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6024-唐诗故事   -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0年)十二月,义军攻下长安,黄巢称帝,皮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由于皮的文才受到黄的赏识,黄就命他撰写一种用来宣扬自己是上天授意主宰人间的谶词,皮按照黄的姓名作了一首五言古诗道: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    
    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②    
    黄看了这首古诗(其实它只是一个诗谜)后,当下便很不高兴了,因为他的头部丑陋,头发又难以遮挡住鬓毛,因此他竟觉得皮这诗有讥讽他那副尊容的意味,这无疑就使他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当即命人把皮日休推出去给杀害了。③    
    按:① 此据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② 《唐才子传》中“欲”作“始”者,误。③ 此据钱易《南部新书》丁卷,《唐诗纪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及《唐才子传》等均以此说为准;至于另有《北梦琐言》、《唐语林》等则以为皮日休在“黄寇中遇害”。


《唐诗故事》 第四部分桃花几度笑刘郎——刘禹锡不屈诗讽执政党

    一般人认为诗人的性格敏感而脆弱,不堪一击;事实上,这说法不说它错误,也是极为偏颇的。因为我们只要把曾被大诗人白居易称为诗豪的刘禹锡请来自述,这信口开河式的话头自然便不攻自破了。    
    中山人刘禹锡,也有说他是彭城即今徐州人的。他一人曾顺利地考取了进士和博学宏词两科,可见在青年时他就掌握了多方面的才能。后来王叔文执掌政权,他跟大文豪柳宗元一起参加政治改革方案的磋商和草拟,并深受重用。然而没过多久,他们掀起的那场史称“永贞革新”的政治改革便夭折了;刘禹锡也被贬谪到郎州任司马一职。    
    这次政治打击无疑使诗人受到了很大伤害,幸好生性倔强的他很快便从落寞中出脱,从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中得到了诗学营养,创作了十多篇跟当地民间事件相关的《竹枝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分量的诗篇,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风俗特征和人文信息,在文史学和民俗学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过了许久,他才被召还朝廷任事,但这已是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之事了。    
    在一般人看来,这应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加以此前生活的一再磨折,诗人应该会有所收敛而不敢再轻蔑权贵了吧?然而不,诗人觉得他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却被放逐到那颇为荒凉的地带,心中实在郁闷得很。一次他去玄都观观赏桃花时,也禁不住傲岸地对着那些看客讥讽道: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该诗表面上说的是看客,其实都是指那些打击诗人的政敌。因此诗人控诉说,你们这么得意,还不是在扼杀了我们这些为国家谋利益者的政治命运而得到的吗?而这,又哪里值得我刘禹锡稀罕呢?!可见,这诗表面上不无含蓄,但它骨子里却是颇具拼杀力度的。    
    然而,事情却就这样坏了。一些马屁精赶忙向当政者报告说,你看,刘禹锡至今一点儿都没有老实认错不算,他还写诗讽刺咱们哪!执政者一听,当即便大发雷霆了,说,那就让他远离政治中心吧。一句话下来,他遂被贬谪到了人烟荒芜、气候反复无常、瘴气随时都可整死人的地方:播州。就在这紧要关头,幸而有诗文好友也是政治盟友的柳宗元出面,说刘禹锡母亲都已80多了,去那种只有死路一条的地方,很不人道,愿意把他自己的贬所柳州跟他调换。①后来又得到大臣裴度从中斡旋,刘才得以被调往连州担任刺史,生活才终于略有改观。然而,接着刘又被改迁到夔州以及和州等地,生活仍然处于那种奔波不定的状态。而禹锡的意志却越发坚强不屈,所写的诗作也愈益见出陵轹一世的气概,被白居易称为“诗豪”,那当然不是无故的。    
    14年后,终于从贬谪地回到了京城长安的刘禹锡,当年春天他又去游赏玄都观里那正在盛开着的桃花。有感于心的他,说当年见到那些灿烂如云霞的桃花时,也很为激动,但如今他再次到来时,却连一株树也不复存在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但其言外之意却甚为明显——诗人在他这坚强个性以及绝不服输作派的指引下,便又题写了一首既豪情万丈又蕴涵着深深讽刺意味的诗作,道是: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回想起古人所说“小人道消,君子道长”这道理时,诗人尽情调侃乃至嘲笑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并不无昂奋地宣称:你们都已到哪儿去了呢?而我刘禹锡如今又回到京城来了!    
    但是,刘禹锡这种处世方式依然得不到当权者的欣赏甚至就是厌恶,于是他又从京城被外放了。直到后来贤相裴度秉政时,他才被召回来担任翰林学士;但此时,他也垂垂老矣。接着他分司东都洛阳,又被升任为太子宾客。武宗会昌年间(841年~846年),在被封赠为检校礼部尚书不久,诗人刘禹锡终于走完了他那坎坷而始终豪荡不屈的一生。    
    按:① 其事详见本书《爱友亲民柳柳州》及拙著《历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兹不复赘。


《唐诗故事》 第四部分昌符成败惟奴婢——巧取功名却侵他人隐私权

    懿宗咸通年间(860年~874年),诗人李昌符的诗名已经很大了。在寓居长安时,他同著名诗人郑谷酬唱诗歌就颇为频繁。但他懒得把自己经常向人作为投卷用的诗文稿搞搞装裱之类的漂亮“门面”,因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知名度的继续扩展,致使他很久也未能考取进士。    
    正处于苦闷中的李昌符忽然灵感一闪,他想要做些别致而又出奇的做法,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他在旅馆里一口气写上50首七绝《婢仆诗》,①其中就有如下诗作曰:    
    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    
    推道那家娘子卧,且教留住待梳头!②    
    面对眼前一时间所写的这众多诗歌,李昌符觉得以下这首也是他颇为得意的,就不禁又轻声地念了起来:    
    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肚茶。    
    无事莫教频入库,每般闲物要些些。③    
    昌符把这些诗写好后,又努力地对之推敲一番,然后就让它们在公卿间宣扬开了。由于他这些诗作往往都触犯着奴仆行事的忌讳,所以不到十天时间,人们在阅读了他这些诗之后,都不由大大地给震惊着了。因此在咸通四年(863年),获得了很大知名度的昌符一举考取进士,成为在名场上尽情争逐的人们所艳羡的对象。    
    但是,有些事情本身往往就是一柄双刃剑。正当昌符春风得意之际,那些被触到了痛处的老妇人以及丫环奴仆等,便在那里狠狠地责骂着昌符了,他们甚至扬言要拿破鞋碎掴他的脸面呢。尽管昌符此后也曾当过尚书郎、膳部员外郎等官职,但由于他为文轻薄,而且很多时候还妨碍了政务,遂遭到了御史的弹劾;弹章里尤其说他的为人及其诗作均属有伤教化,所以他的官职很快就被削夺了。    
    可见,昌符的成败与否都跟他写有关于奴婢的诗作大有干系,这可真是令人感叹。但他这种因标新立异来使自己成名的做法,在当时比较闭塞的社会环境里,却不能不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按:① 此出《北梦琐言》卷十,《唐诗纪事》全引之;而《唐才子传》等则以为是《奴婢诗》,恐怕不确。至于《全唐诗》则亦录其诗一卷外,另录此《婢仆诗》二首。② 忧,《北梦琐言》作“留”,似非;且教留住,作“且留教住”,似非。③ 每般,一作“一名”。两诗中“教”字,皆念平声;论,动词,平声。些,音“沙”。


《唐诗故事》 第四部分哀挽情悲沈亚之

    ——这黄梁梦境般的缠绵悱恻情缘    
    据《博异志》记载,唐代诗人姚合曾经对小说家沈亚之娓娓叙述道,我的太原好友王炎曾告诉我,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一个晚上他梦见自己去游玩吴地,并去侍奉吴王夫差。一会儿,却听到了宫中有车辇出动的声音,说是要下葬美人西施了。吴王很是悲伤,就叫一些文人来写悼念词章,王炎也应命作了挽歌。他所写的这首五律诗云:    
    西望吴王阙,云书凤字牌。    
    连江起珠帐,择土葬金钗。    
    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    
    春风无处所,凄恨不胜怀。①    
    写完这诗,他便把它呈献给了吴王。吴王很是高兴,把他大大地夸奖了一通。等到王炎醒过来后,那梦境里的一幕一幕,他仍还记得一清二楚。    
    无独有偶,就是上文提到的“听众”沈亚之,他自己也曾做了一番梦中人呢,而且这事却尤其值得说上一番。虽然作为有唐一代杰出的小说家沈亚之,其梦中境况令人确信的程度似乎并不那么百分百。②    
    吴兴人沈亚之,字下贤,③跟著名诗人李贺等很有交情。他开始几次都没能考取进士,直到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才遂愿。这里要讲述的是文宗大和初年(827年),沈亚之离别京城长安要到山西去的故事。    
    正在旅途中的沈亚之,一次在客栈里午睡时,忽然梦见他到了秦朝一个姓廖的内史家里。这廖内史对他极为友好,就向秦穆公推荐,穆公召见了沈,并十分谦逊地垂问:“寡人想要使国家强盛起来,先生您可有什么良策见教?”沈回答说应该借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做法,使国家强盛。穆公听了很高兴,便给他官做,而且让他带领军队去攻打晋国,还接连攻下对方五座城池呢。在沈回军时,得到这一好消息的穆公更是兴奋地出城门犒劳。    
    过了一段时间,穆公幼女弄玉的丈夫萧史去世。一日,穆公对他说:“没有大夫您,晋国的五座城池并不归寡人所有,所以寡人很感谢您。现在寡人有爱女想给您以备洒扫之役,不知意下何如?”沈从小就很有志气,为人做事都依靠自己的才能,很难接受别人的施舍,所以听了穆公这番话,便极力推辞。但穆公也真心诚意地要将爱女嫁给他,他就不敢再行推脱了。于是他尚公主,并被拜官赐金。穆公的公主弄玉是一个大美人,而且又很有才华,擅长吹箫,那美妙的箫声甚至能把凤凰都引了过来。    
    现在他的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很多人服侍他起居;另有一座专门供他们新婚夫妇使用的“翠微宫”,而宫人则亲切地称之为“沈郎院”。不用说,这就是对他的尊敬之意了。他出入都有保镖拥护,戒备极为森严。只是公主吹箫时,都爱在翠微宫里,那箫声远远地传出去,凄厉的声调很能感动人,以至于让人手里的东西掉落在地也还不觉得。七月七日是公主的生日,他想要送些礼物给她,但一时间却不知该送什么合适。这时候,曾引见他的廖内史便把自己当年从西戎国得来的水犀小盒子转赠给他,他遂把这东西献给了公主;公主大为高兴,还把它挂在裙带上,以示珍惜。当然,穆公对他就更是青眼有加了,不时地封赠他许多东西,以及提拔他担任更高级别的官职。    
    过了一年,公主却无疾而终。穆公伤心不已,便叫沈写挽诗来悼念;他当即写了首五律呈给穆公。其诗曰:    
    泣葬一枝红,生同死不同。    
    金钿坠芳草,香绣满春风。    
    旧日闻箫处,高楼当月中。    
    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④    
    穆公看后觉得它写得很好,而几名宫人读后便大哭起来,穆公也禁不住老泪横流。    
    于是穆公又使他替公主撰写墓志铭,该文章里有句子云:    
    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    
    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和。    
    朱愁粉瘦兮,不生绮罗。    
    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    
    由于悲伤过度,沈亚之也病倒了,他遂不再住进宫里,而是住在翠微宫的外厢。    
    一个月后,他的病情得到控制。穆公对他说:“我原想把小女托付给您,想不到小女无福,先您而去。但我一见您,就想起了小女,真乃心伤不已。大夫您能到大国去吗?”沈就说自己没有福分,而且在公主死后又没能去殉葬,因此希望能回国。    
    这样,穆公就设宴饯别他。当时人们唱着秦国的歌声,跳着秦国的舞蹈,而让人听了却觉得很有些哀怨。穆公端着酒杯向沈敬酒说:“我觉得这种声音不妥,还是由您写首诗来让他们演唱吧。”沈遂领命写了歌词道:    
    击钵舞,恨满烟光无处所。    
    泪如雨,欲拟著词不成语。    
    金凤衔红旧绣衣,几度宫中同看舞。    
    人间春日正欢乐,日暮春风何处去?    
    谁知人们唱罢这首歌,在座的就更是没有人不流泪,甚至是大声哀哭的。正当他欲离开之际,受到了深刻感染的穆公便叫他回宫跟公主的宫人作别。    
    这样,他就返回了翠微宫。只见物是人非,原来的窗纱檀帐依然在向他这曾经的主人随风摇曳着;大家不由得齐声大哭起来。流泪的他便叫宫人拿笔来,在宫门上题了一首七绝诗:    
    君王多谢放东归,从此秦宫不复期。    
    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湿胭脂。⑤    
    然后,他就在穆公派人护送下离开了函谷关。那使者忽然说:“送您到此为止,我得回去了!”    
    话音刚落,沈亚之便醒过来了。他想起刚才梦境中的那些情事,心中实在不明白何以会遇见秦穆公他们,于是,他遂把这次经历告诉了好友崔九万。后来,大诗人杜牧在悼念沈下贤时,似乎就不无有意地说到此事: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⑥    
    按:① 胜,平声。② 沈亚之曾写过《湘中怨》、《异梦记》和《秦梦记》等,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翘楚。③  此从《唐才子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