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卓别林-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像《夏尔洛从军记》《移民》《流浪者》;如果能帮助解决失业等问题,然后
再来答谢这些欢迎的群众的话,那该有多好!……”
    他一回到洛杉矶,马上就去探望母亲,告诉老人家重返伦敦的情况。而哈娜
太太已经知道儿子回英国引起的哄动,与英、法群众及社会各界欢迎他的盛况了。
过去一直想把儿子培养成优秀演员的哈娜太太,这次一方面说“太好了”,一方
面又问他:“可是,你怎么不去做一些切切实实的事,却要过演戏这种空虚的生
活呢?”听了这话,卓别林不由大笑:“您还说呢,就是因为您的原因,我才过
这种空虚生活的嘛。”老人略微沉默了一下,大概是联想到往事。她说:“要是
你能用自己的才能去侍奉上帝,你想想这能拯救多少灵魂。”儿子又笑了:“那
样我可能能救几个灵魂,可是救不了穷苦啊。”
    原卡尔诺剧团美国分部经理里夫斯,这时跟卓别林做事当他的制片厂的经理。
里夫斯太太在卓别林返英期间,经常去照顾在夏天从英国来的老人。
    里夫斯太太告诉卓别林,他走了以后,老人身体不错,几乎没有发过精神病
;情绪也很好,谈吐风趣,常幽默地回忆过去一些轶事,逗得她和看护小姐哈哈
大笑。有次,她和看护小姐陪老人去市里买衣服料子,店员推荐给老人一种淡褐
色的布,大家都认为合适,可是老人不喜欢,“不好,不好,那颜色太素净了,
我要鲜艳点的。”
    另有一次,老人在里夫斯太太、看护小姐陪同下参观一个鸵鸟饲养场。
    在孵卵室,那儿的职员热情地捧着鸵鸟蛋介绍:“这个蛋到下周,就可以顺
利地孵出小鸵鸟了。”正在此时,他要去接电话,就把那个蛋交到看护小姐手上。
他刚走出孵卵室,老人一把夺过那个宝贝蛋:“还是把它还给那个可怜的鬼鸵鸟
去吧。”说着把蛋往一边的鸵鸟栏里一扔,蛋“叭”地爆裂。吓得里夫斯太太和
看护小姐赶紧拉着她,不辞而别逃离鸵鸟场。
    在以后的几年里,哈娜太太的身体一直不错,卓别林用挣得的钱孝敬母亲。
1922年秋天,他在贝弗利山上建造了有40个房间带私人放映厅的山庄后,老人经
常去看他和两个孙子。哈娜太太站在楼上的落地玻璃窗前,久久地远眺浩瀚的太
平洋,她说:“真舍不得打破这样宁静美丽的气氛呀。”
    卓别林每次完成了工作稍有余暇,便把母亲接来陪她在花园散步,或在草坪
上陪她下跳子棋。老人对儿子的成就与富有,保持着自己的淡泊心态。
    唯有一次当着儿子的面,夸花园、草坪侍弄得很好。卓别林告诉母亲说,那
是因为雇了2 个花匠的缘故。母亲看了看儿子,说:“你一定是很有钱了。”
    “妈妈,我现在的身价是500 万元。”老人平静地点点头。
    第十二章他与《巴黎一妇人》20年代初,是电影对心理描写还很幼稚的年代,
因为无声电影还在成长之中。一些影评家断定以动作为主的无声电影,没办法表
现角色的心理状态,最多只能通过明显的、夸张的动作表现一种情绪。当时,受
制片人的拜金主义、明星制度、言情小说被系统地搬上银幕等因素制约,电影艺
术日见贫乏。
    演员的动作简单,表情虚假,女角色的性格千篇一律。
    卓别林有针对性地创作了一部正剧,取材却是一般人认为的小小的风流韵事
而已。那是1922年夏,他结识了出生寒微、五嫁富翁的舞蹈演员蓓吉。
    她从巴黎来,手上戴着20克拉的钻石、翡翠镯子,嘴里说她骨子里是一个朴
实妇女。卓别林听她讲了好几件自己的趣事,如与一位出版商的交往等。这触动
了卓别林的创作灵感,为联美公司写出了第一部作品。他自己没有担任角色,专
司导演之职,由艾娜。卜雯斯主演,片名《巴黎一妇女》(另名《公共舆论》)
:外省一个乡村姑娘玛丽,与本村的一个年轻画家若旺相爱。但两家的父母均反
对他们成亲,他俩约好私奔巴黎谋生。然而当若旺回家拿行李时,他父亲在与他
激烈争吵时突发心脏病。此时如约到了车站的玛丽,打电话到若旺家没人接,而
开往巴黎的火车又已到站,她失望地放下话筒,迎着车厢的灯光走去……若旺请
来医生后,再打电话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
    一年后,玛丽改变了命运,已成出入于巴黎社交界的交际花,傍上了巴黎最
有钱的单身男人比埃尔。比埃尔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在与玛丽同居时,同时
还追求玛丽的一个女友。另一个女友告诉了玛丽这个秘密。
    玛丽在寻找女友告诉她的一个娱乐沙龙时,在那座楼下敲开一扇门,意外地
碰见了若旺与他母亲。并且发现若旺臂上带着黑袖圈,这才知道若旺一年前未能
践约的原因。此时他们母子也来到巴黎租住在这儿,靠若旺绘画谋生,只是家境
已不如前。若旺要玛丽为他作模特……
    玛丽的女友带了一本社交新闻刊物给她看,那上面载有比埃尔将与某小姐结
婚的预告消息……玛丽怒问比埃尔,比埃尔不置可否。玛丽怒将比埃尔送给她的
金项链扔到楼下,比埃尔仍吹奏他的单簧管。玛丽忍不住跑下楼从一个流浪汉手
上要回项链,比埃尔则暗自大笑……玛丽来到若旺家中,发现了若旺为她画的像
并非今日交际花的她,而是过去清新、健康、质朴的她……
    若旺仍不能忘怀玛丽,哪怕在赴访其寓所,发现女仆在她卧室打开衣橱时掉
落了一个男人的衬衣硬领。他劝说玛丽放弃交际花的生活跟他成家。玛丽也对声
色犬马、恣意行乐心生厌意,愿重修旧好。若旺母亲极力劝阻儿子,又单独去见
玛丽,反对她跟若旺结婚。
    玛丽又回到纸醉金迷的寄生虫生活中,若旺来劝她回到他身边。玛丽拒绝了
他,若旺感到绝望。后来他买了一支手枪,跟随玛丽和比埃尔来到一个娱乐场,
最后征询玛丽的意见。结果玛丽仍然拒绝,若旺便当着她和很多人的面开枪自尽,
玛丽悲痛欲绝,连比埃尔也急着叫人抢救……
    若旺的母亲头罩黑纱,手持儿子遗下的枪,来到玛丽的住宅准备报仇,可是
不遇玛丽。她回到自己家里,却见玛丽正跪在若旺遗体旁悲泣……
    又是一年后,玛丽的女友们坐车在乡下旅行,谈论着玛丽不知到哪儿去了。
就在汽车过处不远的民居中,褪尽艳妆、回归质朴的玛丽,与若旺的母亲在一起
办了一个幼稚园。她在为天真纯洁的孩子们服务……
    1923年10月,此片一出,大受电影界专家、学者和一些鉴赏能力强的观众的
热烈欢迎与好评。它是第一部以描写心理为主的电影,细腻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
如,当玛丽的女友拿着社交新闻的刊物,告诉她比埃尔的风流消息时;她只是冷
冷的接过刊物,只瞟一眼就若无其事地放在一边,接着点燃一只烟来掩饰所受到
的刺激。她笑嘻嘻地把女友送到门口道别后,赶快回来找出那本刊物,情绪冲动
地仔细看那条消息……再如,一个按摩女在为玛丽服务时,对其女友的喋喋不休、
飞短流长,由开始的漠然听之,到偶一瞥眼嫌之,到紧皱眉头厌之,到最后的怒
气恼之。
    卓别林的过人才华,在片中高超的省略手法和微妙的暗示中,表现得令人折
服。虽然省略手法当时已有导演用过,但谁也没有他用得那么新与好,并成了其
后导演们借鉴的典范。如玛丽乘火车去巴黎,依卓别林当时的力量调动不了一列
火车甚至是法国火车,他就用一串移动的车厢灯光,投射在售票处、站台和玛丽
身上,取而代之。一个无意中从衣橱里掉下来的衬衣硬领,就暗示了一种生活方
式:一个未婚女人与一个男人同居着。一个浑身裹着白绸的女人,在一群衣冠楚
楚的男女面前缓缓转动身体,然而镜头摇开了。绅士们脸上的表情,由道貌岸然
到兴奋、最后冲动。这种暗示与省略相结合的画面构图,向观众提示了一场脱衣
舞的情节,揭露了半上流社会社交圈的内幕。
    卓别林就是这样对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作出深刻分析的。在此片中,不论好
人坏人,都各有真实的性格。法国导演克莱尔曾评说:“这部电影证明了卓别林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作家。到处都表现出他的才能,他创造了每一个人物。……这
是一次革命,……这部影片我看过十几遍,我一直赞赏各个场面的适当处理、他
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自然的发展。他们每次总是使你受到感动,每次的方式又总
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预见到每一个细节。可是它们的人情味是发掘不尽的。”美
国电影艺术家约翰。霍华德。劳逊评说:“这部影片的惊人场面和对摄影机的出
色运用,使它有资格被称为先锋影片,它预告了将在以后的40年中使用的思想和
技术。”“恐怕任何别的影片都没有对电影词汇作出如此多的贡献。”卓别林本
人这样说:“电影的目的就是把我们带到美的王国,这个目的只有在紧紧地沿着
真实的道路前进时才能达到。
    只有现实主义才能使群众信服。“
    第十三章《淘金记》让影迷死在窗前《寻子遇仙记》和《巴黎一妇人》的成
功,并未使卓别林沾沾自喜、坐享其成。朋友们和影迷们又是那么热烈地盼望他
主演下一部片子,而他在息影了一段时间后,也决定为联美公司拍摄一部笑片。
并且是由自己主演,标准是比《寻子遇仙记》艺术品味更高,更有震撼力。
    他集中思想、精力,寻找题材与主题,构思剧情与人物。心中不断地催促和
激励自己“下一部影片一定要拍成一首史诗!一首最伟大的史诗!”
    可这谈何容易,因为就是从1924、1925年开始的3 、4 年间,美国的电影观
众人数出现了锐减现象。这是因为电影院大量建筑后,使电影企业采用承包制形
式建立合作的轮映体系,和强制影院购买标准化的影片拷贝。他们一方面想以这
种方式赚钱,需要有创造性的影片;但因投资巨大又不敢相信新的作品,不太信
任在创作上敢于创新的剧作家,担心一旦影片演砸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亏
本。也就是1925年前后起,电影剧作家在制片业中的地位日渐重要,电影剧本开
始有了较为固定的形式。电影剧作家的收入较高,但它仍受着制片商的苛刻限制,
难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在好莱坞走运的艺术家,都是靠放弃自己的特色,
屈从标准化与商业要求,否则就被环境抛弃。
    相对来说,卓别林在电影这一行中还是占了优势的。他既自己编剧自己主演
又自己导演,制片厂也是自己的,控制了影片的全部生产过程,享有了创作自由,
可以少受别人的钳制。然而,喜剧影片要拍出史诗性难度颇巨,他每天冥思苦想,
一个多月过去了,什么主题、情节也想不出来。
    一个周末,卓别林又应邀去道格拉斯。范朋克家里休憩。星期天早晨用过早
餐后,卓别林闲来无事,在客厅里翻看立体风景照片。那叠照片中有几张,是美
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克朗代克河流域风景。这两处在19世纪下叶都发现了金矿,
一时淘金者闻风而至,趋之若鹜。照片里有一张拍的正是一长列勘探金矿的人们,
攀登一处冰冻的山峦,越过一个雪山口。照片背面的文字,说的是当年这些人怎
样在冰天雪地环境中克服困难……
    卓别林看到这里,马上联想起他曾看过的爱尔兰人帕特里克。布林写的一本
日记。那是记述1846年,一支往美国西南部拓荒的队伍,翻越内华达山脉去加利
福尼亚时,迷失方向后被大雪羁困在高山雪原中。160 人中多数冻饿病死,生还
者仅十分之一。为了生存,有的人什么都吃,到最后甚至为活命而吃同伴的尸体。
    这些信息,使时刻在动脑子的卓别林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离奇的想象如
泉水般喷涌而出,一些喜剧情节和可笑的动作呼之欲出。例如在饥饿难耐的情况
下,他把自己的皮鞋煮熟来吃。用叉子挑起鞋带放到嘴里,仿佛那是面条。至于
鞋钉,像剔骨头一样剔出来,还吮吸一下上面的汁。而他的同伴饿昏了头,竟花
了眼把他看作一只“鸡”……
    艺术规律是那么奇特,卓别林体会到:悲剧的素材也可以创作出喜剧,虽然
它们是一对矛盾,但因某些悲剧的因素往往能激起可笑的心理。他想,大概因为
这种笑是一种反抗的态度,每到无可奈何的时候,人们就必须用嘲笑或别的什么
笑,去反抗自然的力量和其他外力……
    他整整构思了半年之久,设计了主要的人物、情节和大部分镜头。他给这个
动作喜剧片取片名《淘金记》,开头字幕写道:在阿拉斯加形成疯狂般
    的淘金热潮时期,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个角落蜂拥而来。但是,很多人从
来没有想过,在艰苦、严寒、缺乏食物和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的这块地方,不知
道要经受多么大的困难。但是,等待他们的就是这样的困难。
    故事是这样的:拉着装有帐篷的雪橇、背着沉重的旅行用具、寻找金矿的探
险者,排着长长的像蚂蚁一般的队伍,蠕动在雪原中。
    一个仅肩背着一个小包的单身找矿人查理,正拿着一根竹手杖,艰难地走在
半山断崖处的羊肠小道上。他已走了3 天了,这会儿身后跟着一只大熊也全然不
知。每当他拐个弯或是走出涵洞时,老是觉察背后有什么动静,但每次回头观望
时,那只熊就刚好在拐弯或进了涵洞……
    雪地上,竖着一根木桩,上写“毕格。吉姆。马克所有,面积:东南西北方
圆250 英尺,不准任何人在此采矿”。那个名叫吉姆的大个子,挖出矿石砸碎后
仔细一看,竟是金子。他跳起来大喊,又跪下张开双手感谢上天。
    荒野中,有一幢孤零零的小木屋,屋中那个长相凶恶的大汉是被悬赏缉拿的
亡命之徒拉逊。
    查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