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679-男得糊涂-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老板在诸葛先生的指导下,开始了一步步发家致富的过程,先和孙权搞好关系,并且一起在赤壁大败曹操,然后就把荆州给占了。没过多久又把益州和汉中两地收入囊中,自己封了个汉中王当。后来刘老板就在成都称帝了。在刘老板称帝后,听从了诸葛先生的主张,整顿了内政,实行法治,所辖的领土初步安定。


《男得糊涂》 生活中的糊涂聪明的利弊(4)

    诸葛先生就像一块玉,而刘老板通过众人的引荐,发现了这个非同小可的人才。人家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诸葛先生再是神勇无比的千里马,也只能慨叹:没有明主啊!所以,刘老板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一位好军师。为了把军师请动,刘老板三顾茅庐,随诸葛先生怎么怠慢,避而不见也好,休息午睡也好,刘老板也不屈不挠地坚持到底。比起这人带来的效益来说,这点委屈算啥啊!糊涂一点吧,请到了再说。    
    甘为人下    
    在刘老板羽翼未丰的时候,跟老曹有过很多接触,怎么样能让老曹不看出他有争天下的心思,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来掩饰。老曹假借和他饮酒,然后试探刘老板,问他当年的福布斯榜上有名的风云人物可能会有谁?    
    刘老板一听这可是个陷阱,要是回答得不在意,立马就是掉脑袋的事,只好装糊涂说了一些不相干人士,老曹说NONONO,今年能上福布斯榜上的没有别人,只有你和我最有资格了!    
    刘老板一下被老曹说中了心事,再加上外面雷鸣电闪,吓得手里的筷子就掉在地上了,正好把筷子捡起来,推说怕打雷,才掉筷子。老曹说,大男人还怕打雷?刘老板心想就是我这么想,我现在没有实力也不会在你面前直说啊,我得找个托词让你相信我还不能算个英雄。于是就装糊涂说圣人都怕,我当然怕了。老曹一看这人胸无大志,胆小如鼠,没发展前途,还不足以为患,所以就不在乎他了。    
    刘老板知道在这个时候决计不可以卖弄小聪明,宁愿显得白痴一点,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暴露在潜在的敌人面前,否则这一瞬间的反应关系到一辈子的事。所以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是一种高深的学问呐。刘老板懂得在关键时刻装糊涂,这种随机应变的本事,实在是值得男人们学习。    
    黯然收场    
    刘老板一世英明,用了该用的人,打了该打的仗,对兄弟们感情也很深厚,确实算得上一个不错的领导,但是呢,在关键的时候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这个错误让他病逝,然后由此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了诸葛亮早逝,然后他儿子把持不住天下,把这份天下也拱手让人。    
    这件事就是在铁哥们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之后,刘老板心如刀绞,为了给他复仇,谁的话也不听,要与老孙家决一死战。可惜光顾着生气去了,没有静下心来衡量一下双方实力,被老孙家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就全军覆没。刘老板急火攻心病得不轻。就在这个时候刘老板就要考虑安排自己的后事了,这个天下肯定得传给自己的儿子—就是赵云抱出来的阿斗。这儿子当然没有他爸这么厉害,可能他爸当年为了表达对赵云的重视,把他扔地上摔成脑震荡了导致智商降低,否则的话怎么会在最后把蜀国给亡了呢?    
    刘老板聪明了一辈子,如果最后安分守己地经营他那一亩三分地,估计三分天下也是能守住的,可就是因为折损了兄弟关羽,为他报仇不遂,导致多年来的基业随之东流。    
    人无完人,谁又能保证一辈子不犯错误呢,只能说,致命的错误能少犯是最好的了。    
    刘老板连死之后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他聪明地利用了诸葛的好名声,在死之前把刘禅托付给诸葛先生,还说如果觉得刘禅不合适,就让诸葛自己当老板。这招真是毒啊,诸葛先生一辈子尽心尽力,都是为了刘老板的天下,这下刘老板要是挂了,还谦虚地把天下让给他,他实在是不好意思答应,只好答应刘太子也是一样地照顾,不会自己称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后来的刘禅在政治斗争上不只是输了老爸一星半点,到最后还是被灭了国,被强行搬迁到洛阳去做了一个寓公,成为一个乐不思蜀的亡国君主。    
    诸葛先生其实最累,也确实像他的述职报告里写的那样,亲力亲为,他是很聪明的,从来不糊涂,可是他的聪明也导致了他放不下很多东西,也永远成不了君王,因为他不懂得适当地放权,才能做更多的事。    
    刘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他的气度自然超出诸葛先生一筹,吸引人才再给人才合适的位置,其余的就放手。所以诸葛聪明也只能居于人下,刘老板的大智慧能统领全局。    
    一个人是做不尽天下事的,看清事实,有的事要全力以赴,有的事还是糊涂一点,该放手就一定要放手,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样,大事才能做成。


《男得糊涂》 生活中的糊涂本运作高手胡雪岩(1)

    胡雪岩,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算得上一个白手起家的资本运作高手。他以平民身份,最后被朝廷赐以三品红顶,端的不是一般的人。在封建皇权时代,为了一个红顶子,读书人要皓首穷经多少年,即使侥幸中了进士,还要熬资格,小心翼翼不出纰漏地熬到须发皆白,顶子才可能红。    
    除了贵这方面,富还要能放出去做实缺、肥缺的地方官,还要敢于贪污受贿。胡雪岩没读过多少书,却能兼济富贵二字,成为有名的钱庄老板,到最后能得到慈禧太后钦赐匾额和黄马褂,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天才,他的际遇算得上是异数。    
    一看胡雪岩的发家史,你就会发现,他的表现在很多地方也算不得超出常人,似乎比一般的人还要糊涂一点。可就是因为这些糊涂,收买了人心,让他一步一步地走向事业的高峰,也因为他后面过于自信,该处理的事情不够厉害,处处糊涂,导致最后事业的大崩溃,也引发了他人生最终的失败。    
    善于吃小亏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安徽绩溪人。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钱庄当学徒。也就因为出身贫穷,胡雪岩打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一人的力量总有有限的,做事要靠朋友,助人就是助己。    
    当胡雪岩在20岁左右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王有龄。这个书生是有点功名的,但是呢,缺少了启动资金,虽然有才华,有抱负,有机会做官,但这关键的一点没有资金也就只能在家窝着。胡雪岩在自己当年薪水非常微薄的时候,私下将钱庄500两银子就送给了他。    
    这男人!这气魄!要知道在钱庄工作可完全靠的是口碑,就跟我们现在涉及到财务工作一样,要是谁在这上面出了点事,估计一辈子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可是胡雪岩赌了一把,把自己大好的前程给赌掉了。    
    这样的事如果放在现代,估计人人都要骂他是糊涂虫,这几十年之后王有龄到底是个什么样谁也说不准,为啥就要冒这么大的险!而且当年胡这么做的时候也是有家有口的人,负担不比谁轻,但是他就是没有权衡利弊,做了一个糊涂的男人。他怎么就没想过要是王有龄后来不帮他,他这一辈子不就毁了吗?    
    可见胡雪岩端的不是一般人,有这种气魄的,迟早会出人头地。    
    广结人际网    
    好在胡雪岩平时结交人缘不错,都对他还好,因此也没有因为这事而饿死,但活得窝囊那也是正常的了。王有龄也算是争气,用了多年时间也混上了个浙江巡抚。这之后,胡雪岩借助王有龄的能力,搭上了各路高手,有官府势力、漕帮首领和外商买办,在这几者之间走钢丝,各方都头头是道,关系不俗。    
    胡雪岩为什么跟这些方面都不错?只有两个原因,他肯助人且能吃亏。漕帮因为声势大不如前,一帮兄弟混起来也让漕帮老大觉得生计艰难,要想办法度日,这么大一堆人能如何处置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事,但胡雪岩就能聪明地利用其中因由,把运粮的任务分拆开来,可以打一个漂亮的时间差。这么有担当的男子汉,如何不能让漕帮老大倾心?再加上和王有龄这一层关系,官府这边也有人,这事便可以办得漂漂亮亮。    
    现在的人估计就没有他这种耐心了,急功近利,谁会为这没影的事花很多精力去做,现代人关心的是快餐利润,见效快、利润大的大家都做,见效慢、利润不知有没有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做的,所以,这也是现代人小处精明,实则大处糊涂之处。    
    胡雪岩为人诚信,重视信誉,一诺千金。宁愿人负我,不愿我负人。除了开始的500两银子白送人而导致自家困顿不堪之外,在丝生意上,能赚到一大笔钱,但他从来就没有想着独吞,只要帮上忙的,他都有心给人留点利润,差不多像现在人说的“把蛋糕做大”,你帮我,其实就是在帮你自己,我的事业做大了,大家跟我一起得利。    
    他所帮助过的人,本身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窍通,七窍皆通。又靠这些朋友,继续开始了更多的生意。    
    他常说信誉就是钱。好多事情上,他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其他人受点委屈,他会为了留够给朋友的利润选择自己没利润。办一件事,全靠的是各种关系,这一点,他在自己开的钱庄就一直教导小伙计,不能为一点小利而损失了朋友。    
    钱庄不消说,偶然下海玩出来的胡庆余堂,后来发展成为与同仁堂南北辉映的百年老店,用料非常精细,用工非常细巧,享誉海内。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就是胡雪岩的开店宗旨。    
    最难得的也最关键的是胡雪岩很有政治头脑,深谙官场之道,恪守官场的潜规则。    
    胡雪岩每次见官,袖管里必揣上数额或大或小的银票,逢人便送,投人所好,善拉交情,好交朋友。甚至为了解决最麻烦的高官,连自己的小妾也忍痛割爱。如此心机,这么大的投入,换来的结果自然是左右逢源,抬头见喜,既平步青云,又日进斗金。    
    然后随着王有龄官职的逐步高升,胡雪岩在帮他的同时也为自己累积了不少人脉。江湖上的朋友、官场上的相交、自由职业的人他也并不轻视,用时多年被其织就了一张大网。他呼风唤雨的能耐连官府中的人都不得不借助于他的能量。也只有他上交高官,下接平民,这两者都需要他在中间为之奔走。


《男得糊涂》 生活中的糊涂本运作高手胡雪岩(2)

    胡雪岩在这段时间各方交往那简直算得上是长袖善舞,但是要不是他小事糊涂,大事精明,与人为善,他这样的出身,这样的经历,要能成大事,简直不敢想像,他连刘皇叔的身份都没有具备,完全是城市小手工业者的出身,能够在那样的社会一步一步地爬上权力高点,历时久矣,用心深矣。在生活中,能够学到他的一些做法,足以成大事了。    
    建事业高峰    
    胡雪岩利用种种关系建立了自己的钱庄,还由此及彼地开了当铺、药铺,并用手上流出的丝和茶又做起了过手的生意。这期间他又收罗了一大帮子人,网罗赌棍、拉拢富商,混迹于勾栏赌场,竭力经营丝茶生意,大做军火勾当。到最后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还在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这个时候的他,实在是风光无限。他在瘟疫爆发后,以自己药局做出好药来以成本价卖给百姓,一时赢得百姓称之为“胡大善人”的称号。    
    由于当时战争频发,疫疠流行,胡雪岩体恤百姓,看着很多没钱的人再不救治就只能等死的惨状,决定生产出价廉物美而又见效快的良药来。    
    他先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    
    于是“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卖给百姓时只收成本价,这一次,胡雪岩救了多少人。而且这一批救命的药胡雪岩认为“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绝不为了没有利润而粗制滥造。他所用的药材,都是货真价实,除了直接向产地选购,还因为那些药中的鹿茸采购不到足够分量而亲自设养鹿园。    
    现在,有几个企业家有这样的气魄?在假药假广告充斥的今天,有谁会做这样赔本的生意?精明的人打着算盘每分每厘都不放过,还会自己贴钱做这些救人一命的事吗?难怪他们达不到胡雪岩的境界,也做不到他那样的大事,因为他们自以为很聪明,这样的聪明其实不过是浅薄的短视,不足以成大事。    
    功亏一篑    
    但是胡雪岩后来的结局却和《大染坊》里的陈六子结局一样,国家太弱而个人太强,这样的人是要吃亏的。    
    胡雪岩的成功固然有前期投入的巨大关系网的编织功夫,但到最后因为网的巨大和政治风险的不可避免而造成崩溃。    
    当时他为了和外商压价,而堆积了大量的丝棉,却因为没有看到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没落是时间早晚的事。可胡雪岩不相信工业进步会对他的手工纺织有致命的打击,而采取了以一人之力,囤积生丝,垄断居奇,企图迫使外商高价收买。    
    可是,外商们却走上层路线,这条路,胡雪岩也用过,但政治这两字也有他触角达不到的地方,在他拼尽全力想保护住小手工业者的饭碗时,这饭碗却从高层给打破了。    
    外商联合拒买胡雪岩囤积的丝,逼得胡雪岩不得不贱售其丝,遂致破产。    
    胡雪岩经营失败,钱庄倒闭,商号破产,家资罄尽,负债累累,随后被革去道员职衔,最后忧愤而死。    
    但胡雪岩作为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从他的发迹,经营,交往,最后成为红顶商人,他在生活中处理事情的手法还是值得学习的。舍得自己吃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