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403-跨越雄关-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在这时,越西敌人向小相岭排哨打来了电话,红军战士怕暴露我军行动,没有让排长去接。因排哨未接电话,越西守敌刘文辉部一个营判断红军可能已到,形势不妙,即弃城向富林方向逃去,越西国民党地方政府的官员,除一个彝务科长外,也全部逃跑。    
    通过小相岭隘口后,红五团以一天75公里的速度向越西疾进,于5月21日下午进占越西城。越西是会理通富林、雅安的要道,这里汉彝杂居,地瘠民贫,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汉、彝之间常发生械斗。当时官僚地主、土豪劣绅制造民族仇恨,压迫少数民族,实行所谓“换班坐质”制度,轮流将彝民关入监狱做人质。红军入城后,开监释放人质,开仓救济穷人,向彝族同胞宣传红军与彝族是一家人,红军不打彝民。红军的这些行动和宣传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彝民感谢红军救命之恩。22日下午,红军后续部队到达。先头部队离开时,沿街两旁很多汉彝群众热情欢送红军。不少彝民还跟随红军走,他们热情帮红军背运行李物资,有的彝人头领还领着一些手持刀、枪、梭镖的彝民作向导。红军在海棠附近追上了从越西逃出来的敌军。红军向敌人发起猛攻,彝民们也勇敢地向敌人冲去,军民配合,很快俘虏了一批敌军士兵。战斗结束,红军把缴获的枪支,送一部分给彝民。被俘虏的敌军不敢在彝民区停留,只好跟着红军一起走。刘亚楼令梁兴初收留这些士兵,并动员红军战士送衣服给他们穿。俘虏受到红军的优待,心怀感激,不少人参加了红军。    
    红军先遣二团佯攻大树堡的行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5月21日上午,敌军王泽浚旅的一个连渡过大渡河进驻大树堡,作为河防前哨。这个连向越西方向的要隘——鱼塘放了一个排,在大渡河渡口放了一个排,连部和余下的一个排驻守大树堡街上。敌人还强迫群众将很多谷草、麦草、玉米秆等易燃物堆在中街,准备等红军一到就烧街房。    
    23日清晨,红三营从海棠出发,向大树堡飞速前进,下午到了晒经关。这里离大渡河边只有10公里,左权、刘亚楼决定由一些侦察员带上在小相岭俘虏的敌军排长和几个愿当红军的川军士兵,都化装成川军模样,去夺取鱼塘。战士们中途遇上越西县团防局的几个团丁。因红军战士是外省口音,就由俘虏来的排长与团丁对话,团丁误认红军侦察员是从越西过来的川军,就把从富林过来的敌军在大树堡布防的情况都说了。左权、刘亚楼得到报告,立即决定兵分三路向三方敌人进攻:一路叫团丁作向导夺鱼塘哨所;一路从大坪、麻家山袭击驻街上的敌人;一路从杨家沟、海螺坝直插大渡河边,消灭渡口守敌。不久,枪声四起,街上的敌人还来不及纵火烧街,包括连长在内的几十人一下子就成了俘虏。渡口少数残余士兵被红军追至偏桥岩,红军有意把他们放过河让他们报信去了。当地地主武装约200余人早已逃跑。当天下午,先遣二团就攻占了大树堡。    
    24日至25日,左权、刘亚楼亲临大渡河边,指挥开展大规模佯渡活动。他们命部队集木造船,砍竹扎筏,拆越西县分监狱、关帝庙、王爷庙等建筑,将房料运到渡口,在渡口沿岸的桑树、柳树上拉起铅线,煞有介事地选择渡河点。同时,还派出宣传员去群众中宣传,扬言要从这里渡河,攻打富林镇,直取雅安、成都。群众积极、热情地支援红军造船、扎筏、修筑工事,也为红军大造声势。这次佯攻做得非常好,以致连不少红军战士也认为真要从这里渡河。    
    红军先遣二团迅速占领大树堡,并积极准备渡河,使大渡河北岸的敌人倍感惊慌,急忙加强守备。在富林驻有敌第五旅旅部及王泽浚旅旅部,布防的有王泽浚旅三个团、杨学端旅一个团,及富林地方恶势力屯殖司令羊仁安的地主武装。而杨森部则被牵制在大树堡下游一带。攻占大树堡的积极佯动,吸引了敌人的重兵,麻痹了在安顺场、泸定桥北岸的守敌,为红一团在安顺场抢渡,红四团飞夺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左权、刘亚楼率领的先遣二团佯攻大树堡,积极牵制敌人的同时,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渡河先遣队也秘密、迅速地向安顺场方向前进。    
    经大凉山彝族区到安顺场,的确是一条险路。凉山地区当时还是奴隶社会。彝族历来勇悍能战,相传是蚩尤的后代。在彝族中心地区,历代封建王朝从来没有建立过直属中央的统治机构。在国内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这种现象是十分罕见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传说就发生在这个地区。至今这里还有孔明寨、孟获城等遗址。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长期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彝人对汉人猜忌很深,特别反对汉人“官兵”入境。


《跨越雄关》 从金沙江到大渡河红军分两路进军大渡河,夜袭安顺场(2)

    对于彝族区的情况,刘伯承和聂荣臻都有充分的了解。他们决心依靠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威力和红军战士的模范行动,争取和平通过彝族区。刘伯承在部队出发前的动员中提出严格要求:“没有聂政委和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枪。”    
    20日晚9时,刘伯承和聂荣臻率红一团进入冕宁。中共冕宁地下组织在陈野萍、廖志高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了解放冕宁的准备。只见街头贴满花花绿绿的标语,居民门前红灯高悬,洋溢着对红军的一片爱戴和欢迎之情。    
    先遣队司令部设在冕宁城内的天主教堂内。聂荣臻亲自接见神职人员,向他们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及宗教政策。早年留学法国的聂荣臻,还用法语与五名法国修女交谈,劝她们不要惊慌。这些法国修女见红军首长态度和蔼,知识渊博,深为敬佩。在冕宁,红军还与地下党组织一起,在城乡迅速开展各种革命斗争,建立红色政权组织,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同时废除了“换班坐质”制度,打开监牢,释放了彝族首领,与彝族头人进行广泛的接触。    
    彝族分白彝和黑彝。白彝是彝汉混血儿,黑彝是纯彝人血统。先遣队离开冕宁,由大桥镇经额鸡、俄瓦、园包包到俄瓦垭口,这一带是彝汉杂居区。再从俄瓦垭口经一碗水、海子边、北沙村到喇嘛房,便属于拖乌彝族聚居区了。这里山势更加险峻,道路崎岖,树木葱茏,野草丛生,便于隐蔽,山涧之上往往只是一座独木桥,易守难攻。21日早晨,先遣队前卫连刚到喇嘛房,就被手持棍棒、长矛、弓箭、土枪等各式武器的彝民堵住了去路;他们用彝语大声吆喝着,互相联系,人越聚越多。工作队的冯文彬带着“通司”(翻译)上去答话。一个小头目说:“娃娃们要点钱让你们通过。”冯文彬问:“要多少?”对方回答:“要200块。”工作队马上给了他们200块银元。大家一抢而散。一会儿,又来一群彝民要钱,说刚才给的是罗洪家的,他们是沽基家。于是,工作队只好又给了200块。正在交涉之际,后面来人报告:工兵连遭到袭击,被抓去的人,被剥光衣服放回来了。    
    前卫连只好停止前进。萧华、冯文彬等出面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说明共产党、红军与国民党“官兵”不同,希望彝民同红军联合起来,打倒贪官,打倒压迫人民的军阀,打倒财主,分财主的衣服、粮食。红军来此,只是借道过路,绝不住宿。经过一阵谈话之后,一个小头目说:“我去找爷爷来。”过了一会,来了一个高大的汉子,赤膊赤足,围着一块麻布,披头散发,后面跟着十几个背梭镖的青年。来人自我介绍:“我是沽基家的小叶丹,要见你们司令员,我们大家结盟讲和不打。”于是萧华先去向刘伯承、聂荣臻报告,冯文彬陪同小叶丹随后跟来。    
    见面的地点在彝家海子边。小叶丹等人来到时,刘伯承已在这里等候。一见小叶丹,他非常高兴地迎了上去。小叶丹见来者身材魁伟,后面跟着几个士兵,知是红军部队的司令员,连忙取下头上的帕子,准备叩头行礼。刘伯承一把上前扶住,不让他行此大礼。两人在海子边坐定,开始了亲切、诚挚的交谈。    
    小叶丹解释说:“今天在后面打你们的不是我,是罗洪家。听说你们要打刘文辉,主张彝汉平等,我愿与司令员结义为弟兄。”    
    刘伯承说:“那些欺压彝民的汉人,也是红军的敌人,我们结义是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    
    接着,进行结盟。仪式按彝家规矩,简单而庄重:一位彝民拿来鸡,因为没有带酒,便在海子里舀了一碗清水,一手持刀,一手拿鸡,拉破鸡脖,鸡血滴在碗里,清水立即变成了殷红色。然后将“血酒”分作两碗,分别摆在刘伯承和小叶丹面前。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刘伯承与小叶丹虔诚地并排跪下。面对着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池水,刘伯承高高地举起大碗,大声发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将“血酒”一饮而尽。    
    小叶丹也端起大碗,同样起誓:“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说罢,也一饮而尽。    
    这时,夕阳西下,把高高的林梢染成一片青紫色,海子里洒满了耀眼的金光。刘伯承请小叶丹等到大桥镇赴晚宴。小叶丹带领一群彝民头领欣然前往。刘伯承素知彝民嗜酒善饮,叫人把大桥镇的酒全部买来。    
    晚宴在一个保长的宅院里举行,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就住在这里。席间,小叶丹对刘伯承说:“明天我要沽基家的娃子到山边接应你们过境。罗洪家的人抢了你们的东西,还抓了你们的人。如明天罗洪家再来,你们打正面,我们从山上打过去,打到林子里,把全村都烧光。”他这种义气是真诚的,但他们两个部落有宿怨,也有借红军的力量出口气的意思。    
    刘伯承向他解释说:“彝族内部要团结,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我们要共同对付镇压你们的反动政府和军阀。”又伸出手比划说:“一个指头没有劲,十个指头捏在一起力量就大了。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国民党反动派。”    
    饭后,刘伯承把一面红旗赠给小叶丹,上书“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他的弟弟古基尔拉为副支队长,并当场写了委任状。小叶丹喜形于色,神采飞扬。刘伯承又给他讲了一些革命道理,这个纯朴的汉子把刘伯承的教诲深深记在心头。当晚,小叶丹即住在先遣队司令部。    
    第二天早饭后,先遣队再次进入彝民区。小叶丹随前卫第六连走在前头。爬上头一个山垭时,只见十几个沽基家的彝民拿着红旗,背着长枪,齐声欢呼着上了山顶,这是他们村寨的入口。他们都排好了队,笑眯眯地表示欢迎。一些青年和儿童,还主动接近红军指战员,双手比比划划,配合一些简单的汉语,说明他们的心意。指战员们有的送给他们鞋子,有的送给他们毛巾,得到的人欢呼雀跃,洋溢着欢快的民族团结的气氛。


《跨越雄关》 从金沙江到大渡河红军分两路进军大渡河,夜袭安顺场(3)

    当刘伯承和聂荣臻来到时,小叶丹依依不舍地说:“我不能再走了,前面不是我管的地方了。我派四个人送你们到前面的村寨,另外,挑选20个人到红军里来学习军事,学会了回来打刘文辉。”    
    刘伯承也深情地说:“后面红军大队还多,拜托你一定把全部红军安全送过彝区。红军走后你要打起红旗坚持斗争,将来我们会回来的。临别之前,送你一点薄礼。”说罢,警卫员抬来擦得油亮的10支步枪。小叶丹大受感动,坚持要把他骑坐的一匹精壮的大黑骡子,送给刘伯承。    
    先遣队继续前进,一路经过雀儿窝、拖乌、鲁坝、铁寨子等地,经过与彝人交涉,都得以顺利通过。过一个村寨换一个带路的彝人向导,交接很有秩序。    
    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结盟,使红军和平通过彝族区。5月24日,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先遣队经姚河坝、楂罗、老街子、新场到达马鞍山顶。安顺场渡口就在眼前。尽管这时已是深夜,而且下着细雨,刘、聂首长还是决定突袭安顺场。    
    原名紫打地、为翼王石达开全军覆灭之地的安顺场,是个有近百户人家的渡口小镇。它紧濒大渡河南岸,位于南北对峙的高山脚下河谷地带。大渡河水势凶猛,给南北来往行人造成很大困难,过河时只能依靠渡船,而且非得熟悉水性的当地船工摆渡不可。    
    红军到时,安顺场一带虽有敌军布阵防守,但与下游的富林相比,则力量显得薄弱;加之红军进军神速,敌人在大渡河沿岸赶筑的工事尚未完成;而奉命由川南向大渡河开来的杨森部,此时正在途中,还未到达指定地点。这就为红军袭占安顺场提供了极好的时机。    
    安顺场渡口的守敌是二十四军第五旅余味儒团韩槐阶营。韩槐阶原系四川名山县百丈场哥老会的头子,他的这个营是支上下“拜把”的袍哥队伍。他在安顺场一带混了多年,与当地土豪劣绅、恶霸匪首混得很熟。余味儒令他来守渡口,正是想借他的关系,把当地的地主武装组织起来,填补防线上的空隙。在红军未到之前,韩槐阶为了“确保河防,围厄红军”,将南岸渡河船只和粮食,全部收缴集中到北岸,实行坚壁清野。为了扫清射界,他还强迫老百姓搬家,在安顺场遍街堆起很多柴草,预定在5月24日纵火烧街。    
    5月24日这天,当韩槐阶营驻安顺场的一名连长组织人员准备放火烧街的时候,恰遇安顺场的恶霸地主、二十四军彝务总指挥部的营长赖执中从西昌地区阻击红军败逃回来。由于安顺场的房屋有一大半是他家的,于是他便和正要放火的连长争吵起来。赖执中认为,左权、刘亚楼率领的先遣二团已经攻占了离安顺场10余公里的大树堡,因此红军很可能走宁(西昌)雅(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