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露画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耍敲矗温毒褪枪髁恕U馐呛芏嗄腥嗣蚊乱郧蟮氖隆!    �
    还比如:米勒有意和好莱坞的魔力调情,想沾一点玛丽莲名声的光。     
    在一些玛丽莲与他紧紧依偎的照片里,他骄傲地面对照相机镜头或看着地平线,就像那些拥有别人得不到的宝贝的人一样。有时她抚摸着一团毛线要为他织一件上衣,〃从现在起我要亲自照顾他〃,当他把她抱在怀里,把手放在她的臀部或肩膀上时,她觉得这手比罗丹创作的上帝之手一样带给她无比安全的感觉。     
    后来,当有关玛丽莲和伊夫斯·蒙坦的风流韵事如同旋风一般轰动世界时,米勒把梦露照片紧贴在脸上,闭着眼睛,身体发软,仿佛要依靠什么支撑才能站住。这时,他是一个被妻子欺骗的绝望的丈夫,还是一个对别人说什么都满不在乎的钟情者,或者是一个能对丑事一笑了之的达观之人?     
    玛丽莲认定,米勒对她一直言不由衷     
    1956年7月13日米勒和玛丽莲夫妻就飞往伦敦,在那里,玛丽莲·梦露要在影片《王子与舞女》中扮演角色。这部影片由劳伦斯·奥立弗执导并主演,玛丽莲要和他做搭档。奥立弗可以说是英国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当梦露还是个无名的小模特里,他就已经是爵士了。     
    他们要合作拍片的消息在英国引起了一片轰动,紧接着就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记者招待会〃。有四百多名新闻记者因梦露能会见他们而乐不可支,〃她是一位女神,从这个岛国冰冷的海水里冒出来。当玛丽莲笑的时候,他们也跟着笑;当玛丽莲皱起眉头时,他们也跟着效仿…玛丽莲一开口说话,台下立刻鸦雀无声,一片虔诚的肃静。她的声音柔和安详,以致那些堂堂须眉被她的话音弄得全身发软。〃     
    甚至当时的外交部长安东尼·艾登对英国正面临的经济危机发出的警告在民众听来也比不上梦露在伦敦拍片的消息。梦露每到一处,都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热情高涨,都想亲眼目睹好莱坞红星的风采。     
    阿瑟·米勒则要修改他的剧本《桥边风景》,要把它变成一个能演一个晚上的剧目,以便在伦敦由彼得·布鲁克安排下的演出。但两个人的事情都不很顺利。     
    而米勒好与当权者争吵的脾性,使他在依然弥漫着维多利亚时代气息的英国惹了麻烦:他的剧本被禁演了,〃因为艾迪·卡邦(剧中人)指责她妻子的堂兄是同性恋者〃。这听起来有点好笑,但当时这确实成了理由。     
    


第三部分第22节:这绝不可能是爱情

    喜剧院的负责人宾基·毕奥蒙特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出路,因为法律对俱乐部的活动比较宽容。他就毅然把剧院改成一个戏剧俱乐部,原来被禁演的《桥边风景》就可以上演了。     
    围绕着《王子和舞女》这部影片的拍摄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没有一点令人兴奋的地方。当奥立弗向他的英国同行和朋友们介绍招待会的皇后玛丽莲时,他说,他无比高兴,因为身边有〃这么一个精美的小东西〃。然而玛丽莲对此话的评论是:〃他想表示友好善意,但我却觉得好像是一个高傲尊贵而又故作宽容的人在俯视着一个贫民。〃矛盾已初露端倪。拍摄期间,奥立弗向玛丽莲说〃亲爱的玛丽莲,您做的一切都应该是性感的〃,这句话在梦露听来非常刺耳。玛丽莲·梦露制片中心的建立原是为了消除一切无谓的性感剧情和表演。对此米勒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     
    我们到达伦敦后的第一天,劳伦斯就来看望我们。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一切看起来很有希望。劳伦斯也不厌其烦地甚至有点殷勤地向玛丽莲展示影片拍摄需要的时装与场景的照片。但玛丽莲看起来兴致不太高,心事重重,把那些照片都归还给他。玛丽莲最想的还是在拍片前好好地休息一周,她太疲倦了。     
    玛丽莲很快就意识到,奥立弗是因为非常需要钱,才把她接来的,希望与她合作一部电影能多赚些钱……我让她正视这个现实问题,但这却导致了玛丽莲开始不相信我的绝对忠诚。她不能忍受别人与她持相反的意见,我们分歧可能让她感到受到了冷落,而劳伦斯好象也有意让她的期望落空。     
    在拍片期间,玛丽莲不吃镇静药就根本无法入睡。我们经常谈论将来的生活,她希望拍完这部电影就准备与我一起到乡下买一所房子,做一个好妻子,过平静的生活。……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到电影拍摄完成,到那时,真正的生活就能开始了。     
    玛丽莲对金钱的事不甚关心,也不大在行。斯普托认为:〃围绕如何控制玛丽莲的钱,在制片中心上演着一出错综复杂的戏剧。形形色色的演员阿瑟·米勒、米尔顿·格林和斯特拉斯伯格,在这件事情上互相都不怀好意。阿瑟·米勒是出于爱情才结婚的,也出于一种与玛丽莲开始新的、严肃的生活的渴望。矛盾和猜疑出现了,战线也划定了。甚至阿瑟·米勒也确认了这一点,虽然他觉得与奥立弗还是很亲近的。他突然参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他要在玛丽莲和英国戏剧表演之间,在玛丽莲和米尔顿以及电影明星和表演指导斯特拉斯伯格之间调解说和。米勒不擅长这些,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     
    更令人惋惜的是,他与玛丽莲之间也出现了最初的裂痕。他的怀疑、困惑和当时的真实感情都在他的日记中倾吐出来。玛丽莲看了他的日记,其中白纸黑字地记载了这位了不起的行善者(米勒)的内心情绪,他从前把她看成是一个天使日记里常常把她与超凡的圣洁之物相提并论,而近来他却仅仅把她当做一个捉摸不透的,需要帮助的,让他同情的弱女子。看了这些,她必然要产生的感受与弗洛伊德对这类过失所描述的完全相符。这绝不可能是爱情!还读到了米勒所写的话:〃我惟一爱过的,是我的女儿。〃     
    看到米勒的日记时玛丽莲几乎喘不过气来。所谓〃永恒〃的量度现在清楚了,他的誓词正好保持了三个星期。幸福又一次失去了,世界和希望一起土崩瓦解,而且这一次毁灭的世界更广大、更深远,因而也许更神圣。玛丽莲已经认定,米勒对她一直言不由衷。     
    玛丽莲初次客居伦敦,感情又受到重击,情绪自然很坏。她又想用药物来减轻和抑制心中的苦闷了。这样的关头总给人以可乘之机,有人就想利用米勒夫妇之间的感情波折插一脚。这个人就是奥立弗,玛丽莲称他为善于竞争的男性〃娼妓〃。玛丽莲深知演员在摄影机前是怎样活动的,要表达某种感情和愿望,只须一个细小的姿态,一个富有暗示的眼神就足够了。奥立弗懂得一个人是怎样占据整个舞台的。     
    尽管情意已大不如初,却不能说已成破镜之态。有一天下午米勒走进拍摄场时,玛丽莲又满面春风地对着他了。〃我们应当学会坦诚相见,不必遮遮掩掩,窥见真情时,也不必心灰意冷。有些真情可能叫人不痛快,可总比虚请假义好多了。正像你在日记里所写的那样,如果完美的夫妻关系就是肉体、灵魂和情感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只是难以实现的理想,那我们就应该满足于不那么尽如人意的真实生活,或许还可以把人生看作一场游戏。〃从这些话中我们能看到玛丽莲的精神发生了多么深刻的嬗变,似乎一下子从童年跳到了中年甚至老年。在以后米勒还会再写那样的日记吗?不管他写不写,一个作家的情感是很难永远深藏于胸中的,《原罪之后》就可看成是他的心曲衷诉。     
    虽然说不上是雨过天晴,艳阳高照,但暴风雨过后暂时恢复了平静却是真的。玛丽莲和阿瑟·米勒表面上又和好如初。如果玛丽莲有了空闲时间,就安静地呆在家里,喝喝茶,或喝点酒,而米勒就在一旁写作,他们像两个普通人那样生活。当天色黑下来时,玛丽莲有时就去剧院看戏。当然这要秘密行动,不能让人认出来。梦露好像又重新快乐起来了。     
    米勒觉得〃玛丽莲从天赋上看是一个喜剧演员,却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思想和冒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弄得糊里糊涂〃,〃真诚坦率变得越来越难了。玛丽莲想得到一种彻底的安全,而这在这个世界上是找不到的。〃同时他还越来越感到自己被冷落、被抛弃了,他知道自己当然也包括奥立弗在玛丽莲心中的偶像地位,不知什么时候都倒塌了。只有了解她的幻想才能真正理解她本人,米勒慢慢看透了:〃在我面前她能把她的失望无拘无束地尽情倾诉出来,因为她大概知道我会容忍,不会丢开她不管。即使如此,她也不完全相信我的忠诚。〃对许多事他却束手无策,比如她吃更多的药片,睡眠更少。     
    


第三部分第23节:”真正生活”似乎应该开始

    有时玛丽莲梦想着〃当一个贤妻〃,与米勒互相信任,从不争吵,相敬如宾,直到白头。她想买一所新房子,想下厨房,洗衣服,她还想学习历史和文学。影片一拍完,这种生活就应该可以开始。无论如何她总相信这一次一定会地久天长,尽管万事开头难。     
    而米勒所看到的是:〃她的思维活跃得难以置信,随意抨击传统文化,尖锐地指出这种文化的欺骗性。她原来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现在她想表现出另外一个方面。〃     
    米勒回美国去看他的孩子们,旋即返回。随后〃美好的〃的日子再次消逝。这期间玛丽莲对奥立弗、米尔顿·格林发火,更对自己发火。当她的丈夫试着缓解她的精神紊乱,劝她待人要宽厚时,她就认为这是一种使一切问题都庸俗化的做法。她觉得只有孩子、老人和鸟兽不是她的敌人,是和她一样困苦的朋友。在每一次危机的高潮中,她都要跟自己过不去,……然后就开始吃药片,一夜复一夜地实行慢性自杀。对此,米勒有一种令人惊骇的看法:〃我们两人都拒绝去寻找能改变另一人生活的魔笛。我们都变得跟从前一样,只是变得更糟了。〃     
    好在影片《王子与舞女》是个成功之作,它就好像是一层浪漫和魔法的薄雾,到处弥漫,掩盖了制作过程中的一切不快,没有什么人记得住其中争斗者所留下的痛苦记录。劳伦斯·奥立弗先生是个老吝啬鬼,他很少把他的奉承和恭维当面献出来,在玛丽莲·梦露死后他才说:〃没有一个人有这样一种充满个性与智慧的眼神,她创造了一流的表演。我已经50岁了。当年玛丽莲成功地让我感到自己年轻了20岁,那是多么美妙的回忆呀……她是无比美丽、出类拔萃的。〃如果当初他当她的面说这些话,梦露听了会有多高兴啊。     
    1956年11月22日这对远游者回到纽约。这次〃蜜月旅行〃结束了,玛丽莲·梦露电影公司也宣告解散,梦露和米勒期待的〃真正生活〃似乎应该开始了。     
    玛丽莲·梦露暂时没有新的任务,阿瑟·米勒也想在生活中寻找安宁。他们在纽约购买了一套公寓,那是在河边的一所新住宅,梦露把那里装饰得非常舒适、雅致,并用镜子和白色窗扇把大部分房间都装饰成闪着白色光辉的电影布景模样,米勒在这种〃艺术〃氛围中感到有点不适,而玛丽莲在这套房子里却很自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梦露解释说:〃这套房子主要是按我的主意装饰的,我的丈夫让我放手去做。这或许是我的一种过错?〃在生活上,梦露开始照顾米勒的饮食起居,还为他买了许多衬衫和袜子,并使米勒时刻保持整洁,〃如果一个男人穿着脏兮兮的衬衫,我是不能忍受的,因为他的妻子负的就是这份责任。〃她曾向一个记者这样说。想当年乔·迪马乔期望的也就是这样,只是那时的玛丽莲·梦露没有这样心态。     
    他们过着一种有规律的日常生活。早晨玛丽莲到她的心理分析医生那里去,下午去李·斯特拉斯伯格家上表演课程。或者同米勒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孩子玩耍,给他们做晚餐。米勒则一大早就在书房里写作,书房很安静,因为玛丽莲在书房里装了隔音设备。在周末的时候,他们还会到米勒家的农场康涅狄格州去看望米勒的父母。奥古斯塔和伊西多尔为他们的儿媳妇感到骄傲。特别是伊西多尔,他很喜爱玛丽莲,一点也不轻视她的混血出身,虽然玛丽莲有一部分爱尔兰血统,一部分苏格兰血统,一部分挪威血统,是一个与犹太人相结合的耶稣教徒。玛丽莲跟婆婆学怎样做犹太式的美味佳肴,如怎样煎鱼,怎样做肉丸子,怎样烧汤。有时玛丽莲被人认出来,影迷们便成群跟在她身后,一直到米勒家门前。     
    米勒对梦露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理解与关爱。有一次,下大雨,在去农场的路上,玛丽莲看到一头牛站在大雨里,怜悯之情由然而生,就赶紧叫米勒停车,他们冒雨将牛牵到他们的住处躲雨。这在别人看来不能理解的行为,米勒却极为欣赏。     
    梦露就这样和米勒以及他的家人融洽地相处着。如果老米勒夫妇要去纽约看望年轻的米勒夫妇,奥古斯塔就可能把布鲁克林东第三大街上的新闻都收集起来,说给他们听。有一回大家到米勒的姐姐琼家里去做客,玛丽莲唱起了《钻石是姑娘的最好朋友》,唱这首歌时,她只看着伊西多尔。〃你喜欢这首歌吗,爸爸?〃梦露问,此时这位爸爸只有着迷地点头称是的份儿。阿瑟·米勒像乔·迪马乔一样一度使梦露再次找到了父爱的感觉,但在他们离异之后这种感情就荡然无存。而米勒的父亲伊西多尔在她离开米勒之后,在感情上依然是她的爸爸。婆婆去世的时候,玛丽莲还赶来参加送葬,在葬礼上,她紧握着伊西多尔的手。在他住院做手术时,她关照要让他的病房里有鲜花,并恳请医生要特别善待于他,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卓越的人〃。在玛丽莲和阿瑟离异之后,和玛丽莲一样深感孤寂的伊西多尔,还心怀好意劝慰过她:〃你要攒一些钱,你不可能总是年轻。〃虽然这一点梦露自己也知道。阿瑟在他们的这种关系里,对他的父亲有了新的认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