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不懂味-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闹得康熙都知道了,就在巡视关外时,召见了陈梦雷。康熙却并不想昭雪冤情,而是挑唆陈梦雷说出李光地的不忠之处。陈梦雷倒是个君子,任康熙如何暗示、胁迫,他只说“李某负奴才千般万般,要说他负皇上却没有,奴才怎敢妄说?”康熙若是常人,即使不为陈梦雷的厚道感动,也应为李光地的忠诚而欣慰。可康熙恰恰不是常人,他是皇帝。他非常失望,而且气愤,斥退陈梦雷,怒道:“你是个罪人,如何见得朕?你今日有话不说,自此后终无见朕之日矣!”原来,这时的康熙想整李光地了,只是治罪无凭。皇帝想治别人的罪,本可不用理由,但若能有些把柄,毕竟方便些。可见,皇帝用人整人,不太关乎官员们的奸忠贪廉,也不关乎国法纲纪。    
    伊渡:想到这几年有些影视剧把康熙吹到天上去了,真是笑话。    
    王跃文:康熙在位六十年,平三藩、安四边、收台湾、治河工,的确功勋卓著。但这位英明天子在吏治方面,一直是和稀泥。有位巡抚去江苏赴任,面辞康熙,康熙叮嘱说:你下去以后,有事尽管密奏,但治理地方,以安静为要,不可吹毛求疵!可见康熙不仅治吏不严,反而得意自己的宽厚仁德。正是这个原因,康熙晚期,吏治已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伊渡:只要是人治社会,法律在书面上写得再如何堂而皇之,都是不济事的。皇帝们在位时间越长,就会越来越昏庸。汉武、康熙、乾隆等御位时间长的皇帝,概莫能外。    
    王跃文:我很欣赏丘吉尔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抛弃伟人。二战胜利后,丘吉尔作为伟大的二战英雄,马上被英国选民抛弃了。丘吉尔是否达观地接受了民意的选择,我们无从知道。可是丘吉尔借评价当时法国前总理克列孟梭被法国人抛弃的事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    
    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一个强大民族的标志。如果我们赞同丘吉尔的看法,中华民族的问题就大了。很多现代中国人仍然奴性十足,他们之所以崇拜汉武大帝、康熙大帝、乾隆大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几位皇帝在位时间都很长。伟人恋栈,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中国民众却很乐意纵容他们!    
    伊渡:官场腐败至今仍是个国际性毒瘤,它影响社会公正、阻碍社会进步、毒化社会风气、最坏的结果是导致社会动乱。可是,纵观世界,似乎亚洲国家的腐败更为严重。    
    王跃文:也许我们应从亚洲传统和文化方面寻找原因。我不具备这方面的学养,没能力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是隐约觉得,亚洲在宗教方面有缺陷,而我们中国根本上讲就是个没有宗教的国家。这必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圣经》里有个故事经常被人引用:有位妇人犯通奸罪,依照摩西的法律当乱石砸死。法利赛人把这桩公案交给耶酥裁决。耶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砸她。人们听了这话,从老到少一个一个都离去了。结果,没有一个人敢把手中的石头砸向这位妇人。好在耶酥时代交通不太便利,中国人还没法远游西域。不然,《圣经》里关于罪恶的这条教义将是另外一番模样:个别人是没有罪的。    
    伊渡: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不仅是个别人没有罪,而且是所有人都没有罪。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王跃文:教义变了,整个教化就不同了。所有人都没有罪,人人便都厚着脸皮过活;个别人没有罪,便谁都想充当无罪的“个别人”。要证明自己没罪,最直接的办法是诬陷别人有罪,攻讦便成平常之事。人既然分有罪和无罪两种,仇恨就是天然的了,争斗便亦无可厚非。如此如此,天下便愈发罪孽深重。最终有一个人会让天下人相信他是最清白、最高尚的,此人就是皇帝。所以自古皇帝加尊号,可以用上十几个最好的词藻,不嫌累赘和拗口。这种教化之下,普通百姓无自我检讨之心,九五至尊以自我神化为乐。    
    伊渡:中国人缺乏忏悔意识,根源就在于没有良好的宗教支持。    
    王跃文:我毫无诋毁同胞的意思,只是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太多难堪的例证。在中国,大凡全民族的灵魂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人性的丑陋、凶恶和残忍便洪水猛兽般集体爆发。往远了不说,单是“文革”十年,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演出过多少告密、陷害、残杀的丑剧!只要有人政治上倒霉了,旁人最人道的做法是同他划清界限,很多人还会添油加醋揭发出新的罪证。有的人仅仅为了表现自己的清白、进步和革命,就不惜无中生有置人于死地。同样一块石头,在《圣经》里是检验人皆有罪的试金石,在中国却进入了一个很不光彩的成语:落井下石。    
    一块石头,为何被基督徒丢在了地上,中国人却拿它砸向落井受难的人?其中必有宗教、文化和传统诸多原因。但从中国人本能的生存智慧上看,劣根性似乎是先天的。譬如放屁一事,写成白纸黑字虽是不雅,却从中可以照见中国人的天性。中国小孩子在一起玩儿,忽然闻见屁臭,都会掩住鼻子,环顾左右。他们掩住鼻子,与其说是怕臭,勿庸说是表示这屁不是自己放的。而放屁者往往最先作掩鼻皱眉状。可见,中国人从小便知道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哪怕他就是放屁的人。这些从小放屁不认账的人,长大就成了有了罪也无悔意的人。    
    伊渡:我感觉你说的中国人生存智慧也好,劣根性也好,深层原因也许是因为宗教信仰先天不足。    
    王跃文:也许是吧。有罪者非但不自觉有罪,而且在谆谆劝诫别人不要犯罪、义正辞严地斥责别人犯罪、铁面无私地惩治别人犯罪。只不过谆谆劝诫是言不由衷,义正辞严是装腔作势,铁面无私恰恰因为铁面有私。所谓贼喊捉贼,西方有无很贴切的对译词?拟或是我邦独有之国粹?我不知道。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贪官们在倒台之前,装腔作势,人模狗样,颇具道德优越感。    
    法利赛人想陷害耶稣,故意把犯了通奸罪的妇人交给他来处理,企图抓住可以控告他的把柄。因为上帝是不宽恕淫乱的,耶酥面临的就是两难选择:他既不能纵容通奸妇人的不贞,又不能违背上帝的仁慈而杀人。所谓最大的人道,就是不要把人性推向必须接受考验的悬崖。法利赛人的行为就是最不人道的,他的阴谋让耶稣在内的所有人的人性都面临考验。推而论之,凡是容易为人性之恶从魔瓶里爬出来提供机会的社会,无论暴政庸政,都是不人道的。    
    伊渡:大致可以这样说,信奉基督教的民族,多有着良好的法制传统。《圣经》是上帝之法,法律是人间之法。人神共管,灵与肉都有约束。    
    王跃文:中国人只归人管,不服神管。神的旨意是不变的,而人的旨意则随心所欲。所以但凡每个皇帝上台,都要自己弄套新玩意儿。康熙皇帝曾经有道圣旨颁行天下,类同教谕臣民的乡规民约,简单扼要,一百一十二个字,叫做《圣谕十六条》。这道圣谕的底色是孔孟之道,实际上就是康熙治国教民的政治主张。每逢月吉,各地官员必须集合当地乡绅、学子、黎民等宣讲康熙这些语录。据说康熙年间,天下归心,乾坤朗朗,康熙《圣谕十六条》起到过很大作用。    
    但是,《圣谕十六条》却被后来的皇帝变来变去。高明的皇帝都知道,光是大开杀戒不足以治天下。清代推崇“敬天法祖”,雍正正好利用这条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号称“以圣祖之心为心,以圣祖之政为政”,把康熙的《圣谕十六条》详加阐发,写成洋洋万言,重新颁行。这就是雍正的所谓《圣谕广训》。各地官员又得在每月吉日召集百姓宣讲《圣谕广训》,累年不辍。但是,如果说康熙那十数条圣旨言简意赅,那么雍正的阐述则是王妈妈的裹脚布。可惜雍正享国之日太短,在金銮殿上只坐了十三载,寿年不过五十七岁。假如他真如乃父,坐朝六十一年,终有一天会偷梁换柱,不用再拿康熙去吓唬人。


第二章观闻(7)

    伊渡:雍正坐上皇帝宝座,首先要吓唬的大概就是他的骨肉兄弟们。    
    王跃文:的确如此。这位四阿哥做皇帝,凭的仅仅是康熙一句话。康熙六十一年十月某日凌晨,皇帝召众皇子和亲近大臣到榻前,下了谕旨:“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个时候,军功赫赫的十四阿哥却在西藏平叛。中国人认皇帝,讲究的是正统。雍正承父皇之位,正统自是无疑。反对正统,大逆之罪。十四阿哥心里暗自不服,却也只好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他奉旨回京,还得问清楚先去吊唁先皇,还是先去恭贺新皇。其他的阿哥们自然更是无话可说。野史记载,雍正还把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八阿哥、九阿哥改了名,一个叫阿其那,一个叫塞思黑,意思是满语的猪和狗。用意在于震慑别的阿哥们。野史不见得可信,但雍正之酷,史家早有公论。    
    雍正尽管做了皇帝,但他必须堂而皇之把康熙放在神龛上供着。康熙三十五个儿子,他们在父皇驾崩之前过的日子可谓血雨腥风。皇子们疯的疯癫,关的关押,为着立储之事,不知掉了多少脑袋。康熙到了晚年,几乎听不得大臣们提及储君之事,谁胆敢说到立太子,重则杀头,轻者罢官。康熙衰老之际,十四阿哥胤禵题军功最大,授抚远大将军,世人多以为他会承继大统。没想到,康熙看中的偏偏是皇四子胤禛。胤禛不仅没什么功业,甚至还有些蹈高临虚的姿态,多年同世外之人相与为伍,谈佛论道。皇子们争来斗去,几乎忽略了还有个四阿哥会同他们争天下。可是,正是这位看上去与世无争的四阿哥最后做了皇帝。越是如此,雍正越是要残酷地迫害亲兄弟,越是要把先皇的灵幡举得高高的。但是照抄《圣谕十六条》又太不高明,所以就有《圣谕广训》。    
    雍正短命,便宜了乾隆。乾隆觉得让全国官民年年月月读那雍正的洋洋万言,太繁琐了,而且多年下来,早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了。于是,着令废止。雍正同乾隆,做法不同,目的却是相同的。康熙能够被称为“圣”祖,其神圣之处是不可动摇的,雍正只有借其光芒方能照耀天下;而雍正终究未能至圣,只被称作“世”宗,平淡地承继一“世”而已,乾隆改改他的做法,反而又显得高明了。于是乾隆庙号便有个“高”字,叫高宗。我这么解释皇帝庙号,严肃的史学家们肯定会笑话我了。他们想笑,就让他们笑吧。    
    伊渡:帝王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者每逢新朝便改弦易辙,根本原因在于人治。帝王们口头上总是标榜祖宗之法、先王之法,心里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王跃文:是的。雍正虽然要借康熙的光,但他自己去阐述康熙的圣谕,目的是想自己再搞一套治国之策。乾隆干脆推翻雍正玩儿的那套,重新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当然,不管怎么玩儿,清朝各代皇帝口头上都会说敬天法祖。这个幌子是轻易动不得的,不然皇帝就做不成。别人会假借数典忘祖之类的罪名把他从金銮宝殿上拉下来。    
    为什么康雍乾三代皇帝都要各弄一套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想他们缺少宗教情怀,没有一个永恒的精神主宰,应是其中重要原因。本来政治同宗教应是各司其职,但中国的传统向来就有政教合一的意思。当然这里所说的教,并非真正的宗教,而是宗教的替代品。这种替代品,或者是被帝王借用的思想学说,如孔孟之道;或者是帝王们自己发明的所谓思想。但那些帝王思想对教化百姓是否真正起到过作用呢?这是大可怀疑的。统治者固然可以利用严酷的刑罚推行帝王思想,但百姓是否心服口服,就很难说了。每遇政治不稳定的时候,就有英雄揭竿而起,百姓便把帝王们成天灌输的思想抛置脑后,这就说明统治者总想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强加给百姓,却都是徒劳的。也许有人立即就会指出我逻辑不周延,因为宗教国家的政治形态、政治体制、政治理想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当然如此。政治同宗教本来就是两回事,宗教可以影响政治,却不能取代政治。但有没有宗教,情形就是不同。    
    明末清初有位名叫唐铸万的学者说过一句话:老养生,释明死,儒治世,三者各异,不可相通。这句话很有道理,推而论之,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应各司其职,谁想把各种名份都放在自己一个人头上,注定是行不通的。尤其是政治家,既想当帝王,又想做教主,还要扮演思想家,天下必然大乱。就我所知道的史料,古代皇帝自己著书立说,只有自作聪明的雍正。结果怎么样呢?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再怎么排名次,都轮不到雍正皇帝。    
    伊渡: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宗教极端的国家,政教合一,政治元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主,而且充当思想家。偏偏是这些国家,政局混乱、官场腐败、民生疾苦、四面楚歌。    
    王跃文:你的观察是有道理的。一旦宗教直接同政治联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今世界动乱不已,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宗教政治化了。思想也是如此。思想家的职责仅仅是生产思想,他们的思想是否能转化成政治理念,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或者说要看这种思想是否在现实政治中行得通。而且,并不是所有思想家的思想都是天经地义的,有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有的思想之所以被成功地转化为政治理念,必定有历史的论证和取舍过程。而自以为是的政治家们,如果把自己的思想不由分说地转化为治国理念,就是拿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冒险。一个国家是不能交给政治家做试验田的。希特勒把他的纳粹思想转化成国家意志,结果造成人类二十世纪最大的灾难。    
    伊渡:希特勒利用了尼采的学说。因而可以说,尼采思想作为纯学术,它也许是有意义的;而把他的思想转化成政治,则是有害的。因为,要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