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国电影新浪潮-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63《小兵》(Le Petit Soldat,1960年已拍完,被禁三年)    
    《枪兵》(Les Carabiniers)    
    《世界最著名的诈骗案:超级大骗子》(Les Plus Belles Escroqueries du Monde中“Le Grand Escroc”一段)    
    《轻蔑》(Le Mépris,又译《春情金丝猫》)    
    1964《圈外人》(Bande  Part)    
    1964《已婚妇人》(Une Femme Mariée)    
    1965《……看巴黎:蒙巴纳斯勒法卢瓦》(Paris vu par。。。中“MontparnasseLevallois”一段,或名《公元两千年的爱情》)    
    《阿尔发城》(Alphaville)    
    《狂人皮耶侯》(Pierrot le Fou)    
    1966《男性—女性》(MasculinFeminin)    
    《美国制造》(Made in USA)    
    1967《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Deux ou Trois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    
    《世界最古老的职业:期待》(Le Plus Vieux Metier du Monde中“Anticipation”一段)    
    《远离越南:电影眼》(Loin du Viêtnam中“Cameraoeil”一段)    
    《中国女人》(La Chinoise)    
    《爱与怒》(Amore e Rabbia)    
    《70年代》(’70)    
    1968《周末》(WeekEnd)    
    《像其他一样的电影》(Un Film Comme les Autres)    
    《电影传单》(Cinétracts,与马克、雷奈等人合作的短片)    
    《愉悦的智慧》(Le Gai Savoir)    
    《一部美国片》(One AM,未完成)    
    1969《传播》(Communication,未完成)    
    《一加一》(One Plus One)    
    《英国之声》(British Sound/See you at Mao)    
    《东风》(Le Vent d’Est)    
    《真理报》(Pravda)    
    《意大利的斗争》(Luttes en Italie)    
    1970《直到胜利》(Jusqu’ la Victoire,又称《巴勒斯坦将获胜》,未完成,部分想法和毛片用于之后的《这里和那里》)    
    1971《弗拉米尔和罗沙》(Vladimir et Rosa)    
    1972《一切安好》(Tons va Bien)    
    《给简的信》(Letter to Jane)    
    《钢铁厂之调查》(Investigation of a Still)    
    1973《我,自己》(Moi,je,未完成)    
    1975《二号》(Numéro Deux,又译《第二台》)    
    1976《传播面面观:六乘二/与下/沟通》(Six fois Deux/Sur et Sons/La Communication,电视,为星期天晚上八点半在法国电视台播映的节目,每次两段,共六次,所以称为“六乘二”)    
    1976《你好吗?》(Comment a Va?)    
    1977《这里和那里》(Ici et Ailleurs)    
    《南北对抗》(Nord Contre Sud,莫桑比克政府的教育影片)    
    1979《法国/旅游/改道/二/孩子》(France/Tour/Detour/Deux/Enfants,电视)    
    《人人为己录影纪事》(Quelques Remarks Sur la Realisation et La Prodiction du Film Sauve Qui Peut[la vie])    
    1980《人人为己》(Sauve Qui Peut[la vien])    
    1981《给佛莱迪·比阿许的信》(Lettre  Freddy Buache)    
    1982《穿凿附会的标题:浮光掠影》(Le Changemant  Plus d’un a Titre中“Changer d’Image”一段)    
    1982《激情》(Passion)    
    《激情剧本》(Scénario du film Passion,《激情》电影的录影带版本)    
    1983《芳名卡门》(Prénom Carmen)    
    1984《万福玛利亚》(Je Vous Salut,Marie)    
    《侦探》(Détéctive)    
    1985《软硬兼施》(Soft and Hard,录影带)    
    1986《夭寿片商》(Grandeur et Decadence d’un Petit Commerce de Cinéma,录影带)    
    1987《神游天地》(Soign Ta Droite)    
    1987《华丽的咏叹:阿咪德》(Aria中“Armide”一段,12分钟短片)    
    《李尔王》(King Lear)    
    1988《翘头》(On S’est Tous Defile,为MFG服饰拍的13分钟广告片)    
    《话语的力量》(Puissance de la Parole)    
    《最后的话》(Le Dernier Mot,为庆祝Figaro杂志九周年所拍)    
    1989—1998《电影史》(Histoire[s] du Cinéma)    
    1990《新浪潮》(Nouvelle Vague)    
    《孩子们好吗?》(L’Enfance de l’Art Comment Vont les Enfants一段)    
    《主客关系》(Le Rapport Darty,为达帝家电拍的广告录影带)    
    1991《德国九零》(Allemagne Neuf Zero)    
    1992《给汤玛士·温格》(Pour Thomas Waingga,Contre I’Oubli一段)    
    1993《伤口是我》(H las Pour Moi)    
    《孩子扮俄国人》(Les Enfants Jouent  la Russie)    
    1994《十二月自画像》(JLG Autoportrait de Decembre)    
    1995《我向塞拉耶佛致敬》(Je Vous Salue Sarajevo)    
    1996《法国电影2×50年》(2×50Ans de Cinema Francais)    
    《永远的莫扎特》(For Ever Mozart)    
    1996“Adieuautns”“Plus Oh!”(Music Video)    
    2000《21世纪之婚》(Origin of the 21st Century)    
    2001《爱之礼赞》(Eloge de l’Amour)    
    2002《老了十分钟》(Ten Minutes Older,短片)    
    2004Notre musique    
    


第五部分:电影手册派神话的诞生(1)

    评论和创作的一致目标    
    除了戈达尔,我丝毫看不出“新浪潮”有什么新东西。    
    ——布努埃尔①①孟涛:《电影美学百年回眸》,217页,台北,扬智出版公司,2002。    
    戈达尔是所有新浪潮运动中影响力最大、生涯变化最大也最特立独行的怪杰。他为自己塑造出一个永恒的叛逆者形象,而他所拍的影片对主流电影及中产社会的颠覆,对现代社会价值无情的质疑,以及他恪守原则不惜和老朋友翻脸互骂,都成了电影史上的神话。而他对电影的种种思考,都说明他是整个新浪潮运动最重要的创作者,用他的创作不断重新定义电影结构和风格。和他比起来,其他导演都显得过分保守、传统。特吕福就曾赞美他改变了电影史:“电影史可分成戈达尔之前的电影和戈达尔之后的电影。”①    
    ①Bordwell,David,History of Film,Hudson,NY,1995,p526出身富裕的戈达尔(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瑞士银行家之女,继承庞大遗产)在巴黎读大学时迷上电影,开始整日徘徊在河左岸的电影俱乐部和电影图书馆间,狂热地想吸收一切知识。他的朋友说,他性格很急,到朋友家常常一翻就是40本书,每本书却只看开头和结尾。特吕福也曾和别人说戈达尔看片的习惯是,每天下午看5部电影,可是每部可能只看10分钟,因为“他永远急躁不耐烦”。这些习惯说明了日后为何戈达尔的电影显得那么渊博,并显示出对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社会学的广泛讨论兴趣(但每种讨论似乎也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当然,他那急躁的毛病也是他急于推动各种改革及革命的动力。    
    戈达尔的影迷生涯对他帮助甚大,他因此结识了特吕福、夏布罗尔、里韦特、侯麦这些志同道合的影迷朋友。1950年他结识了《电影手册》的巴赞,之后开始长期为《电影手册》和《艺术》写稿(1956—1959年),并担任艺术家协会(Artistes Associés)新闻发布人。他甚至曾和侯麦、里韦特共同出版了只维持了五期的《电影公报》(La Gazette du Cinema,1950年5月至12月)。戈达尔这时用的笔名是汉斯·卢卡斯(Hans Lucas),其实这是JeanLuc二字的德文翻译。在影评上,戈达尔以凶猛犀利、辩证性强、文字精简、个人色彩鲜明著称,虽然有时过于模糊哲学化,被其文章的英文译者批评为晦涩难懂、不忍卒读,不如特吕福重点分明。但回顾来看,他的影评与他的电影作品一样,比特吕福的思维更审慎有理,在新浪潮美学中居前卫地位。摩纳哥(James Monaco)在1968年戈达尔影评集出版之后,发现戈达尔的电影要说的东西,在影评中已经阐明。他举出戈达尔的四篇影评代表作《政治电影》(Towards a Political Cinema,《电影公报》,1950年9月)、《古典组合结构的辩护和说明》(Defense et illustration du découpage classique,《电影手册》,1952年9月)、《什么是电影?》(《电影之友》,1952年10月)和《蒙太奇,我的忧虑?》(《电影手册》,1956年12月),这些文章都大量援用符号学和辩证法,以及分析观众与电影间的变动关系,这也都是戈达尔拍电影的重心①①Monaco,James,The New Wav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p104    
    ②同上,p105。    
    ③④同上,p。106。。    
    戈达尔的这几篇文章也超越时代地运用Brice Parain的句子“符号(sign)强迫我们透过意义去看客体”②。终其一生,他拍电影都在不断寻求意义是怎么制造的、符号的系统(语言和非语言)如何制造意义、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这些问题。这些观念比后来勃兴的解释学早了七年。    
    戈达尔也提倡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古典组合结构”(découpage classique),用以打破“场面调度”写实理论和“蒙太奇”剪接理论严格对立的美学理念。他的这个观念对提倡“场面调度”的巴赞是有所批判的。巴赞的“场面调度”美学中含有强烈的道德立场,他认为创作者使用蒙太奇手法是滥用了导演的权力,换句话说,创作应该尽量保持真实的原貌。戈达尔的“古典组合结构”则结合了似乎矛盾的两种美学,认为蒙太奇亦为场面调度的一部分,场面调度可以还原表面的写实,蒙太奇却是心理的真实性,两者合并会使表面的真实和心理的认知同等重要③。他也提出“电影就是每秒24格的真实”的口号,揄扬让·鲁什“真实电影”的信念,并付诸实践。在《断了气》中,“有意避开那种首尾衔接、情节跌宕的结构方法,限制和缩小了叙事成分,让生活在银幕上流动,从而拆除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观赏心理障碍……在巴黎街头采取大量起伏不定的跟摄镜头、大角度的摇镜,将街头群众场面尽收眼底,甚至不放过那些围观群众的指手画脚,使观众体会到即兴创作的情趣”④。    
    这一时期,他也为同人们担任演员,比如他为里韦特的短片《四人舞》(Quadrille)演一个角色。这是一部40分钟的实验电影,四个男人围着桌子坐着互相瞪着,四个人都从头到尾不说话。1956年再为里韦特的《牧羊人的复仇》担任演员。    
    戈达尔为电影荒废学业,又卖掉祖父珍藏的绝版书来支撑他的电影兴趣。他的父亲终于发火,断绝了对他的资助,戈达尔从此必须自力更生,他打过工,并且两次因偷窃和拒服兵役而入狱。1954年,戈达尔因母丧回瑞士,在瑞士狄克士谷的大水坝打工。他赚了一笔钱,自己买了一台35厘米摄影机,拍出《混凝土工程》这个有关水坝兴建工程的短片,从此步入拍片生涯。在艺术家协会里结识了制片德·博勒加德,也完成他的另一部短片《所有男生都叫帕德希克》(由侯麦编剧)。另一部短片《夏绿蒂和她的朱尔》发掘了让保罗·贝尔蒙多,而《水的故事》则是捡了一些特吕福拍好又丢弃的片段影片完成的。从这里开始,戈达尔为世界开创了电影历史惊人的一页。    
    


第五部分:电影手册派神话的诞生(2)

    戈达尔的理论,在后来的电影中只是重复一遍罢了,摩纳哥指出,事实上,戈达尔早期几部短片在当时并不被重视,日后重看其剧情、情境、环境、气氛,却与他以后的剧情长片如出一辙。《风骚女子》开启了戈达尔日后常用的娼妓主题,这部改自莫泊桑原著《符号》(Le Signe)的短片,与《男性—女性》非常相像;《夏绿蒂和她的朱尔》(取自侯麦片名《夏绿蒂和她的牛排》)叙述一个女子回到前男友身旁,男友求她、骂她,拉杂地独白了十分钟。女子一路嬉笑、吃冰淇淋、戴帽子,并不说话,最后,镜头显示她只是回来拿牙刷而已。这里,戈达尔已用了大段独白,实验主角观点的意义也成为他日后招牌美学之一。《水的故事》捡了特吕福拍巴黎淹水区后来不想要的片段,大量玩双关语的文字游戏(如《水的故事》发音和当时出名的色情小说《O娘的故事》[Histoire d’O]一样,淹水的影像与真正的叙事毫无关系)。电影主要是一个女子讲述阿拉冈在大学演讲的故事,阿拉冈应当谈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①,①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意大利诗人及人文主义者。    
    ②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美国逻辑学家,与文化学者索绪尔同时代的人物,他将符号分为图像(icon)、标志(index)、记号(symbol)三类,他认为这三类符号经常互相重叠,互有关联。    
    ③Peter Wollen:《电影符号学导论》(Signs and Meaning in the Cinema),刘森尧等译,163页,台北,志文出版社,1991。    
    ④Monaco,James,The New Wav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p100但他开场45分钟后仍在赞美画家马蒂斯,一个学生忍不住大叫:“言归正传!”阿拉冈不慌不忙地说完被学生打断的话,然后简单地说:“彼特拉克的所有原创性就是离题的艺术(art of digressio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