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族百花奖”,《汲水图》获香港亚洲女画家作品优秀奖。    
    纪清远和卢平这对中国当代画坛上的优秀伉俪画家,也是当今画坛上的一对明星。1991年至1992年11月他们夫妻二人先后在成都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过“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1993年以后,这对夫妻画家又到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举办过画展,其作品得到海内外同行们好评,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艺术与功利的天平上    
    纪清远早些年就曾跟随著名画家蒋兆和、周思聪两位先生学习绘画。    
    20世纪70年代初,纪家与蒋兆和先生毗邻而居。这也为他步入画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对于纪清远爱好绘画、富有悟性、做事踏实又吃得苦等等长处,蒋兆和先生自然看在眼里,于是破例主动地收下了纪清远这位学生。    
    那个年代,人们对钱看得不那么重,教师业余加班加点或利用休息时间教学生都是不取报酬的,何况又是蒋先生主动带的这位学生,自然一分钱的报酬也不取。每当纪清远在蒋先生家里学绘画时,蒋先生还要常常搭上一顿茶饭。    
    蒋先生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身体摧残很大,加之他年事已高,体质很差,一年四季常往医院跑。可蒋先生总是带着沉重的病体教纪清远作画。每当纪清远看到先生病很重时,总是主动告辞离去,而蒋先生还是尽力挽留,直到把功课讲透讲完为止。蒋先生的敬业精神,对纪清远后来为师作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于周思聪先生的艺术成就、人品以及对他的教育,纪清远用了“卓越不凡,良师益友”八个字进行了概括。    
    20世纪90年代中期,纪清远随团去台湾举办画展,遇到一位画商,要购纪清远的500幅作品。纪清远一听吓呆了,这位画商见状告诉他说:“我曾见到了几位画家,他们告诉我,每天至少可以画上20来张画,按这个速度,500张画并不需要好长的时间。”    
    纪清远回答说:“那不成了印画的机器吗?”停了一会儿,又诚恳地告诉那位画商说:“别人做得到,我却做不到。”    
    纪清远认为作画不能为了赚钱就去粗制滥造;粗制滥造可是一个画家的大忌。所以纪清远作画直至今天,还没有一幅画是一天之内完成的,他也很少有一挥而就的作品。    
    纪清远每完成一幅画,正是他自己所说的,“就像成功地做了一例脏器移植手术,既得意,又得马上躺到床上却又久久难以入睡”。    
    纪清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件件都是精品佳作。就连他用于应酬,或捐给公益事业的作品,也从不马虎应付,同样要倾注大量的心血。    
    纪清远还有一个在美术界人人共知的特点。那就是,他仍然保持纪家那传统文人重学问道德,轻金钱、功名的美德,在金钱和艺术的天平上,他始终看重的是艺术。    
    一天,一位日本客人看了纪清远的《寒谷空见日斜时》这幅奔马图时,不禁拍手叫绝,立即找到他,要出百万高价买下这幅画。这位日本客人满以为拿出这富有诱惑力的高价一定能买下纪清远的这幅画,他怎么也没想到会遭到纪清远的拒绝。这样的赚钱的好机会,即使是对于名画家来说也是不多。不少知情人认为纪清远太古板,并说:“画卖了还可以画嘛!”可是纪清远却说:“而今,已是无法找到创作这幅画时的感觉了,现在根本不可能再做出与这幅画一个味儿的东西。让他拿走了,就好比孩子要让人抢走一样,这心里实在舍不得。”    
    不愧为纪家后人    
    纪清远从小就爱听大人们讲他的先祖纪晓岚的故事,成人后的纪清远更爱好收藏有关纪晓岚的书籍和文物,如纪家使用的各种小锯子、小斧子、小木锉、小熨斗及小称等,这些小文物的上面大多有铭文,纪清远都将它拓下来,收录在《纪文达公遗集》里。    
    无论是接受记者访问或是与朋友交谈,纪清远总要将自己的先祖纪晓岚夸赞一番,他常说:“纪晓岚是一个饱学之士,又清正为官。他纂写出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真是非常了不起。”    
    纪清远家中曾珍藏有纪晓岚使用过的一方砚台,纪家一直将它视作传家之宝。直到纪晓岚故居重新修复后,纪清远才将它捐出去。    
    出于对先祖的尊崇,以及对国家文物的爱护,纪清远对于先祖纪晓岚北京的故居,即阅微草堂的保护和修复作了大量的工作。2000年夏天,纪清远听说北京城中的“两广大街”的马路要拓宽,而位于街边的纪晓岚的故居就在拆毁线之内,他急忙找到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和著名学者史树清先生,并通过他们邀约了全国人大和政协委员10余人联名上书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保护好纪晓岚的故居。他们的要求立即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并重新修改了拓宽计划。    
    20世纪90年代初,纪清远以纪晓岚后人的身份,怀着对这位先祖的敬仰之情,来到纪晓岚的故居,作了一幅《阅微草堂》的素描。在画的空白处还题跋曰:“纪文达公博雅淹通、才贯古今,以总纂《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名垂于世。才思敏捷,妙语如珠,急智巧思,语惊四座,至今传奇故事民间仍津津乐道。想当年在阅微草堂披书命笔之际风神,宛如眼前,清远以图再现。”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四部分6世孙和媳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家(2)

    20世纪末期,有关纪晓岚的电影电视纷纷搬上银幕,好多家公司竞相拍摄以纪晓岚为题材的“戏说”之内的连续剧,对此纪清远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电视剧表现具体的历史人物时,基本史实不能出错”。“对人物所处的年代、业绩、官职甚至道具等都应认真研究,要符合历史事实”,“不能为了降低(电视)成本增加收入而胡来”。“戏说”本来离不开虚构,“其目的是为了塑造出更典型、更生动的人物形象”,“不能以一位历史名人为模型来乱编故事”,“不能使人们只能得到低层次的娱乐”,而应该让人们从中得到启迪。纪清远先生的看法应该说是卓有见地。     
    动人的爱情故事    
    纪清远、卢平作为一对美术界的伉俪画家,不仅用画笔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还给人们描摹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人们不禁会问,一个北京画家和一个四川妹子相距千里,从小又不在一起工作,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呢?    
    那还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画坛上已经初露头角小有名气的纪清远,加上他本身又是一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在京师之地自然也要受到众多俊俏姑娘的青睐。据他自己说,追他的姑娘至少也有一大群。然而,快到30岁的他,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仍然无动于衷,目不旁顾,经常是独来独往,连他的老师都为此事催过他几次。    
    1983年,周思聪先生带着纪清远等几位年轻画家外出去西南贵州黄果树瀑布一带采风、写生。当他们一行来到重庆转车时,重庆美协的同行告诉他们说,那儿正流行一种传染病,劝他们不要去那儿。周先生考虑到学生的身体,于是决定去凉山写生。凉山写生任务完成后,周思聪先生带着纪清远等几个学生回到成都,住进四川美协招待所。    
    一天下午,同行的人都出去了,只有纪清远一人留在房间里翻阅自己在凉山的作品。忽然,有人轻轻地敲门,纪清远打开门一看,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位陌生的皮肤白皙的姑娘。这姑娘性格开朗,一见纪清远就自报家门:“我叫卢平,四川美院的教师,听说周先生等一行人来成都,特来拜师求艺。”纪清远心里一动,脸也没有红一下,也向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姑娘作了自我介绍,并告诉这位姑娘,周先生外出到朋友那里去了。卢平没有见到周先生,倒很快就与这位年轻画家热情地聊起天来了。    
    从此,卢平几乎每天都来和纪清远等人一起听周思聪老师的讲课,或看画展。周老师见这两位年轻人打得火热,为了替他们创造谈话的有利条件,就暗示其他的同学轻轻地走开,好让纪清远和卢平尽情畅述情怀。纪清远和卢平这对年轻人很快陷入爱河之中。    
    在成都的那些日子,周思聪先生几乎每天都要到巴蜀绘画大师陈子庄先生府上拜访述怀,陈子庄先生有个雅号叫“石壶”,十分健谈。这时的纪清远和卢平也经常在一起聊个没完。一天,听完课,周先生不在教室里时,他们一行中的几个人便打趣地对纪清远说:“这次成都之行可好,周先生掉到‘壶’里了,而你掉到‘瓶’(卢平的“平”的谐音)里去了。”    
    正说着,周先生端着一杯茶从门外进来了,听了他的这些调皮学生的话,竟然笑得将刚喝到口里的茶呛得像喷泉一样吐了出来。    
    大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纪清远和卢平在北京结婚了,不久卢平调入北京画院。从此,这对年轻夫妻相互敬重、恩爱有加,日子过得十分美满,在事业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成为中国当代画坛上名符其实的优秀伉俪画家。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txtsk下载  
    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