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212-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些目光,但他们真正想要看的,是《怪物史莱克》和《侏罗纪公园》发生的世界。    
    环球公司最早在1913年就开始涉足恐怖电影,这个好莱坞最老牌的影业公司在当时一直受到财政危机的困扰,全靠恐怖电影维持生计。到1930年代;《吸血鬼》(1931)、《科学怪人》(1931)、《隐形人》(1933)里这些邪魔人物已经脱颖而出,成为恐怖片舞台上的巨星。环球电影公司旗下的朗·钱尼,凭着最早的两部恐怖片《钟楼怪人》(1923)和《歌剧魅影》(1925),为环球公司打下一片江山。但是与电影的市场反响相比,朗·钱尼得到的回报并不相称。饰演了几个小角色之后,朗·钱尼离开环球公司,寻求新的星途。后来,环球公司曾力邀他回去重拍《钟楼怪人》,此时的朗·钱尼已经可以开出很高的片酬了。    
    好莱坞恐怖片的繁荣景象并不全是美国电影人的功劳,环球公司之父卡尔·莱姆勒就是德裔。环球电影公司早期恐怖片的功臣也都是一些来自欧洲的天才,比如英国导演詹姆斯·威尔,他为好莱坞引入了鲍里斯·卡洛夫和其他一些英国舞台剧演员,这些演员的精彩表现造就了《科学怪人》和《隐形人》这样的一代经典。身兼摄像师和导演曾执导《木乃伊》(1932)的卡尔·佛洛伊德也是德国人。    
    1940年代,莱姆勒家族被迫将环球公司出售,新的环球公司并没有打算放弃恐怖片这块市场,但无论是给出预算还是重视程度都大不如前,只是反复地拿昔日的经典来炒冷饭,甚至连布景都不换就开拍。喜剧人物艾伯特和科斯特洛和那些恐怖片主角打得天昏地暗[1]指著名的“两傻”系列电影,包括《两傻大战科学怪人》、《两傻大战隐性人》等等。[1],但票房成绩还算不错。到1950年代,恐怖片更多的与科幻小说结合,影片中的场景也逐渐脱离了欧洲古堡式的风格,越来越美国化了。    
    好莱坞旧的制片模式瓦解于1970年代,环球公司因其在电视领域的业务而幸免于难,又凭着他手下一批优秀的特效制作人员拍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灾难电影。经济情况得到了好转后,环球公司又推出了一些大手笔,花在宣传上的经费也水涨船高,有代表性的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两部大作《大白鲨》和《外星人E。T。》,其商业推广力度掩盖了影片本身的优秀(当时在洛杉矶的电影主题商店甚至可以买到死去小鲨鱼的标本)。曾经在《科学怪人》的长期商业授权中大赚的环球公司,自然不会放过拍摄续集的机会,光是《大白鲨》系列就拍了三部,可见收获之丰厚。    
    1980年代到1990年代早期,一些著名恐怖片导演,像托比·胡伯、约翰·卡朋特、韦斯·克雷文和萨姆·雷米,受到环球公司的重视,环球公司投资或发行了一些他们的电影。那期间曾做了十年环球公司主席的汤姆·波拉克在回忆时感叹道:“我们挑选了大批恐怖片导演,我确实很喜欢恐怖电影。”1990年代的某一天,公司管投资策划的一些人坐在一起看了《脑死亡》,波拉克赞赏地说那是一部“具有伟大的大吉尼奥尔传统[1]大吉尼奥尔(Grand Guignol),一种着重表现暴力、恐怖和色情的短剧,19世纪流行于巴黎的酒吧间,特别是大吉尼奥尔剧院里。因其骇人听闻的故事情节多与吉尼奥尔主演的木偶戏相似而得名。[1]”的电影。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恐怖幽灵》:打入好莱来自洛杉矶的诱惑

    美国电影业的人才结构就像一个漏斗的形状,世界各地的天才不断地通过漏斗口,给美国电影注入新鲜的活力。像新西兰的导演李·塔玛霍瑞、罗杰·唐纳尔森和文森特·沃德,都是在本土凭借一两部电影小有名气后,到好莱坞寻找更长久的发展。杰夫·墨菲在新西兰做了五年之后也来到好莱坞发展。墨菲这个有名的直性子初到美国的时候感觉颇难适应,作为导演,自己做主的机会很少,一切都要经过投资方的同意。墨菲成功的影片不多;《年轻枪手II》算是比较出众的。也有一些成功的新西兰导演,像罗杰·唐纳尔森就在好莱坞打下了较深的根基。    
    1994年,彼得·杰克逊完成了他的第四部全长故事片。他成了一个罕见的例子:一个新西兰电影人得到了好莱坞的关注,却没受过它的资助。当然了,他在洛杉矶有自己的代理人,还拒绝过很多导演美国电影的机会,其中包括两大恐怖杀手大比拼的《弗莱迪和杰森》[2]Freddy是猛鬼街系列的主角,手指甲上装着锋利的长刀,Jason是《13号星期五》的主角,永远带着冰球面具。这部《弗莱迪和杰森》(Freddy and Jason)虽没拍成,新线公司并不死心,在2003年推出了Freddy Vs。 Jason。[2]。杰克逊是个很坚持自己原则的人,他绝不会为了上百万美元的预算而放弃自己对电影的主导权。    
    彼得·杰克逊是个固执的导演,但他也懂得抓住机会。当《罪孽天使》的拍摄接近尾声时,他接到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美国最成功的制片商之一想邀请杰克逊为环球公司拍一些片子,那些片子都具有好莱坞的预算水平,资金充足。好莱坞在杰克逊心目中一向就是追名逐利的代名词,现在,好莱坞向这个新西兰导演伸出了手。杰克逊最后还是答应了,不过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新西兰拍摄可以吗?”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恐怖幽灵》:打入好莱在好莱坞生产线上放一只鬼

    《恐怖幽灵》的创意是某个星期天下午产生的。当时杰克逊和沃尔什正在写《罪孽天使》的剧本,大概是太闷了,杰克逊和沃尔什离开房间到商店逛逛,就在去买牛奶的路上,他们产生了一个关于鬼片的新创意。他们想像有这么一个骗子,靠驱鬼骗钱为生,与众不同的是,那些鬼是他的朋友,和他串通好了的,这一伙人鬼搭档就这样一唱一和地经营起了闹鬼捉鬼的生意。    
    杰克逊和沃尔什有很多剧本想推销给好莱坞,上面那个鬼故事只是其中之一。杰克逊后来提到那些创意时说:“我自己没想过拍这些片子,只不过在没电影拍的时候让自己有点事做。”    
    杰克逊和沃尔什把那个鬼故事的创意整理成两页纸的故事梗概,起了一个名字叫《恐怖幽灵》(据说这个片名是从杰克逊的父母说的一句谚语里来的),然后寄给了他们在洛杉矶的经纪人。这时,随着电视剧《活尸传奇》的热播,那个睿智的骷髅主人公已经小有名气。这部深受1950年代黑色幽默风格影响的电视剧,幕后制作都是好莱坞一些响当当的名字:罗伯特·泽米基斯(《谁害了兔子罗杰》),理查德·唐纳(《致命武器》)和《虎胆龙威》的制片人乔·西尔沃。    
    杰克逊听说那个剧组在为《活尸传奇》寻找剧本,打算拍成一个系列电影。每一部电影都让著名的导演来指导,当时只剩下鲍勃[1]指的就是罗伯特·泽米基斯。[1]的手上还没有剧本。杰克逊和沃尔什的经纪人及时地把《恐怖幽灵》送到了罗伯特·泽米基斯的面前。恰巧当时泽米基斯因《回到未来》三部曲大获成功,所以在环球公司拥有自己的办公室,他在推荐导演和剧本方面说的话很有分量。1993年初,杰克逊在开拍《罪孽天使》之前的几个月,曾在洛杉矶偶遇泽米基斯。虽然泽米基斯对杰克逊的鬼故事很有兴趣,但他觉得并不“适合”《  活尸传奇》的主题。泽米基斯表示也许杰克逊可以把他的剧本作为一个单独的拍摄计划。    
    泽米基斯是否曾经真的打算亲自拍摄《恐怖幽灵》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他礼貌地拒绝了本书作者的采访。泽米基斯深知,想在好莱坞立足,运气和天赋同样重要。说起来,他事业的起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提携。当时正是因为主演《寻找宝石》的影星迈克尔·道格拉斯坚持要用不知名的导演来拍摄那部片子,泽米基斯才获得了机会。所以当他看到杰克逊在《罪孽天使》表现得如此胸有成竹时,他知道是时候把这个机会交给杰克逊了。    
    有一部剧本在好莱坞的筹划之中,这已经是杰克逊的一大步了,但要想真正把它搬上银幕是另一回事。导演约翰·伯尔曼(《黑暗时代》)在他的《光影里的金钱》一书中谈道:在好莱坞,每时每刻,90%的导演和编剧在为了一些永远不会搬上银幕的影片忙忙碌碌。对于好莱坞这种大规模筹划剧本的习惯,到底会耗尽剧本的生命力还是会使其更加优秀,这始终是个争议。    
    直到1993年末,杰克逊和沃尔什终于在好莱坞揽到一份写剧本的活儿。他们要把《恐怖幽灵》设计成一辆云霄飞车,让观众体会到恐惧和兴奋的双重感觉。弗兰克·班尼斯特,那个在车祸中失去了妻子的男主角,带着观众开始这段惊险的旅程。从那次车祸后,弗兰克便能看到鬼了,现在弗兰克与那几位脾气各异的鬼朋友们住在他那幢只造了一半的房子里,那些鬼得时不时地出去制造事端,好让弗兰克这个驱鬼专家有生意可做。但后来小镇上陆续有人被一种奇怪的心脏病夺去生命,并且死人的现场必有弗兰克的出现,所以他被警方怀疑是连环杀手。    
    当泽米基斯读到杰克逊和沃尔什完成的剧本时,他自己正在忙于《阿甘正传》的剪辑工作。所以这时泽米基斯问杰克逊是否愿意接受一个挑战亲自执导《恐怖幽灵》。答应下来的那一瞬间,我们看到机会主义的杰克逊战胜了爱国主义的杰克逊。不过也不尽然,杰克逊事后承认当泽米基斯问他之前,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有机会亲自执导那部电影。但是这个意外的机会意味着,他将有机会利用好莱坞的资源做新西兰本土的电影,并向世人展示新西兰电影人的才华。泽米基斯将担任本片的执行制片人,这是为了给杰克逊一个缓冲,毕竟杰克逊还不熟悉如何同好莱坞打交道。    
    杰克逊在拍摄《恐怖幽灵》时说过的一句话很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他说:“当《恐怖幽灵》更加贴近主流之时,我就有理由进一步争取类似的预算拍摄《蠢笨的人》这样的电影了。”在所有我听到的杰克逊说过的话中,这是最基于职业生涯考虑的一个评论,因为他总是说自己的下一步电影是取决于当时的兴趣。这同时也证明,杰克逊已经意识到,为了筹集到资金,适当的做一些妥协是很有必要的。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恐怖幽灵》:打入好莱从斯皮尔伯格到杰克逊

    杰克逊能够进入好莱坞,最当感谢的可能是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和环球公司。但追根溯源,不可不提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60年代末期,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电影人,他长期在洛杉矶的环球公司附近寻找机会。他一位做编辑的朋友查克·西尔沃看过他早期的一些短片后,立即打电话给辛德尼·薛因伯格;向他推荐斯皮尔伯格,这位执行主管辛德尼·薛因伯格先生很快就与斯皮尔伯格签了一份长达七年的合同。当斯皮尔伯格问西尔沃自己该如何感谢他时,西尔沃用一个拥抱表示了他的慷慨,不过他同时要斯皮尔伯格保证,在自己成功后把这份机会传给其他有才华的人,帮助他们进入电影业。    
    凭着《大白鲨》、《外星人E。T。》和前后两部《侏罗纪公园》,斯皮尔伯格向环球公司证实了自己的价值。这时,一个名叫罗伯特·泽米基斯的年轻人进入了他的视线,斯皮尔伯格通过他拍的一部练手的短片发现了他的才华,还说服当时已是环球公司老总的辛德尼·薛因伯格给他机会,让他拍摄自己的第一部全长电影披头士喜剧《一亲芳泽》,但反响一般。后来,还是在斯皮尔伯格的帮助下,泽米基斯成功地拍摄了《回到未来》三部曲,并为环球公司赚了数以百万计的收入。作为回报,泽米基斯把彼得·杰克逊领进了好莱坞的大门,让这个传递机会的传统延续了下去。    
    也有人议论说,斯皮尔伯格通过帮助泽米基斯和乔·但丁(《捣蛋鬼》)这类怪才来提高自己对黑色题材的把握能力,同时又不危及到自己的电影事业。人们也这样议论泽米基斯。他是一个恐怖电影迷,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却在拍《活尸传奇》的系列电视片,之后又担任了同名系列电影的执行制片人(执行制片人的工作包罗万象,小到“打一个电话”,大到“防止整个拍摄计划崩溃”)。对于自己的导演事业,泽米基斯经营得小心翼翼。直到1999年,他才开始了第一部恐怖片《危机四伏》的拍摄。帮助杰克逊就像当初斯皮尔伯格帮助自己一样,既可以涉足黑色题材,又不会对自己的主流风格形成威胁。    
    五年前,一个意外的机会使杰克逊原来计划的小短篇《肥宝秀》变成一部全长电影。杰克逊一旦决定要拍一部电影,他就会全心全意投入;《恐怖幽灵》也不例外。杰克逊忽然间在美国开始走红,在《恐怖幽灵》剧本修改期间,他和米拉麦克斯签了个协议,表示再有剧本的时候,米拉麦克斯可以优先看到,对杰克逊来说,这又确保了一大潜在的资金来源。在经历《罪孽天使》中为了精确讲述帕克…休姆的故事,再加上之后茱丽叶·休姆/安妮·佩里的被发现所招致的种种复杂情况后,摆在杰克逊面前的《恐怖幽灵》,是另一种类型“更自由,更疯狂”。    
    环球公司的老总汤姆·波拉克坚信如果没有罗伯特·泽米基斯的大力支持;《恐怖幽灵》不可能那么快就搬上银幕。他说:“制片公司是这样一种地方,它不会轻易地对你说Yes。你必须有很强的意志克服万难,才有可能实现。鲍勃就是帮彼得·杰克逊推波助澜的人,他对杰克逊的才能深信不疑。”    
    当杰克逊问自己是否可以在新西兰拍摄电影时,得到两种回答。泽米基斯说:“随你便,如果你可以拍得像美国中部的话。”而环球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