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551-世界商道-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固步自封的人无法应付棘手问题,必然会把自己带入一个动乱的世界。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没有一项产品能永远占据市场。企业要想持久地占领市场,必须把产品开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只有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的趋势,否则,难免会在竞争中败北。    
    胜家公司是美国第一家跨国经营的公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公司之一。胜家公司是创始人米顿·胜家靠生产缝纫机起家的,它所生产的带着红色“S”标志的“胜家”缝纫机曾经风靡全球。    
    20世纪40年代是胜家公司的黄金时期,世界上每三部缝纫机就有两部是“胜家”牌。然而,1986年,这家最古老的缝纫机制造商却沉痛宣布:公司不再使用“胜家”商标,而且也不再生产缝纫机了。一个享誉世界、古老的品牌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察其原因,就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胜家公司的领导者在缝纫机市场取得统治地位后,对胜家传统产品过分信赖,同时又固守以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不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20世纪80年代了,他们仍生产着19世纪设计的产品。    
    当胜家静止不前的时候,其他的竞争者却在不断地开拓进取,纷纷开发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产品。如日本开发出会“说话”的缝纫机,一旦操作失误,缝纫机就会发出声音提醒改正。英国推出了能自动播放优美音乐的缝纫机,瑞典则生产出“电脑缝纫机”,它可以根据布料的特性,自动地将缝法、针脚长度、缝纫密度等调整到最佳状态。    
    “胜家”所持质量观念也远远地落后于时代了。质量不仅仅是指结实耐用了,它已发展到包括外观设计、造型、包装、功能等等方面。本来,凭着胜家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形象,它完全可以在市场变化时领先一步,抢先推出新产品,然而胜家公司领导人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终于跟不上时代了。就这样,辉煌一时的胜家公司被时代淘汰了。    
    与胜家公司不同的是,通用电气却通过不断变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而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通用电气的变革制胜有杰克·韦尔奇很大的功劳。    
    20世纪80年代初期,杰克·韦尔奇走马上任时,通用电气看起来正是美国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它既没有处于危机的剧痛之中,也没有被不时折磨大公司的诸多弊病所困扰。然而,韦尔奇一上任便指出:应该把通用电气公司放在“全球性经济环境”中来思考其未来,要为进入下一个世纪做准备。以他当时的话来说,就是“2000年后能否与国外公司竞争,是我们从现在起,每一天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韦尔奇进一步指出,“在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上,胜者和败者的界线日趋分明,在这里没有‘还过得去’的企业的位置”。他觉察到他面临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考虑到这些,韦尔奇担心通用电气的竞争者会因此而变得强大起来,他希望通用电气变得更有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韦尔奇感到他需要一个流畅的和进取的通用,这意味着当时的通用将简化为一个较小的却反应灵活的通用。    
    1983年,韦尔奇不顾重重反对,做出决策,放弃通用的家电事业。放弃生产烤面包机、电熨斗和风扇,对于通用电气的员工来说,实在是痛心之极。自从通用电气公司于1905年起开始销售第一台烤面包机开始,小家电就成为通用电气公司标志之一。这个受美国人钟爱的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电熨斗、时钟、烤面包机、果汁机、咖啡壶和吹风机上,曾经一度被视为美国现代家庭的象征。在某些通用电气公司员工的心里,它是结合通用电气公司和数百万美国消费者的标志。    
    员工们质问韦尔奇的决定:你怎么可以抛弃小家电事业?那是通用的根基!是这些产品使这家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家喻户晓,该业务是通用集团中的核心部分。任何时候,只要一位家庭主妇把一台通用烤面包机、咖啡壶或者蒸汽熨斗放在家里,通用电气的名字就在那里,怎么能自己把自己的牌子砸了呢?    
    然而通用的小家电事业虽然为公司创造了往日的辉煌,但韦尔奇认为它对于通用的未来却无足轻重,通用不可能指望小家电行业使公司壮大发展。因此,韦尔奇简单地反驳道:“在21世纪,你是停留在烤面包机的生产上,还是选择生产CAT扫描仪呢?”    
    韦尔奇告诉员工:“我们的实力会在诸如小家电制造这类事业中削弱”,“你可能会研制出一种实用的新型的电吹风机,整个中东地区的人们也会研制出一种更为廉价的同类仿制品。通用的优势是技术,是它的高科技研究力量,是它的资金实力……我们有能力动用上亿美元花费几年时间研制出新一代的飞机发动机、汽轮机、塑胶制品、影像医学设备,这类业务的共同的特征是:高科技含量、高开发成本、持久的生命力。”听了这些话后,通用电气的员工们不说话了。    
    抛弃小家电事业部,经过一系列重组,杰克·韦尔奇创造了一个充满竞争力的新通用电气,他本人也因辉煌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理人的偶像。    
    时代变,我们也变,只有不断追求改善和变革才能走向成功。领导者要能够持有“以变化求胜”的态度去领导企业,其实这就是一种变革思维。


中篇美国人经营之道 一创新是做大的唯一出路

    培根在300年前说:“不愿用新式疗法的人必见新灾,因为时间正是伟大的改革者”。经营者要看清形势,通过各种手法灵活应变,与时俱进。只有跟紧变化,适应现实的需要而不断变换经营模式,不断求新、求异、求变,才能因时而定,因人而定,在经营中充满生机活力,变得更大、更强、更具竞争力。    
    以前,美国的飞机制造业,波音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正代表了两个极端,一个是放眼未来,一个是目光短浅;一个是大胆创新,一个是谨小慎微;一个是把长期优势看作首要任务,一个是把短期利益当成优先选择。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近视眼”使得它总是那么“吝啬、保守”(《商业周刊》的评论);“近视眼”使它做出了放弃研制新一代商用喷气式飞机的决定;“近视眼”使得它处处落在波音公司的后面。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要求制造多引擎轰炸机的时候,一些飞机制造公司都把多引擎一词解释为双引擎,唯有波音公司雄心勃勃地突破技术难关,设计出了四引擎的巨型轰炸机。“空中堡垒B17”就是该公司的最佳杰作,数年间就生产了12731架,在对德战争中发出了无比的威力,波音之名也由此让世人知晓。    
    不久,波音又推出了B29重型轰炸机,共制造了4000架,投下了17万吨炸弹及燃烧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的也是这种飞机。因大量制造轰炸机,促使波音公司的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大战末期,其营业额竟高达6088亿美元。波音公司因此被人称为“不知后退的勇夫”,“像条野牛在向前狂奔”!    
    从20世纪50年代起,波音公司又集中技术力量,研制并大量生产八引擎的超级空中堡垒B52轰炸机,这种飞机在越南战场上成了最活跃的角色。与此同时,波音公司着力研究喷气飞机。他们认为,随着世界形势日趋向和平方向发展,除了制造用于战争的军用飞机外,还应大力发展民用喷气客机。    
    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蜗牛步子的航空事业,有损美国的威信。”美国政府决定制造超音速喷气客机,估计需要资金45亿美元,拟定仅由一家公司负责,由政府辅助90%的资金。当时有不少飞机制造公司竞相争取这一生意,但激烈竞争的结果,唯有波音公司得到了这项任务,因为几乎在同时,他们已投资1600万美元在锐意研究了。1958年10月,他们首先推出了波音707,并立即交给泛美航空公司在纽约和伦敦之间的航线上试航。    
    当时,道格拉斯公司也积极竞争,决定迎头赶上,但他们在时间上迟了整整两年。1961年,波音公司又推出了波音727和737,使道格拉斯公司望尘莫及。当其他公司拼命追赶之时,波音公司又推出了超大型喷气客机747,这种飞机可载客490人,若改货物可载1000吨。波音公司始终在技术领域中占尽先机,在航空界中一直占有绝对的优势。    
    半个世纪过去了,道格拉斯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就不得不同麦克唐纳公司合并,成了“麦道公司”的一部分。而到了1997年,波音又兼并了麦道,并且两家合并了之后,新的公司仍叫波音,而麦道永远消失了。美国波音飞机公司靠技术领先于竞争对手,抓住一个又一个机遇,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飞机制造商。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出路。”我们面对的世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而这种竞争主要是创造力和创造性的竞争,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革新。所以,现实的情形是要么革新、不断创造,要么就是死亡和破产。菲尔·奈特的不断革新之路终于使他开创了鞋类王国。    
    1964年,菲尔·奈特在家乡美国俄勒冈州龙金市与田径教练鲍尔曼合伙开办了一家蓝带体育用品公司,开始自己制造运动鞋。1972年,为了扩大公司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奈特改用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称,正式把“蓝带体育用品公司”改名为“耐克公司”。奈特还买下了一位技术员发明的新型运动鞋的专利权,加以改进后命名为耐克运动鞋推向了市场,受到热烈的欢迎。    
    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跑步健身逐渐成为美国人的时尚,这种时尚的流行,对耐克的产品更新影响甚大。耐克公司已注意到普通大众对运动鞋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不仅仅要博得运动员对耐克鞋的好感,而且要让普通大众也喜爱耐克鞋。奈特已把这种观念深入到耐克的新产品开发之中。在奈特的策划下,一种适合普通大众的跑步鞋被推向市场,受到欢迎,市场占有率高达50%。    
    奈特认为不能只管吃老本,要在原有的运动鞋的基础上,投资研究适合不同年纪的人的运动鞋,留心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款式,针对他们的喜好去设计,而他也发现到运动鞋消费模式的变化:对于流行品牌运动鞋,中产阶级比谁都热衷于购买,他们的消费能力比较高,重视生活品味和素质,喜欢一些较为优质的运动鞋,更加轻巧、舒适,更加美观,而牌子也当然要知名。    
    鉴于此,提高运动鞋的档次,生产质量更佳而更昂贵的运动鞋成了奈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为此奈特投入了巨额研究经费,造出了上百种新型运动鞋,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因此,耐克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包括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阿迪达斯公司。    
    在运动鞋市场获得成功之后,1981年,奈特进一步把鞋的种类扩展,生产更多元化的鞋类产品。公司向运动鞋以外的鞋类市场进军,包括轻便的小童鞋、工作鞋等,结果公司的利润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很早以前,奈特就开始重视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工作,公司致力于寻求更轻、更软的跑鞋,并让它不但对穿用者有保护性,也给运动员——世界级运动员或业余爱好者——提供跑鞋工艺所能制作的最先进产品。    
    奈特重视研究和开发新产品的程度简直令人吃惊,他雇用了将近100名研究人员,专门从事研究工作,其中许多人具有生物力学、实验生理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学、化学和各种相关领域的学位。公司还聘请了研究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其中有运动员、教练员、运动训练员、设备经营人、足病医生和整形大夫,他们定期与公司见面,审核各种设计方案、材料和改进运动鞋的设想。其具体活动有对运动中的人体进行高速摄影分析、运动员使用臀力板和踏车的情况分析、有计划地让300名运动员进行耐用实验,以及试验和开发新型跑鞋和改进原有跑鞋的材料。    
    为开发新产品,奈特投入的费用是巨大的。1980年用于产品研究、开发和试验方面的费用约为250万美元,1981年的预算将近400万美元。对于像鞋子这样非常普通的物品,进行如此重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实在是不同凡响。    
    如今,在美国的田径场上,大学生运动服、运动员的帽子上,在各种类型的广告中,随处可见耐克的“红勾”标志,它与可口可乐、麦当劳同属世界十大著名品牌。    
    在如今头脑竞争的年代,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使人们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去解决。经营者必须创新求生存,抓住一切机会,全力以赴地革新进取,才能获得勃勃生机。


中篇美国人经营之道 一鼓励每个员工主动创新

    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真诚投入。企业的以变应变离不开员工的创新能力。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重大课题,即如何释放创新的巨大潜力。现代企业要在纷繁多变的市场经济的不平衡中寻找企业发展和获利的机会,领导者必须要鼓励每个员工主动创新。    
    若干年前,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詹姆斯·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在访问惠普公司的比尔·休利特时问他:在他眼里有没有哪家公司值得他崇拜并可以堪作楷模。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毫无疑问,有,就是3M公司!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步他们会想出什么奇招来。它们的魅力就在于连他们自己很可能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有什么新招。但即使你永远无法预料这家公司到底会做什么,你也知道它会继续取得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