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老人画展》,2000年在杭州西湖美术馆又举办了个人画展。其作品曾以礼品赠来访的泰国国王。其《双寿图》赠邓小平。他的题画《卫国松石图》上题有岳飞的《满江红》三字,赠老山前线将士。社会名流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邵逸夫及查良镛等人均藏有岳石尘先生的画。另外,岳石尘先生的作品除了不少国内人士收藏外,还有不少国际人士,如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知名人士也有收藏。    
    著名书画理论家王伯敏先生评其画说:“人物有神,山水清丽,花鸟多趣。”上海画院的邵洛华先生说他的画:“劲秀磊落,严谨有逸气。”    
    人称岳石尘先生为跨世纪的百岁老人,“神仙画家”,亦称画坛“不老松”。尤其令人佩服的是在 《岳石尘书画集》中,作于2000年之后的作品近70幅,从这些作品中可见,这位画坛老人在他百岁之后,其精力之充沛、思路之清晰、思维之敏捷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当有人问起岳石尘先生长寿的秘诀之时,他的回答是那样质朴简洁:“少吃多动,身心愉快。”他的少吃,即是多吃素食,少吃荤腥,每日餐数不宜过多过饱。多动就是每天早上4点起床看书或作画,6点钟开始练“扫帚功”即是拿起扫帚将庭院、客厅、画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晚年的岳石尘先生仍然每天坚持作画6小时。岳石尘先生一生可以用他自己写的一首诗来概括:“风风雨雨路,勤勤恳恳人。丹青一世纪,淡泊自安宁。”    
    岳石尘先生一生为人平和,一切顺其自然,并不去刻意追求什么,生活有规律。他的这种人生态度自然也体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如他的《长寿图歌》,画幅中三个寿桃,两只佛手,构图极其简洁、明晰,其图画只占画幅的三分之一的面积,老人则在另外的三分之二的画幅上题了一首诗:“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永不老。日行五千步,夜眠六小时,饮食不逾量,作息要均衡。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忍能养福,乐能益寿,动能健身,静能养心。香烟老酒,慢性毒药。人生是过客,处世不太认真。”从这首题画诗不难看出这位当代百岁“神仙”的人生感悟,更能窥知他之所以长寿的原因。    
    岳石尘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宽厚长者。20世纪80年代,家乡的许多青年画家结婚,都想有一幅岳先生的画点缀一下新房。不论是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只要他们向岳老求画,岳老都一一应允,无偿地为他们作画,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到了晚年,岳石尘先生还把自己的近200幅精品,捐赠给嘉兴市桐乡的文化部门。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岳石尘先生从电视上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先后捐赠出了自己的书画精品多幅,还捐献了1万元的现金。可以说他对待公益事业总是慷慨解囊,从不吝啬,而自己向来是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岳石尘先生的儿子,岳飞的29世嫡孙岳功立,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而今也继承了父业,成为著名的国画家。岳功立早年还得到孙雪泥、费新我等先生的指导,专攻山水。他的作品多以名山秀水为题,用笔流畅自然,他的画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岳功立的画曾两度在加拿大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作品《湘西风光》和《泉源不断》还被该馆收藏。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岳功立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桐乡君陶艺术院画师。而今,他以先祖岳飞“气壮山河”的气概,正在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我们期待着这位岳飞的29世孙能创作出流芳千古的作品来。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乞丐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朱元璋出身贫寒,朱家祖上几代赤贫,到了朱元璋的祖父、父亲辈,朱家仍然“居无定所”,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后来在濠州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做了租地的佃户。幼年的朱元璋因家境贫寒,生活无着,曾给财主家放过牛,帮过工。    
    元至正四年(1344),安徽凤阳一带水旱灾害瘟疫交加,半月之内,朱元璋的父母兄侄接连病死,寡嫂带着幼子出走他乡,几口之家,转眼之间只剩下朱元璋孤独一人。    
    16岁的朱元璋生活无着,无路可走之时,在好心的邻居帮助下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在这里,他只当了50天的小和尚,就因为饥饿又离开皇觉寺,靠托钵沿街乞讨度日。直到元至正八年(1348),他21岁时,才重返皇觉寺。    
    至正十二年(1352)春末,皇觉寺被乱兵焚毁,朱元璋被逼无奈,只好投奔濠州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参加到反元斗争之中去。由于他作战勇敢,深得郭子兴的赏识与信赖。至正十五年(1355),郭子兴病死于和州,从此朱元璋替代郭子兴统帅10万大军,指挥千军万马转战大江南北,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自封明太祖。由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治国措施,很快稳定了局势。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死,在位30年,时年71岁。    
    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同样奉行着多妻制。除皇后外,其后宫嫔妃成群,其中除了汉人、蒙古人外,还有高丽人,这些皇后和嫔妃共为他生养了26个儿子,长子朱标立为太子,第9子朱杞和第26子朱楠早夭,其余23人均封为藩国之王。    
    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相当重视。为了把他的子女培养成他所期望的接班人,他在皇宫中专门为他们建造了皇子书房,用来收藏各类图书,同时为子女们征聘名师。除此之外,出生贫苦之家的朱元璋还亲自带着孩子们体察民情。虽然如此,朱元璋的子女们还是没有能让他打下的朱明王朝江山永固,结果只延续了270余年后,就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推翻了。    
    不过在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中,还出了不少在科学和艺术界有影响的人物,如朱棣、朱、朱载堉、朱耷及朱清时等。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五子朱:关心民生的植物学家

    朱(约1362—1425),我国明代著名的植物学家、方剂学家和词人。洪武三年(1370),朱被封为吴王,十一年(1378)改封周王,十四年(1381)就藩开封。其后拟流放云南,得以暂住京师,两年后又恢复爵位。洪熙元年(1425)卒,谥定,故又称周定王。    
    据《明史》载,朱之母为朱元璋的开国皇后马皇后(也有人说他为朱元璋的庶妃“硕妃”所生)。马皇后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名皇后”之一,她出生于书香门第,能文能武。在那女人以三寸金莲为时尚的封建时代,马皇后居然能逆潮流而动,不裹足,并且以自己的那双大脚自豪。她还帮助丈夫朱元璋在惩贪官、扶忠良的斗争中出谋献策,深得丈夫宠爱。    
    朱的父亲朱元璋出生贫寒,他早年就目睹了朱家半月间饿死三人,以及父母相继去世“贫不克葬”的惨境。登基当了皇帝后的朱元璋,仍念念不忘当年的痛苦。少年时代的朱多次聆听过父亲讲述他从前的这些情况。受父亲的教诲,封爵后的朱虽贵为王族,但仍不忘百姓疾苦。    
    朱的童年时代,正是他父亲在沙场上征战正酣,捷报频传的年代。洪武三年(1370),10岁的朱被封为吴王,因年龄还小,不能赴任,先期在宫中接受教育,等待长大能理事后,再履行其王爵之责。这一时期,朱一方面认真阅读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另一方面接受父亲对他进行的军事培训,让他了解不少军事知识,以便将来能负起拱卫京师的责任。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初,时任周王的朱主要担负着防范和镇压中原叛乱的任务。因此,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驻守在开封,几乎没有参与朝政。虽然如此,在皇室内部的激烈斗争中,还是有人揭发他有“不轨”之举。洪武二十二年(1389),朱竟然未向父皇朱元璋请示,就擅自离开藩国开封,来到时为中都的安徽凤阳。朱元璋闻讯后大怒,打算将他流放云南,暂留居京师。    
    朱明知此次凤阳之行有触犯王法的危险,却偏要冒此风险,动机何在?对此正史没有记载,而学者们认为,朱此行为的是去看望其岳父宋国公冯胜。冯胜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就第凤阳后,多年与女婿朱断了联系。朱作为女婿去看望岳父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晚年的朱元璋猜疑之心特重,加之冯胜历来以“雄勇”著称,居功自傲,又“时时失上 意”。为此朱元璋认为儿子朱与冯胜图谋不诡,因此将冯胜召回京师,立即杀害。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周王朱与岳父冯胜确实有谋反的意图。    
    朱一生谨执王命,较之诸王来说,他还是一个安分守纪的人。朱的这一性格也决定了他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然而他的一生在科学上取得了令后人称颂的成就。他充分利用藩王王府的特殊地位,亲自带领一批学者,先后编纂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剂方》及《救荒本草》等书。    
    其中《普剂方》是一部卷帙达168卷,搜集药方61739个的巨著,《四库全书提要》称该书“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    
    朱的《救荒本草》则是中国古代研究救荒植物的拓荒之作,开启了我国对野生食用植物研究的先河。该书的问世,无疑对国内外本草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朱到开封就任王位后,开封一带的经济虽然得到了恢复,但黄河缺口,水患难除。河每缺一次,百姓难免要过上颠沛流离,忍饥挨饿的生活。每当此时,老百姓则常以野菜充饥,不少百姓因误食野生植物中毒而死。为此,周王朱出于救济百姓之心,决心编撰《救荒本草》。    
    书中共列出植物414种,其中录自李时珍的《本草》有138种,新增216种。书中介绍的各种可食植物,先绘图,然后介绍其性味,有无毒性及其采摘食用方法等。因此这也是一本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书,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植物学图谱。    
    由于《救荒本草》以救荒为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一经问世,深受人们欢迎,历代多次翻刻。该书于1716年在日本初次翻刻出版,其后又多次翻刻出版。该书在日本的出版,对日本的农学、植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科学家对朱的《救荒本草》一书也备加推崇,美国科学史家萨顿在他的《科学史导论》中说:“本书是中世纪最卓越的本草学著作之一。”    
    在文学方面, 朱著有《元宫词》一书。《元宫词》主要取材于“元后之乳母”所述元宫中之往事。该书既写元宫旧事,同时又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如“如今白发今衰老,四十年如梦一场”之类的句子书中颇多。该书刻印后,流传甚广。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9世孙朱载:创六个世界第一

    朱载堉(1536—约1612),明朝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巨星,我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字伯勤,号句曲山人、狂生、山阴酒徒等。明太祖朱元璋的9世孙。    
    朱载堉虽然贵为王子,但他没有像一般的贵族纨子弟那样把人生消磨在官场的尔虞我诈或终日戏马走狗、寻花问柳之中,而是终生矢志不移地去致力于对音律、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及舞蹈等众多领域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人在当时的科技文化领域独创“六个世界第一”的奇迹。因而享有“世界文化名人”,“世界音乐之祖”,“中国音乐圣人”的美誉。朱载堉还被人称作是一位既具有科学冷静头脑,又具有艺术家的澎湃激情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朱载堉是由明仁宗朱高炽这一支传承下来的,系朱高炽的6世孙。从朱高炽的第二子朱瞻竣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被封为郑靖王,到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袭封为郑恭王,再到朱载堉封为世子又是五代。    
    早已贵为王爷的朱载堉本来就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他不需要任何劳碌,一生就可以享受到一般人难以享受到的荣华和富贵。然而,祸起萧墙,就在朱载堉15岁那年,正是由于皇室内部的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朱载堉的父亲郑恭王朱厚烷受到诬陷后,被削去爵位,并被禁锢在帝乡安徽凤阳。受牵连,朱载堉也被逐出王爷府,贬为庶民。    
    朱载堉面对父亲无辜遭冤,悲愤不已。于是在父亲朱厚烷被囚禁的地方,另筑土室,开始了他那19年的席藁独处的淡泊冷寂的人生,潜心科学。在这漫长的19年里,他谢绝议婚、出入俚俗、结交贤哲,专心攻研音律、数学、历法等学科。直到他34岁时,写成了他在音乐学史上的第一部巨著《琴瑟谱》及其他著作。    
    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的冤案得以平反,并恢复了他的王位。从此,朱载堉的世子爵位也得以恢复,结束了独居土室的艰难生活。然而,一向不热衷宦海生活的他,又重新开始了他在科学和艺术道路上的更加伟大的跋涉。    
    万历十九年(1591),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去世。按照明制,他要袭封郑王,早已厌倦王室生活的朱载堉,则7次上疏,坚持让国,终于将王位让给过去曾迫害过他父亲的朱的孙子朱载玺。朱载堉的高风亮节受到皇室内部及其时人的赞赏。    
    朱载堉的父亲,虽然高居王位,但从不欺压百姓,并且一生坚持布衣疏食,勤俭敦厚,注重修德进学,礼贤下士。朱厚烷能书善文,精通音律乐谱。良好的家风自然也影响了下一代。受其影响,天性聪颖的朱载堉自幼勤奋好学。在父亲的督促下,10岁的朱载堉就攻读《尚书•;盘庚》,后又熟读四书五经。这些为他一生所追求的科学与艺术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朱载堉在他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彻底解决了我国律学史上黄钟还原难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