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经历的那些人和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物本来面目的形象。在近年兴起的人物随笔的大潮中,固然大有内容丰富、文采斐然,且将一些复杂棘手的人和事经营得十分巧妙、令人不禁喝彩的文章出现,不过也有一些文章读来似乎大气磅礴,文字挥洒自如,议论纵横捭阖,抒情汪洋恣肆,但是掩卷之后,却觉得事实根据太少,想象推演、发挥渲染过多,有的给人以突出一点、不计其余,反而将人物片面化、简单化的感觉,有的则让人觉得作者不过是借题发挥,文章与人物本身两不相干。更有甚者,在有的追忆、悼念的文章中,作者或囿于追悼会上无恶言的习惯,或由于私人之间的感情,或出自惜才爱才的心理,甚至出于人情面子观点,为死者讳,隐恶扬善,将所追念的人物的某些不光彩的经历,甚至发生过破坏作用的行止加以过滤,予以美化,进行重塑。当然,反之者也有。从“信”的角度说,这都令人感到遗憾,而且,它们对于后来的读者来说,也会形成一种误导。    
    我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写法,除去我对这类文字的看法之外,也与我所写的对象有关。我写的这些人物,特别是集子前半部分所写的人物,都是长我一代或两代的前辈,我和他们的交往虽疏密不等,但都只能说极其有限。就以我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深的夏衍前辈来说,我直接了解的也不过是他在某段时期的某一侧面。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卷入了本世纪的风云多变的历史漩涡之中,经历曲折,阅历丰富,而我又不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专业研究者,对于我所接触到的有限资料,更不敢妄下判断,随意采用。于是,我也只能采用这种尽量以自己所接触到的事实讲话、尽量不加无根据的个人的推演和想象、尽量少发离题之外的议论的写法。不过,即使采取这样“谨慎”的写法,由于直接接触毕竟有限,仍不免不时失之片面,甚至会陷入对于所写对象的误解和“误写”。比如,收入集内的《好人冯牧》,我曾写到和冯牧吵了一架,我写得自己理直气壮,道理似乎都在我这一边。但近来读到一些陆续发表出来的有关那场“争论”的当时意识形态最高领导层的有关会议记录,以及参与者的回忆文字,我才知道当时情况的严峻性,我才知道冯牧他们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尽力维护下边的干部。他一边气势汹汹(也许应该说是气急败坏)地“训斥”我,但在会上却是为我辩护。读到这些文字,我既感动,又对冯牧同志深感歉意。因此,虽写自己亲身所见,局限性仍不可免。因此,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有待更多的人的回忆文章和有关资料相互补充,才能勾画出这些人或事相对接近“真实”的面貌。    
    这是我写这类文章的一点体会,也许这只是一种笨人所想到的笨法子。    
    2004年10月18日


后记附录

    李子云    
    在陈飞雪女士的建议和大力帮助之下,这本集子在文字之外加进了所写对象的相关照片。编成之后,她又提出要我也凑上几幅自己的照片。我一向不爱拍照,照片极少,“文化大革命”前的照片更是被抄检一空,而且我也一向认为作者主要以文字与读者见面,没有必要以形象示人,但在陈飞雪女士的极力怂恿下,只得从命凑上几幅。“文革”前的几幅还是从弟弟们的相簿中“借”来的。不过,排列起来之后,觉得也还有些意思,在个人的成长、变化(包括各个时期服饰的变化)中,也折射出某些社会变化的痕迹。    
    1935年摄于北京,时为北师大附小一年级小学生。    
    1948年摄于天津,刚刚从旅津广东中学毕业。    
    1948年与母亲林朱丽。母亲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因健康原因从未参加工作,终生在家相夫教子。    
    1950年与小弟李津生摄于镇江。小弟从小调皮捣蛋,12岁虚报年龄参加了军事干校。但一进学校就受不了部队的纪律约束。这张照片正是他大闹情绪之际,我去他部队所在地探望他时所摄。他后来艰苦自学,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留校做教授至今。    
    刚刚走进革命队伍不久,1949年冬与宣传科同志摄于华东局宣传部宿舍。前左一为本人。后左一为我的第一任顶头上司丁景唐。    
    政治气氛稍稍回暖,就又穿起了花衣服。六十年代初摄于家门口。    
    1957年摄于无锡    
    六十年代初与父亲李知正、大弟李燕生摄于家中阳台。父亲也留学日本,毕业于熊本医科大学。父亲对语言有兴趣,除日、英、德语外,还自学了俄语。大弟在学校一直是活跃分子,从南开中学开始,就是合唱队领唱,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还是校冰球队队员,一直从事教学,曾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1980年摄于办公室    
    1987年摄于美国华盛顿杰弗逊纪念馆前    
    1988年在北京与北京作家朋友们欢聚    
    1993年美国摄影家John Pelmer(中文名庞江)摄于我的卧室兼书房和会客室    
    摄于1994年,正在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