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794-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钡乃崮潭际怯闷孔啊5牵膳5木霾哒叻⑾至恕袄终怼弊畲蟮挠攀疲褪强梢允拱胺延媒档�1/3。可是一台液态奶设备是2500万元,那是一个太过奢侈的数字,初创的蒙牛自己是买不起的。于是,蒙牛就在北京找了一家租赁公司,然后由这家租赁公司以第三方的身份,把设备转租给蒙牛。自此,蒙牛终于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液态奶设备。就是这个“利乐枕”让蒙牛做了50亿元的产值!也是自此,蒙牛由虚转实。    
    时至2005年,蒙牛已在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建起了20多个生产基地,成为中国乳业中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企业”。“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三无状态”变成了“三大亮点”: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的市场。    
    3二次股权融资和上市给蒙牛插上了翅膀,一飞冲天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这两笔资金对蒙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与其他乳业巨头的市场争霸战中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上市公募,蒙牛股票在香港获得206倍的超额认购率,冻结资金280亿港元。在香港股市一直低迷、蒙牛股票定价偏高的情况下(市盈率高达19倍),竟然融资14亿港元!    
    蒙牛在上述不利发行条件下的出色表现,既充分说明了香港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对大陆优秀快速消费品企业的投资热情及接纳能力,同时也是对蒙牛几年来辛苦打拼的最好回报和最高奖励。从此,蒙牛就像真的插上了翅膀,成了一头在中国乳业奋力逛奔的猛牛!    
    你看,蒙牛如果没有成功的融资模式,很难想象会有今天。融资不但要多,还要快,慢了也不行!


第三章 商业模式的核心原则组织管理高效率原则

    高效率,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梦寐以求的境界,也是企业管理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用经济学的眼光衡量,决定一个国家富裕或贫穷的砝码是效率;决定企业是否有赢利能力的也是效率。    
    按现代管理学理论来看,一个企业要想高效率地运行,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企业生存、成长的动力,也是员工干好的理由。其次是要有一套科学的实用的运营和管理系统,解决的是系统协同、计划、组织和约束问题。最后还要有科学的奖励激励方案,解决的是如何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长果实的问题,也就是向心力的问题。只有把这三个主要问题解决好了,企业的管理才能实现高效率。现实生活中的万科、联想、华润、海尔等大公司,在管理模式的建立上都是可圈可点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沈洁敏老师写的一个案例,较好地说明了一个企业是如何使用正确的管理模式,由低效率的组织变成高效率的组织,并因此促进企业完成经营目标的。    
    管理模式的变革使公司起死回生    
    CQ公司是上海一家专门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主要承接欧美服装及化妆品的加工订单。公司从2000年成立,到2003年底,一直都是以年30%~50%的速度增长,公司的年业务额达到了3000万美元。    
    可从2004年以后,快速成长成为公司的主旋律,公司上上下下看重的是任务,其市场政策就是“决不放过任何一个订单”。随着CQ的迅速扩张,在很短的时间里,员工人数也从十几个人发展到七十多人,而且大多数人来自其他一些从事外贸业务的大公司,素质普遍较高,只有少数员工经历过早期那种革命同志似的友谊、团结、合作和成功,而新员工都是带着他们的期望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加入CQ的。    
    由于公司越来越忙于做生意,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花在策略计划上,也没有时间用来进行“组织能力”的提升,花在员工职业发展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普遍的声音是“来了,就要干活”,根本不顾及员工的感受。同时,由于人员的迅速增多,管理队伍及管理水平跟不上,那些对公司非常忠诚但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一些创始人员,被提升到管理岗位上,使整个公司的管理系统处于严重滞后的状况。因此,“员工满意度”很低,流动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达到近40%。    
    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扩大,客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处理客户的大批量订单也显得越来越难,不断增长的客户订单考验着CQ公司作为供应商的能力。当不断出现业务问题的时候,公司的组织行为模式是“救火式”的。业务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紧急事件,使得已有的业务程序无法执行,大家都忙于“救火”,永远有灭不完的火,高层领导的办公室总是排满了等候领导“指示”的员工。在“救火”过程中,每个职能部门都只注重考虑自己部门的业绩,相互抱怨和扯皮成风,人际关系极度恶劣,部门防卫意识严重。    
    最终,产品开发不能及时满足客户的要求,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客户投诉和退货快速增加,准时交货的订单少于40%,随之而来的是额外成本的大大增加。CQ公司由原来口碑良好的公司变成了一家不被信任的公司,在客户眼中是产品质量不可靠、交货能力差、官僚作风严重的公司。至此,CQ公司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已经是迫在眉睫,甚至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了。    
    CQ公司被迫开始了管理模式的创新之旅。    
    首先,高管们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了大讨论,并就公司在使命、愿景、价值观、策略、公司运营和管理系统及客户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检讨。其次,公司就“我们是谁?”、“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为谁做?”、“我们如何做?”四个问题开始反思和论证。最后,在达成共同愿望和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改进方向进行了重新规划并形成措施和制度。    
    在落实成果方面,CQ 公司根据“完全客户满意”原则,对业务过程进行了内部客户的确认,明确了在整个价值链上谁是客户,谁是提供者。提供者的工作就是要完全满足内部客户的要求,以便内部客户在上一位的价值上增加价值,直到传递到外部客户。整个公司进行此项工作后,大家的情绪开始变得平和,争吵少了,各类自发的沟通变得多了。    
    同时,为了将改进方案落在实处,CQ公司又制定了《双赢承诺协议书》和《目标行动计划书》。各部门达成对内部客户的承诺,以及实现承诺所需要进行的“改变”承诺。业务承诺书由部门之间签订,改变承诺书由部门和公司之间签订。然后把这两项承诺分解到各自的《目标行动计划书》上——包括跟踪监控方法、自我评估以及在全公司范围内跟踪和衡量,以便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重点是三项“组织能力”的发展:    
    (1)相互配合的组织能力;    
    (2)共同愿望的组织能力;    
    (3)看清和处理复杂问题的组织能力。    
    一番管理整合后,CQ公司上上下下开始用同一种“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用同一种“语言”表达,用同一种“行为模式”行动。    
    经过半年的努力,CQ公司的业绩上来了,在客户中的声誉恢复了,效率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CQ公司现在完全是以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案例意图告诉读者,有效率的管理模式是可以建立的,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你的管理有效率吗?你的组织有活力吗?没有的话,就赶快行动吧!7风险控制原则    
    设计再好的商业模式,如果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就会像在沙丘上建立的大厦一样,经不起任何风浪。这个风险指的是系统外的风险,如政策、法律和行业风险,也指的是系统内的风险,如产品的变化、人员的变更、资金的不继等。风险控制原则在本书“德隆商业模式成败的分析”一章中将专门进行分析。


第三章 商业模式的核心原则合理避税原则

    合理避税,而不是逃税。合理避税是在现行的制度、法律框架内,合理地利用有关政策,设计一套有利于利用政策的体系。合理避税做得好也能大大增加企业的赢利能力,千万不可小看。总结    
    以上揭示了商业模式设计的八大核心原则,每个企业在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时都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从解决本企业的发展瓶颈着手,整体考虑,整体安排,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同时,不单新建的企业需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个运行中的企业也必须对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清醒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才知道公司为什么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而存在。清楚地知道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并能在管理层和员工中达成共识,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巨大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第四章 商业模式的竞争战略商业模式的竞争战略

    商业模式的竞争战略,解决的是商业模式向何处去的方向问题。    
    “差异化战略”的要义就是发现或创造一个市场缝隙,扩大这个市场缝隙,最后独占这个市场缝隙。    
    “差异化战略”下的商业模式竞争策略,解决的是如何做的方法问题。    
    差异化的本质就是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1竞争战略分类    
    商业模式的竞争战略,解决的是商业模式向何处去的方向问题。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价格竞争战略”,一种是“差异化战略”。“价格竞争战略”指的是积极地参与竞争,向对手发起攻击,通过与竞争对手割喉杀价、血腥拼搏,试图跨越对手,解决竞争,然后取而代之,成为市场中的老大。“差异化战略”是摆脱既有市场竞争者,不与竞争者竞争,开创全新市场空间或领域,在新的战场中将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独自悠悠地身处一片崭新的天地之中的战略。毫无疑问,明智的决策者应该选择“差异化战略”。


第四章 商业模式的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的成功优势

    “差异化战略”的要义就是发现或创造一个市场缝隙,扩大这个市场缝隙,最后独占这个市场缝隙。    
    图4…1差异化战略要义    
    “市场缝隙”一词源于法语中的单词“Niche”(利基)。Niche原意是指法国人在建造房屋时,在外墙上凿出的神龛,以供放圣母玛利亚的雕像。由于其边界并不显眼,洞里乾坤大,后来被引用为还未被注意的空白地带——市场缝隙。很多企业很有洞察力,发现了某个Niche,并抢在第一时间进入市场,以后扩大这个市场,最后达到独占这个市场的目的。本书在“中科智的商业模式分析”一章中将详尽地分析他们是如何发现担保市场缝隙并最后做成行业老大的。    
    市场缝隙有许多种,有模式缝隙、产品缝隙、技术缝隙、行业缝隙、品牌形象缝隙、地域缝隙、渠道缝隙、包装缝隙、需求缝隙、标准缝隙等等。    
    蒙牛就是发现了“利乐”包装的缝隙,在其他企业的奶包装还都是瓶包装和塑料包装之时,一举推出“利乐砖”、“利乐枕”、“利乐包”系列包装奶制品,2005年仅利乐产品就给蒙牛贡献了50亿元的销售额。还有金六福,就是发现了“喜庆市场”的缝隙,高举“福文化”大旗,一下插入“喜庆市场”的空白地带,不仅成为了“喜庆酒”的老大,而且也成为了白酒市场的前五名。喜之郎更绝,硬是把外国的佐餐果冻引到中国来,创造了一个果冻休闲食品的行业。喜之郎也理所当然地在这个行业当起老大,长期享受这个行业成长的利润。    
    只要仔细地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企业无疑都是找到了一个市场缝隙,并最后占有这个市场缝隙的。


第四章 商业模式的竞争战略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卖(1)

    聚成企业管理顾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聚成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总部设在深圳。公司发展迅速,从起家时的6个人,仅仅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发展到拥有21家分公司、员工近两千人、创收过亿元的规模。目前公司业务遍布全国,正向纵深发展。    
    聚成是中国第一家“以工业化流程再造培训行业”、第一家提出“培训超市”概念,并“将培训行业产业化”的专业咨询培训公司,目前服务固定客户企业一万余家,年度培训企业人次排行第一。聚成公司所创造和倡导的“聚成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引发了培训业全面洗牌并重塑了行业标杆。     
    1市场缝隙就是机会    
    由于中国现存的教育体系旨在为体制内培训干部,大量的企业人才的培养、商业技能的学习需要通过社会培训和企业内训来完成,而一般企业都不具备这种师资力量,就是有也未必专业,而社会上有大量的对企业各个方面有很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下海做咨询的老师,他们又往往找不到学生。这客观上就存在一个市场缝隙。市场缝隙就是机会!深圳市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就抓住了这个机会,瞄准企业最需要的管理、营销、人力资源、激励等培训市场,嫁接社会上最出色的培训讲师,将培训课程批量销售给有需求的企业,使企业有机会以最低的价格接受最好的培训,逐渐形成了类似超市经营的企业培训模式。聚成培训面向大众、不走偏门,其灵活有效的推广方式、精心营造的讲堂氛围,深受企业欢迎。创业虽然才三年多,聚成就获得了上亿元的销售业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比附大师,聚成出名    
    聚成在成立之初,没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