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842-等待哈佛-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部分有识无畏黄藤(4)

    【外事大事记】    
    1992年7月,经陕西省教委同意成立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    
    同年9月,学院决定开办“西安自费留学服务中心”。    
    1994年11月,为了弥补学院教学经费缺口,董事会研究决定在正式职工范围内集资50万元。    
    1995年,为了解决校园场地问题,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404工厂多次友好协商,租用其闲置房舍和场地,总计建筑面积约13845平方米。    
    1996年7月,陕西省教委批文准予成立“西安外事职业技术学校”;确定外事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    
    同年9月8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外事成立民办教育研究所。    
    1997年6月,外事投资120多万元建成汽车驾驶培训中心,对学生进行技能课教学。    
    1998年4月,董事长黄藤荣获“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    
    同年10月28日,西安外事学院和西安科技学院合并,黄藤为董事长。    
    2000年5月,“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更名为“西安外事学院”,取得独立颁发毕业证书资格,并于当年秋季招收计划内统招生。    
    2001年4月,外事“民办教育研究所”更名为“七方教育研究所”,分别设西安、上海和北京三个分所。    
    同年9月18日,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西安交大举行,外事作为第一所正式参赛的民办高校,获三等奖两项。    
    同年11月28日,“温暖工程”的开学典礼在外事职校隆重举行。来自安康、商洛、延安等贫困地区的1214名学生免费入学求知。这一大型助学活动免费招收学生之多,一次性投入资金之大,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温暖工程”项目。    
    2002年3月20日,《民办教育研究》杂志正式创刊。    
    同年4月20日,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同意授权外事进行剑桥普通教育课程(CCE)授课,并颁发剑桥教育资格证书。    
    【黄藤宏论】    
    校无大小。曾几何时,学校是否有名气,规模是大是小,几乎是民间衡量一所高校的共同“标准”。然而,当民办高等教育兴起之后,以这样的标准再去衡量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实力就难免武断了。民办与普通高校在教育职能上无疑拥有这样一个共性:共同担负施行乃至普及高等教育的神圣职责。从国家对高教管理体制上来评说,“校无大小”就更有现实意义。普通高校也好,民办高校也罢,无不是在严格遵循《高等教育法》;从高等教育结构来看,各类高校在专业、层次、布局和形式结构等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校无大小”使它们在教育心态上处于平等和互动的地位,在教育使命上担负起共同的职责。因此,学校规模的大小不应是评价一所学校存在价值与地位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效果来评价一所学校。    
    教无高下。教无高下是指应根据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标准来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理论型大学和职业大学、本科和专科各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一个职业大学的学生获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一个博士生戴上博士帽应是同样完成了学业,对学校老师而言,都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它们各有侧重和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应用同一个学业标准而论学校。    
    学无长幼。我国现有公办高校招收的学生年龄限定在18—22岁之间,这不符合普高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要求。“学无长幼”就是使受教育者彻底摆脱和打破这种束缚,不单是年龄上的,还有身份、职业、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束缚。在接受高等教育上,人人平等。它更重要的昭示是,多年来围绕民办高校“争生源”的怪圈应当破除了,因为民办高校实际上拥有了最巨大的生源优势——一个无年纪长幼、宽进严出、用学分积累而非用学制限制的全民性的受教育群。    
    育无国界。这是一种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感的大教育思想,它使国内两大性质的高教机构在教学实践中更体现出了跨越和超越国界的特性。我国民办教育是在公办教育发展到相当水平后方建立的。民办院校机制灵活,反应迅速,可以在国际化方面作出更为迅速的反映。我们要像引进汽车、彩电等高科技产业一样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手段引进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总之:    
    校无大小,至精则胜;    
    教无高下,以好为赢;    
    学无长幼,求伴终生;    
    育无国界,理真则同。    
    (根据黄藤《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缩写而成)    
    


第四部分居安思危杨名权(1)

    “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    
    张渝州学院从一个家电维修培训班,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拥有万人规模的民办高校,其间的历程对于一位20年来亲历亲为的掌门人,必定十分难忘。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是怎样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杨名权办学之前我做了两三年的民办教师,后来到中山大学进修了电子专业,曾在江西钢厂做技术维修,后来决定自己创业。1983年我创办了家电维修培训班。当时社会上有一大批初高中毕业生,找不到就业的门路,我们的培训班很快吸引了这些年轻人。当时,我们只用张贴几分钱的广告,立竿见影,就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那时的广告还很少,我自己亲手刻光盘、油印,可以说我们开创了江西广告的先河。    
    刚开始我们对每个学生收50元钱,不久就有了几千元,这在80年代是很了不起的。可以说做到了低投入高产出,一路做得很顺当。1988年,我们创办了新余第一所民办学校“新余市电子技术学校”。    
    我们一直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培训,学生一毕业马上就送到沿海去,所以从1988年到1992年我们一直很火。1988年以前,江西人的意识还很封闭,尤其是女孩子出外打工的很少。1990年全国才出现民工流动的高潮。现在国家倡导的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进城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我们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把农村初高中毕业的有志青年组织起来进行培训。    
    我们有一整套的办学理论。“办学方向瞄准市场”。首先瞄准的是深圳市场,我们向特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电子技术人才;第二瞄准的是职业教育市场,它包括三个内涵,职业技术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跟踪市场”。我们盯深圳盯得非常紧,20世纪80年代深圳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人才,1995年我们首届大专班学生200多人,9年过去了,现在大部分都是厂长、经理,资产过千万,非常有成就。90年代深圳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现在要求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新技术人才,这些年我们学校根据深圳的发展变化也不断调整专业课程。    
    “学校工作围绕着服务”。我们很早就提出“教育就是服务”,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一切学生。我们办教育就要树立服务意识,学生是消费者,花钱购买你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成果。因此,我们提出三大服务:服务老师、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作为一个校长,每天面对的事可谓千头万绪。但我们抓三个环节,“抓得来,稳得住,送得出”。“抓得来”是前提,“稳得住”是关键,怎样才能稳得住?只要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巩固率。现在有些学校的流失率非常之高,甚至达到30%多,而我们巩固率已经达到95%到97%。“送得出”是我们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我们开创了民办高校推荐就业体系的先河,率先将培训和就业融为一体,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现在我们基本上100%可以推荐就业。    
    张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已经呈现区域化的势头,形成了西安、江西和北京三足鼎立的格局。和其他地区相比,江西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似乎就是学费低廉。    
    杨名权对。我们打出的旗帜是要办平民大学。我曾说过,江西的学校和西安相比有几大异同。首先说相同点,西安有众所周知的“五强”,我们江西也有,比如蓝天、大宇、渝工、航天、江西服装。江西还有一大优势,我们的就业主要面向沿海地区,所谓“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在这点上比西安有地缘优势。说到不同点,我们江西办的是平民大学,相比而言,西安办的是贵族大学。西安的学校可能会有异议,但这只是相对而言,拿学费来说,我们一年收3000元,他们则收五六千。    
    “我们已经步入外延和内涵发展并进的阶段”    
    张从1998年到2002年,渝州学院组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连续五届夺得大专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实现“五连冠”。不仅如此,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电脑)现场设计大赛,作为参赛队中唯一的民办高校,一举夺得第三名。大家都知道,渝州学院是以工科为特色的,现在有不少民办高校也都设有电子、计算机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我很感兴趣的是,渝工为什么在专业特色上能够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    
    杨名权我们学校有办电子专业的历史,从办学开始就以此为主打方向。从教学上说,我们一直也很重视。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对电子行业的前景十分看好,这个行业在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上是无止境的。就拿手机来说,先有模拟,后有数字,现在又有彩屏。所以,前几年深圳需要的是录音机方面的技术人才,后来是电视,现在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需求很大。可以说,我们是以电子起家的,有这方面的传统,又有这方面的优势。    
    张工科学校在资金的投入上无疑很大,而且对师资的要求也更高。那么,能否谈谈渝州学院在师资力量的建设和资金投入上怎样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    
    杨名权现在,很多民办高校都致力于外延式发展的道路,就是专业越多越好。我们学校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经从外延式发展逐渐转为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方向,可以说已经步入外延和内涵发展并进的阶段。我们的老师一部分来自附近企业的工程师、退休教师,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学校自己培养的高材生,他们专业基础扎实,又有实践经验,在教学上都是一把好手。    
    张刚才您谈到渝州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地市级城市中规模超万人的民办高校,20多年来走了一条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之路。不同于一些学校经历的大波大折,渝工的发展似乎相对比较平坦,是不是这样?    
    杨名权其实我们学校的发展也不能概括为“追赶型、跨越式”,但也谈不上非常顺当,应该说是稳扎稳打,整个学校还是走过了起步、发展、壮大、上规模、创品牌的阶段。现在应该说是我们创品牌的阶段。从规模上说,我们比那些后来居上的学校要小些;但从学校特色上说,又比那些学校更为突出。在教育问题上,我认为同样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民办高校的发展,规模不一定能说明质量,但在现阶段规模是前提,规模是效益,尤其要把握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四者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追求规模,按照国外的标准,民办大学最具竞争力的规模应该是12000—18000人之间。作为我们学校来说,一直争取规模和质量并进,到今年9月份力争达到16000—18000的生源数量。    
    张规模和质量的关系问题在民办高教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您刚才谈到渝州学院的发展将保持在12000—18000人的规模,是否意味着达到18000人的规模时将保持稳定,从而致力于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呢?    
    杨名权民办高教的发展也有一个从粗放型到密集型发展的过程。作为现阶段的民办大学,首先还是确保生源问题,要争取规模,这关系到生存问题。但是等到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不再负债经营,就应该将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现阶段的民办高校,几乎都是负债经营。我们学校从租房办学到滚动积累,1999年以前几乎没有负过债,2000年开始我们就负债经营、融资发展,2002年我们就结束了租房办学的历程。    
    “我们正在设想建一个职业大学城”    
    张现在全国各地纷纷在建大学城,如东方大学城,它是个后勤服务的概念。您在2003年曾提出创建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万亩大学城的设想,这是基于什么考虑?这个设想能否付诸实施?    
    杨名权我们提出的是建一个“职业大学城”,突出的是“职业”两个字。我们从1983年开始办学,可以说开创了新余乃至整个江西民办学校的先河。90年代我们带动了新余市民办教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到了2000年,新余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当然,这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去年评选的十大万人民办高校中,我们是唯一的地市级城市中超万人规模的民办院校,被称为“新余现象、渝工效应”。新余是个人口仅80多万的小城,现在民办学校多达70多所,光民办专修学院就有7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特的“新余现象”,而这种现象是由渝工的效应带出来的。    
    我们曾对民办教育的前景作了调研并预测,发现2003年到2010年是我国人口出生高峰,尽管高校在不断扩招,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就新余来说,高中阶段的教育出现了“瓶颈”,初中毕业生的就业又遭遇难题,自然就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余有地理优势,“对接长珠闽”,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另外,新余是个不发达城市,便于提高生源的巩固率。正是有这几个前提,我们这几年的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所以,我们向市政府提出,要建一个万亩职业大学城。通过调研,市政府也肯定了我们的设想是“高瞻远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