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被遗忘的性-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满足的标的。      
    恋母情结发展期,所有这些行为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儿童对成年人的性关系感到好奇并想像成年人的性关系,而成年人呢,受到这种好奇心的鼓动,急急忙忙地实现性关系。他们从把儿童引进他们的性关系里发现了乐趣,但也因此使儿童的想像幻灭了。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被推进了一个他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没有能力体会和承担的世界,他因此不能认识他自己的性关系。这种羞耻感的缺失不利于性冲动的逐步内心化,并且是许多后青春期的年轻人感到感情生活困难的原因。      
    恋母情结发展期的进程还被其他的焦虑所控制着:对性别差异的发现、对裸露癖行为的发现、对偷窥癖行为的发现,以及我们将要描述的对“去势”的焦虑。    
    


第3章 性关系的发展与现在的问题性关系的发展与现在的问题(4)

    3。两性存在着      
    3至6岁的儿童问这样一个问题:“男孩和女孩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从童年到开始发育直到青春期,性别的差异常常用否定的形式表述出来:一个女孩,那她不是男孩;一个男孩,那他不是女孩。只有经过青春期及后青春期,个体才能以“互补”的形式而不是以“对立”的形式体会到两性。对“去势”的焦虑的源头是两性之间的冲突。当男人和女人仍为“去势”情结所困扰的时候,他们对于“被剥夺”的恐惧加上不公平的感情因素会使男女关系变得不容易掌握,更有甚者会产生青春期式的意识形态,例如“性别战争”。      
    当儿童明白了男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学现实,他就会问自己:“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标志呢?”在一个家庭里,大家在吃饭的时候,5岁的独生子钻到了妈妈的裙子下面。大喊起来:“你没有鸡鸡!”这时候,母亲应该回答他:“我嘛,我有与你不同的性器官。”      
    在小男孩还无法承认这一点之前,他带着害怕失去自己性器官的心情注视着它——尤其当他发现女孩身上没有“鸡鸡”时更是这样。他首先会想她身上的那个比较小,可能以后会长大吧。在某些人身上,这种念头一直保留了下来,成年后成了一种心理幻觉:他们只看色情化了的女人的大腿和胸部,对他们来说,这些就是他们在女人身上所寻找的男性性器官的对等物。      
    相反,女孩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她会长出一个小鸡鸡,以此来平息自己对“去势”的忧虑。有些女孩在意识到自己有阴道之前,会拔自己的性器官以“让它长得快一点”。还有一些人,就像我们将提到的这个18岁的年轻人一样,会说:“直到16岁时,我都认为只要想变就可以变性。”歇斯底里或是慕雄狂的妇女的悲剧在于她们在寻找缺失没有的男性性器官,而她们最常见的做法是轻易爱上一些与之不可能有结果的“穿袍子的”男性,比如律师啦、医生啦、教士啦。这些人往往有着“父亲”似的象征意义,而这些妇女是以“情绪矛盾的方式”爱上他们的。这种爱也是一种对规则的挑衅行为。      
    从这一时期开始,无论处于何种文化背景下,孩子们都会开始遇到这样的心理问题,即通过“倒错”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性。也就是说,儿童是在想自己可能有另一性器官时发现了性别差异的。对于儿童的性关系而言,只存在惟一的性。到了发育的时候,这种观念受到了质疑——除非个体是自恋的同性恋者,那么自己对自己就已足够了。  这种性倒错的态度会使男孩认识到他有一个小鸡鸡,但是,他也会产生在肚子里怀个孩子以使自己与母亲一样强大的愿望。正因为如此,我们会看到孩子把垫子塞到衣服里面装成大肚子,或是发现有些男人想像自己怀孕。男人女子化古已有之,其根源在人类心理的敏锐的底层。但是,做变性手术,实现这无用的幻觉是绝对错误的事情。      
    相同的性倒错促使女孩否认——这和男孩一样——性别差异。她们的性器官是在身体内部,与男孩们的相比是不明显的。一开始的时候,她会贬低她母亲的价值,总是顶撞她的母亲,同时会与父亲更显亲密。她认为她得努力获取她所没有的,或是重新得到她所失去的——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她父亲能帮助她。对于女孩来说,要想建立起自己的性身份,首先就必须结束这不可能的任务——就像男孩得放弃想怀孩子的愿望一样。      
    在儿童有恋母情结的这一段时期,孩子的性关系如何发展取决于某个与他们关系特别的亲人。男孩将会试图从恋母的关系中解脱出来,以使自己不再感到“无力”,使自己逃避“去势”;而女孩恰恰相反,她们进入这种关系以抵抗“去势”的情感。      
    不论男孩女孩,在4至5岁时,都以否定的方式第一次认识到性别的差异。他们互相保护;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得等到后青春期以后,他们才能进入直面差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伴侣以“互补”定义,而不是以“我是你所不是的”之类“缺失”概念互相定义。      
    “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女人的!”一个5岁的小男孩显出很有学问的样子,向他同龄的小女孩肯定地说道。小女孩很吃惊,要求小男孩解释。小男孩肯定地答道:“因为你将来会生小孩的!”在这里,小男孩把属于小女孩的性关系归还给了她,这将使她在自己的性关系里自我承认。在“觊觎他人的性关系并想据为己有”这倒错的态度之后,儿童开始放弃这一态度并找回属于自己的标志。      
    承认性别差异的真正的心理工作开始于青少年时期。这时候,个体开始自问“性身份”的问题。在恋母情结发展期,只有解剖学意义上的器官是重要的。儿童对于身份问题的提问方式与青少年是不同的,儿童在心理上将来必须经过从“拥有”到“是”的过程。    
    4。展示和看    
    3至6岁的儿童表现出“看”和“被看”的兴趣,并能从中得到愉悦。偷窥癖和暴露癖的局部冲动表现为:看成年人或别的孩子小便、沐浴、脱衣服,或是自己在做这些事情时希望被别人看。      
    有些人对转化偷窥癖的冲动感到困难。在他们成年以后,他们在看或被看而不是完整的性关系中寻找愉悦,他们觉得前者更刺激。这种态度反映出,局部冲动没有被置于生殖的优先性之下,它们侵犯了性关系。弗洛伊德在《关于性关系理论的三篇论文》里指出,偷窥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殖部位而背离性行为本身,看的愉悦取代了性高潮。其实偷窥者这样做,是证实了自己没有能力把性目标内心化,没有能力在自己的人格整体中为性目标找到位置。他的双眼紧盯着目标,并且表面上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被他人看见。其实,他是在“被看见的羞愧感”中找乐趣,这种受虐式的愉悦反映出性关系让他感到害怕。  至于裸露癖,则是儿童或青少年想通过强迫他人看到自己的性器官来得到承认。从弗洛伊德开始的大多数作者,包括罗索拉托和博内给了这种类型行为三个意义:(1)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我展示刺激他人,以使他人做同样的事情;(2)他们想表示他们拥有性器官(男孩展示生殖器,女孩则展示胸部);(3)他们这样做最终是想表示自己没有“去势”,他们的能力是真实的,以求自我安慰。    
    G。博内(G。Bonnet),《性错乱》,“我知道什么”丛书,PUF出版社,巴黎,1983。    
    孩子们之间有对身体的好奇心(孩子对成人也表现出这种好奇心),这其实表达了他们想了解自己性化了的身体的愿望。可是,如果成年人在行动上成为了孩子的“同谋”,这就不是我们所希望出现的情况了。用语言和孩子讨论身体比用身体动作有益,因为后者有可能将孩子封闭在局部冲动里。      
    局部冲动必须得到升华。在通常情况下,对身体的好奇心也应自我转化,并发展成多种兴趣,否则“智力”和“与物的关系”就无法面向外部世界。相反,生殖不用升华,生殖有三种可能性:(1)它通过性关系得到实现;(2)它被推迟,但并不因此妨碍主体;(3)它完全地被戒除,但是却不是压抑的反应。完全戒除生殖是可能的——只要理由足够充分,对主体有足够的价值就可以。    
    5。必需的升华      
    父母和教育者的某些态度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升华工作。在幼儿园里,如果我们让一个孩子在小伙伴们中间演医生(根据一个幼稚的理由有人做了这一试验),我们并不能帮助他谈论那导致他去脱同伴衣服的原因——身体焦虑。以自由为借口,有些成年人在家里展示自己的身体,这其实反映了他们心里仍存在童年时期的局部冲动,他们的内心没有真正的自由。如果内心是安宁的,人们就不再会感到自我展示的愿望。自我展示其实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以被自己的孩子“认识”来报复自己的父母。逐渐长大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裸体害羞,会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裸体。他把自己“掩盖”起来以拥有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直到这时还属于他的父母。侵犯这种内心感受不利于孩子把自己的身体内心化。      
    口时期、肛门时期和恋母情结发展期的心理进程所反映的都是局部冲动。只要儿童和青少年还没有成功地把局部冲动置于生殖优先性之下,他的某些关系就仍不具有效率。当他体会到他对他人——尤其是对父母——具有一定的感情权力时,他就能解开这个心结。从这一刻开始,他就能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并能运用心理升华的成果:他能够表达他的要求,发现周围世界对他的感情和激情并不是漠不关心的,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承认。当然,根据他的感情状态总会不时地有一些倒退时期,并且他也会将这些表现出来。例如,他会用吃饭的态度来表现对他人的接受或拒绝,或者攻击他人以了解攻击的限度是什么,再不就是用身体挑逗他人来衡量自己的吸引力。每一次,环境对他的行为的回答都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要么这回答限制了他的发展,使局部冲动突然反弹;要么这回答促使他做进一步的心理构建,以让他进入新的具有象征性的活动。    
    


第3章 性关系的发展与现在的问题性关系的发展与现在的问题(5)

    6。对身体界限的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在面对现实的限制的时候,将体会到“去势”将限制他自恋的膨胀和他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要求。儿童有时候能听到别人对他说“不”是有好处的。只听到“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自己看”、“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会将儿童封闭在自恋情结中,阻止他将现实内心化。而现实是不会屈从于他的任性和他一时的希望的。没有规则和法律的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我们让孩子相信了与此相反的观点,我们可能就会造出一些“可怜虫”,这些人在青春期和后青春期面对自下而上现实的时候,会消沉下去。      
    法国公众舆论研究所最近为《小苹果》杂志所作的一次调查(1989年10月31日调查)能很好地反映出父母在对小孩的教育方面的矛盾情绪。调查表明,主要是感情方面的标准而不是大的原则占了上风。对大多数父母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孩子活得舒适”而不是“孩子有教养,有礼貌”,“能干和独立”也比“尊重和服从原则”重要。同时,矛盾的是,父母(尤其是母亲)抱怨很难教会孩子尊重父母权威。      
    在这些回答和抱怨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值得称赞的鼓励儿童充分发展的观念。但是,我们也发现人们不了解这些观念的负面作用。很有可能,这种“充分发展”的观念被理解成了清除一切对孩子有限制的、令其沮丧的、让他不舒服的事物的意愿。人们忘记了,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在否认生活的限制和道德价值的要求下进行。只有当儿童在生活中学会驾驭这些限制和价值的时候,他才实现并且充分发展了自我。当儿童将自己完全交付给自己的感情时,他们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封闭在自己感情里的儿童长大后会成为自恋的人。由于顺从自己的激情,他们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是非常脆弱的,以“宽容”的方式教育孩子,又对他们“不尊重父母的权威”感到惊讶,这种做法很幼稚。当成年人不想作为孩子的向导,不愿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识的启蒙时,他们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成为知心话的倾听者和出主意的人,那么到底谁是值得尊敬的人呢?      
    在恋母情结发展期,儿童体会到他对他人有一定的权力,他想指挥,但是他同时也发现他缺少某些东西,这让他不安,这威胁着他。这个阶段的儿童在夜里会感到恐惧,会做噩梦,害怕被吞掉或锯掉。当他们发现男孩与女孩身体特征不一样的时候,这种恐惧就会进一步发展。不论男孩女孩,这时都会经历一段失落的时期,时常感到不安,会哭闹,而这一切,都与现实世界毫无关系,他们发现了“身体的界限”,这让他们产生了“去势”的感觉,也就是说感受到了自己的可能性其实是有限的。      
    恋母情结发展期的“去势”和俄狄浦斯式的“去势”是有所不同的。在俄狄浦斯式的“去势”里,儿童受到禁止乱伦的限制;他(她)不能排除父母之一而爱上母亲或父亲。个体感受到的“去势”常常是被割裂的危险或是情感的拒绝。“去势”必须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以促使儿童处于属于他自己的身份里,并且明白相异性和相互性。“去势”作为一种心理使儿童更加具有关系性,促使他从混淆不清的、共生的世界中走出来。      
    由于自恋,男孩会过度重视自己的生殖器。如果父母没有给他的生殖器起个名字,有时候他就会自己给它起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认为他母亲也有像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