射下,让人感到温馨舒畅。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群和疾驶而过的车辆,让我对老区人民的生活节奏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来到瑞金,沙洲坝是我最先要去的地方。天空阴暗,我真担心次日会下雨。为了获得准确路线,我向路人打听消息。一位老者知道了我的来意,很热情地为我解答。他反复三番地为我描述路线方向,生怕我不知道。他走了很远,突然感觉有的地方说的不对,又匆匆转回来,即刻更正。他竟然如此这般地跑了4趟。其实我早已记住了,可见老区人的一片热心!第二天一早,艳阳高照,我按老人指点的路线,在市区乘云集开往沙洲坝方向的公交车,来到沙洲坝。当年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办公、居住的沙洲坝村,和带领红军战士和乡亲们挖的那口水井,就在这条路上的不远处,现在已被辟为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    
    说实在的,当我的脚步,一踏上这块红色土地的那一刻,就仿佛游历于当年红军生活战斗的画面之中,对先辈的那份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今天迈进这座大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遥想一代伟人就是在这里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成为共和国的摇篮,那种胆略、那种豪气,是我们今天的语言所不能表述的。    
    电视剧《长征》摄制组在这里拍了许多镜头,醒目的剧照就矗立在毛主席旧居门前的一棵古樟树旁,这棵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樟树也成了今天中国革命的见证。    
    甘甜的红井水    
    由旧居出来,我来到红井旁,这就是我在课文中知道的那口在毛主席带领下挖的水井,被沙洲坝人称为“红井”,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如故。站在红井旁,一块石刻碑文跃入我的眼帘,“吃水不忘打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我对老一辈革命家不禁肃然起敬。据说,当年红军长征走后,国民党几次想填埋此井,都被村里人舍命保护了下来,可见人们对这红井所寄予的深厚情感。红井的旁边还有另一块石碑,我移步碑前,这是后人们将小学生的课文刻在了上边,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课文了,我朗声读了起来,我的声音又一次哽咽了。不知怎么,站在这块土地上,总会让人的眼中时常涌动泪花。瑞金、红井——让我儿时美好的记忆萌发出无限的情感。在这片土地上我总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离开红井前,我情不自禁地俯下身,舀上来一些井水,先是品尝,后就大喝了几口,确实不错!清冽甘甜,完全证实了我儿时的想像。    
    


第一部分最难忘却的记忆—红都瑞金(2)…(图)

        
    叶坪歌声远    
    在瑞金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诸多的革命遗迹,叶坪村也是其中之一。1931年9月28日,毛主席、朱德指导根据地军民在叶坪村建立、发展和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即苏联十月革命庆祝日,在此召开了第一次中央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及经济政策等重要决议,宣告中央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为主席,从此中国共产党在瑞金有了自己的红色政权,“毛主席”这个称呼也就是由这里开始的。叶坪村的革命遗址有毛泽东和朱德旧居、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军烈士纪念塔、公略亭等。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叶坪村迁到沙洲坝办公。1934年国民党对中央军委苏区“围剿”,中央政府等机构曾一度由沙洲坝迁入云石山古庙办公,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率红军突围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写到这儿,似乎红军的脚步伴随着一阵依惜别离的歌声,流入我的心田: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    
    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哪山,    
    山上( 格)苞谷(介支个)金灿灿,    
    苞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    
    苞谷棒棒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着红军手红军啊!    
    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    
    鸿雁(里 )飞到天涯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    
    十万百姓泪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    
    革命成功(介支个)早还乡。    
    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    
    心像(里格)黄连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瑞金大柏地,也是革命旧址。毛主席曾有一首诗叫《菩萨蛮·大柏地》,其中“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就是为这里所写,只因自己还有其他任务在身,没能如愿前往,现在想来也是一种遗憾。    
    贴士:    
    交通:去瑞金要在赣州市区新车站乘汽车,直达瑞金的车较多,也可乘开往长汀方向的班车到达。赣州到瑞金的车票31元,早班车6点,晚班车2点。 如果再想去长汀,由瑞金到长汀的汽车也很方便,路程不足1小时,汽车票价10元。    
    住宿:瑞金住宿条件较好,宾馆标间一般在百元以下,普通招待所条件也不错,标间一般在50元左右。    
    景点门票:    
    1、沙洲坝群址25元。坐云集开往沙洲坝方向的班车直达,早7点到下午5点半,每10至15分钟一班车,很方便,票价1元。    
    2、叶坪群址 20元。坐云集开往沙洲坝方向的返程车直达,票价2元。时间同上。    
    3、云石山旧址5元。    
    4、在瑞金的西北部,有罗汉岩自然风景区,据说风光很好。我因时间紧张,未能如愿。车程在两小时左右,在城区内可搭乘一半路程的班车,剩下的路,要转坐三轮摩的。    
    


第一部分红军的故乡—长汀(1)…(图)

        
    长汀位于福建西部汀江上游,是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发祥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巍峨的宋城墙、耸立的唐代城楼三元阁和独特罕见的唐宋“双阴塔”古井。    
    红色印记    
    长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这里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被称为“红军的故乡”。    
    小街斜阳游长汀    
     身临长汀,已是午后、太阳西斜时分。这一带久旱无雨,天空中弥漫着一层雾气,包裹着太阳,笼罩着小城,真可谓残阳如血。据说,当年红军也是在这样的傍晚时分,告别长汀,踏上了漫漫的长征之路。    
    不知哪家的音响里又传来《十送红军》的乐曲声,是用唢呐吹奏的,悠远绵长,如泣如诉。在这儿,我听得最多的曲子就是这首《十送红军》。每当此时,总是喉咙哽塞,泪花闪闪。我想,吹奏这支曲子的一定是于都人,那里是唢呐之乡,也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军长征的第一个渡口就在那里,现在已建起一座大桥。这首曲子,饱含着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思念之情。走在长汀的小街上,耳边始终萦绕着唢呐的乐曲声,沐浴着血红的残阳,去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身上总觉得有股热血在沸腾。    
    我急匆匆地穿行在长汀的大街小巷,不时向深巷中的“老表”打听去路。不知什么时候,我身边多了一位老人,身材不高,面容清瘦,是那种典型的闽西模样的老人。先是向我寒暄几句,接着盘问,诸如我“是哪里人?做什么的?来长汀干什么?”之类的话。我开玩笑说“您查路条吗?”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我马上一一如实地做了回答,为了证实我的身份,还很郑重地掏出证明我身份的信件,呈献在老人面前,他很认真地接过信,然后仔细地看,看过之后他说“跟我走吧”,我纳闷,难道长汀竟还有这么老的导游?他见我犹豫的神情,急忙说,他想为我做义务向导,不然我是哪也找不到的。他又像是在向我证明他的身份似的告诉我,他就住在“福音医院”的斜对面,那是一个很有荣耀的地方。我说正想看看“福音医院”。他说,那就先从“福音医院”看起吧。    
    他领着我在小巷中七扭八拐地穿行着,不停地向我做着介绍。我则在想像着当年这片土地是怎样一番情景。老人很健谈,步履也很矫健,说要在天黑之前带我把“福音医院”、“毛泽东旧居”、“云骧阁”、“辛耕别墅”、“瞿秋白纪念碑”都转完,这些都是红色景点。我们很快便来到“福音医院”。    
    它坐落在长汀的北山脚下,一条幽深的古巷里,正门楹上蓝色的“福音医院”4个大字赫然耀眼,配以漆黑的大门,显得那样肃然。“福音医院”的前身,叫“亚盛顿医馆”,1908年由英国传教士修建,1926年改名“福音医院”,由傅连璋负责。一年之后,周恩来、朱德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队伍途径长汀,医院热情地为起义军服务,诊治伤员。1931年“福音医院”成为中央苏区的红军医院,毛泽东曾在这里养过病。因这所医院较小,次年迁往瑞金叶平,改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璋任院长。傅连璋不仅放弃了每月400元大洋的优厚收入,还把医院的药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