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287-大突破-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兴无灭资”口号出现较早。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大跃进”运动兴起之际,“兴无灭资”流行到社会上。不过,到现在为止,口号的首创者还三箴其口,不肯承认发明权。进入60年代前期,随着     
    “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兴无灭资”出现的频率高起来,逐渐成为挂在人们嘴边的口头禅。到“文化大革命”中,“兴无灭资”更是达到极致。     
    1966年夏秋之际,全国红卫兵走上街头“破四旧”,制造“红色恐怖”,就是以 “兴无灭资”的口号作开路先锋。所以,人们一听到“兴无灭资”,就不免心有余悸。     
    “斗私批修”则是“文革”产物。1967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说,毛主席最近视察了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沿途发表谈话。他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两派革命群众组织要实现革命的大联合,要团结干部的大多数。他提出“要斗私,批修。”这是“斗私批修”口号首次与广大干部群众见面。10天之后,10月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斗私,批修”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根本方针》。社论说:“斗私批修”     
    “科学地概括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内容,概括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批判资产阶级的基本内容,它是保证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全面彻底胜利的根本方针。”再过6天,12日的《人民日报》再度就“斗私批修”发表社论《全国都来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要求以“斗私批修”为纲,普遍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把全国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都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11月6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编辑部文章《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这篇经过毛泽东仔细修改的重头文章,根据“文革”实践,概括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主要论点共六点。第六个论点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经过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宣传,“斗私批修”在口号丛林中拔地而起,超越群伦,成为思想领域的纲领性口号。“兴无灭资”     
    反而渐渐不大提了。此际,青海省一位名叫门合的解放军干部发明了“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做法,迅速传遍全国,成为“斗私批修”的典范。自1967年开始到“文革”     
    结束,全国各行各业不停地轮番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开展“斗私批修”。干部群众人人上阵,“灵魂深处拼刺刀”,“狠斗私字一闪念”。     
    “斗私批修”是极“左”口号。学者王元化在《谈卢梭〈社会契约论〉》一文中指出,“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之类的口号,意思是要求每个人完全排除私意。这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     
    历史学者刘志琴在《公私观念与人文启蒙》一文中说,谈“私”色变,把“私”     
    字视为万恶之源的观念,妨碍人与社会的发展。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是融合并存的,在一定范围内承认“私”的合理性,有利于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也有利于社会进步。     
    再说“批修”。到底什么叫“修”?南斯拉夫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就是所谓的“修”     
    吗?刘少奇赞成新民主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与发展、支持包产到户就是所谓的“修”吗?这在今天已经大白于天下了,连毛泽东后来也称赞铁托是铁。可见,关于“修”的问题,有太多的局限、混乱和歧义。     
    随着“文革”结束,作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组成部分和“文革”精神标志之一的“斗私批修”寿终正寝,废止使用,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历史的进步。     
    但是,“兴无灭资”在“文革”结束之后不久,却还经历了一些起伏。因为     
    “兴无灭资”并非“文革”产物,它在“文革”之前很长时间里,曾作为思想领域的指导性口号发挥作用。所以,“文革”结束之后到底能不能用,有些人一时搞不清楚。     
    “文革”结束不久,习仲勋对这个口号提出质疑。贾巨川在《百年潮》杂志2001年第11期发表《习仲勋质疑“兴无灭资”》一文说,1980年4     
    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决定,在部队基层单位和战士中继续开展“兴无灭资”教育。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第一政委的习仲勋对此有不同意见。他在广州军区党委不久之后召开的会上说:“这个口号不那么科学,现在讲这个口号叫人难以琢磨,还是不讲好。”但有的与会者不同意。鉴于此,6月25日,广州军区向总政请示。没几天,总政答复说:你们6月25日关于“兴无灭资”这个口号提法的电话请示阅悉。现答复如下,最近韦国清主任到邓副主席处请示工作,在谈到“兴无灭资”口号时,邓副主席说,这个口号不够完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可以不提。军队针对部队的情况,解决部队的问题。《解放军报》还要继续宣传。部队内部教育要继续进行。同时,要做准确解释,要把反对封建思想、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包括进去。做法上要妥当。军报在继续宣传时,注意不要过分。


个鸡蛋卖给谁,是路线斗争问题割资本主义尾巴(2)

    其实,很早就有人对“兴无灭资”不以为然。比如,曾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的温济泽,1958年被补充打成右派。他的罪行之一就是反对“兴无灭资”。在1958年的批判会上,有人质问温济泽:国内大力提倡“兴无灭资”,你温济泽在电台的对外广播中为什么不进行宣传?温济泽回答:“兴无灭资”是对国内进行的教育,你现在革命成功了,可以提倡,但对外怎么能宣传呢?我们的宣传对象中就包括资产阶级,我对人家说我要灭你,人家还愿意听你的节目吗?人家连节目都不听了,你又能宣传什么?宣传给谁听呢?     
    改革开放之后,党内很多干部经过反思,与习仲勋有相同的看法。《百年潮》杂志2002年第1期发表了原中宣部理论局干部郑文林的文章《废止“兴无灭资”口号的一个佐证》。郑文林说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给《习仲勋质疑“兴无灭资”》一文提供一个佐证。郑文林回忆说,1980年5月,在中宣部举行的第六次理论座谈会上,绝大多数与会者指出“兴无灭资”是一个“左”的口号,危害甚大,应该废除。会后,我根据领导指示,把会议发言整理成一篇《“兴无灭资”口号最好不提》的文章,刊登在《理论工作简报》增刊第3期,送给上边。     
    《理论工作简报》增刊第3期这篇文章说:首先,“无”、“资”的概念很不确定。 “无”可以理解成“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思想”。“资”可以理解成“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资本主义文化”、“剥削阶级思想”等等。“灭”就是“消灭”,“你死我活”。“兴无灭资”就是“我”认为是“资”的东西,就要像打苍蝇那样一拍下去加以消灭。因此,这一口号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去搞极左。事实上,林彪、“四人帮”就在“文化大革命”中把这一口号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中国制造了一场灾难。     
    就资产阶级思想看,马克思用“改变”,毛主席用“纠正”、“改造”之类的字眼,还说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因为思想是人的大脑的思维功能,不能简单地“消灭”。要“消灭”思想就要消灭大脑,后果可想而知。文革中“灭资”的结果,是许多所谓的“走资派”在肉体上被“消灭”了。     
    “兴无灭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另一提法,它和张春桥的“全面专政”很难划清界限。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如果把“兴无灭资”作为思想领域内的长期方针,那就是说,在思想领域内,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不符合我国思想界的实际情况。思想界表现出来的问题,许多是认识问题,学术问题,而不都是“无”和“资”的矛盾。当前全党工作的重点已经转移,党的思想工作的着重点也应转移,不能再把“兴无灭资”作为思想领域的方针了。     
    当前我国除资产阶级思想外,还有封建思想的影响。光提“灭资”,就没有抓住自己的国情。几十年来,我们对封建阶级的思想没有进行过一次大的批判和清理,因而林彪、“四人帮”能够利用它来搞封建法西斯专政。现在不应再放松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资”,如果是指资本主义文化,那么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如果予以“消灭”,还有什么批判与继承呢?     
    另外,这个口号还牵涉到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问题。知识分子是文化人,因此多年来“灭资”也就变成了“灭知”,对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现在知识分子对这一口号仍心有余悸。最近,报刊上重新出现这一口号后,他们就很敏感,议论纷纷,以为又要对他们采取什么措施了。     
    鉴于有的中央领导同志在一些讲话中肯定了这一口号,有的报刊文章论述了这一口号,社会上议论很多,思想极不统一。建议中央讨论一下这个口号。如果认为这一口号不够科学,以后就不再使用,并应在内部统一全党认识。     
    郑文林回忆说,这份《理论工作简报》送上去一段时候,到了夏天,新任中宣部副部长兼理论局局长王惠德对我说:“看来咱们反对提‘兴无灭资’的那期《简报》起了作用,小平同志最近和李维汉同志谈话,对‘兴无灭资’口号明确表态,说‘兴无灭资’口号不全面,今后不要再提了,叫和《解放军报》打个招呼。”     
    小平同志这一指示后来在部里又作了正式传达。从此,“兴无灭资”这一“左” 的口号便在报刊上销声匿迹了。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再次谈了“兴无灭资”口号。     
    邓小平说:“必须把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他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     
    “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前些时候有的地方为了进行革命思想的教育,重提‘兴无灭资’的口号。有关文件我是看过的,当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问题。现在看来,这个老口号不够全面,也不很准确。有些同志因为没有充分地调查和分析,把我们现行的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也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这就不对了。”     
    ①     
    邓小平洞烛先机,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有些人以“批判资本主义”为名,阻挡改革开放。这既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屡次遇到的令人头痛的问题,也是私营经济成长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困惑。     
    再来谈谈“割资本主义尾巴”。其实,“割资本主义尾巴”是“兴无灭资”和“斗私批修”落实到操作层面的口号。     
    胡绳在1994年6月16日、1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长文《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中说,毛泽东认为,人们的任务应该是不断地寻找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东西,并和它们进行斗争。这一想法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祸害。按照这种指导思想,人们就把一切凡不带有公有制和国有制记号的东西,一切形式的个体所有制都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危险事物,把和社会主义观念稍有不合的思想都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在农村中割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在党内发现所谓“走资派”,就是这些恶果的表现。毛泽东的这种错误,总结起来说,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个鸡蛋卖给谁,是路线斗争问题割资本主义尾巴(3)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1963年以后的‘四清’运动,不断割资本主义尾巴,直到连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①     
    割资本主义尾巴,意思是身子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而尾巴还留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要动刀子,把留在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去,全身毫无保留地进入社会主义。     
    割资本主义尾巴主要在农村中进行。其做法包括:     
    定期检查和丈量农民的自留地,看看是否偷偷扩大了面积(“文革”中很多地方取消了农民自留地);     
    检查农民私人喂养的猪、牛、羊是否超过了公家规定的头数(“文革” 中有些地方不许农民私自喂养牲畜);     
    检查农民是否偷偷跑到“自由市场”作小买卖(有的地方把农民卖几个鸡蛋也称作“投机倒把”);     
    检查农民是否偷偷从事补锅、修车、缝纫等个体劳动……     
    凡发现违反规定者,轻则责令改正,重则批判斗争,没收部分财产。这就是 “割资本主义尾巴”。     
    在“文革”中,“割资本主义尾巴”发展到城里,取消了修鞋、修车、裁缝、零售摊点等个体劳动。     
    但是,虽然措施如此严酷,城乡老百姓还是想尽办法捣腾点私活,以求生存。特别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更是如此。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文革”     
    后写文章回忆说,当初他们下乡“搞社教”“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给社员丈量自留地,故意睁一眼闭一眼,放宽标准,私下允许农民有限地扩大一点自留地,多弄一点口粮。江苏、浙江一些地方农村,在“文革”中也没有取消“社队企业”,并且允许农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