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423-刑侦前沿-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才是领导的意图呢。刘光庭对自己的判断很自得。    
    处理完创口,刘光庭对大夫说:“我能不能问她几句话?”    
    大夫眼睛一瞪:“病人情况都看见了,你是想要她命啊?!”    
    几个小时后,老太太发出“啊,啊”的声音,似乎有话要说。刘光庭精神为之一振,他见大夫不在场,赶忙跟护士说好话,希望能通融一下。护士左右望望,见没别人,便与他一起向老太太问话。老太太断断续续地说:“枣……裤……”可供参照的东西太少,刘光庭始终未弄明白老太太想说什么。刘光庭指着裤子问:“裤子?”老太太摇头。刘光庭问:“你说的是哪个人的名字?”老太太已经失去知觉,没有任何表示。    
    刘光庭向领导汇报,说老太太死前只说了两个字,一个是“枣”,一个是“裤”。    
    枣肯定是指伊拉克枣,裤指的是什么?    
    经过排查,侦查人员将目标锁定老太太的儿子。老太太有一儿一女,女儿叫淑珍,儿子叫留库,乳名小库。联想到老太太临终前说“裤(库)”,又进一步证实了侦查人员的判断,案件出现重大转折,很快便真相大白。    
    老太太56岁,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结婚另过,她与儿子一起生活。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儿子连谈几个对象,都一一告吹。小伙子长得溜光水滑儿的,没的挑,女方不同意是嫌他家穷。而且不仅仅穷,老太太还有癫痫病,说不上什么时候发作,抽起风来嘴吐白沫,人事不省。因为病的时间太长了,神经受了伤害,头脑也不怎么好使,半傻不呆,裤子总是潮乎乎的挂着尿碱。生活都不能自理,房间里盆碗朝天,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霉变味臊气味直冲鼻子。    
    最近,小伙子又谈了个对象,女的挺同意,但到家一看就犹豫了,吹吧,舍不得小伙子,不吹吧,实在接受不了他母亲。女方越不坚定,小伙子追得越紧,最后女方跟小伙子摊了牌:    
    继续谈下去也行,但要想结婚,得先把你妈处理了。    
    小伙子想,这回要是再吹了,这辈子只有打光棍了。他前思后想,觉得无路可走,于是就下了狠心。    
    这天,儿子给他妈买了半斤伊拉克枣,趁老太太吃枣的当口,他从背后把她双眼捆住。母亲挣扎双臂,好像想要什么东西,这时,儿子已经操起通红的火筷子,朝母亲嘴里扎进去……    
    陪被害人在医院里忙活好大半天,一句有用的线索没挖出来,人家侦查员那边案子已破了,自己什么有意义的工作也没做……刘光庭非常沮丧。    
    因为他是新手,工作中也没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公安局刑警队整天泡在案子里,一个案子办完,另一个案子又接上了,对他谁也没往心里去。可是,他自己心里那股别扭劲怎么也过不去。    
    那个时候,强调住集体宿舍,警员们轮班,3天可以回一次家。刑事案件有个规律,夜间发案明显高于白天,刘光庭还没结婚,没事很少往家跑,几乎天天住在队里,这样一来,他出现场的机会就多。工作中,他发现勘查现场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点蛛丝马迹,都可能对案件侦破起到预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对现场的针头大的线索都格外留心,并且做到腿勤、手勤、脑勤。因没有家小拖累,刘光庭时间充裕,他经常下到派出所搞调查,了解社情,尽量多接触社会。委托商店、废品站,是贼销赃的地方,有空就去转转,发现问题更好,没有问题也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刑侦前沿》 第一部分第一章 人生开局(3)

    1963年衡水发大水,天津杨庄子第一汽车运输公司运送的救灾物资里,少了40条汽车内胎。杨庄子归红桥区管辖,红桥公安分局接到报案后,立刻展开调查,并向全市各分局发出协查通报。    
    南开区靶挡道有个旧货市场,入夜开市,白天收摊子,人称“鬼市”,刘光庭接到协查通报后,几乎每天去那里转一趟。这天,他又起了个大早,天刚放亮就到了“鬼市”,想趁收市之前统统查看一遍。    
    忽然,发现有个人卖皮衩裤,刘光庭过去一看,是汽车内胎改造的。他伸手捻了捻,又抻了抻,说:“你这东西,摸着挺厚实,结实吗?”    
    卖皮衩那人乜斜着眼说:“你说嘛呢,不结实,你睁大眼好好看看,这是嘛做的?”    
    刘光庭问:“嘛做的?”    
    那人说:“得得得,您是外行,我不跟您说,您忙您的去吧啊!”    
    逛旧货市场,刘光庭总结出“三个对照”:一、卖的东西与卖主的身份相对照,即货物来源与卖主职业是否相称;二、把成件的东西改造之后,其价值是否相称;三、所卖货物与交易场所是否相称。    
    根据经验判断,皮衩来路不明,刘光庭打定主意稳住那人。    
    “您别着急,褒贬是买主。”他说,“你还有多少,少算点钱,我多买几条。”    
    那人问:“您想要多少?”    
    刘光庭说:“得看你货怎么样,价钱怎么样?”    
    那人说:“货你放心,价钱好商量。”    
    绕来绕去,刘光庭把那人给绕住了,答应带刘光庭跟他去看货。    
    那人把刘光庭领到家里,指着一堆汽车内胎说:“看看,都是这东西改的,质量还能错得了?你打算要多少吧,你走后我就下料,用不了几天就做出来了。”    
    “要订金吗?”生意谈妥后刘光庭说,“今天出来太急了,身上没带那么多钱,您要是信得过我,到时候我带钱来提货,您要是不放心,我这就回去拿钱。”    
    那人打了个怔,说:“不是我信不过呢,嘛事都怕有个想不到,你交了订金,我也就放心了。”    
    那人又补充说:“您也放心啊,再有多少人想要,我得先紧着您不是。”    
    那人要订金,正中刘光庭下怀,他立刻离开现场,到外边找了个电话,向领导作了汇报,然后潜伏下来,监视动静。    
    时间不长,刑警队的同事赶到,经刘光庭引导,将盗窃分子人赃俱获。    
    六十年代,我国警校不多,毕业生少得可怜,为数不多的警校毕业生往往被留在上级公安机关,能分到分局一级的可以说是很少。    
    分局只有半个法医,不是科班,需要鉴定时得去市局。有两三个技术人员也是由侦查员兼着,痕迹、法医、化验、照相,哪有窟窿堵哪。领导要求民警要一专多能,刘光庭对技术有兴趣,自然也不甘落后,现场勘查时主动往前上,因为他文化基础高,头脑清楚,技术上有工作也愿找他。久而久之,仿佛他就是技术人员了。有时候,领导征求他意见,让他谈谈看法,这便无形中给他增添了压力:好歹自己也是个大学生呢,领导一问三不知,脸往哪搁?    
    刘光庭发现,当个合格刑警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比如:    
    锁分多少类、多少种、多少型号,各种锁的名称、特点、性能、构造、外观、产地;    
    破门的方法有撬、拨、端、踹、撞,不同方法造成的痕迹有何不同?    
    犯罪分子常用的作案工具有哪些?开锁用什么?撬门窗用什么?砸保险柜用什么?这些工具在客体上会留下什么痕迹?    
    想要把一件事情表述清楚,需要有相关知识,最起码得知道各部位的名称。向领导汇报案情,说犯罪分子从窗户入室,首先你自己得清楚哪是棂、哪是框、哪是上档、中档、下档……否则就说不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学问,门门学问都说不定什么时候与案情有关。    
    当时立案标准,以月工资为限:盗窃财物折合人民币达到一个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时,即可定为盗窃案。那时,人们的财物比较单一,盗窃分子偷盗手表、自行车较为普遍。自行车,全国就那么几个牌子,不难辨认。相对而言,手表就显得复杂了。经过阅读资料,走访业内人士,刘光庭得知,我国现有的进口表分为:一类一等、二等、三等;二类一等、二等;三类、四类、五类;六类一等主要是日本表;六类二等主要是法国表、英国表;还有苏联表。各类各等合起来不下二三百个品牌,刘光庭走访表店,辨别各种表的典型标志。    
    后来,刘光庭对铜器发生了兴趣,特别是古代货币,真正下了一番功夫,作了系统研究,从贝币、布币、刀币直到铜钱,都能讲出来龙去脉。为了学习文物知识,他曾请教过天津口岸的铜器鉴定专家顾德威、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陈新城、上海文物鉴定专家陈佩芬等。    
    不仅铜器,对瓷器、字画、邮票等方面的知识,他也有兴趣,并自费订阅文物、考古等相关期刊。    
    刘光庭说,别人不懂可以,刑警得懂,一旦古墓被盗,你连什么是编钟、什么是鼎都不知道还怎么破案?没有识别能力,犯罪分子在你眼皮底下销赃,你什么也发现不了……    
    02    
    1965年批判《海瑞罢官》,1966年批判“三家村”和《燕山夜话》,经过一番酝酿,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这是一个标志性文件,等于宣告“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学生的狂热情绪被煽动起来了,正常秩序被打乱了,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离开了北京。刘少奇、邓小平去杭州请毛泽东回京,毛泽东表示暂时不想回去。刘少奇身为中共中央二把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不能面对混乱局面撒手不管,于是,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向学校派工作组(队)。    
    根据中央精神,天津市委逐级成立“文革”办公室,并从宣传部、组织部、党校、文化局、教育局、公安局抽调部分文化基础较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讲话有号召力、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大专院校。    
    南开中学是周恩来的母校,由著名教育家张伯龄一手创办,是名校,也在派驻工作队之列。    
    刘光庭被抽调到“文革”办公室,参加工作队,具体负责南开中学高三年级某班工作。班里有个学生王×,运动初期曾经写信给天津市委,提出11条意见。工作队进驻学校后,学生分成两派,其中一派学生说王×反市委,反市委就是反党,跃跃欲试要清算他的罪行。    
    有一天,午饭时王×不见了,大家谁也没在意。到了晚上,有人报告说,王×卧轨自杀了。    
    正在运动中,工作队进驻之后,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影响很大,社会上各种传言很多。


《刑侦前沿》 第一部分第一章 人生开局(4)

    天津市公安局一把手来了,问谁负责发生学生自杀那个班?刘光庭说,是我。局长问他事先掌握情况不,那个学生死前有哪些异常?刘光庭说,据了解,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倒没发现他有什么反常表现。对刘光庭的回答,局长很不满意,便斥责道:“一个人自杀不是小事情,不可能没有异常反应。作为工作队员,不能尽职尽责,工作粗枝大叶,问题出现了还不知道怎样发生的,这种工作态度,怎么向党和人民交代?”……    
    作为公安人员,刘光庭有双重身份,除了关注南开中学一个班,他还要“跑面”,负责收集几个学校“地、富、反、坏、右”的动态。这是一项秘密工作,不准带工作证,不准带笔记本,不准暴露身份,汇总上来的各方面情况全凭大脑记忆,好几千人啊,很难做到事事了如指掌。    
    刘光庭感到委屈,却又不能辩解,他与局长之间隔着好几层呢。局长对刘光庭反感,认为平时印象还不错,做了实际工作就不行了!    
    随着运动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行为越来越偏激,他们想尽办法体罚老师,刘光庭内心反对,但不敢抗拒潮流,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天,一群学生把老师们集合起来,排成一溜,在烈日下曝晒。教师们个个满头大汗,蔫头耷脑,那个教历史的老师年岁有点大了,晃晃悠悠差点摔倒。刘光庭实在看不下去,想了个主意,他说:“同学们,叫他们往这儿站着,便宜他们了。咱们学校游泳池不是还没修完吗,该让他们多参加点劳动,好好改造改造!”学生们热烈响应,轰赶着教师们去劳动。可是,过了没几天,有的学生琢磨着不对劲,掉过头来糊刘光庭的大字报,说他是“小骂大帮忙”,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    
    形势突然发生变化。    
    毛泽东突然回到北京,毫不客气地向刘少奇指出:派工作组是错误的,并对刘少奇在他离开期间的工作进行严肃批评。    
    工作组呆不下去了,纷纷从各学校撤出。    
    为揭发工作队的“罪行”,一学生自杀之事又被翻出来。学生们多次冲击南开公安局。    
    出于安全考虑,局领导把刘光庭藏起来,不给他安排工作,最多让他帮助办公室接个电话,让他不要轻易出门。    
    03    
    从1963年9月6日到1964年3月31日,中共中央通过《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连续9次发表“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中苏两党矛盾公开化,两国关系紧张。毛泽东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提出“备战备荒”口号。与之相应,在内陆山区大兴土木,建设“三线”,把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作,搬迁过去,构造战时指挥系统和生产系统。    
    这项“备战”工作,“文革”前已着手进行,“文革”中也未曾间断。1966年底,国内政治运动热火朝天,国际形势“空前紧张”,上边要求大城市疏散人口,免得打起仗来,措手不及。    
    天津ABC厂(其实厂名为数字代号,这里改用字母代称)是个印刷企业,却归属军工序列。该厂在山西长治市郊外的“三线”建设已具雏形,但尚未完全竣工。    
    那时办事有个规律,政策制定往往是从“需要”考虑,但实施政策时则不再考虑“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