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猛将关羽-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详说:“两年前,我们的至尊也是有诚意的,可是因为军政诸事繁忙,没能及时与大王联系,这事也就放下了。如今关羽围攻襄、樊,威震华夏,对我双方都是严重的威胁,我至尊愿以讨关羽自效,出兵偷袭其后方,大王亦派重兵解救襄、樊,首尾呼应,势同犄角,则襄、樊之围可解,关羽可擒矣。在这封书信上,我家至尊对此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尚望大王明察。” 
  曹操说:“如今你家主公既有诚意,也就不咎既往了。事成之后,我要把江南之地割给他,封他作吴王。但这回可要言而有信,不能有始无终啊!” 
  “那是当然,我至尊久仰大王的神威,早就想效忠于大王,此次有了这样的机会,自当全始全终,竭尽忠诚。不过,在我临来之时,至尊特别叮嘱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让我向大王转达。 
  “什么事?” 
  “我家至尊说,我们双方的出兵计划,务请大王及贵方人员严守机密,不可宣露出去,以防关羽有备。” 
  “好的,我们一定要秘而不宣,请贵使转告你家主公放心好了!” 
  曹操又向徐详讯问了一些东吴的情况,然后请徐详到馆驿中好好休息一下,明日回去复命。徐详辞出后,曹操对众人说: 
  “这孙仲谋真是个精细人,考虑问题很全面。可是,他未免太过虑了,这种事我怎么能透露出去呢?” 
  坐上有许多人也同声附合,都认为这种事愈机密愈好。但军师祭酒董昭却说:“不,这件事还是透露出去为好。” 
  曹操问道:“为什么?” 
  “军事上注重权谋,怎么有利就怎么干。表面上不妨答应孙权为他保密,实际上却要宣露出去。为什么呢?第一,关羽听说孙权出兵西上,若是回兵自救,樊城之围就可以立即解除,这样可以使他们两个贼人自相残杀,我则坐收渔利。如果秘而不宣,只是对孙权有利,不是上策。第二,樊城被围日久,城中的将吏和士卒如果不能早日知道实情,算计着城中的粮食即将告罄,必然要非常恐慌,倘若产生其他念头,酿成变乱,便是一场大的灾难。 
  “所以还是应该宣露出去,使他们知道,关羽的后方有变,我们的救兵也即将到来,这样就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加强守城的信心。当然,关羽为人倔犟蛮横,听到吴军偷袭后方的消息后,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坚固,或许不急速退兵也未可知,但那对他在精神上也是一个打击,起码也可以动摇他的信心啊!” 
  曹操笑着说:“好!还是公仁的见解高明,就这么办吧!我要让孙、刘两家像两匹烈马一样互相咬起架来,而缰绳和嚼子却紧紧地掌握在我们手里!” 
  第二天,吴使徐详南返,曹操也率大军离开洛阳南下。到了摩陂停了下来,把大本营安在这里,命徐晃、徐商、吕建等将领挥师继续南下,先去攻打偃城,拔掉关羽派别将深入到最前沿的一个阵地。 
  4 
  打扮成农民模样的关平匆匆地走进了关羽的中军帐,见爹爹正坐在那里生气,只听他愤愤地对廖化说:“曹仁这小子好比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我派神箭手一连射上城头三幅帛书,要他赶紧献城投降,可他就是不加理会,至今杳无音信。” 
  廖化劝解他说:“君侯不必生气。现在水淹樊城,城墙已经没了大半,即将全面坍塌,听说城内的粮食快要吃光,军心浮动,士气一落千丈,曹仁彷徨无计,日坐愁城,他就是一个铁打的汉子,也不会支撑多久了。” 
  关羽猛一抬头,见关平站在面前,忙问:“平儿,你到北方去了好几天,侦察到什么重要军情了?” 
  关平回答说:“曹操已经离开了洛阳,率大军南下,大本营设在摩陂。派徐晃、徐商等为先锋,继续南下,已经收复了偃城,正在向樊城方向推进。” 
  关羽闻言,吃惊地说:“魏军来得好快啊!” 
  廖化说:“你的那位老乡徐晃,是不容易对付的。” 
  关平说:“爹爹,应该提前作好准备,是不是把留在后方的人马,多调一些到前线来?” 
  关羽想了想说:“不可,东吴的吕蒙镇守陆口,好像是一匹恶狼,正蹲在我们的大门口,伺机而动,我们怎么能掉以轻心?如果把后方的军队更多地调到前线来,使后方守备空虚,一旦吕蒙乘机进攻我后方,那可就糟糕了。” 
  过了两天,一名斥候从东南方来,向关羽报告说:“东吴陆口守将吕蒙旧疾发作,已经回建业治病去了,还带走了许多军队。” 
  关羽乍一听到这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大有如释重负之感。但他还不敢完全相信这是事实,心里还有许多疑虑,觉得吕蒙诡计多端,可不要让他骗了。而几天之中,这种报告竟接踵而至。有一名在东吴驿传系统卧底的老斥候,还亲眼看到吕蒙请求孙权允许他回建业治病的上书以及孙权召他返回建业的答书,因为这些函件都是不封口的。有的斥候还亲眼看到吕蒙一行人马东归建业的情景,在报告中绘声绘色,使关羽不由得不相信了。 
  时隔不久,关羽正在大帐中与诸将议论军情,忽有东吴的一名军吏送来一封书信,关羽赏了送信人一锭银子,请他随关平到下面去用饭,然后仔细地看完了书信,把信举在手中,对大家说:“这信是一个名叫陆逊的人写来的,是东吴接替吕蒙的陆口守将,官衔是什么‘偏将军右都督’,职位还不算低。但我过去还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谁知道他的底细?” 
  众将闻言,面面相觑,多不知陆逊是何许人也,只有从于禁军中投降过来的将军胡修,原来在魏军中主管过来自东吴的情报,是一个“东吴通”,他说:“此人字伯言,吴郡人,出身于江东世家大族,孙权把哥哥孙策的女儿嫁给了他。在这以前,他是坐镇芜湖的守将。” 
  关羽问道:“此人有多大年纪?” 
  胡修说:“大概比吕蒙还小,今年不足40岁吧。” 
  关羽说:“后生孺子耳!孙权把镇守陆口的重任交给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足见东吴没有人才啊!” 
  大家询问书信的内容。 
  关羽看着信复述大意说:“君侯在不久前略施小计,便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真是太崇高,太伟大了!曹魏败绩,有利于同盟。君侯谋略出众,战无不克,必能席卷中原,共赞王业。我年轻无知,算是君侯的晚辈,近日受任镇守陆口,能够就近仰望君侯的风采,实在是我的福气,希望能经常得到君侯的指教。” 
  关羽复述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才说:“信中还表示,曹操是一个狡猾的敌人,恐怕要暗中增兵,以逞其野心。根据古代的用兵之术,军队愈打胜仗,愈要提高警惕。愿君侯多加谋画,以获全胜。” 
  介绍完书信的内容后,关羽露出一幅非常得意的神情说:“这封信充满了对关某的赞美和仰慕之情,谦虚和自托之意,溢于言表。这小子还是识时务的!他还提醒我不要轻敌,言辞非常委婉和友善。看来由于吕蒙带病东归和陆逊接替陆口防务,我们可以放心地与曹魏作战,东方已经不足忧了!” 
  关羽知道了曹操率军南下,先锋徐晃已经收复偃城的消息后,对诸将说:“徐公明与我有旧交,我很了解他,此人的本领稀松平常,不足挂齿。” 
  但尽管如此,关羽还是预料到,在樊城之下,将会有一场恶战发生,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他的对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多抽调后方的兵力充实前线;另一方面,加紧攻城,争取在徐晃率兵到来之前拿下樊城,改变攻守双方的位置。他派廖化、赵累回后方,带去他给南郡太守糜芳和将军士仁的亲笔信,命他二人只留少数兵力镇守江陵和公安,交出大部分兵力由廖化、赵累带到前方。廖化,赵累二人首先来到江陵。 
  糜芳读信后,沉吟了半晌,忧心忡忡地说:“君侯北进时,带走了两万人,给江陵和公安,各留了一万人,后来水淹七军,俘获了魏军三万余人,送到江陵和公安共一万五千人。现在我手中的士卒,有许多是降兵,还没能调训好,他们思乡心切,军心不稳。何况吕蒙为人诡计多端,说是回建业治病,其中是否有诈,还很难说。如果吴人乘我后方守备空虚前来袭击,我荆州便危在旦夕了。” 
  廖化无奈地说:“方才你讲的那些道理,我在临来时也对君侯说过,但君侯说:‘现在是关键时刻,前方急需会集重兵,如此不仅樊城指日可下,也可以有利地抗击徐晃的援军。吕蒙回去治病,陆逊还欠火候,东方已不足忧,我们必须当机立断,不可畏首畏尾。凡贻误军情者,不管是什么人,定斩不赦!’君侯的决心已定,我们谁还敢多言?只有服从而已。” 
  听了廖化的这一番话,糜芳暗想:关羽与自己本来就积怨甚深,又加上军械库失火和调运粮草不力,他正在火头上,这回怎敢再不服从他的命令?也只好照办了。 
  于是约定只留三千兵力守江陵,余兵都调到前方,这里先做好准备,等待廖化、赵累二人带领公安之兵回来时,一同开往樊城。 
  廖化、赵累二人又到了公安,士仁也和糜芳一样,心中存在着疑虑,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拨出大部分兵力交给廖化、赵累二人带走,只留三千兵力守公安。军队出发那天,天空乌云密布,士仁望着远去的旌旗和滚滚尘埃,心头泛起无限的惆怅。 
  后方的增兵很快便到了前方,其中有许多降兵。关羽命降将傅方、胡修各率领五千降兵,其余的降兵则由廖化、赵累分别率领,主力军队两万人则由关羽亲自率领。 
  一天的凌晨,天色漆黑,东方地平线上稍稍露出一丝白色,一抹残月还挂在西方的树梢上,只听樊城城下号角响起,关羽开始攻城了。曹仁已经料到关羽近日要有大规模的行动,已经布置将士们在城上严阵以待。樊城已经被围困多日,土城泡在大水之中,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城内的粮草即将用光,军心动摇,谣言四起,在这种形势下,能否守住城池,对于曹仁来说,是一个严竣的考验。 
  正在曹仁濒临绝境,忧心忡忡的时候,却收到了两幅帛书,是曹操派人在城下隐秘之处用箭射上来的。一幅帛书上说,孙权已经致书魏王,愿为魏王效力,共讨关羽,不日就要出兵荆州,袭击关羽的后方。另一幅帛书上说,魏王已经派平寇将军徐晃率军南下,前来解救襄、樊之围,不日即可到达樊城城下。帛书上还说,要让关羽知道吴军西行,徐晃南下的消息,一来可以迫使关羽早日撤兵,解除襄、樊之围,二来可以使吴、蜀双方互相争斗,我坐收渔人之利。 
  曹仁见了这两幅帛书,顿时觉得眼前一亮,真好像大旱之中盼来了甘霖。他立刻召集诸将,向他们宣告了这些好消息。诸将回到各自防地,又对吏士们传达,正在抗击敌军登城作战的吏士们听到这些好消息,都高呼“万岁!”欢声一片,一时之间,颓丧之气全消,全军上下都增加了固守城池的信心。 
  关羽指挥将士猛烈攻城,命令士卒们把云梯,冲车等攻城工具在城墙下树立起来,指挥士兵们向城墙上爬,无奈魏军不断地从城上掷下滚木雷石,又用火箭猛射云梯和冲车,这些登城工具有的被砸坏,有的被烧毁,蜀军纷纷从上面跌落下来,摔死的,烧死的,摔伤的,烧伤的,都大有人在。从清晨战到中午,关羽见士卒死伤惨重而城池仍安然如故,早已丧失了取胜的信心。 
  廖化走过来了,拿着一幅帛书对关羽说:“这是由城头射下来的,被一名军吏拾到,交给了我。” 
  关羽拿过来一看,那上面所写的内容,大意是:孙权已归降魏王,愿为魏王报效,不日吴军即将长驱西进,夺取江陵、公安。又,平寇将军徐晃,正率军南下,即将到达襄、樊前线。为君侯计,退兵回救为上策,如贪功滞留,岂止后方沦陷而已,本人亦将死无葬身之地,实下策也。 
  关羽看完,正在沉思,又有一名将领和一名军吏,各拿着一幅帛书来到关羽面前,也说是从城头射下来的。关羽接过来一看,几幅帛书内容完全相同。他默默无语,心中犹如翻江倒海,思绪万千,又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关羽想,徐晃率兵南下,自己是知道的,早已有了精神准备;而吴军即将西进,自己则一概不知,虽说敌方之言,不可全信,但也不能认为全是空穴来风而置之不理啊!又一转念,也许这是曹操的调虎离山之计吧?如果因此而撤兵,岂不上了一个大当? 
  关羽已无心再战,他马上下令收兵,一场恶战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回营后,他召集将领们商议大计,多数人主张马上撤兵,退保江陵、公安,而关羽仍是疑虑重重,难以权衡轻重。 
  沉吟良久,关羽说:“吴军即将西上之事,还没有接到我方斥候的报告,不能片面相信敌方的蛊惑之言。如今樊城旦夕可下,如果撤军而去,使前功尽弃,未免太可惜了。” 
  降将胡修问道:“如果不马上撤兵而吴军真的来袭击后方,岂非是一步险棋?” 
  关羽说:“不妨事,江陵、公安二城,尽管守军不多,但城池坚固,不是旦夕可以攻下的。特别是江陵城,是我亲自督工重修的,城墙又高又厚,简直是铜墙铁壁,不可攻也。樊城旦夕可下,就是吴军真的来攻我后方,拿下樊城以后再回兵自救,也不为迟。还有,我们应在东方的江边多设候望,以随时掌握吴兵的动向。当然,这都是杞人忧天之论,不能不从最坏处着想。可我考虑再三,最后的结论还是,吕蒙东归,正在治病,陆逊懦弱心虚,东吴是不会出兵的,你们尽管放心好了!” 
  6 
  不久,徐晃率军到了樊城外围,相地安营扎寨。第二天,关羽主动地发动进攻,徐晃率军出营迎敌。只见徐晃军中旌旗招展,队列严整,在大纛旗之下,有一主帅坐在马上,神情凝重,二目炯炯有神,便是徐晃。 
  徐晃望见关羽,主动地喊道:“云长,别来无恙?” 
  关羽也应声喊道:“公明,多年不见,你好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