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财富大家-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铿:在1999年、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时房地产行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大家都看见它很好的前景,但是又发现许许多多问题。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对这个行业有许多思考,就是如何能够使得这个行业的发展摆脱盲目、茫然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如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何更全面地发现问题和更完善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李南:您觉得您的企业从这样一个运动当中,有没有得到一些很实在的经济效益呢?    
    卢铿:我觉得新住宅运动的提出,使得当时的华新国际企业被推上了一个高位,人们都看着它。所以我们当时也有一个意图,就是制造一种压力把它抬到一个高位上,然后逼迫这个企业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和文化理念的创新,这一点我相信是做到了。    
    我觉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复兴,最终会体现在文化上。    
    我觉得住宅、房地产这个产业,应该有比别的行业更加深重的文化创新使命。李南:你们这两年的产品,一直是体现了新住宅运动整体的一个脉络和思路。我知道现在又提了一个新文化地产,我感觉新住宅运动很神圣,是一个理想状态,而新文化地产似乎向商业价值上面更靠近了一步。您要用新楼盘的概念去诠释新文化地产,是不是说您在这个过程当中,理想和现实差距进一步缩小,或者使它更加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找到所依附的一个路径?    
    卢铿:新文化地产是在最近提出来的,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准和素质的提高,在今天的上海北京及一些新的城市,人们对地产素质的追求在改变,人们不只是希望有一套住房,更重要的是探寻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    
    李南:地产一定要和这种很悬的文化概念等结合起来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不断向前的内在动力吗?别的行业好像不太是这样的。    
    卢铿:其实文化是一个用得很广的一个词,同时许多人对它有不同的诠释理解。但是说白了文化就是一种方式,一种生存方式或者思维方式。我觉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复兴,最终会体现在文化上。而房地产又是一个最广泛地跟文化结合起来的一个行业,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的使命跟别的行业有些不同,因为它受到千家万户的关注,受到各个行业的关注,同时又能够引起其他行业的变革更新,所以我觉得住宅、房地产这个产业,应该有比其他行业更加深重的文化创新使命。    
    如果作为区域文化群落的话,上海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群落。卢铿的经历是很丰富的,他生于香港,1950年随祖父一起回国,幼年在重庆长大,在四川当过工人,在东北读过大学,在武汉当过工程师。然后在香港开始了自己的从商生涯。而今天他被人提到最多的是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他现在说他喜欢上海。    
    李南:您最喜欢的城市就是上海,为什么呢?    
    卢铿:我一直很喜欢上海,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如果作为区域的文化群落的话,上海无疑是中国文化群落中最优秀的。    
    李南:可上海文化当中有种说法是,上海很难产生企业家尤其是真正的企业家,因为上海的文化当中天生和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有冲突的一方面,所以我们看到上海大的企业家并不太多。    
    卢铿:这个可能有些历史的背景。我看过余秋雨写的《上海人》里边也提到一个观念,就是在上海你可以发现许多那种非常有才能的经理人,他们可能打工打到最高的国际水平,可以在许多国际大公司做CEO,但是上海缺老板,我觉得这是地域文化对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影响。有人写过一本关于人才分类的书,认为经理人和企业家确实是两类人,企业家需要一种精神或者一种素质,这种精神和素质就是说他应该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冒险。这方面的素质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讲,上海人相对要弱一点。但是他们有他们的优点,就是做事非常认真、谨慎、讲信用、审美观念比较好,我觉得这正好是在新的移民潮当中,本地人和外地人融合产生上海文化素质的新基因,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李南:您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上海的移民吗?    
    卢铿:当然,我算新移民。


第一部分第17节 在孤独中前行 卢铿专访(3)

    李南:新移民当中,上海目前更多的可能是出一些非常高级的经理人,或者高级的技术工人等等,他们在这个层面上非常好。您作为一个企业家融入到上海目前这样一个文化当中,会不会有冲突?一个不太产生企业家的地方,能够容纳您这样的企业家吗?    
    卢铿:我觉得上海其实有非常好的一个市场环境,我觉得无论产生优秀的经理人或者优秀企业家,都需要一个环境,一个沃土。上海实际上就是这个沃土,首先它的市场机构就不同,与中国的其他城市相比,任何一个行业在上海的市场空间都比较大。第二就是它有一个国际的文化背景,就是所谓的海派文化,这个国际文化背景使得人的视野能够更开阔,这对于打造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企业领导人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就是这个地方的金融环境比较好,它有比较好的资源,整个城市我觉得还是一个很宽容的城市,很包容的城市。因为上海是中国的,是世界的,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习惯于在这个新的大上海来工作,同时能够通过这种不同地区人的交流,使上海的未来更加美好。    
    地产业被认为是一个最讲求关系和手腕的行业,但在这方面卢铿并不擅长。在沈阳“慕马时期”,华新国际没有取得理想的地皮,买壳上市也未能如愿,当时卢铿很不甘心,但是事后却已不太在乎。这么多年以来,华新国际企业就刻上了卢铿个人风格的烙印。    
    我觉得无论对企业或者对产品来说,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他有一个根本的责任,就是说他需要不断地去探索企业的航向,同时应该有一种不断提高的审美追求。这种东西可能就是被人评论为贵族气质的一种本质的东西。    
    有时候就是因为丧失了一些机会,你丧失了一些面子,多付出一些时间,多付出一些精力,你就不能够像有的人那样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拿到更便宜的资源,所以这需要有付出的,在我们成本当中我相信这是组成部分之一。李南:您怎么样来理解“贵族”这两个字在企业上的运用?    
    卢铿:我确实听到过这种说法,来自文化界或者是来自我们的行业。    
    李南:冯仑就是用这两个字来评价您的企业的。    
    卢铿:他提出贵族气质,我觉得更多的是感觉到我们在做企业的同时,花了一定的工夫关注自己和企业的使命。我们关注行业的文化、企业的文化,注意企业的诚信,我觉得无论对企业或者对产品来说,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他有一个根本的责任,就是说他需要不断地去探索企业的航向,同时应该有一种不断提高的审美追求。这种东西可能就是被人评论为贵族气质的一种本质的东西。    
    李南:您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每次见到您时都会觉得肃然起敬,而在您的企业里面,大家都不称呼您“卢总”,而是叫您“卢先生”,他们说这是因为表示更加尊重,这个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    
    卢铿:我也不知道。自然产生的。我后来发现我们《华新国际》月刊上有很多文章,那些文章里面从来不称我卢总,我也是无意当中发现的,我不知道为什么。    
    李南:有人说您是“一个道德底线非常高的人,恰恰处身在一个道德底线很底的市场当中,尤其是在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当中”,那么能够坚持自己的道,一路披荆斩棘地走过来,其实也是非常不容易。那么在这样一个坚持道的过程当中,您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卢铿:最难的也就是您刚才说的,我们怎样去适应这不太成熟的甚至于混沌的市场。    
    李南:那您是怎么适应的呢?    
    卢铿:有时候就得付出,你可能会丧失一些机会,有时候就是因为守道,丧失了一些机会,丧失了一些面子,多付出一些时间,多付出一些精力,也就不能够像有的人那样,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拿到更便宜的资源,所以这需要有付出的。在我们的成本当中我相信这是组成部分之一。    
    李南:在这种过程当中,有没有过自己认为是低声下气的去求别人的时候?    
    卢铿:求是肯定有的,我觉得这个社会不可能没有求人的时候。我也乐于去求人家,但是不至于到低三下四那种状态。    
    李南:现在市场发展得非常快,竞争也非常惨烈,当您为了自己的某种原则和道德要求,舍弃了公司的很多发展机会的时候,或者损失了利润的时候,您会不会怀疑自己?您的员工对您是不是有怀疑呢?    
    卢铿:有过,我相信我本人和员工都有过怀疑。但是最后大家也需要承认我们一路走过来,没有重大的不合法律行为是正确的。华新国际当时面临沈阳“慕马”二人所造成的一种非常复杂的背景,还能够出污泥而不染,这也是我们华新国际品牌光彩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应该说大家还是认同的。    
    李南:有没有一件事情让您记忆非常深刻呢?    
    卢铿:有,曾经有两块土地的机会,我们希望争取到,也去找过当时的常务副市长马向东,都被他拒绝了。当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被拒绝了。    
    李南:后来您知道了。    
    卢铿:后来当然就知道了。    
    李南:因为没有去向他贿赂。    
    卢铿:对,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是那种人,没想到他是那么糟糕。还有一次,我们想去买一个上市公司的壳,也被他一口拒绝了,他根本就没有商量余地就把我们推出来。这个时候我感觉到一种失落,为什么不如我们的公司能够拿到这种机会而我们拿不到呢,确实有这种困惑,对自己也有些怀疑。但是我们毕竟没有走出那一步。    
    卢铿喜欢体育运动,每天大量的俯卧撑使他精力充沛,他还一直笔耕不缀,每晚伏案疾书的结果,是40万字的著述,讲述了他多年的感触和心得。“新住宅运动”、“新文化地产”,一个个理念被他演绎得丰富而深厚,写作成了他另外一种工作。


第一部分第18节 在孤独中前行 卢铿专访(4)

    李南:金雨时先生说过您是很勤奋的一个人,每年都会有书出版,这在其他专业作家看来也是非常了得。那么您每天勤于笔耕,是想用您的思想去影响您同时代的人乃至影响您的后人,还是说完全是自己的一种需要或追求一种满足感?    
    卢铿:都有。我最开始写文章也就在几年前。有时候是为了我们那本《华新国际》月刊,是他们需要我的文章。后来我逐渐开始意识到我的文章还有别的作用,比如说一方面可以通过写作过程梳理我的思绪,借这个机会给自己学习的压力,同时也通过这个特殊方式宣泄我内心的一些思想,或者总结归纳出一些思想来。后来我发现我们许多同行,都是通过读我的文章在了解华新国际和了解我个人,我更感觉到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就把写得比较杂乱的一些文章逐渐归回到我们这个行业里面。现在差不多每个月都写一篇文章,题目和主题内容都不同的文章,大概有6000~8000字吧,已经形成我的习惯。我每个月都写,就已经不只是给我们月刊用了,许多报刊、杂志也在使用。我觉得这些文章,通过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悟道,得出的很多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在影响着同行。    
    李南:当时“新住宅运动”推出的时候,您说您希望中国房地产业应该有一面旗帜出来,您是不是希望这面旗帜始终是擎在您的手里?    
    卢铿:我没有这个奢望,包括“新住宅运动”的提出我不认为是我个人的功劳,当时只不过是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许多正面的和反面的东西使得需要有一个人来做这个工作而已。    
    骨子里面我很浪漫很理想,但是我做的事又很需要非常现实。    
    正因为你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所以你才孤独,也许这种孤独正是一种很高贵的东西。李南:有人这样评价您和冯仑,您是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而冯仑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您怎么来看这种说法?    
    卢铿: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也许有这么一个状态。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骨子里面是一个比较浪漫和比较理想化的一个人,但是我又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企业和现实的行业,以及我们这个企业的一些责任。所以骨子里面我很浪漫很理想,但是我做的事又很需要非常现实。    
    李南:有没有感觉说,您和其他的房地产大亨们联系得不是很紧密,而且您的风格跟他们也不太一样。    
    卢铿:有这种感觉,有这种感觉也是正常的,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孤独感。在某一方面,因为有差异,无论这种差异是正的还是负的,他可能都有这种孤独感。    
    李南:您在房地产行业里有孤独感吗?    
    卢铿:有啊,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只是每个人感觉不同而已。    
    李南:那您的孤独感在于什么?是您的理想没人能够理解?或者说目标离现实还有差距?    
    卢铿:这种孤独感不一定是行业的孤独感,就是说我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比较喜欢思考的人,当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自己做的事和别人有一定的差异时,或者说在实现他的理想当中遇到障碍时,就很容易有孤独感。这个孤独感不一定能表现出来的,但是它存在,我曾经感受到这种孤独感,它是一种令人不安的东西。后来我觉得没有什么,正因为你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所以你才孤独,也许这种孤独正是一种很高贵的东西。    
    李南:孤独是一种力量。    
    尽管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