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阳发芽-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备的旷世奇才。彼此很快谈到国际公法,阿连阔夫表示愿意缴械入境,只要求保留警卫队的武装。镇守使表示理解但需请示督办公署后再答复。    
      会晤极其愉快,双方都感到意外。镇守使跟来时一样潇洒,抽一鞭子,马窜成一股风,镇守使快跑十几步一跃而起,刚好落到马鞍上。    
      霍尔果斯沿河一带,蒙古包越来越多,浓烟不断,大道上尘土飞扬。受挫的红军重振旗鼓,调来布琼尼骑兵军整整一个军,七万多兵马朝边境压过来,要为恰巴耶夫报仇。布琼尼大军距边境仅一天路程。杨飞霞送来边防督办的电令,允许白卫军入境,但口气极为严厉:“如不缴械,企图聚众对抗红军,骚扰我方,我方与红军联合,两面夹击,将你等全部消灭于边境。”红军显然与新疆督办公署建立了联系。镇守使告诉阿连阔夫:新疆地方政府的政策是不干涉俄国革命,严守中立。    
      阿连阔夫下达缴械的命令,他本人可以带枪,卫队可以带枪,这种礼遇是很难得的。他向杨飞霞表示感谢。    
      大队人马开进富饶的伊犁,阿连阔夫脑子里马上闪出普尔热瓦尔斯基翻越天山进入这块沃土的情景。    
      杨飞霞告诉他:“缴不缴枪是督办的事,如何安排你们的生活是我的事。”    
      镇守使拨给他们最好的地,都是灌溉区的地,拨给最好的林木让他们采伐筑屋打做家具,农具种子和面粉量也很足。免赋税三年。经过多年的征战,他们可以安心地放牧耕种了。除作战部队一万多人外,还有六七千家眷。    
      追击而来的红军在霍尔果斯河岸朝天放枪、纵马狂喊。白卫军已经不是军队了,热血青年想冲过界河杀杀对方的威风,可抓到手里的是芟镰和坎土镘。阿连阔夫七百人的卫队装备整齐,但有督办公署的命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红军留下一部分边防军,主力撤走了。    
      难民的营地分散在伊犁各县。炊烟高高飘起,手风琴呜呜咽咽响着熟悉的俄罗斯歌曲,天已经凉了,孩子们还在河里嬉水,他们有半年没洗澡啦,就是冰天雪地他们也会脱光衣服跳下去的。妇女们用苹果和莲花白做俄罗斯泡菜,往缸里压,压上一块大石头。阿连阔夫问她们哪来这么好的菜缸?她们说是中国老乡给的。她们把中国人叫老乡了。阿连阔夫心里一紧。有什么办法呢,女人喜欢这些。他脑子里已经没有难民营的概念了,在房子里想好的事情到外边就要变样。这是典型的俄罗斯村庄。高大的白杨,圆木堆起的木格楞,草垛,白羊还有牛,数量不多,会渐渐多起来的。女人们的脸色红润起来,眼睛闪闪发亮,胸脯和腰突噜突噜颤。她们很快会生下一大群娃娃,几万人会变成几十万,俄罗斯帝国的复兴就靠这股子力量。阿连阔夫太了解俄罗斯人了,他们现在累了,不要打扰他们,等他们歇足了劲,一声号令,就是一支骁勇善战的大军。就像果戈理在《塔拉斯·布尔巴》中描写的查波罗什人一样,不但在波兰扎下根,还把波兰搅个底朝天,让波兰国王给他们下跪。伊犁的土地比波兰肥好几倍,土著人比波兰人厚道,简直就像哥伦布遇到的印第安人。    
      阿连阔夫喜欢用印第安人来比喻中国人。    
      普尔热瓦尔斯基私下告诉亲友们,中国之行确切的说法是旅行而不是探险。所谓危险主要是大自然,是暴风雪,风沙,干旱,沙漠大碛和深沟大壑。除过动物,几乎遇不到什么伤害。    
      “荒凉的地方人最善良。”    
      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里描述了俄罗斯农民的淳朴和智慧。荒凉地带的中国人大概跟他们差不多。    
      普尔热瓦尔斯基感到吃惊,话题是他引起的,可他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中国人与俄罗斯人拥有共同的人性,善良而淳朴。这样子可太糟了,我的探险可不是为了这个。从那以后,他不再传达类似的消息,他尽量把土著人描绘成野蛮人。就像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印象里的土耳其人,谁也没去过土耳其,但大家都觉得土耳其人是世界上最坏的人。诗人拜伦跛着腿都要去巴尔干打土耳其人,普希金亲手砍过几个土耳其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在被征服的波兰当过教师,沙皇把他们这些下级军官派到波兰来当教书匠,是为了把粉笔当枪炮来使,可这些不管用,波兰有马祖卡舞蹈有肖邦有密茨凯维支①。尽管果戈理用其如椽大笔贬低波兰人,可要把他们在全世界搞臭很不容易。波兰在欧洲,位置比俄国优越。普尔热瓦尔斯基担心再呆在波兰,肖邦会从他的耳朵里把柴可夫斯基剔除出去。当时俄国知识界分为西欧派与斯拉夫派,整天在圣彼得堡打笔墨官司,俄国不需要吵嘴皮子,俄国的读书人耽于幻想,幸亏他上过士官学校,军人这种职业可以培养人的务实精神。他骑上骆驼带几个哥萨克兵到中国去冒险,他相信中国是下一个土耳其。土耳其被俄国啃得剩下干骨头了,印度被英国独吞,遥远的中国是成就大业的好地方。    
      他告诉大家他去的不是中国,而是伊犁、喀什葛尔、蒙古、西藏、张家门、青海、甘肃,在中国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他相信他的笔已经把这个古老的帝国敲成了一大堆碎片。他吸取了西班牙人的教训,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后留下一部大兵写的《征服西班牙信史》,实话实说,印加帝国灭亡了,可印第安人的文明和诚实通过西班牙语留下来。这大概是西班牙被英国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语言是多么智慧的语言,智慧的语言是不干这种蠢事的。    
      他就这样来到美丽富饶的伊犁。    
      有关伊犁的美丽与富饶,古波斯和中国的史书作了大量记载,中亚的牧人商人和工匠提到伊犁如同上帝的伊甸园。普尔热瓦尔斯基对此沉默不语。他这样的探险家,向往荒凉渴望神秘,在他的前方必须是不毛之地。在他未去伊犁之前,伊犁已经荒凉了。    
      他本来要去黑海疗养,在阿尔泰山捕捉野马时腰部受伤,医生要他住院,他不干。沙皇很关心他的健康,建议他去疗养,黑海的空气和阳光对他有好处。沙皇很少这样关心臣下,沙皇告诉他的将军们:普尔热瓦尔斯基顶十万万哥萨克兵,迟早有一天我要晋升他为将军。将军们的脸一下子全红了。普尔热瓦尔斯基感谢沙皇的好意,提前动身开始第二次探险之行。记者们是这样报道的:伟大的普尔热瓦尔斯基牺牲自己的健康提前开始行动。全俄国为之动容,男人们不由自主挺直腰杆,女人们流下热泪,孩子们在雪地里大喊:“普尔热———瓦尔斯基!普尔热———瓦尔斯基!”    
      确切地说,这是一次一再推迟的行动,他为此而愤怒,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变得优柔寡断磨磨蹭蹭?这与他的军人气质很不相符,这种天赋不是学校可以培养的。他引以为自豪的高贵气质在消失,或者说受损;他不能把自己说得太惨,受到损失是肯定的。    
      美丽富饶的伊犁就这样出现在他面前,整个河谷闪耀着一种美。美是可怕的。圣彼得堡的夜晚,涅瓦河的流水,海军大厦的尖塔,还有莫斯科辉煌的广场与圣瓦西里大教堂,一一闪现在普尔热瓦尔斯基眼前。伊犁好像都不是,伊犁的河水是灰白色的,河岸的草木闪出沉静的灰蓝,田野透着辉煌,那是欧洲美术界苦苦追求几个世纪也难以找到的色调。伊犁的美是从大地里长出来的。    
      “我们的彼得大帝在荷兰人的造船厂吃了多少苦哇,我们俄罗斯聘请过多少法国艺术家和教师,聘请过多少德国工程师!”    
      普尔热瓦尔斯基这才体会到知识是多么有害,他完全可以像身边那些哥萨克卫兵那样,傻乎乎地张大嘴巴,轻轻松松享受河谷的美丽。一个博学的脑袋有时是很痛苦的。花园般的城市就在眼前,连穷人破旧的小院子里都生长着玫瑰。花儿的红光从柴门的缝隙里喷射出来,好像里边发生了火灾。    
      哥萨克兵好奇得像小孩,去敲那低矮的柴门。出来一位长髯老人,眼睛闪射神光,脸膛黑红发亮,笑着邀客人进去。主人把所有的鲜奶兑进热茶,馕也不多,全端出来了。房子里几乎什么都没有。俄罗斯最穷的农民也比他强,可再穷的俄罗斯农民一定得喝酒,打老婆打孩子跟疯子一样。这个贫困的塔兰其老人,安详平和,守着破房子和满院的玫瑰,太让人不可思议了。那些高大的白杨和浓密的葡萄是主人自己栽的,在院子的后边有一片果园,果子还是青的,主人要他们秋天来吃果子。哥萨克兵指指外边的树问主人那也是你栽的?老人点头。    
      哥萨克兵对他的同伴说:“我们那里的村庄都是光秃秃的,森林里才有树。”他的同伴说:“我们有的是森林,森林能把我们吃了。”哥萨克兵太好奇了,得到主人的允许后弯着腰到房子里去看看,他出来告诉同伴:“墙壁白白的,帐子上有花,褥子跟娘儿们的肚皮一样柔软。”同伴也进去看,出来后直摇头:“我家的房子太脏啦,我爸爱牲口,幼畜和家禽冬天跟我们住在一起。”他们问老人:“你一个人生活吗?”    
      “我有个女儿,嫁给哈萨克人了,冬天给我送两只肥羊。”老人说到女儿就眉开眼笑,不停地捋胸前的长须。    
      他们给老人卢布老人不要,老人说胡达派客人来看他,他要高兴好几天哩。    
      伊犁是中亚的名城,经过战乱依然那么繁华,商人们告诉普尔热瓦尔斯基:战乱前的伊犁,店铺十万家,号称小北京。普尔热瓦尔斯基口气淡淡的:“北京不是让英法联军给烧了吗?”“烧的是皇帝的别墅,北京城还在呀。”这个维吾尔商人走南闯北,去过北京。    
      普尔热瓦尔斯基再也不打听什么了,伊犁不会告诉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他反反复复像个行吟诗人,他发现俄语任何一个词都不能给伊犁一个合适的名称,他发誓要重新命名他所到达的地方。俄罗斯帝国大半领土曾是蒙古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的牧场,远古时代游牧民族就给这些地方起了很有诗意的名字,俄语很难取代它,但必须取代,他当过教师,他太了解语言的作用了。伊犁,伊犁,俄国已经占领大半个伊犁河谷,伊犁依然是伊犁。俄国有个伊犁,中国也有个伊犁,这显然是真正的伊犁。一个地区是以中心城市来体现的,俄国把中亚总督府设在阿拉木图,就是有意冷落伊犁,仅仅过了十几年,伊犁河下游那个老伊犁就沦落为一个偏僻的小村镇。可整个楚河,塔拉斯河,伊塞克湖辽阔草原的游牧民族还在念叨伊犁,他们心目中的天堂,是比上帝的伊甸园还要美好的乐土。一个博学的脑袋确实令人烦恼,普尔热瓦尔斯基偏偏长这么一个脑袋,记忆力惊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俄语所有的词汇全都贮存在那个硕大的脑袋里,即使变化莫测的文学语言也难逃他的法眼,最纯净的屠格涅夫语言列斯科夫语言,雄浑有力的托尔斯泰语言,甚至包括病态的陀斯妥耶夫斯基语言,全都浮出浩瀚的海面,也难以捕捉这条庄严华贵的大鲸,他把伊犁比做大洋里难以驯服的蓝鲸。伊犁的空气恰好透出这么一种高雅朴素的宝蓝。    
      这里的女人漂亮得让人不可思议,要在俄罗斯内地,哥萨克兵早就扑上去了,俄罗斯女人会惊慌失措大喊大叫,越是这样哥萨克兵越疯狂。伊犁女人大大方方,一下子压住了哥萨克们的疯狂。哥萨克们露出庄稼汉的憨态,用手比划着指指她们的眉毛,指指她们鲜艳的头巾和裙子,她们就跳舞。哥萨克给她们鼓掌跺脚跳马刀舞。她们简直是一群贵妇人,她们赞赏哥萨克就像国王赞赏自己的仆人。哥萨克们还傻乎乎地笑,咧着大嘴笑。女人们招招手,走得缓慢而从容。他们在俄罗斯可从来不会这样对待女人。普尔热瓦尔斯基提醒他们:这是一群村妇。    
      “她们很美很高雅。”    
      哥萨克们不懂长官的暗示,普尔热瓦尔斯基快要叫起来了:“这帮蠢猪,让她们教化你们吗?”    
      “大人您不舒服?”    
      “我,我有点儿累。”    
      赶快找旅店住下。普尔热瓦尔斯基累得快趴下了。他不能趴下,他给沙皇写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只限于沙皇及内阁传阅,大意是:为神圣的俄罗斯帝国在中亚腹地长治久安,应该像摧毁撒马尔罕那样把伊犁夷为平地。普尔热瓦尔斯基援引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皇家园林的摧毁,提醒沙皇,从艺术上摧毁东方比军事征服更有意义。他还提醒沙皇:土著人的淳朴太可怕了,必须让他们回到野蛮状态。究竟采用什么方式他没有明说,那是将军们的事情。若干年后,俄军进入伊犁,炸毁惠远古城。清军收复伊犁后,重建这座城市。又被俄军炸毁。无论帝俄还是后来的苏维埃政权,一直念念不忘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忠告,一有机会就越过边界炸毁伊犁。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报告的最后一行,情不自禁地写道:“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变成西西弗斯的石头吧。”写完这句话,他长长出一口气。    
      他是平和而安详的,一旦踏上东方的土地他就疯狂。这很不利于他的健康,他告诫自己:这么疯狂下去可不行,非要命不可。他太累了,他要好好睡一觉,一定要好好睡一觉。    
    


库兰我来对付恶魔(3)

      我亲爱的宝尔托如木①,    
      离群的马儿追捕的绳索多,    
      孤傲不逊的人儿冤家多,    
      疲塌不前的驽马鞭印多。    
      离群的牲口要遭众人追打,    
      会把我们当做敌人群起缉拿,    
      也可能当成害群之马引弓射杀!    
      伊犁潮湿温暖,四月就开始消雪,麦苗越长越高,好多女人的肚子大起来,割完麦子就可以生孩子了。不少军官到学校里去教书,有一所俄罗斯中学。镇守使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