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中,我是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这个灵性的雪花,要为美而死。然而,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没有痛苦、绝望,他享受着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诗人的追求在“假如”之上展开。“假如”使这首诗柔美而朦胧,然而,热烈和自由之上有淡淡的忧伤。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则是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    
    那首脍炙人口的《沙扬挪拉》则写尽了日本女郎的风致。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写于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尔访日期间。这是长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面的17个小节,仅留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即这首玲珑之作。    
    《沙扬娜拉》无论在情趣和文体上,都明显受泰戈尔小诗的影响,所短的只是长者的睿智和彻悟,所长的却是浪漫诗人的灵动和风流情怀。整体艺术风格温柔妩媚多情却又不令人腻烦之感。这首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    
    徐志摩的诗不仅情浓,而且往往带着痴情。在《多谢天!》《她是睡着了》等诗歌中就流露出诗人对爱的如痴如醉之情。如《她是睡着了》:    
    她是睡着了——    
    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    
    她入梦境了——    
    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    
    她是眠熟了——    
    润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    
    她在梦乡了——    
    粉蝶儿,翠蝶儿,翻飞的欢恋。    
    徐志摩从浪漫派诗人拜伦、雪莱等讴歌恋爱至上的情诗中获得借鉴,再加上个人的情爱生活的体验,一首首情艳意浓的爱情诗就从他的笔端滔滔流出了。因此,朱湘在《评徐君〈志摩的诗〉》称徐志摩是“新诗中最擅长于情诗的人”。


第四部分 轻轻的,走了第46节 《翡冷翠的一夜》(1)

    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写于1925年至1926年,1927年2月由新月书店出版。“翡冷翠”意为花城。    
    徐志摩在诗集的序中明确的提到,这本诗集是献给陆小曼的,是纪念他们结婚一周年的礼物。因此,这本诗集几乎就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热恋情史。    
    《翡冷翠的一夜》写于1925年徐志摩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山中。    
    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这首诗里,抒写出浓烈而执着的爱情。情到深处,无怨无悔;为情所困,为情所死。    
    诗的开头,切入的是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从爱人的即将远离在女子心中引起的难过、嗔怒、责怪等情绪,反衬出爱人在她生活中的重要以及她对爱人的挚爱和依恋。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离开是令人非常痛苦的,因为曾经的爱是那样的刻骨铭心,爱情溶入了她的生命中,爱情就是她的生命: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种爱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她再一次沉浸在烈火般的爱情体验中: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诗人笔锋突然一转,让抒情主人公从对爱情的幸福体验中转入到对死的无限向往上,描绘出了一幅非常优美的、令人陶醉的“死”的幻象。对爱情有深刻体验她,为实现爱情自由和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为爱而死。因为她的愿望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她只能通过死来实现了,爱情因死而美丽永恒: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天堂也许是个幸福的世界,地狱就不是了,它和现实世界一样。在尘世不被人怜惜反遭摧残的命运,进了地狱,她也可能是同样的命运。活在人间和死在天堂是一样的: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象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这种活着或死去的矛盾痛苦只有爱才能抚平。她可以舍弃现实世界、天堂或地狱,但却不能没有爱,那种人间至真至美的爱情。爱人就是她的上帝。爱,是她生活的一切;爱,是她人生的信仰。因此,即使她不幸死了,她就要变为萤火,只因有她的爱人那颗不变的明星在天上: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第四部分 轻轻的,走了第47节 《翡冷翠的一夜》(2)

    抒情女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情感思绪和爱怨交织的心理矛盾,终于在爱的执著与爱的信仰中得到了解脱。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以第一人称摹拟一个弱女子的口吻写成的,他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依恋、哀怨、自怜、感激、温柔、幸福、痛苦、无奈、挚爱、执著等种种情韵,层层婉转,步步流连,真实而感人地传达出一个弱女子在同爱人别离前夕变幻不定的心境。抒情主人公这种复杂的思绪,也正是诗人当时真实心境的反映。那时,徐志摩正身处异国他乡,客居异地的孤寂、对远方恋人的思念、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痛苦等,汇集成他抑郁的情怀,这些连同他的人生追求和理想信仰,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意蕴。这首诗有叙事诗的风格,以细腻的笔调铺叙复杂的情感思绪,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自由流动的心理活动:又以细致的细节描绘抒情主人公的思绪感触。通篇以一种平白的、近乎喃喃自语的口语写成,使这首诗亲切真实如在眼前抒遣情怀、倾诉情感。    
    徐志摩在个人感情上的燃烧,他感情上的烈焰,在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中有着充分的表现。种种爱情的体验都被他的笔触婉转细致地呈现出来。《翡冷翠的一夜》、《呻吟语》、《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天神似的英雄》、《最后的那一天》、《苏苏》、《再休怪我脸沉》、《望月》、《两地相思》等都写得情意绵绵、浓烈和痴诚得令人难以排遣。    
    在《呻吟语》中,徐志摩抒发着对爱情的向往和拥抱爱情的甜蜜:    
    我亦愿意赞美这神奇的宇宙,    
    我亦愿意忘却了人间有忧愁,    
    象一只没挂累的梅花雀,    
    清朝上歌唱,黄昏时跳跃;——    
    假如她清风似的常在我的左右!    
    我亦想望我的诗句清水似的流,    
    我亦想望我的心池鱼似的悠悠;    
    但如今膏火是我的心,    
    再休问我闲暇的诗情?——    
    上帝!你一天不还她生命与自由!    
    在人生的天平上,爱是永恒的追求。在一切的一切之中,惟有爱情是最后的唯一寄托,在《最后的那一天》中:    
    在春风不再回来的那一年,    
    在枯枝不再青条的那一天,    
    那时间天空再没有光照,    
    只黑蒙蒙的妖氛弥漫着    
    太阳,月亮,星光死去了的空间;    
    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    
    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    
    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    
    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    
    赤裸裸的灵魂们匍匐在主的跟前;——    
    我爱,那时间你我再不必张皇,    
    更不须声诉,辨冤,再不必隐藏,——    
    你我的心,象一朵雪白的并蒂莲,    
    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    
    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万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中,而某些玲珑剔透的短诗,却能够经历历史的沧桑而独放异彩。《偶然》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别备一格。《偶然》虽写绵情蜜意,却蕴涵着清新: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置入象征性的结构中,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偶然》后来成为了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的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它经谱曲后,更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第四部分 轻轻的,走了第48节 《翡冷翠的一夜》(3)

    《偶然》把你我之间的关系,在云影与波心之间交融,在黑夜互放的光亮里交会,写得奇特而浪漫。这是徐志摩写给他的第一个恋人林徽因的,是幸福中的徐志摩对自己以往苦苦追求的浪漫之爱的回忆。    
    对徐志摩的第二部诗集,闻一多曾给予热情的肯定:“这比《志摩的诗》确乎是进步了——一个绝大的进步。”的确,这部诗集中的诗歌比第一部要成熟得多,有更多变化。更重要的是,徐志摩在诗歌艺术上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此时,正值徐志摩和闻一多等倡导新格律诗之时,徐志摩自然在尝试着、实践着闻一多提出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三美”主张。因此,闻一多赞赏徐志摩在诗歌形式美上的进步。    
    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卞之琳在编《徐志摩诗集》时说他的《偶然》小诗:“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新月诗人陈梦家在《纪念徐志摩》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