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红色旅游-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湖。当年道教祖天师、创始人张道陵,就是沿这条水道,从鄱阳湖溯信江入泸溪河而到云锦山,那时的龙虎山叫云锦山。张道陵被这儿的圣景迷住了,便在这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从此云锦山改名为“龙虎山”。龙虎山因张道陵所创立的道教而远名四海,给这里的丹山碧水罩上了一层迷人的光环。
泸溪河过滩如缎,积潭成翠,像一条长长的白练,将龙虎山的风景名胜连为一体。在河上,你可以看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遗留文物最多的春秋战国崖墓群。一个个山崖墓穴,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有单洞单葬的,有连洞群葬的。据考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墓,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
古越人为何将棺木置于崖上?据说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为了长久安葬死者,不得不将棺木放入人迹罕至的崖壁之上。这些崖墓保存至今,非常珍贵。在墓内发掘到的几百件文物,如十三弦木琴、斜纹纺织机,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堪称中国崖墓文化的一绝,可将之视为我国“崖墓文化博物馆”
当时人们如何将这些棺木置于崖穴之中,至今仍是一个谜。人们猜测是用“绳吊法”吊装的,以后又依此做了实验,确实成功。现在每天下午在龙虎山仙水岩,都有这样的表演,向游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过程,令人惊叹不已。
沿泸溪河而行,两岸有观不尽的风光。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一回中,把龙虎山描写得出神入化:“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再看那“千峰竟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怎不令人心驰神往。
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龙虎山,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及人文景观,奇峰秀出,千姿百态。有的像雄狮回首,有的如巨象汲水,特别是诸如出浴待衣的仙女岩、亲密相间的僧尼峰、迎风不摆的水中莲等十大美景,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令人赞叹叫绝。这些景致被当地人俗称为“十不得”,它们是:嫣红斑斓的云锦山(云锦披不得)、卧溪泛流的玉梳石(玉梳梳不得)、天师炼丹的丹勺岩(丹勺盛不得)、天下奇绝的仙女岩“仙女献花配不得”、男女相依的僧尼峰(尼姑背和尚走不得)、迎风不摆的水中莲(莲花戴不得)、惟妙惟肖的仙桃石(仙桃吃不得)、旋涡翻滚的道堂岩(道堂坐不得)、溪水萦流的紫团石(紫团绕不得)、奇峰独秀的神鼓石(石鼓敲不得)。这些既形象逼真又“不得”的景观,给人们从视觉到心理,都留下了再创造的想像空间。
泸溪河的东岸,坐落着一个小村,人称:“无蚊村”,村的名字叫许家村。村子三面还山,一面临水,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村里居住着四十几户人家,据说是许真君许逊的后裔。这个村子常年见不到一只蚊子,非常奇怪。有的猜测村周围种了许多樟树、桉树、竹柏,一定是它们起了驱蚊的效果。可村里的人却始终相信,是“张天师驱蚊孝母”起的作用。传说有一天,张天师陪母亲游仙水岩,见天色已晚,便夜宿许家村。母亲夜里被蚊子咬醒,责怪儿子连个小小的蚊子都治理不了。张天师便连夜作法,念动真经,顿时蚊子跑光,再也不敢回来。现在到仙水岩游玩的人,都爱到这转一转。
在“无蚊村”的对面,隔着泸溪河,就是仙人城,在河上望去,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仙人城,又称仙岩,素有“神仙洞府,人间仙境”之誉,是龙虎山著名景点之一。仙人城坐落在千仞绝壁之上,人迹罕至,猱猿难攀,被人们视为仙居之所。现在有588级台阶可以攀缘直上,穿仙风门、仙雨门,过凤凰桥,你就可以直达山顶。山顶有兜率宫,世传道祖老子曾云游此地,结庐炼丹,并传授道教祖天师张道陵以道法玄机。在兜率宫的正殿中,供奉着老子的神像,神像高12。3米,以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老子思想。眺望着远山近景,俯视着玉练般的泸溪河,你会顿生遐想。当年唐代大诗人顾况来游龙虎山,望着仙人城,临河长叹,写下了《安仁港口望仙人城》,诗云:“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
我是游完泸溪河之后,乘车去仙岩的。
泸溪河在崇山峻岭间带你蜿蜒盘旋,你的感觉就像是在云里雾里,两岸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亦真亦幻。身下的河水碧绿似染,时而千流击崖,浪花四溅,时而水流缓缓,游鱼可见,时而面迎千障,时而又峰回路转。
第二部分丹霞碧水虎踞龙盘—龙虎山(2)
洞仙之地上清宫
中午,我去了上清宫。上清宫在上清古镇的东面,有一华里之距。它坐北朝南,左拥象山,面对泸溪,显出一派风水宝地之状。它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历代高道都曾在此修身养性,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的美称。
上清宫原为道教祖师张道陵结庐炼丹时的“天师草堂”。汉献帝时第4代天师张盛承启祖教自四川迁回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坛”;唐会昌年间,皇帝赐银两在“传坛”旧址建“真仙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真宗敕改“上清观”。上清来便成为龙虎山的代名词。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徽宗升“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大上清宫。据《上清正一宫碑》载:“时宫中学道者常数千百人”,上清成了“昼夜常明羽人国”。
道教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时早已成了国教。明朝,太祖朱元璋请张天师发告天文书,作为他“承天命”的依据。
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视,上清宫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上清宫已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宫殿,据记载,几乎和皇宫一样,仅仅比皇宫低一尺。那时上清宫所建殿宇就有几十栋:三清殿、玉皇殿、紫微殿、天皇殿、后士殿、斗姆宫、雷祖殿、北斗殿、伏魔殿、文昌殿、四圣殿、真风殿、留侯殿、鼓楼、福地门、龙虎门、棂星门、下马亭等等,等等,不胜枚举。附近还建有道院三十六座,以及各种附属建筑。当时巍峨的宫殿和星罗棋布的道院布满山间。
上清宫整个建筑以三清殿和玉皇殿为中心,分八门四方,规模不可想像。后绝大部分被毁,到解放时,只存大上清宫门楼、钟楼、午朝门、下马亭、仁靖真人碑和东隐院等。现在这些建筑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修筑,楼宇轩昂、林荫夹道,风景超然。
东隐院是上清宫目前残存惟一的道院,在宫内东侧,它建于南宋年间,后因元世祖忽必烈对该院道士张留孙分外器重,东隐院得到修缮,名声也随之大振。这一建筑风格古朴,淡雅大方。院后有一口“善恶分界井”(相传人行善作恶或前生后世一照便知),门前还有一棵“神树”(相传为张道陵所栽)。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林生雾霭,仙迹飘踪。
在这里,至今尚存有一口井,叫“镇妖井”。此井便是施耐庵在《水浒传》开篇第一回,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的伏魔殿的镇妖井。伏魔殿早已不存,但那口井依然,石栏如初,井底深幽,井壁四周长满了青苔杂草。放眼望去,漆黑一团。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是由此跑将出来,变成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搅乱了乾坤。
游人站在“遇洪而开”的洞口朝底探望,不禁胆战心寒,生怕像《水浒传》写的那样:“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冲将出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弄得“夜眠不稳,昼食忘餐”。当然,游人也知道《水浒传》是小说,是施耐庵的妙笔生花,但他对上清宫整体环境、气势的描写,将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化成牧童的妙笔,倒显得几分真实,因此,游客都要来到井口,看看那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怎样从洞里冲将出来,变成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将扰乱整个乾坤的。
走出上清宫,导游指着泸溪河对岸的一片樟树林,告诉我:那就是当年红十军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地方。我见那片樟树,有些叶片已经泛红,红得就像迎风飞展的红旗。透过密林,我仿佛看到了朱德、彭德怀领导下的红军战斗的身影。
第二部分丹霞碧水虎踞龙盘—龙虎山(3)…(图)
千年古镇上清行
告别红军会师地,我踏进上清古镇。从这一刻起,你就是踏进了历史,它就像一本揉皱了的线装书,使你爱不释手,不忍丢弃。
古街的路面,几乎铺满了鹅卵石,也许是因为守着泸溪河太近的缘故吧,那鹅卵石用起来是那么铺张。大大小小,光滑溜圆,不扁不长,密密匝匝地排列着,泛着耀眼的光泽。有的居然还排成太极和八卦图样,精巧至极,让人举足不前。
古镇上,那些明清时期的老房子比比皆是,临河的吊脚楼更给它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看见它,你自然就会想起历史。上清古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唐五代曾叫雄石镇,宋时改称上清镇。1000多年来,天师世家在这里繁衍生息,秉承道统,使这里商贾云集,农商兴旺。天师府、上清宫,为它罩上了迷人的色彩。走在街上,你马上会感觉到,古镇上民风古朴,文化渊长。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屐旅于此,并描述“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长”。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曾为古镇石帖撰跋。
这里的民居古色古香,李家弄、柴家巷、姜家弄、关门口,还有那些古码头,都向你倾诉着以往的辉煌。那些高高的马头墙,鹅卵石镶嵌的古道,高大的门第,方砖铺设的厅堂,通光透亮的天井,木雕的窗花,处处透着儒雅和气派。在这条长达1.5公里的千年古街上,留侯家庙、天师府、天源德药栈,更添着古老与沧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教祖庭天师府,它就坐落在古镇的中央,背靠西华山,面朝琵琶峰,门望泸溪河。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居住的地方,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其历史风貌。整个建筑均照八卦形状设计,历史上有“南国无双地,江西第一家”之誉。府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绿树红墙,琉瓦飞檐,仙乐缥缈,香烟袅袅。
这里最娇媚的还是泸溪河,当你借一家吊角楼之窗,向外眺望,你会看到:远山如黛,近水似练,古树婆娑,田畴翻浪,竹筏横渡,村女浣纱,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泸溪河自古就有“朝受千人拜,夜收万盏灯”之说。
贴士:
交通:乘火车到鹰潭。鹰夏线、皖赣线、浙赣线在这里交汇,每天有几十余列客车在这里始发、到站、停靠。
龙虎山距鹰潭市很近,车程20分钟,在鹰潭火车站广场上,有开往龙虎山景区的班车。
如果有兴趣游览上清古镇和天师府的话,那么可以和龙虎山景区联游,在广场上坐开往大上清宫方向的中巴车,40分钟即到。终点下车后,先游览上清宫,出来后,步行1里多路可游览上清古镇,天师府就建在镇上。游览完后,顺路就可走出镇口,在这里可等候汽车去仙水岩,在那里可乘竹筏游览雷打石、三怪石、九曲洲、龙虎山、仙水岩等十大美景。也可在上清坐竹筏进行泸溪河漂流,等。
住宿:鹰潭住宿很方便,宾馆招牌的住宿较多,一般情况标间价格60元左右,条件很好。景区内的住宿价格要比市内高。
景点门票:上清宫25元。仙水岩竹筏漂流90元。天师府30元,古镇不收门票。
特色菜肴:上清豆腐,是上清镇的特色菜肴,历史悠久,镇上磨坊林立,豆腐畅销四方,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上清用膳时,就对“黄芽头鱼炖豆腐”赞不绝口。
板栗烧鸡也是很有特色的一道菜。这道菜我没有口福品尝到,但这里的板栗我吃到了,个大、香甜还便宜,炒熟的5元一斤。有一句顺口溜说“龙虎山中天师栗,大小神仙争着吃”。
第二部分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1)
婺源地处赣东,风光美丽,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里是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詹天佑的家乡;是著名的茶乡,也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龙尾砚的产地。婺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优美,人杰地灵。
红色印记
这里是革命的老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婺源大鄣山风景区,有一处红军棚旧址,是当年红军在这里坚持革命斗争的遗迹。
千载茶香育英才
婺源常被人们称作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我一直在心里憧憬着它。
在十月的秋色浸染江南的季节里,我来到了婺源。婺源被称为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由远及近的舒缓起伏的山丘,在秋色的映衬下,更显着它的秀丽,婺源就在它的怀抱中。千百年来凝重的历史文化和着自然的美丽,让每一个走进婺源的人,如同走进一种梦境,走进一个“世外桃源”。
到了婺源,我先去了大樟山,这是一处风景区,在婺源县城西北。这里有一处红军棚,是当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遗留下来的革命遗迹。我想,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红军是凭着怎样的意志,在这万山丛中与敌人周旋。在这么美的地方,曾经发生过那么残酷的斗争。在婺源的日子里,这个想法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
悠久的历史,使婺源积淀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滋润着这片土地。在我看来,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婺源美的根基,古往今来,这里人才辈出,名流济济,有南宋名臣、文学家朱熹;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经学家汪永;清代学者汪绂,他曾有33部书被收入《四库全书》;近代首屈一指的“铁路之父”詹天佑等等。婺源时至今日孕育的人才俊杰中,教授、专家、学者比比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