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459-解密北京大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城市出版社重点推出《解密北京大案》
日前,中国城市出版社重点推出法制作家丁一鹤的报告文学《解密北京大案》,这是该社推出丁一鹤的第6部法制纪实专著,是作者的第10部法制纪实作品。全书所披露的案例,令人触目惊心,给人以强烈震憾,给人以血的警示。全书充满法治精神,充分表露出作者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丁一鹤现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庭内外》杂志社编辑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法制纪实创作,他出版的多部法制纪实图书曾遭遇多种盗版。这本《解密北京大案》是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北京市法院审理的大案要案的精选。本书解密的大案,在全国和北京都引起过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书客观分析和讲述了这些大案犯罪的起因和犯罪人的心路历程。收集到这本书里的案件,很多内幕和详情都是第一次披露。从另外一个意义上呈现出当代中国人生存的一种极为真实的另类生存状态。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徐贵祥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向读者联袂推荐这本法制纪实的扛鼎之作,徐贵祥认为丁一鹤解密北京大案,是在解剖法律与犯罪后面的人性,自然、真实,充满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文/欧阳
第一部分 官场劫目 录
序 晴空一鹤 姚凤林
第一部分 官场劫
第一章 马德江湖/3
第二章 谁搞垮了毕玉玺/53
第三章 证券掮客王小石/75
第四章 铁齿铜牙杨彦明/97
第五章 百万博得情人笑/115
第六章 挪用党费追女友/129
第二部分 情色关
第一章 名校博士高楼抛女友/141
第二章 凄迷激情恨归何处/155
第三章 遗落在加拿大的血色浪漫/171
第四章 女经理和名作家谁玩谁/179
第五章 女老总连环诈骗/187
第六章 行贿吓出精神病/195
第三部分 黄金洞
第一章 资本运作玩掉十三亿/207
第二章 金融皇后/221
第三章 亿元球庄赌进法网/231
第四章 表兄妹逼死骗子/243
第五章 同根相煎杜康酒/251
第六章 谁能与狼共舞/259
第四部分 名利场
第一章 博士下跪/271
第二章 打工妹杀人之后/281
第三章 恶作剧开出网络诽谤案/293
第四章 弟弟伪造判决骗亲姐/301
第五章 首例通缉员工案/309
后 记 我们都在欲望的河边行走/315
第一部分 官场劫序
晴 空 一 鹤
姚凤林
姚凤林
丁一鹤的法制纪实作品名声越来越大。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他关于某演艺圈名人案件的报导,引起湖北与广东两家大刊编辑的争抢,以致他不得不承诺为放弃的一家另写两篇稿子才算平息。
从《名人》杂志起,为一鹤同志做责编大概有十个年头了罢。这其间,文坛中太多起承转合,波诡云谲了。而一鹤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由一个青涩的山东汉子,成长为深具洞察力的法坛卫士、人类灵魂工程师,自有其独特的理想与追求。
“感恩”,是一鹤嘴上常说,并身体力行的一道座右铭,感谢尊长师友,感谢编辑媒体,这是常人都能做到的。而感谢自己报导、写作的特殊对象,却是一鹤的独家感悟,非产于真心,不易道出。
法制写作的重要对象是囚犯,或犯罪嫌疑人。他们或滥用公器贪赃枉法;或偷摸拐骗,损人利己;或杀人越货,戕害生命,可谓罪大恶极,万人唾弃。但,当他们向作家袒开心扉,表达忏悔,挖掘犯罪根源而人性闪光时,一鹤同志常常感到震憾。从写作专业说,案件与当事人给他以资料和灵感;从为人处事说,活生生的案例让自己警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来说,这“活水”当然包括他的报导对象,写作原型,而不管他是好人坏人。
与以虚构为主的纯文学创作相比,纪实文学同时存在“易”和“难”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易”是指有所依傍,不必向壁杜撰,案情本身天然带有故事性、可读性。“难”是指发挥空间少、有似“带着镣铐跳舞”,只能在叙述、修辞、文字上多动脑筋。从艺术效果上看,一鹤同志对二者处理是成功的。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握了当代读者的阅读审美需求,把“老吏断狱”的文章写的华彩摇曳,富于情致。
一鹤同志没有停留在以资料写案情,以事实写故事的阶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心去写作,鞭挞丑恶现象的同时,关注当事人的命运,对法制建设发挥了特殊的宣传、监督的作用。
轰动一时的空姐杨旸杀人案给一鹤同志带来了一枚无形的勋章。杨旸的情人是有妇之夫,他不仅隐瞒真相,骗得了少女的爱情,而且在杨旸与其争执时,不顾杨有孕,板砖拍,刀子刺,虐待杨旸。在绝情失望的情绪下,她夺刀杀死了负心汉高晓兵。2002年9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杨旸死刑。
2003年3月8日,一鹤第三次采访了待刑的杨旸,并写出了《空姐挥刀斩断情妇生涯》的长文发表在媒体上。他既写了那段畸形恋情,也写了杨旸由单纯到上当到变态复仇的心路历程,读来令人扼腕。文章发表后不久,审判机关对杨旸做出改判,由死刑改判死缓,给这枝带“罂粟”气质的花朵以重生的机会。据新近得到的消息,杨旸在黑龙江省女子监狱服刑期间表现较好,当过节目主持人,表演过笛子独奏,又得减刑,愿她早日回归正常人的社会生活。
当然,不能说杨旸的改判仅仅由于一鹤同志一篇文章的作用。但后来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却十足证明了作家的“阴功”。
由于我是责编,一日突然接到美国纽约的一个长途电话。我很纳闷,在纽约也没有什么可通长途的朋友啊?来电的人是个旅美华人小伙子。他替夫人来电,问如何能与杨旸的父母取得联系。原来,他的夫人是杨旸的中学同学,关系一直很好。日前,她去纽约公共图书馆排了二个月的号,借读了中国城市出版出版的《北京大案》,知道杨旸出了大祸。她担心杨旸的父母受刺激,想通过我联系他们,要给以安慰和帮助。我被他们的赤诚所感动,通过黑龙江省驻大连办事处,为他们牵了一条线。
我国历来重视法制文学的创作和传播。要求文字准确,足以记录历史。“褒在片言,贵踰轩冕;贬在一字,诛深斧钺。拿这个标准要求一鹤同志的作品,似乎还不能完全达到。特别是一些文章,当初是为媒体写的单篇,现汇集成书,又没时间重新整合加工,难免有枝蔓重叠之处,这可能是编辑的责任。这个问题,在本书的《马德江湖》等章节中,有所改进。
一鹤同志是个富于诗人气质的人。既勤于笔耕,又长于思索。作为朋友、读者和编辑,我愿看到他堪称当代“三言二拍”的作品问世。
第一部分 官场劫马德江湖
在讲述马德和他所营造的官场江湖之前,应该首先考察一下马德所处的地理和文化环境,我们就会知道,马德之所以把官场当作他个人的江湖,实在跟当地的人文环境有关。
我们先说东北人。东北人讲义气,重感情,哥俩好了天大的事都可以拍胸脯。东北人好交往,坦坦荡荡,豪侠仗义,少数人甚至把这种豪爽任勇的性格发挥过头了,演变成“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东北官员,和其他地方的官员比,就有显著的东北特色。东北的官员非常勤奋,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热情豪爽,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且创造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东北的官员对困难是非常藐视的,“蓝天当被地当床”、“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那种豪迈的气魄和宽大的胸襟,那种连命都不要的创业精神是很感人的。
但是,东北的官员是粗线条的,往往把义气和感情看得比做官本身更重要,这跟白山黑水的豪迈与粗犷是分不开的。
在马德当过县长的海林县、当过副市长的牡丹江,都是当年“江湖好汉”啸聚山林的地方,比如座山雕、比如许大马棒等等。著名的“林海雪原”,以及著名的威虎山、奶头山、夹皮沟,就在牡丹江境内。马德在海林县当县长时,有一条很重要的政绩就是为了振兴当地的旅游经济,曾经斥巨资对赫赫有名的威虎山进行过改造。
马德当然知道座山雕,知道许大马棒,但是,马德的性格却不像我们熟悉的座山雕,而更像许大马棒许旅长,毕竟,许旅长更像正规军,有着严格的军规。马德是很讲“规矩”的人,况且我们的马德书记也确实没有座山雕那么奸诈狡猾,即使恨马德的人也认为马德“义字当先”。
义气,很多江湖好汉都是在这杆大旗的号召下,聚集到一起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我们津津乐道的梁山好汉、百看不厌的金庸武侠,包括打入座山雕身边当了九爷的杨子荣,所作所为无不是义字当先。这是马德的做人准则,也是马德的官场规则。
马德做官,更像是做江湖。对于他的上司,他会像对“大哥”一样敬重,逢年过节都会准时拜望,同时送上或轻或重的礼物。对于上司的耳提面命,马德都会唯命是从坚决执行。而对于自己的手下,马德需要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你给我好好干,我给你升官”,这是马德驭下的基本格言。而节日期间谁来不来看他,也被他看得很重,这时候马德就觉得自己是“大哥”,如果谁不来看他,他会觉得很没面子。甚至一位得罪了马德而被长时间搁置的某市负责人说:“马德特别重义气,注重感情投资,他很看重别人买不买他的账。”一个马德的对立面说:“我在马德的下面,过年过节也去看他,但是想自己也没有多少钱送给他,也就不去了,马德就会觉得是我有意跟他对着干。”
马德把这种节日期间的“孝敬”,当作了一种对他权威的“孝忠”。马德需要这样的孝敬,就像他受贿是为了孝敬更大的官一样,他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一种马德眼中的官场规则。
如果把马德当作一个绥化这块地盘上的江湖老大,我们也许就会理解马德,理解马德为什么如此大胆地卖官鬻爵,我们也就不会把马德看成一个被妖魔化的脸谱。毕竟,马德曾经是一个能力出众、口碑不错的领导干部,他的堕落固然有他自身的因素,但更与他的官场沉浮、所处的官场环境密切相关。
马德的名字后面总是伴随着中国第一大卖官案、黑龙江官场腐败等这些名字出现的。马德案件的审判已经尘埃落定,但对于马德的讨论甚至声讨,似乎仍然经久不息。自从马德卖官案出现,黑龙江高层发生震荡,随着田凤山、韩桂枝等封疆大吏的落马,马德的名字在2005年几乎占据了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其曝光率甚至超过了他的上司田凤山和韩桂枝。
在黑龙江的官场中,马德其实只是官场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只不过因为他是这个链条中腐烂得最严重的一环,因而腐败链条从他这里断裂,由此牵出了田凤山、韩桂枝,以及数百名大大小小的官员,并由此揭开了黑龙江官场的腐败盖子,让人们误认为黑龙江官场已经变成了一块烂掉的土豆一般。其实,马德以及那些落马的官员,不过是土豆上一块小小的冻伤而已,剜掉冻伤,土豆依然,不过,土豆上的伤疤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视野中。
江湖需要马德,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需要马德这样的官员。
让我们看看这个官场江湖中的马德,以及他所营造的官场江湖。
在讲述马德江湖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下马德的简历:马德,194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克东县乾丰镇。1968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1970年12月入党,先后任黑龙江省革委工交办秘书,省经委秘书、副科长,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海林县副县长、县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牡丹江市副市长,省电子工业局副局长,绥化地区行署专员、地委书记、市委书记。
第一部分 官场劫马德江湖:生于乡野,不安贫贱
在黑龙江省的版图上,离牡丹江和绥化都不太远的黑龙江省中部,有一个克东县,它因位于克山县之东而得名。克东县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地势起伏,自然资源丰富,是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尽管这样,克东县仍然是名不见经传、地不载方志的贫困县。直到马德的出现,克东县才在一夜之间,传遍了黑龙江省,传遍了全国。
克东县出名,是因为从克东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走出了以新中国最大卖官案出名的马德。
马德1949年11月出生在克东县乾丰镇的一个贫农家庭,贫困的家庭并没有给予他温暖和幸福。马德兄妹8人,父亲和母亲都是老实厚道、本本分分的农民,他的家境用4个字就完全概括——“饥寒交迫”。
因为家境贫寒,加上孩子们一天天地长大,马德家已到了家徒四壁的地步。贫寒家庭百事哀,马德10多岁时母亲去世。马德的父亲马殿阁30多岁就开始有病,一家9口人,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马殿阁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
马德的哥哥们,下学之后总是帮父亲下地干活,忙活家务。可马德当时只有七八岁,肩不能担、手不能提,而且一下课总是抱着书本看,家务事也不做,难免遭到父亲的白眼,父亲有时不让吃饱饭,甚至把他撵到外面罚站,一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