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京atoz-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谑且惨鲆桓鑫侍狻本┳魑桓龇浅S凭玫墓识迹紫仁恰袄稀钡模且桓隼媳本墒谴蠹叶贾溃松臧彀略嘶幔颐翘岢隽艘桓觥靶卤本┬掳略恕钡母拍睿敲唇裉煳颐歉帽A羰裁囱睦媳本裁床攀俏颐怯Ω米非蟮男卤本馐俏颐墙裉煲致鄣奈侍狻A硗馕颐腔瓜胩柑副本└说母惺埽谝酝暮芏嘤泄乇本┑闹髦校枋龅谋本┦亲系摹⑿酆竦模挂值模欢侗本〢 TO Z》这本书却力图打破这种沉重,于是这里面出现了城市与人的关系问题。很想听听大家的高见。    
    王明贤:我前一段看两位先生的书,觉得挺好,名字也很好,首先策划的《北京A TO Z》这个书名有传统的文化,一看就有老北京的风格但是又符合当代的形势,我想,有了这种当代艺术对老北京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最近在文化界的人士见面之后谈两本书,一本是《往事并不如烟》,一本是《城记》,我觉得接下来再谈第三本就是《北京A to Z》了。    
    如何看待如今的北京呢?说得刻薄一点,现在的北京就是第三世界里一个非常没有特点的大城市,再发展下去会怎么样,我们不敢想像。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对于北京来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古建筑拆掉了,比如说不久前又有一个保留非常好的四合院被拆掉了。我常常想,如果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清明上河图》,我们会忍心在上面加东西吗?可是为什么就有人忍心在北京这张古老的图画上加东西,而且加上的还是很糟糕的东西。看到这些情况,我们非常忧虑,但是没有办法,地产商是“当代的英雄”,他们用他们的英雄气概把整个的北京都拆掉了。从90年代开始,在刚刚过去的这十几年,北京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没有特点的城市,所以我想,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这些规划师和建筑师共同创造出一个有文化的城市。    
    邱华栋:我是这本书的作者洪烛的师弟,所以我们俩彼此非常了解。我自己亲眼看到洪烛十几年写作的变化,从早期青春美文的写作,到现在的文化散文。应该说,洪烛在后来的创作,是主动和自己生活的城市——北京融合在一起了,平心而论,这是一个明智的抉择————能和一个伟大的城市绑在一起写作,一定是挖掘不尽的。    
    最近五六年,很多作家、小说家开始关心建筑了,我自己也是其中一位。我发现文学家和建筑师,原本就应该有更多的联系。建筑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热,最近才开始兴起来,并且一出现就非常的热烈。不久前,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刘心武老师的《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这个书印了四次,刘老师很兴奋,觉得自己作为作家,对建筑的关心得到了认同。我很奇怪,为什么作家这么关心建筑,和建筑师沟通的愿望如此强烈。我想是因为建筑是人居住的环境,而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个东西当然也包括作家,作家作为人文工作者当然关心建筑,再说北京的旧建筑破坏严重,就更有理由关心了。    
    说了这么多的题外话,我觉得,现在很多作家把建筑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文化现象来关注,像洪烛,你和我,还有更多更年轻的作家,大家都来写,我觉得还是挺好的一件事情。我看《北京A TO Z》这本书更像一曲挽歌,因为书里提到了老北京的很多东西都消失了。我们固然心痛,可是没有办法,历史不是我们个人生命能选择的,也许我们我们刚好处在这种历史阶段,我们很难简单的单纯指责谁,但是作为作家,我们有我们的责任,只能选择多加呼吁与批判。    
    从《北京A TO Z》这本书来看,北京还有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风景值得我们留恋。这本书从美学上能够唤起我们很多的同感,感觉很好,很不容易,希望这本书是你们一个系列的第一本,以后越多越好。    
    


出版座谈会纪要座谈会纪要(3)

    大卫:我对两个作家都很熟悉,而此书的出版人汤小明先生今天是第一次见。汤先生做的书特别有名,经常有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点的书面市。因此,能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我感到很高兴。    
    刚才就北京的问题,大家谈了很多。作为文化人,对建筑的关心是一种责任感使然,也是趣味使然。说好的建筑就是好的音乐,给你一种动感,一种漂移的感觉,一种美感。    
    在座的诸位属于真正的北京土著居民很少,我曾经写过一首诗,说我们是北京的“外一首”,是外省青年。大家既便拥有了北京户口,但是心里上对北京还有很多的感慨,可能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我们的心在北京有一种流浪的感觉。现在北京的问题真的很多,有人戏称北京为“受堵”,堵车的堵。洪烛为什么爱骑自行车?因为考虑赌车的问题。我昨天看到一篇报道,北四环一辆正在行驶的车自燃,结果堵车堵了几公里,交通陷入瘫痪。北京堵车的情况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了,有时候打车的时候看见出计费器蹦字,它跳的快我心跳的更快。有人说北京每踩一次刹车是五毛钱,一个小时之内北京踩几万次,我们可以算一下北京要踩多少万次?大家计算一下这种损失可以用来建设多少立交桥?还有堵车所造成的城市污染,就更是恶性的了。    
    从这种意义上,洪烛和李阳泉这本书应运而生逆流而上,这样一本怀旧的书,给我们精神上的怀念——因为失去,所以怀念。在《北京A to Z》里,他们对北京,不是远距离的俯瞰,也不是近距离的抚摸,作为出色的新生代作家,他们保持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客观而又温存。再加之他们文笔出色,使这本书,既有平民的温情也有小资的优雅。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材料丰富,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北京的方方面几乎都有所涉及,一撇一捺都可以联系到,它是北京的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还有这本书更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编排形式很新颖,这种编排甚至达到了很奇异的效果。在文化的层面上,拆解并打破了北京的笔划,重新组装了北京的横竖撇捺折,读来别有情趣。由于字母排序使然,“陈独秀”与“陈圆圆”做了邻居,“毛泽东”与“满汉全席”有了关联,满汉全席是菜中名馐,而毛无疑是人中翘楚。看完了满汉全席再来读毛,有说不出的滋味,治大国若烹小鲜?同样有黑色幽默效果的是,在L部,紧跟在“鲁迅”和“陆小曼”后面的,是“驴打滚儿”——老北京的一道著名小吃。     
    如果按照字母来个北京X日游倒也不错,说不定会成为旅行社的另一个招牌,当然,你更可以按照字母来个自助游。比如D部,咱们可以先看看“大观园”,逛逛“大觉寺”,然后到“大前门”,喝“大碗茶”,在“大院”和“大珊栏”流连,路过“大宅门”,与“大钟寺”有个约会,在“德胜门”到“地坛”的路上,你可以想想“道光皇帝”的一些事儿,游了“钓鱼台”,再到“定陵”散散心,然后再折回城里,越“东单”,穿“东交民巷”,坐地铁到“东直门”,找一家老字号饭店,人五人六地坐着,就为了喝一碗纯正的老北京“豆汁”,多滋润。     
    总之,在北京的诸多出版物中,这是比较独特的一本书,很详细,我打算利用十一期间好好的读一读,我觉得可能大家会对这本书比较的怀旧,产生一种怀念,产生一种淡淡的乡愁。这本书从用纸封面设计到形式到内容都挺好的,祝贺你们,祝贺读书人公司。    
     李阳泉:我们讨论会上半场结束的时候,我想请洪烛老师谈一谈对书的创作的初衷。    
    洪烛:沈从文先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江西到北京来的时候,是在前门火车站下火车的,他看见前门楼子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他说,北京,我是来征服你的,这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沈先生是搞文学的,想通过文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是我非常崇拜的作家,我曾经想,也许他个体的梦想并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我们都有这样的梦想。也许很多人刚来北京的时候,都有征服北京的这种想法,几乎每一个人离开他的故乡来到这个城市,都是有梦想驱动着的。    
    


出版座谈会纪要座谈会纪要(4)

    15年前,我大学毕业分配从南京来到了北京。正是带着梦想来的。我早些年写北京的散文结集出版之后,刘心武先生给我写了一篇评论,他说洪烛的北京是外地人写的北京,我们作为本地的作家写不出来。为什么会这样?我当时想,可能是我对这个城市的看法中多了一种梦想的成分。在北京生活的时间越长,对北京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有感觉了,以至于到后来我觉得自己好象已经有了一半主人的心态。从一开始的不适到后来的适应,进而面对现实,那刚好是我青春最灿烂的时代,这个城市对我产生了影响以后,我用青春的激情渴望了解这个城市。于是,为了了解这个城市,先是喜欢经常逛,有时候会这儿那儿的到处逛一逛;再后来就是对北京的历史感兴趣,有意识地想更了解这个城市,不断地读大量的史料,做各种笔记。北京有很多历史景点都已经消失了,确实是看不到,但是我通过一个地名去查找资料,找到想象中的感觉。比如说《北京A TO Z》写到的隆福寺,事实上隆福寺已经消失了,但是我们根据史料,我根据想象在逐步的恢复它,在实质上是虚无的东西,不过它的确是存在过的,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感情写的。    
    去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北京规划委成立了一个北京规划博物馆,让我担任他们的顾问,我得以接触了他们的很多历史资料,在这一期间,是我“北京”写作的一个转型期,如果说以前我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从这段时期开始我对北京的现实和未来感兴趣了,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文人对这个城市不仅仅只停留在怀旧的程度,写的东西不应该局限于个人的情怀或者是个人的角度,或者只是站在人文学者的角度看待这个城市,作为真正参与社会的作家来说,还是更应该多和现实参与在一起,对这个城市的现实建设有参与。于是,我力图呼吁人们对北京多一些爱护。我知道,这种呼吁会因为其微弱而在茫茫人海中被淹没,但我常常宽慰自己,只要我们尽力了也就够了。    
    前一段时间有机会接触了读书人公司,结识了汤小明先生,我感觉他是跟我一样爱北京的人。我向他讲述了自己的“北京”写作,汤先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并对我的创作提出了一点建议,他觉得我以前写的东西好象太像散文,太像文学了,他提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就要把文章写得更好读,更大众。我们的交流拓宽了我的思路,在此之前我知道北京读书人公司是非常有名的图书策划公司,而这次的合作果然让我感觉到汤总的名不虚传。在很短的时间内,读书人公司帮把我那些零散的小文章用“AtoZ”这样一个框架搭了起来,现在看,效果是非常好的。当时在读书人工作的李阳泉先生,多年前就是我的好友,对“北京”写作也很有兴趣,很有感觉,曾写过不少北京文化方面的随笔,于是我授权阳泉在我原有的书稿基础上进行取舍、补充,经过几个月的辛苦,我们也进行了多次磨合,有了现在这本书。    
    李阳泉:刚才洪烛谈到自己的北京写作,我有幸成为他的同路人。刚刚过去的8月底,是我来北京十周年的日子。十年过去了,我对北京既熟悉又陌生。事实上像我一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常住户口但是并不了解这个城市的大有人在。    
    有的朋友问我,你这个书是做给真正的老北京人还是做给北京的异乡人的?我说两个都有。对异乡人而言,是单词量上的扩充,可以了解自己奋斗的这个城市中的很多不知道的情况;对老北京人而言,书中写到的人和事,恐怕并不陌生,但是对其中的细节恐怕知之不多。比如说厂甸,老北京人可能很熟悉,但是他未必讲的出来那儿发生过什么。有的老北京人可能对某一段典故很熟悉,但是他可能说不上典故背后的故事。比如说印度作家泰戈尔到北京来访问的时,陪同者有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这些人,很多人可能知道这些,也可能在一些报章上见到过他们在一起的合影照片。但是,照片在什么地方拍摄的?泰戈尔和几位年轻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些知道的可能就不多了。而《北京A TO Z》这本书就比较关注这些细节,尽量把故事讲完整。    
    


出版座谈会纪要座谈会纪要(5)

    不过,我们两个作者对北京的感受毕竟是少的,小众的。比如对法源寺这个地方来说,我们能讲出几件事儿,可能法源寺的僧人会讲出更多的故事;还有好多的地方我们还是没有写到,或者是我们不太了解的,比如说中关村这个词儿我们就没有解读,因为不熟悉,但是不排除有很多人会和中关村有特别的故事和感情……为了让这本书、这项事业有更好的延续,读书人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北京A TO Z编辑部”向全社会征稿,读者朋友可以写他们自己心中的北京,比如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风情民俗等等,而征集的来稿将有机会由《北京A to Z》编辑部整理收录到后续的图书中,让这本书真正成为一本活书,一本有延续性的“老北京活词典”。这本书的诞生,北京读书人公司的汤小明先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下面我们请他谈一谈。    
    汤小明:推出《北京AtoZ》这本书,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以前北京读书人所推出的大部分是财经类图书,而文化领域没有涉及几乎是空白。第二原因就是我个人的兴趣使然。虽然我是商人,但有文化的情节,一直想做文化这方面的作品。我通过李阳泉认识洪烛老师,我们一起探讨怎样切入北京,怎样诠释北京。经过大家的努力,《北京AtoZ》出现了,这相当于我们公司新增加了文化方面的出版,为此,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化工作室,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