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进联合国-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赖伊的游说,美国全然不为之所动。赖伊对此感到十分不满。他说,“美国对华政策在五年前就犯了根本错误”,现在“在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赖伊的立场不仅得罪了美国,而且也未得到他的母国即挪威政府的支持。当联合国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进行表决时,挪威迫于美国的压力投了弃权票。赖伊感到备受挫折。    
    朝鲜战争爆发后,赖伊赞同美国的主张,派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受到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的抵制。许多国家指责他迎合美国要求,用联合国的资金搞非法颠覆活动。由于美、苏两个大国对他均不满意,赖伊被迫于1952年11月辞职。他感叹道:“我想把过去的一切麻烦、一切的失望、一切的头痛,统统装进一个口袋,将它们一起扔进东河。”     
    赖伊离职后又回挪威担任过内阁大臣等职,在1969年元旦的前两天去世。赖伊有句名言:“能够割断自己邻居的喉咙而令其浑然不知的外交官才是真正的外交官。”可惜的是,赖伊没能割断别人的喉咙,自己却先被人置于死地。


《走进联合国》 第二部分第一位访华的秘书长:哈马舍尔德

    2 第一位访华的秘书长:哈马舍尔德    
    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ammarskjold),生于1905年7月29日。其父曾在一战期间担任瑞典首相,对他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哈马舍尔德多才多艺,精通英、法、德语,擅长诗歌,喜好音乐,精于绘画,酷爱运动。    
    哈马舍尔德曾任国家银行董事长、内阁经济顾问。他创造了“计划经济”这个词,并与其担任瑞典社会福利大臣的长兄一起,为在瑞典建立“福利社会”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1946年,哈马舍尔德开始涉足外交界,后担任过欧洲经济合作会议执委会的副主席、瑞典出席联大代表团团长、外交部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始终未加入任何政党,以政坛独立人士自居。他在国际关系中主张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力主瑞典加入欧洲政治合作,但不加入北约。    
    赖伊于1952年11月辞去秘书长职务后,哈马舍尔德被选为第二任秘书长,在60国选票中获得了57票。上任后,哈马舍尔德集中精力处理世界各地的冲突和危机,他支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签署停战协定,组织了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一支紧急部队,促使英、法、以色列放弃武力,和平解决了苏伊士运河争端。他向约旦和黎巴嫩派出联合国观察团部队取代英美军队,化解了黎巴嫩和约旦危机,缓和了柬、泰关系。    
    哈马舍尔德是第一位访华的联合国秘书长。1952年11月,一架美国中央情报局没有任何标志的间谍机由美军在汉城的军事基地起飞,趁着夜色越过鸭绿江,偷偷进入中国领空,试图接回一名此前被空投到吉林的特务。飞机被中国军队击落,两名美国驾驶员当场死亡,另两人在跳伞后被活捉,我军在飞机残骸内发现了枪支、电台、收发报机等。1953年1月,又有13名间谍驾乘侦察机从日本起飞潜入中国安东地区进行侦察,被中国战斗机击落。上述人员经审判分别被判处无期和有期徒刑。    
    美国远东空军司令部发言人称,上述人员的任务是“去朝鲜上空散发传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否认其派遣特务颠覆中国的行为,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被俘的美国人是美国陆军在日本雇用的“文职人员”。美国委托英国驻华代办将抗议照会转到中国外交部。中方将照会退了回去。    
    美国在联合国提出提案,要求联合国采取行动促使中方释放上述11名人员和其他被拘留的联合国军被俘人员。在美国推动下,联大通过了美国的提案。提案通过后,哈马舍尔德连发三封电报给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表示愿意来华斡旋。    
    经过慎重研究,中国决定接受哈马舍尔德来华。哈马舍尔德借回国休假之机拜会了中国驻瑞典大使耿飙,讨论访华安排,随后又致电周恩来商定了访华的具体行程。    
    1955年1月5日,哈马舍尔德一行抵达北京。当天,周恩来会见了他。会谈中,哈马舍尔德首先向周恩来表示感谢,表示愿意同周恩来建立个人联系。他说他此次来访欲解决的问题有些复杂,但他深信会谈会有成效。周恩来阐述了中方对于审判美国间谍一事的态度,双方立场相距甚远,哈马舍尔德心中忐忑不安。    
    当晚,周恩来设宴招待哈马舍尔德。双方此后又举行了四次会谈,除美国间谍案以外,也谈到美国制造台海紧张局势、朝鲜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双方分歧依然如故。    
    1月10日,双方举行最后一次会谈。在这次会谈中,周恩来表示可以允许美国犯罪分子的家属来华探望,并答应通过瑞典驻华使馆把美国间谍费席尔等四人的生活照片转交哈马舍尔德。哈马舍尔德非常高兴,一再表示感谢。    
    会谈后,双方发表了一个联合公报。除了简述会谈的过程外,双方在公报中还说:“在会谈中涉及了有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各项问题”,“我们觉得这些会谈是有益的,希望能够继续在这次会晤中所建立的接触”。1955年,中国宣布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美国间谍。     
    1957年,哈马舍尔德被推选连任秘书长,任期五年。刚果冲突后,哈马舍尔德处理危机的方式受到苏联的批评,苏联曾一度要求罢免他的职务。1961年9月17日,哈马舍尔德在飞往刚果调解冲突的旅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殉难。    
    哈马舍尔德的名言是:“人生最长的旅程是走向自己内心世界的旅程。”


《走进联合国》 第二部分首位来自亚洲的秘书长:吴丹

    3 首位来自亚洲的秘书长:吴丹    
    吴丹(U Thant)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吴丹1909年1月22日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长年从事教育工作,也当过记者。抗日战争胜利后,吴丹历任缅甸政府新闻局长、广播电台台长、新闻部秘书、总理办公室秘书、总理顾问等职。    
    从1953年起,吴丹出任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担任过第14届联大的副主席。刚果危机爆发后,吴丹出任联合国刚果和解委员会主席。哈马舍尔德坠机殉难后,吴丹担任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大会一致决定任命他为秘书长。    
    吴丹上任初期,经历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63年的刚果内战和1965年的印巴战争,他利用秘书长的身份,促使古巴导弹危机得到和平解决,主持建立了联合国驻塞浦路斯部队,实现了印巴战争的停火。    
    第一届任期结束时,吴丹决定不再连任。但当时没有任何一位候选人能够为各方所共同接受,各国代表轮番上台发言,力劝吴丹接受第二个任期,吴丹在大家的劝说之下决定接受任命,任期到1971年12月31日。    
    吴丹的第二个任期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美国入侵越南、印巴再次爆发战争、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无所作为。吴丹则将精力更多地转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    
    1971年底,吴丹第二个任期结束。安理会的所有成员都支持吴丹连任,敦促他再度承担起这副重任。但吴丹态度坚定地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再连任第三任。    
    新任秘书长选出来后,吴丹向联大发表了他的告别演说。他说他有一种“近乎于解放的感觉”。全体代表起立向他欢呼致意,整个联合国大会厅掌声雷动。    
    吴丹退休后,晚年久病,1974年11月25日在纽约因癌症逝世,享年69岁。去世8年之后,他的回忆录才得以出版,题目是《联合国的观点》。    
    吴丹曾获世界各地几十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学位。在吴丹的倡议下,联合国设立了联合国大学。为了纪念吴丹对联合国的贡献,联合国大学举办了一个吴丹系列讲座,由世界各国知名的思想家和领袖就联合国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表看法,美国总统卡特、克林顿、南非总统姆贝基、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等都曾在该讲座发表讲演。    
    吴丹的名言是:“每个人,无论他生于何方,长在何处,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他人应该甚于尊重自己”。    
    4 不愿下课的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1971年12月,吴丹执意不再连任秘书长,安理会经过长时间磋商,仍不能就继任人选达成一致。离圣诞节只有三天了,安理会五常觉得再也难以找出更合适的人选,因此同意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出任第四任秘书长。大会第二天就通过了对瓦尔德海姆的任命。    
    瓦尔德海姆(Kurt Waldheim),1918年12月21日出生于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大学。1945年进入外交部,曾任奥地利驻巴黎公使馆一秘、外交部人事司司长、政治司司长、驻加拿大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外交部长。1971年竞选总统未能成功。    
    瓦尔德海姆担任秘书长后,纳米比亚独立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加紧镇压,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武力冲突不断升级,阿以纷争愈演愈烈,南亚次大陆局势紧张,刚刚获得独立的孟加拉亟待援助。    
    瓦尔德海姆奔波于世界各地。两伊战争爆发后,瓦尔德海姆曾试图阻止。伊朗学生扣留美国驻伊朗使馆人员后,瓦尔德海姆也曾努力想使人质获救,均未能成功。    
    1981年,瓦尔德海姆宣布竞选第三次连任秘书长,美国支持,苏联亦无异议。中国对瓦尔德海姆个人并无恶感,但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四位秘书长中有三位来自欧洲,瓦尔德海姆如再次当选连任,任期将长达15年,这将是空前的,因此中国不同意他连任。    
    非洲国家推选坦桑尼亚外长萨利姆出来竞选,遭到美国否决,中国则否决瓦尔德海姆,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均退出竞选。    
    后经安理会各方作出妥协,推荐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出任下一任秘书长。12月11日,第36届联大以鼓掌方式通过决议,任命德奎利亚尔为第五位秘书长,任期五年。    
    瓦尔德海姆回到奥地利后继续活跃于政坛,1986年当选为奥地利总统。有报道说二战期间他曾在纳粹军中服役,他所属的部队在南斯拉夫犯有恶行,瓦尔德海姆对此表示否认。但奥地利还是在国际上陷入孤立,美国禁止瓦尔德海姆入境。    
    瓦尔德海姆对于中国的否决并没有耿耿于怀。多年后,瓦尔德海姆仍记得1974年邓小平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时的情形,他说:“邓小平了解联合国的重要性,他把中国带入了众多的国际组织之中。我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曾与邓小平多次会晤。虽然我们两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个人经历,并肩负不同的政治任务,但我感到我们有一个共同点,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消除中国的政治孤立状态,共同塑造一个世界,使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任职期间,我尽了一切努力协助中国代表团。”


《走进联合国》 第二部分走出冷战的秘书长:德奎利亚尔

    5 走出冷战的秘书长:德奎利亚尔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Javier Perez de Cuellar),1920年1月19日出生于秘鲁首都利马。他是律师和职业外交官。1940年进入秘鲁外交部工作,曾任外交部法律司长、行政司长、礼宾司长、政治事务司长、副部长、法律顾问,首任秘鲁驻苏联大使。1946年联大举行第一届会议时,他是秘鲁代表团成员,1971年任秘鲁常驻联合国代表,多次率团出席联大会议。曾被任命为秘书长关于塞浦路斯和阿富汗事务的特别代表,联合国主管特别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他还担任过秘鲁外交学院院长,著有《外交法手册》。    
    德奎利亚尔就任秘书长的十年是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越南入侵柬埔寨、苏联入侵阿富汗、两伊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德奎利亚尔为制止侵略和恢复和平而四处奔走。    
    两伊战争爆发后,德奎利亚尔亲赴巴格达,劝萨达姆改变政策。他不赞成一些国家推翻萨达姆、要伊拉克改变政权的做法。他说:“我不能同意采取措施推翻一个联合国成员国的政府,如果实施制裁的目的是推翻伊拉克政权,那么我不同意,也不能同意。”    
    德奎利亚尔以稳重和耐心而著称。他主张悄悄外交,他本人曾亲自参与谈判,促使两伊实现停火,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柬埔寨实现和平,纳米比亚获得独立。在他的领导下,联合国加强了维和能力,使维和部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德奎利亚尔于1987年5月访问中国,并与邓小平进行过会谈。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进行了一次全面而广泛的会谈。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这位睿智的小个子让我向‘我们的越南邻居’转达如下的‘明确’信息:个人在国内的错误与入侵别的国家是不一样的。哪一项罪行更为严重呢?显然是入侵别的国家。波尔布特是犯了许多错误,而且都还不是小错误。但相比之下,越南入侵的错更大。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柬埔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一样通用。所以,要解决柬埔寨问题,首先是越南撤军,结束对柬埔寨的侵略。越南应当允许柬埔寨人民自己来决定本国的事务。”    
    1991年,德奎利亚尔从联合国秘书长任上退休,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1995年竞选总统失败。2000年,秘鲁政局生变,藤森总统被迫下野流亡日本。80岁高龄的德奎利亚尔应临时政府之邀,出任临时总理兼外长。    
    德奎利亚尔夫妇性喜收藏,特别是他的夫人玛赛拉,帮助夫君收集了联合国许多成员国的珍贵文物,包括陶瓷、木器、编织、玻璃、金银、珠宝等艺术品。    
    6 第一位来自非洲的秘书长:加利     
    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Boutros Boutros…Ghali),埃及人,出身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