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212-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部曲中不乏现代高科技带来的震撼,也有一些朴实真挚的回归。杰克逊向来喜欢给观众们带来刺激的感受;《护戒使者》没有延续他一贯的风格,而是把讲述故事放在了首位,在镜头前展现了善良和友谊的光辉。伊里亚·伍德自然的表演和那张娃娃脸,使得弗罗多这个角色在邪恶势力的威胁下显得更加纯洁和感性。也许屏幕上的这个角色少了点哈比人的味道,但还是让人十分信服。
如何才能把书上刻画的人物变成银幕上鲜活的形象,如何让那些可爱的巫师和刚强的英雄“复活”,除了弗罗多,伊恩·麦克莱恩扮演的甘道夫和维果·墨天森扮演的阿拉冈都是很好的例子。至于护戒团中的其他成员,杰克逊按照电影以弗罗多为中心的主旨,对他们在原著中的使命进行了删减,对于这样一部人物角色众多的影片来说,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加长版的《护戒使者》中也不难发现,杰克逊就没打算对这些角色深度挖掘只有肖恩·宾扮演的波罗莫,一个本来就很悲壮的英雄,在加长版里有了不少表演机会。
和托尔金的原著相比,杰克逊的精灵角色是失败的。雨果·维文演的爱隆一点也不像那个威严而雄辩的精灵王,简直是另一出戏里的人物。另一处失败在树顶之国罗斯洛立安,长发披肩的凯兰崔尔(凯特·布兰切特饰)和那个水罐都有故弄玄虚之感。我只能认为,在那个瞬间,导演似乎是迷失在中土世界了,只可惜了一个好演员。虽然那段剧情还有一段凯兰崔尔变身的小特效,凯兰崔尔露出强大的黑暗魔力,但她的对白模糊难懂。
精灵的外形很难把握,在影片里我们看到的是被大大简化的形象,因为我们选了一个更注重自己的灵感的导演,他认为精灵们应该像人一样骑马放箭,也许这就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杰克逊的强项不是那些飘逸的瞬间,而是黑暗的、莫可名状的恐怖半兽人潮水般地涌出山洞,以及黑骑士逼近时那毛骨悚然的嘶声。
杰克逊对刺激的画面有很强的把握,不过最终还是我们和那些角色产生的共鸣是影片真正的成功。尽管《护戒使者》中甘道夫大战炎魔的场面十分壮观,让人心潮澎湃,但最震撼人心的还要数接下来的场面:时间仿佛凝结了,阿拉冈无助地望着甘道夫坠下的地方,箭矢从他身旁飞过。数年之后,经历了无数好莱坞制造的奇景,当我们播放DVD时,会发现《护戒使者》不是简单的商业大片,它更是幻异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过去与将来双塔奇兵
《双塔奇兵》这本书出版时,并不像第一部《护戒使者》那样有明确的主线索,即弗罗多一行人的行动。杰克逊在影片中运用蒙太奇手法弥补了这个缺陷,他还把大蜘蛛的出场往后推了一些,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剧情变得更流畅,虽然还有几个地方跟整部电影的基调不太相配。《双塔奇兵》处在三部曲的中间位置,本来就是最难处理的,再加上第一部《护戒使者》实在是太出色了,因此2002年的这部《双塔奇兵》被寄予的期望是相当大的。弗罗多继续被魔戒的力量侵蚀,重生的甘道夫形象更加老套,这些都让人们觉得《双塔奇兵》失去了第一部影片中最能触动心灵的东西。杰克逊在《双塔奇兵》上的剪辑更加宽松了,有些场景不够精细(相比于《护戒使者》而言),毕竟《护戒使者》担负着首攻的重任,整个三部曲能不能成功都靠它。
《双塔奇兵》的特效师和演员们同样值得纪念。当瘦弱的咕鲁从悬崖爬到弗罗多身边想偷取魔戒时,它已经在科幻和幻异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它将和那些最伟大的幻想角色一起被人们记住。它不属于这个世界,可它又是鲜活的。咕鲁戏剧地表现了魔戒的力量在弗罗多身上的增长:它在镜头前坐下,开始心里善恶两面痛苦的斗争,就像《2001:太空漫游》里那只骨头变成漂浮的太空船一样让我们难忘。这一段特效制作已经脱离了技术层面,这是特效的艺术,它带我们走进别人的心里,最终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别样的震撼。
当山姆和弗罗多正在判断咕鲁是否可信的时候,梅里和皮聘刚从强兽人手里逃出来,跑进了阴森的法贡森林,在那里偶遇古老的树胡。看到老树胡睁开了眼睛,后来带着梅里和皮聘穿过森林时,我平日易挑剔的特点荡然无存了。虽然各人的感觉未必相同,但我觉得奇幻的最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让我们平日熟悉的东西变得刺激,有趣。
我们在《指环王》的前两部看到了一个对音效和视觉有着超常把握的导演:他把四个哈比人在树洞里躲避追兵的恐惧和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戒灵骑着他的坐骑在死亡沼泽搜寻弗罗多,每挥动一下翅膀,我们仿佛都能感觉得到。
如何表现弗罗多的内心一步步被邪恶侵蚀,迈向黑暗,是个巨大的挑战,导演试图从多个角度反映这一心理过程。在《双塔奇兵》里,很多角色和事件徘徊在情节剧的边缘,给人的感觉像是欲言又止。在加长版里我们可以看到,原来这些时刻都拍了,只是没有用上。加长版中的许多角色和事件使它不再像一部史诗片,更像一部情节剧,观众感受到的是人类世界的平静。《护戒使者》的加长版是扩充,而《双塔奇兵》的加长版则是补充了许多你觉得缺失的情节,更像一部新作。关于法拉米尔、波罗莫和咕鲁这三个角色的前因后果有了更详细的交代(例如:法拉米尔和波罗莫的兄弟情谊,父王德勒瑟的偏心,咕鲁的内心冲突),用更大的篇幅描绘了伊奥雯对阿拉冈产生情感的过程,不像正片中显得那么唐突。加长版中的一些情节铺垫,让原版中略显拖沓的情节(例如山姆在开场时那番冗长的感慨,塞奥顿在儿子墓前的老泪纵横)现在也不那么突兀了。同时,加长版对战争的态度有了更深的反思,杰克逊不再一味营造战争的壮美,而是停下来,适当地展示战争的悲剧本质。但在片尾也有一些无聊的镜头,例如金利的斧子嵌在对手的脑袋上的那一段,纯属为了搞笑,这算是马提…派松带给杰克逊的灵感中画蛇添足的一笔。
《双塔奇兵》的最后几分钟,弗罗多受到戒灵的召唤之后,山姆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特别的演讲,这段话是后加的。为什么而战?山姆用那个伟大的故事表明了他的信念和意志。故事里的英雄;“有很多机会可以回家,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这世界上总有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奋战到底”。虽然有几句台词听起来像圣经似的,但整段话依旧很值得回味。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杰克逊的个人宣言:虽然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但纯真的幻想永远有它存在的价值。杰克逊在讲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传达一些信念勇气、善良这些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过去与将来一伙才华横溢的人
如果要拿彼得·杰克逊来做例子,证明导演都很个性很专制,未免有点过了头。恰恰相反,杰克逊最擅长的是用别人的故事,许多出自他手的优秀影片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脑死亡》是从斯蒂芬·辛克莱尔那里获得的启发;《罪孽天使》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悲剧改编的;《被遗忘的银色》是和导演科斯塔·波特斯联手打造的;《指环王》则是取自托尔金的著作。幸好杰克逊不像其他许多导演一样自负,总想自己创作剧本他电影的剧本都是和别人合作完成的。
说到这个话题,人们最容易想到两个人。在杰克逊目前拍过的七部影片中,辛克莱尔参与了其中三部剧本的创作,沃尔什合作完成了五部。沃尔什在《指环王》三部曲的配乐和制作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还在《脑死亡》里露了一脸[1]影片中她饰演的是公园里那个推蓝色婴儿车的妈妈。[1],她还是《罪孽天使》和《恐怖幽灵》剧本写作的关键人物。演员布拉德·道里夫有一句名言:《指环王》剧组里最难取悦的不是彼得·杰克逊,而是芙兰·沃尔什。
在电影圈里,很少有夫妻能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除非他们中有一个或者两个人都是演员。许多导演习惯把一些主角的机会给自己的另一半,而在幕后,这样的鸳鸯档却是凤毛麟角。阿弗莱德·希区柯克的夫人奥玛·雷薇为他的很多电影写了剧本,40年来,为他的电影剧本和编辑提出了无数的宝贵建议。以拍纪录片闻名的制片人DA。 潘贝克和克丽丝·赫吉德思一起合作导演过不下15部电影。
沃尔什和杰克逊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创作搭档,但沃尔什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她把出名的机会都留给了杰克逊。在极少的几次早期采访中,她曾和记者开玩笑说:在讨论剧情的某一情节时,有时她和辛克莱尔会联手打败杰克逊的想法但他们都忘了,回到摄影棚,杰克逊才是最后拍板的人。尽管两人有一些共同之处,但还是分工明确,沃尔什负责台词编写和角色塑造,视觉效果是杰克逊的专长,他把剧本里的一个个场面搬到现实生活中来。
除了创作《指环王》剧本的四位剧作家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队伍为剧本贡献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情感。数年来,杰克逊的电影从一些极具创造天赋的搭档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作家斯蒂芬·辛克莱尔和菲利帕·伯恩斯;天才特效师理查德·泰勒和塔妮亚·罗杰;摄影师默里·米尔恩、艾伦·波林格尔和安德鲁·莱斯尼;编辑兼制作人詹米·塞尔科克,总美工师格兰特·梅杰,还有制片人拜瑞·奥斯本和吉姆·布思。像《指环王》这样的大制作,若不是有一个出色的领导,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拖影片的后腿。《指环王》的总美工师格兰特·梅杰形容杰克逊是一个控制狂,而三部曲就是以杰克逊为首的“极权主义体系”“他的话就是圣旨”。第二摄制组的导演们有时要等待好几个小时才能拿到“PJ同意”的批复,这样他们拍的场次才算被杰克逊认可。在《指环王》三部曲的初期设计截止的时候,各个小组也在焦急地等待杰克逊的通过。那段日子;“PJ同意”的标签也可以被理解为杰克逊/沃尔什的共同批准,否则任何人的设计都不能确保通过。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过去与将来孤独的英雄
新西兰的电影人常常拒绝用自己的作品去迎合市场的需求。这样的挑战导致一批不同风格的影片的出现,如《中世纪奇异之旅》、《围巾族的故事》和《无上装女郎访谈》。从杰克逊的《宇宙怪客》到《恐怖幽灵》,可以看出来他不能摆脱这个事实。《指环王》是杰克逊惟一一部不算另类的影片,但他还是很忌讳“幻异”这个词。
他按自己的想法拍电影,而不拘泥于那些流派的条条框框,也许这样会有损他的电影在美国的商业成绩,但那也值得。
杰克逊(或许可以说“杰克逊/沃尔什”?)的电影都是做给传教者看的,他的电影从不批判当代社会现象。《罪孽天使》里帕克和休姆之间的关系被当成同性恋,这是凶案发生的一个重要背景,也是当时保守的社会观念造成的后果,但杰克逊在审判之前结束了电影,这就回避了对社会环境的反思。《被遗忘的银色》完全有条件批判新西兰对待自己的艺术天才的态度,但杰克逊只把这个英雄人物的大多数挫折归咎于他自己的错误。杰克逊的这种态度大概源于他是一个极端的怀旧者,最能吸引他的往往是带着古旧气息的东西。如把即将到来的《金刚》算上,杰克逊的八部电影里有四部是设定在过去,如果像杰克逊本人那样把中土世界也当成古代历史的话,那就是五部。
杰克逊影片中的角色多为孤独者,他们的生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远离现实社会。莱昂纳尔大多数时间都和他母亲生活在那幢房子里。弗兰克·班尼斯特更喜欢他的捉鬼公司,而不是复杂的感情生活。《罪孽天使》中的帕克和休姆创造了一个只有两个人的社会,把生活中所有其他人关在他们的门外。即使《宇宙怪客》里的德里克一个脑子缺根筋的人,也是如此,他跟鸟相处得比跟人相处的还好。
孤僻、自闭的主角在许多电影里都很常见,尤其是新西兰的电影,这似乎是在表达杰克逊一种特殊的诉求。《脑死亡》、《被遗忘的银色》、《恐怖幽灵》这三部电影(或四部,如果把《罪孽天使》也算上的话)都是围绕着一个害羞的被疏远的角色,不断寻找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最终也找到了爱。《罪孽天使》和《被遗忘的银色》中的主角在挖掘自己的创造力时找到了幸福,但仅有创造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痴迷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
天真和诡异的平衡也体现在角色设计上。他片中的主角多是沉默寡言和胆小含羞的,次要角色则是精力过剩的外向型。杰克逊在情节剧和荒诞剧上也很有导演技巧。即使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罪孽天使》,里面一批次要角色(波林的医生,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物,还有少女们的老师们)都被赋予了喜剧和夸张的色彩。
和其他在幻异题材上颇具天赋的导演一样,杰克逊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上也处于弱势。《脑死亡》里渲染男女主角的浪漫气氛用了很简单的表现方式演员近距离凝视镜头的特写。这在影片里多处出现,所幸蒂姆·巴尔米和黛安娜·帕妮亚瓦的功力足够胜任这样的表演。《恐怖幽灵》的感情戏更深入了一点:主角的妻子死后,他一直受着一种罪恶感的折磨,感情十分封闭,后来特里尼·阿尔瓦拉多扮演的医生出现在主角身边,重新燃起了主角对爱情的向往。不过剧本对这个过程没什么描写,女医生似乎是没什么理由地就和男主角相爱了。
对浪漫类型的电影,看来杰克逊还需要再下苦功。不管你是用塔罗牌还是用托尔金的神话指引爱情,你必须给主角定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