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71-连战大陆行-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蔷突峋醯煤推降恼涔蟆⒑推降目砂!   �
    今天我来自台湾,好多的同仁都来自台湾,两岸这种情势、僵局可以说已经超过56年,各位也都知道,在台湾有了大家的努力在经济上已经创造了台湾的奇迹,现在正迈向创造第二次经济奇迹的一个关键时刻。在大陆,同样所拥有的、具有的、面对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所谓现代化、所谓富强康乐,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已,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景和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是不是应该携手同进、共创光明的愿景?    
    我今天非常地感谢,不但是各位老师、同学,还有在外面成千上万的乡亲,西安的市民,这种来自于内心的一种欢迎,是比什么都宝贵、珍贵的。我来到这里很坦承地和各位讲,已经完全没有印象,我相信有印象跟现在也不会相符合的,因为改变实在太大了,60年是一个甲子呀,不要说60年,60年的一半30年已经够呛了,所以实在是一个人生特殊的经验,也是人生一个特殊的际遇。    
    我可以说,没有办法避免童年在这样一个校园里,那个时候也是阳光普照,也有严酷的冬天春暖花的春天,都是一样的,我们怎样能够掌握这个美好的机会,在这么一个美丽又安静的校园里,在校长老师呵护教育之下,我希望大家能努力地、好好地上学,用功地读书,因为现在的世界已经在改变,甚至已经改变,都非常的普遍,现在和未来要走的道路是知识的经济,以知识为基本的一个竞争环境,没有知识的基础,就没有竞争的能力,所以有很多的国家因为教育的不普及,整个社会贫穷没有办法改善,所以叫做世袭的贫穷、永远的贫穷,因为教育门槛始终没有办法超越,而在今天,无论在南京、北京、西安,教育是受到关切的重视,投资很多,因为这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明天。    
      各位小学长,今天虽然还小,但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各位就要负起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责任,看到大家身体都很健康、很活泼,非常的开朗,士气非常的高,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我也在这里祝福母校,校务蒸蒸日上、校运昌隆,老师们、同学们大家身体健康,同时同学们祝大家学业进步,(有)光明亮丽的未来。谢谢大家。    
    连战祖母与连横婚恋往事      
    连战祖母沈太夫人,字少云,是台湾殷商沈德墨之女,比连战祖父连横大4岁。光绪23年,连横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俄文时,奉母命返回台湾,与沈少云成婚。当时,沈家是台湾望族,世代经商,沈少云是家中长女,明诗习礼,是一个典型的贤淑女子。    
    数十年后,连横外孙女林月文曾撰文讲述过连横与沈少云之间的这段婚恋往事。据林月文回忆说,外祖母沈少云虽是名旧式妇女,但知书达理,对于有着远大抱负的连横,她能深切理解。这也是连横婚后能孤身远游的重要原因。那时家中事务主要依靠沈少云操持,“她兼担起了慈母严父的双重责任,教养子女”。    
    在林月文写就的文字中,有这样的描述:沈少云虽生得小巧,看似柔弱,但她始终是连横的精神支柱。在长达3年的分离时间里,她毅然担负起上侍老母、下抚儿女的重任。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贤惠而坚强的女子,连横才能无所顾忌地完成畅游搜史的长期旅行,也才会有于1917年脱稿完成的《台湾通史》。    
    据林月文撰文记载,连横在外期间经常赋诗表达对妻子的感激之情以及深深的爱意。其中有两首诗最能代表连横心情:“男儿铸史女绣诗,武公之子乃尔奇,赖君为母兼为父,昼课男儿夜女儿”;“说扇评花回出众,柔肠侠气两纷飞。天涯落拓谁知己,第一钟情是少云”。     
    梦非梦、心连心    
    西安行散记    
    古城墙、兵马俑……西安处处散发着厚重的华夏古韵。4月30日,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来到西安,梦回一遭古老中国。    
    汽车穿行市区,古朴粗犷的古城墙渐渐进入访问团成员的眼帘。童年时的连战就住在城墙附近,他说,那时城墙下挖了很多防空洞,空袭警报来时,可以快速躲进去。不过,多次整修的城墙虽然味道不失,给他幼年留下深刻记忆的防空洞却早已没有踪影,令他“寻洞之旅”稍有遗憾。    
    下午5时20分,连战一行抵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馆长吴永琪的带领下,访问团来到了一号坑,并获准走下只有工作人员才可进入的坑道。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一庞大的地下军阵1974年刚一发现,即震撼世界。连战虽然生在西安,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兵马俑,他兴奋地站在陶俑身边,与这些站立了数千年的卫士合影留念。访问团的其他成员也争相留念,有的人还俏皮地与陶俑试比高。    
    参观完毕,连战在展厅内即席挥毫,写下了“游秦冢而悯万民,跨海峡为创双赢”,赠送给博物馆。而博物馆也精心挑选了一块出土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席纹印迹土块回赠连战,这块伴着兵马俑度过了数千年的土块,记载了令今人无限遐想的历史信息。    
    当晚,在大唐芙蓉园,连战一行观看了大型诗乐舞剧《梦回大唐》。这部舞剧共分为“梦幻霓裳”、“梦邀秦王”、“梦浴华清”、“梦萦西域”、“梦游曲江”、“梦回大唐”六幕,集中了舞蹈、情景表演、杂技、秦腔、变脸等内容。当幽幽乐曲如天籁之音般响起,挑着宫灯的唐朝仕女从观众席中缓缓走上舞台,访问团成员似乎也随着她们的步履回到了大唐盛世。    
    连战说,回到暌违60年的西安,他有一种梦幻的感觉。看《梦回大唐》,梦非梦;大家心系两岸,心连心。    
    


第五部分:西安之旅李建国会见访问团

    李建国会见访问团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4月30日晚在西安会见并宴请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    
    李建国说,应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连战主席率团访问大陆,这是两岸同胞共同关注的大事,也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北京会谈,揭开了两党关系史新的一页,对于推动两岸政党交流、对话,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他说,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这片神奇的大地上,我们的先人创造过大唐盛世的辉煌,传承今人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雄浑厚重,无与伦比。特别是黄帝陵,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认祖的圣地。    
    李建国说,连战主席生于斯,长于斯,从这里开始了学者与政治家的人生之旅。今天,连战主席重返故里,不由得使人想起“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名句,感受到浓浓的故情和乡情。新的起点已经开始,我们期盼连战主席和各位贵宾能常来陕西,我们期盼更多的台胞来陕西创业发展,我们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连战在致辞中说,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访问,非常愉快、非常顺利。西安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不但在这里出生,而且童年也是在这里成长。由于童年是在忧患的环境里成长,所以我们对于和解、对话、和平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期许两岸要心连心。    
    他说,我的祖母埋葬在这里,60年来连家没有一个人能够来祭拜,我们当子孙的人感到非常愧疚。这是大时代里的小历史,但对我家族、个人来讲是很辛酸的历史。    
    连战说,他这次访问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但高兴的是有了一个开始。我们会把所见所闻带到台湾去。过去不能改变,能改变的就是未来。两岸互惠互利双赢是大家的心声,是历史的责任,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很高兴的是,我们迈出了历史的一步,这是正确的。    
    会见后,宾主双方互赠了礼品。    
    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李炳才,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陈德铭、袁纯清、董雷、杨永茂参加了会见和宴请。    
    “西安是故土,大陆是根”    
    连战祭拜祖母墓侧记    
    正是春光明媚时,心香一瓣祭亲人。5月1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携家人和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来到西安市长安区上塔坡村清凉山,祭奠长眠在这里的祖母沈太夫人。    
    当年,沈太夫人和时任国民党西京筹委会秘书的连战父亲曾经在清凉山一起生活过很长时间,1937年病逝后,埋葬在这里。    
    墓园青青,香烟袅袅,红烛高烧,素果芬芳。连战先生凝视祖母坟茔,深深地三叩首,他和家人一起默默从墓园右侧绕过草地来到墓前,环绕着走了一圈,并在墓碑前驻足凝望。在秦腔曲牌《柳青娘》及《苦寿庵》的哀婉乐声中,一家人在沈太夫人墓前上香、祭拜、献花、献酒、献果,并诵读祭文。中国国民党访问团成员也祭拜了沈太夫人。    
    祭拜结束,在墓园门前,连战面对随同前来的数百名记者表达了他的感触。他说,今天这一刻,对我,对连家来讲是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刻,过去无法每一年来祭拜,今天能够实现自己梦牵魂绕的愿望,真是非常感动!    
    随后,连战一行来到与墓园一墙之隔的清凉寺。清凉寺主持释刚香对连战先生说:“欢迎您和您的家人回到家乡来,西安是故土,大陆是根。希望连战先生以后常回来看看。相信您这次和平之旅,一定会开拓出海峡两岸光明的未来。”    
    连战对于清凉寺多年来对于祖母墓地的维护和关照表达了谢意,并题词“佛法无边清凉寺”相赠。寺庙也回赠连战一尊小佛像及精美的雕镂工艺品《中华龙》。看到这感人的一刻,访问团成员昝家伞ざ囟约钦咚担骸暗酱舐揭岳矗颐敲刻於加谢丶业母芯酢=裉旄翘寤岬剑颐堑母驮谡饫镅健!薄   �
    听说连战先生要来,居住在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大清早就都赶来了。上万名群众站在附近的山峁上,不知疲倦地向连战先生挥手,表达一个共同的心声:欢迎连战先生回家,祝连主席访问成功!    
    连战祖父、爱国史学家    
    连横故居在厦门被发现    
    厦门文史专家龚洁先生经考证,已确定连战的祖父、爱国史学家连横上世纪初在厦门办报时的居住地是鼓浪屿福州路199号的英式别墅。据考证,英国牧师山雅谷于1850年后不久来鼓浪屿传教。后买下福州路199号居住。1902年,山雅谷创办起厦门的第一张报纸《鹭江报》,自任社长,聘连横先生任主笔、总编。连横常到山雅谷的别墅内商讨报务。《鹭江报》前后出版两年多,共61期,期间,连横撰写了大量古诗、政论。1905年连横回厦门创办《福建日日新闻》时,曾举家借住在山雅谷家,也就是福州路199号。    
    因种种原因,山雅谷后将别墅出售,到1922年,印尼华侨李丕树买下了这栋别墅,交给其4个儿子。李丕树的夫人一直住在别墅内,直到1996年才去世。目前别墅为一位陈姓女士居住。    
    这是一幢二层英式别墅,历经百年风雨,别墅仍基本保持原有风貌,但已显得老旧,外面粉墙有稍许剥落,环廊出现倾斜,铺面的红砖已破损。别墅四周为大小拱相间的围廊,连着卧室,廊间有两部木楼梯直上二楼,楼中还另设一架木楼梯,楼梯上均有安全木盖。据介绍,这是一幢典型的维多利亚式别墅,但又融入了闽南建筑的传统手法,它的四坡顶、女贞墙、琉璃瓦,都具有闽南风格。    
    


第五部分:西安之旅连战大陆行背后的情结

    寻根访旧重温历史    
    感悟两岸分裂痛苦     
    从4月30日上午飞机落地,到5月1日下午飞机起飞,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在西安停留的时间不到二十几个小时,却让人感觉上经历了很多。不只是因为行程安排得满满,还因为随着连战的寻根访旧,重温了一遍60年前乃至更远的岁月。离开西安前,中国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向媒体记者展示了一个连战主席收到的特别礼物。1914年,当时台湾尚被日本占据,连战的父亲连雅堂不愿再当亡国奴,写了一份自愿恢复中华民国籍的申请。据郑丽文介绍,这份资料原存于南京第二档案馆,这次作为特别礼物送给连战。    
    认为中日终须一战特意为孙儿取名为“战”的祖父,不愿做亡国奴举家在西安参加抗战的父亲,为了丈夫儿子永远留在西安的祖母。当连战回忆这些祖父辈的时候,除了钦敬,还有感伤。    
    5月1日,连战到西安郊外清凉寺祭拜祖母———沈太夫人。当司仪念道:“缅怀祖母,恩深泽厚,茔墓失扫,愧疚殊深,一甲子后,万里间关,家庭齐聚,悼祭灵前,墓园苍苍,孩提旧景,孺慕神伤,呜乎祖母,魂兮来享……”中规中矩的祭辞,仍然透出无限感伤。    
    1937年,连战的祖母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却随儿子一家来到了兵荒马乱中的西安,4年后,笃信佛教的沈太夫人因病去世,家人按照她的遗愿,将她葬在清凉寺外。1944年连战一家迁至重庆,再经上海,到台湾,从此,连家人再也没能来此祭拜。在母校后宰门小学,提及祖母,连战在台上哽咽,台下的连夫人也轻轻拭泪。    
    同样在后宰门小学,当6个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诵起“连爷爷,您回来了”时,几个台湾记者忍不住发笑,大陆记者也觉得表演有点夸张,可是当镜头对准坐在前台的连战时,画面上,这位将近70岁的老人却是嘴角颤动,强抑泪水。    
    也许有些感受,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知道。就像连战所说,正因为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长大,所以他更加明白对话、和解、合作的重要。而这段家事家史,虽然只是大时代下的小历史,但对他家人、对他个人来说,却是一段辛酸的历史。    
    其实岂止连战或说连家有这样的体认,大陆多少人都是从那个的年代走来———兵荒马乱,逃饥荒、躲警报……虽说生活在今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