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导演批判书-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病的“硬伤”。在吴宇森的影片中,大量黑道人物——尤其是讲究义气、道义的“老一辈”黑道人物,总是令观众充满崇拜与怀念之情,在一个讲求法制的社会上必然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吴宇森电影著名的所谓“暴力美学”,也同样是一柄“双刃剑”。    
      其次,吴宇森的一系列经典影片,就人物而言,很多趋于雷同。这当然主要是出自商业上的考虑,但也对吴宇森个人的发展造成限制,以至于到后来造成吴氏电影男性主角人物道德和造型上日趋“完美”,而女性角色却从来未曾得到重视,从而在不断往复中逐渐走向封闭和僵化。    
      再有,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一直是吴宇森的一大弱点,除了为营造情境而必备的功能性角色和必要的花瓶点缀之外,就是处于被男性角色所拥有和保护的“附属品”,几乎很少有女性角色可以发挥的余地,而且吴宇森在描写女性方面也确实功力不足。不过,这样也反过来造成了吴宇森阳刚壮烈的男性电影风格,可谓一得一失。    
      好莱坞时期:不伦不类,丧失内在    
      好莱坞时期的吴宇森,对于角色的塑造基本还算成功,虽然无法与他全盛时期相比,但也算难能可贵。不过,好莱坞时期的吴宇森电影中的人物,总是没有香港时期作品中的人物来得那么贴切、那么自然,总是带着强烈的匠气。也许是迫于好莱坞的习惯,吴宇森总是在影片中安插若干生硬的细节,来使自己的人物从情节中短暂地脱离出来,给观众一个灌输的印象。然后就可以给美国的评论家们一个充足的理由,让他们去大肆吹嘘特拉沃尔塔是如何向周润发学习玩世不恭的坏笑、尼古拉斯·凯奇怎样弯下腰为弟弟系紧鞋带的,诸如此类被反复玩弄的小细节明显出自好莱坞编剧体系毫无创意的头脑,机械地替吴宇森电影“丰富”了人物形象。    
      当人物失去了精神世界、失去了文化背景、更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行为方式,那就十分可悲了。好莱坞时期的吴宇森作品中的人物,失去了几千年传统的“义”和“侠”的精神,失去了赖以呼吸的“江湖”气息,同时也失去了自己本民族的行为方式和精神内涵,变得不伦不类——相比之下,李安因为选择的是家庭、命运以及“束缚”的主题,所以失去得相对较少。    
    


第四部分 吴宇森批判人物篇(2)

    此外,吴宇森作品中多用双主角或多主角,这也是香港时期作品的一大特点,连上重要配角,足可以拉出一个阵容浩荡豪情冲天的男性银幕群像。    
      吴氏香港时期作品的多主角,关系往往十分复杂、敌友兼备,但无论情势如何迫人,矛盾如何激烈,却更多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当然最后全都是共同对抗另一个共同的凶恶敌人。但到了善恶必须分明的好莱坞,一切却又不同了。好莱坞盛行的双星搭档,多半是一老      
    一少、一白一黑甚至一男一女的警察搭档,而模式大多是先有罅隙最后合作无间,又或者干脆从头吵到尾但却办成大案。吴宇森也仍然大多采用双主角,即使到了《风语者》,尼古拉斯·凯奇独挑大梁,但从情节上讲还是两个主角。但尽管仍然是双主角,但大部分时候他们的关系却变得截然相反。《断箭》和《夺面双雄》中,男主角之间变成了双重仇恨,公仇加私怨取代了原本惺惺相惜的吴宇森模式。    
      最重要的是,吴宇森的这些好莱坞男主角们,都没有了灵魂。无论是约翰·特拉沃尔塔,还是尼古拉斯·凯奇,以及最近的本·阿弗莱克全都成了情节的木偶、动作的机器,完全不似《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里的周润发,不仅带动情节,而且带着一身浓郁地一部影片都无法发散的情绪,由这一个角色似乎能猜出他一生的传奇和时代的变迁。未见得是演技的差别,重要的恐怕还是在体制本身,同时也在于中西两种文化的难以融合。    
      从内心到形象的迷失    
      《英雄本色》,是吴宇森第一部重要的影片,也是这部影片一举把吴宇森推上香港影坛的巅峰。影片上映那一年,吴宇森正好40岁。19岁拍试验短片,25岁进入电影界,27岁独立执导第一部作品,但直到将近40岁,吴宇森才遇到徐克和周润发,拍出了自己第一部代表作。影片中的阿豪和小马,与现实生活中的吴宇森、狄龙和周润发年纪相差不大,但他们仿佛正代替吴宇森迸发着压抑多年的壮志豪情。    
      豪哥和小马,仿佛一个男人的两面,一方面忍耐着来自生活、家庭、社会的压力,一方面却有着难以压抑的万丈豪情。“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当时的周润发,正处在被称为票房毒药的低潮期,这句经典台词,正是吴周二人共同的心声,所以难怪有着如此激荡人心的动人力量。    
      《英雄本色II》在影迷心中自有不同寻常的份量,尽管又让周润发以阿健的名字再次活了过来难免有些牵强,更因为大量的枪战场面影响了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但影片结尾前一段在当时堪称豪勇壮烈的大场面算是弥补了情节上的缺陷,吴宇森在《英雄本色I》中未能尽情挥洒的“暴力美学”在第二集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由于加入豪哥到黑社会卧底被迫枪击小杰的情节,使这个形象比第一集中更加完美,成了一个黑社会的“高大全”。尽管塑造“高大全”形象对于艺术作品本身并无提升意义,甚至更有损害,但这个形象毕竟代表了吴宇森心目中的完美典型,对于分析吴宇森影片中的人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喋血双雄》,是集吴宇森各种元素大成的经典作品,其中几乎人物都是值得一说的类型代表,体现了吴宇森作品中人物的最典型意义。杀手小庄:标准的吴宇森电影男主角,从身份地位到情感心理,从立场原则到为人处世,都是吴氏电影主角典型中的典型。李警官:第一主角的对称面,两人相辅相成一体两面,在“江湖”就是小庄,在警方就是李警官。四哥:挣扎在旧式江湖道义与新式重利主义之间的矛盾人物,他的“中间人”身份也正是搭接两种观念的桥梁。成奎安饰演的黑道老大:正是吴氏电影中必不可少的最大恶人,新时代、新观念、新人物中最“恶”的因素。叶倩文饰演的歌女:只因为小庄误伤了她,最后才成为她的保护者和爱人,这种由道义生出保护之心、由保护生出爱恋之心的爱情,恰恰符合吴氏男主角的性格特征。    
      吴宇森香港时期重要作品中,经历过人世沧桑的中年男人占据主要地位,豪哥、小马、阿健、小庄、李警官都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小子,他们的身上除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豪情以外,更多的是“江湖”经验的老到、人情世故的练达、对朋友兄弟的义气、对正气道义的责任。    
      反观吴宇森的好莱坞时期,以上所述的这些颇有深意代表导演内心深处情感和意识的设置,全被好莱坞更加美国化、商业化、体制化、模式化的人物设置模式清洗得一干二净。    
      尽管《终极标靶》中也有子弹、白鸽之类的吴宇森商标,但毕竟和标准的吴宇森电影相差太远,算是初闯好莱坞的一次必然的失手,可以略而不论。《断箭》,可以说是签上吴宇森名字的第一部好莱坞动作片。    
      《断箭》中,特拉沃尔塔的角色,是一个聪明好斗而又矫揉造作的形象。表面上看,特拉沃尔塔不断在模仿周润发和其他某些香港电影中优雅的东方形象,不停地在表情和肢体动作上为自己增加小动作、小细节,但这种东施效颦式的模仿却让他带上了浓重的娘娘腔。单从这种不着四六的“模仿秀”看来,这个角色的邪恶印象恐怕是歪打正着了,特拉沃尔塔一直试图增加的东方式的优雅和个性却是完全失败的,也许只有西方观众才会因为这个角色的特异而给与一定的关注。片中的另一个主角斯莱特的毛头小伙形象也并不成功,斯莱特僵硬得似乎只是为完成这个任务而被派到地球上来的外星机器人,完全是个没有思想缺少感情的一个“生瓜蛋子”。    
    


第四部分 吴宇森批判人物篇(3)

    不可否认,这样失败的角色,演员要担当上一部分责任,他们也完全没有义务背上这个沉重的“东方包袱”。不过,演员的表演失败是一回事,而编导有没有给演员机会、能不能指导演员,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断箭》中人物的失败,关键是编剧和导演没有甚至根本没有试图使人物丰满起来,人物成了完成银幕任务的傀儡。一部影片中,人物如果没有丰满得“溢出”影片故事的框架,那就不会是成功的人物。    
         
      《夺面双雄》,是吴宇森好莱坞时期获得评价最高的一部影片,包括很多华语影迷欣赏者都认为,这部影片基本恢复了吴宇森89年代后期的水准。不可否认,影片的故事创意很是出色,但这仅仅限于在西方,因为华语世界中大量武侠小说涉及“变脸”后鹊巢鸠占的故事,甚至已经有点老生常谈了。    
      艾切尔被迫换上仇敌洛伊的面孔,卧底入狱寻找线索。而特洛伊也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反而霸占了艾切尔的职位和家庭。这一段戏剧性很强的变化成功与否,主要依靠两位大明星的演技。艾切尔在狱中反击了杜巴的挑衅,在一声无可奈何的嘶叫中适应了自己新的身份;而狡猾的特洛伊却很快地满足于艾切尔的身份。特拉沃尔塔和凯奇都注意到从角色的眼神、细微的动作中发掘表现双重身份的细节,但又各自体现出自己的风格。特拉沃尔塔矫揉的动作和凯奇忧郁的眼神,都是令观众难忘的瞬间。    
      不过,就影片对人物的塑造而言,影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其实都不能算是出色——也许他们确实很出风头。两个主角一正一邪,尽管两个演员因为主要的戏剧元素“换脸”而都需要演出正、邪两个极端,但就人物本身来说,却是绝对的正邪分明,毫不含糊。无疑,这又是好莱坞主流大片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如何邪恶是可以有想象力的,但正邪无论如何要分个明白。    
      可惜,无论评论家们怎么说,媒体如何热炒,我始终对两个大明星的演技并不太认同。尼古拉斯·凯奇是我平时很欣赏的演员,但这部影片有不少地方令我不能满意,更何况从《断箭》起就让我难受的特拉沃尔塔。尤其是两个演员互换角色之后,两个主角都是在“饰演”对方的角色,这种类似于“戏中戏”的场面分寸感是最难把握的,而两位大明星“演戏”的夸张还是让我有点难受。不过,这事关演技,暂且不谈。    
      《夺面双雄》的人物塑造,同《断箭》一样,都是属于“完成银幕任务”式的傀儡。尽管为正面角色配上一个完整的家庭,还制造了一点家庭纠纷,为反面角色配上好色的性格和对弟弟的兄长之爱,算是勉强找回一点感觉。只有特洛伊在阿切尔的家中充当父亲“教育”女儿的一段,堪称全片中不多的几个精彩点,但仅此而已。观众看到的还是两个顶着“正”、“邪”招牌的“大头娃娃”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地乱打一气,最后大团圆结局。    
      到了更为著名的《职业特工队II》,为汤姆·克鲁斯打工的吴宇森导演,就更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了。而且男主角已经都是上集设定好了的,添上个把美女,凑上一星半点爱情,就可以开机了。这部影片是吴宇森少见的男女主角搭配的爱情片,全部套路都是好莱坞一流动作片规格,连作为吴氏招牌的白鸽都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更加没有了教堂和圣母像。在这样一部吴宇森只能算是“打工”的影片中,谈什么吴宇森电影人物基本上可以算是浪费时间,不过还是要多说一句,那就是吴宇森实在不适合拍爱情戏。    
      《风语者》,这部时间一拖再拖、投资一超再超、票房却一低再低的影片,最终把吴宇森拉下了他已经差不多登上了的一流好莱坞商业大导演的宝座。    
      细看《风语者》,其实倒也并非像票房所显示的那么低劣,反而是吴宇森有想法、尝试突破的作品。凯奇饰演的二战士兵乔,影片一开始就在战争中失去了所有的伙伴,而这却是他要求所有人严格执行命令带来的后果,但他却独生下来。所以,乔执意要马上重返战场,可以想到,他是带着怎样的赎罪和必死之心的。他的超级勇猛无畏、他对自己要保护的战友表面上的冷漠无情,都是这种心理的体现。    
      尼古拉斯·凯奇有点艰难地演出了这个戏份颇重的角色,而影片从情节上却没有过多的笔墨赋予这个顽强、孤独的男人的内心世界,凯奇只能在一场又一场战斗中重复着同一个形象。同时,恐怕又是出于好莱坞电影规则,影片对于那个被保护的纳瓦霍译电员也没有深入的描写,而对善于塑造群像的吴宇森来说,整部影片只有凯奇一个主要的角色,总显得有些单薄枯燥。    
      吴宇森作品中的人物,从豪哥、小马哥、阿杰,到小庄、李警官,再到好莱坞时期的阿切尔和特洛伊,以及《风语者》的乔和本,始终不变的是男人之间的故事和关系,但细微之处却迥然而异,到后来甚至干脆背道而驰。而吴宇森的新片《记忆裂痕》里,终于出现了一个可以称为女主角的女性角色,吴宇森也终于开始正式尝试爱情元素了。不过,乌玛·瑟曼在《杀死比尔》之后饰演的这个角色,还是一身杀气,把个生物学女教授搞得像是个《终结者》里的超级女战士。    
      香港时期的吴宇森经典电影,男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有时兄弟情深,有时相互竞争,有时惺惺相惜,有时同仇敌忾。但就主角而言,通常都是有着比较接近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道义观念,也有着较为接近的处世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