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滑铁卢,拿破仑被流放到了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在岛上,当拿破仑看到富尔顿回
美国后发明的蒸汽机船在海上破浪而行时,慨然叹息道:“这就是我没有眼力的结
果!我赶跑了富尔顿,也就葬送了我的王冠!”
    然而,尽管到19世纪中叶,一些发达工业国家已开始建造蒸汽轮舰船。但是,
大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接受教训,其海军舰船仍为木质帆船,不同的只是有的大舰上
加装了部分铁板护甲。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埃等国联合土耳其向俄国开战。11月中
旬,联合部队海军主力从黑海撤回博斯普鲁斯海峡,留下土耳其海军元帅奥斯曼率
领的10艘巡航舰、4 艘运输船和2 艘武装蒸汽轮机组成的混合舰队装载粮食。弹药
前往巴统和苏呼米。
    途中,这支木质混合舰队与俄舰遭遇。为避免损失,土舰队只得到北部港口锡
诺普弯暂避,等待接应。11月30日早上,海上的雾出奇地浓厚,为防俄军偷袭,奥
斯曼元帅命令各舰船尽可能靠近海岸锚泊,以得到海岸炮火的掩护,并将装载弹药、
粮食的运输船配置在内侧,火力较强的巡航舰在外侧警戒。
    30日中午,微风吹散了浓雾,6 艘战列舰和2 艘巡航舰悬挂着英国旗帜大摇大
摆地开人港内,成“八”字形抛锚于土舰外侧。
    12时30分,悬挂英国“米”字旗的军舰同时换上了俄国“十”字旗,黑森森的
炮口同时转向土舰,土耳其人恍然大悟,匆忙备战。
    然而,土耳其16艘舰船只有510 门小口径臼炮,而俄国军舰却拥有720 门大中
口径轰击炮,且俄国军舰先发制人,所以,当俄国军舰凭借其舰体上的3 层护甲和
火力优势向土耳其军舰发起猛烈的攻击后不几分钟,木质结构的土耳其军舰大都起
火,两艘弹药船中弹爆炸。
    一时间,火光冲天,碎木和水兵的尸体横飞。这时,岸上的38座炮台赶忙接应,
但因硝烟弥漫,且部分俄舰处于岸上炮台的射击死区,所以,不仅不易命中俄舰,
反而挨了不少俄舰炮弹的攻击。
    奥斯曼见大势已去,下令断锚突围,不久,舰沉人亡,被俄军俘虏。至此,仅
4 个半小时,土耳其损失舰船15艘,官兵伤亡3000余人,包括元帅奥斯曼在内Zto 
人被俘,而俄军在这场海战中仅亡37人,伤235 人,只有几艘舰只受轻伤。
    这场海战告诉人们,木质帆船已不再适应大规模海战,这场海战作为帆船时代
的最后一场海战而载人史册。后人形容这场海战是“一群手持大刀的蛮汉与手持竹
棒的小孩决斗”。此后,以机械为动力的各型铁甲战舰相继问世。
    不过,钢铁装甲军舰出现后,对海战兵器,特别是舰炮提出了改进的要求。在
用钢铁做装甲的军舰初次在海战中亮相时,发生了许多带有戏剧性的故事。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军为了争取海上的主动权,打捞、改装了北军沉船
“密里马克”号。他们把船身吃水线以上的部分全部去掉,在船中部装设了矮而平
的炮台,四面用半米多厚的木板作壁,外包厚铁皮。在同年的一场海战中,北军两
艘战舰以及沿岸炮台一齐猛烈地向“密里马克”号发射重磅炮弹,但是意想不到的
情况使北军感到失望和震惊。“密里马克”号毫不畏惧,依然快速前进。相反,北
军发射的一发发炮弹都被弹了回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密里马克”号开始向北军
战舰发射炮弹了,它刚向北军木质战舰发射几发炮弹,木质战舰就立即被炸得千疮
百孔,舰体和人员损伤严重。
    正当北军木质战舰上的官兵一筹莫展、惊恐万分之时,一只矮小的怪船“莫尼
多尔”号匆匆赶来。“莫尼多尔”是北军精心设计制造的新式装甲舰,这只装甲舰
在水面上仅露出半米,船舷吃水线以上包着5 层2 .5 毫米厚的铁板,甲板上也包
着铁皮,在甲板中央设有280 毫米双联装可旋转炮塔炮,炮台形似铁筒,用8 层2 
.5 毫米厚的铁皮包着,它的舰体比“密里马克”号小5 倍。在交战中,“莫尼多
尔”像猴子一样灵活,塔式炮台忽东忽西地旋转射击,顽强迎战。当两舰接近、互
相射击时,重磅炮弹都被弹回,双方的炮火对对方的铁甲都感到无能为力,只好各
自撤出战斗。
    “莫尼多尔”号与“密里马克”号进行的战斗,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装甲舰之间
的首次战斗。当大炮团射程远。杀伤力大而逞威海上时,木质战舰就显得如此脆弱
而不堪一击了。至此,木质战舰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而进了博物馆,一个崭新的军
舰时代——钢铁时代随之开始了。
             一场水上“拔河”赛
    前面我们曾经介绍,富尔顿曾向拿破仑献策:采用蒸汽机作为战舰动力,拆掉
风帆,砍去桅杆,以钢板换木板。本来,这是一项举足轻重的战舰改革建议,然而,
拿破仑却断然拒绝了,称这一改革为无稽之谈,从而导致法国舰队历史上的黑色十
月。
    1806年,富尔顿回到美国纽约后,仅一年时间便成功地建成了一艘长45米、宽
9 米、排水量100 吨的“克莱蒙特城”号蒸汽轮船。这艘船后来被人们称为是世界
上第一艘蒸汽轮船。
    富尔顿蒸汽轮船的试航成功,震动了美国海军。为了加强美国的国防力量,富
尔顿不顾身患重病,为美国海军设计了一艘快速军舰“德莫洛戈斯”号,这是世界
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军舰。该舰为富尔顿设计的明轮推进的蒸汽动力舰双船
体,装有20门火炮和装甲。
    然而机器动力的全面应用实际上是在螺旋桨广泛使用之后。
    提起螺旋桨,人们都很熟悉。然而,你或许不会想到,西方人发明的螺旋桨与
我们的祖先发明的橹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呢!
    17世纪末叶,来华的法国传教土李明曾经指出:“他们像鱼雷摇尾前进那样,
先向外推送长桨,然后再向他们所站的方向拉回,根本不需要把长桨提升到水面上。
这项工作在帆船里进行,连续左右横摇,使运动永不中断。而欧洲人把桨提出水面
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纯属浪费,毫无价值。”
    英国海军首先对橹的作用给予关注,并且加以引用。1742年,英国海军在改造
船舶的试验中,曾经在一只小帆船上安装了一组“中国式摇橹”。1790年的英国海
事发明中,曾经绘有一个被称为“两翼航海器”或“振动器”的设计图案,跟中国
的摇橹相似。还有人用蒸汽动力来推动这种装置,虽然没有成功,但却从中得到了
启发。
    科学家认为,螺旋桨的每一个叶片,等于是一枝橹,它把橹的来回不停的摇动,
转变为连续不断的转动,并尽量使叶片固定在一个产生最大推力的位置上。一支螺
旋桨有多个叶片,等于几枝橹结合为一体,比用人力摇橹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螺旋桨的设想最早是由瑞士科学家伯努利提出的。1752年的一天,伯努利在工
间休息时,无意中看见木匠用螺丝钻木板,他马上联想到如能将螺丝钻木的原理用
于船舶推进,那该多好。1826年,由捷克的约瑟夫·勃塞尔提出,瑞典工程师约·
埃尔逊设计成功世界上最早的螺旋桨。
    船用蒸汽机的出现和日渐显露其独特的性能后,澳大利亚人罗素于1835年根据
这一设想建造了一艘有“尾巴”的小汽艇,但因机器故障而使试验失败。1836年,
英国人史密斯把“长尾巴”似的螺杆装在“阿基米德”号船尾,在朴茨茅斯港开始
了试航。正当它以每小时4 海里的速度行驶时,螺杆被水中障碍碰断了一节,然而
奇迹却发生了,船不但继续航行,而且速度更快,每小时竟达13海里。
    在螺旋桨船出现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仍不相信小小的螺旋桨会比巨
大的桨轮优越,蒸汽动力远洋船仍很少用螺旋桨推进,而是采用舷侧明轮打水推进。
装在舷侧的明轮在风浪较平静时航行比较顺利,在风浪较大时,由于轮船的剧烈横
摇,有时一侧的桨轮会脱离水面而无法打水,桨轮出现空转,这样,不仅浪费动力,
使船速减慢,而且使船舶难以操纵。1844年,世界上第一艘正式使用螺旋桨的轮船
‘大不列颠”号横渡大西洋成功,证明了螺旋桨推进的可靠性。1845年,英国海军
部又在用螺旋桨推进的巡洋舰“响尾蛇”号和用明轮推进的汽船“爱里克托”号之
间安排了一场有趣的比赛。动力相当的两艘船的船尾相互系牢,获得信号后就全速
前进,“响尾蛇”号的螺旋桨飞快地转动,“爱里克托”号的明轮猛打着水。结果
是前者获胜,后者被倒拖过来。
    这场引起全世界造船界注目的水上“拔河”比赛以螺旋桨的胜利告终。但是,
保守的英国海军部还是不肯在所有的军舰上装备螺旋桨。直到19世纪中叶,俄国的
大炮在克里米亚海战中把英国军舰上的明轮推进器轻易地击毁后,才使英国海军清
醒过来。从此,英国才将所有的军舰上的明轮推进器都改为螺旋桨。与此同时,其
他各国海军也吸取了英国海军的教训,纷纷采用螺旋桨。之后,商船也逐步以螺旋
桨代替明轮。
             中国现代军舰的鼻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推销剩余军需产品和镇压危害他们“利益”
的中国农民起义军,向清朝政府表示,愿意出售武器并帮助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腐败的清政府欣然接受了西欧列强的建议,准备向外国购买火器船炮。然而,一些
有识之士却对西欧列强的贪得无厌十分憎恨,并心怀戒心,认为应该在学习“洋人”
技术的前提下,凭自己的力量制造各类兵器。
    1861年,曾国藩着手筹建安庆内军械所。他非常重视懂得近代科学技术的专门
人才,委托江苏巡抚薛焕到民间巡访、网罗奇异人才,徐寿、华衡芳等人作为“奇
才异能”之人被招人安庆内军械所。
    徐寿和华衡芳都是江苏无锡人。徐寿幼年就感到科举制度下学到的知识不实用,
转为学习数学、重学、化学、矿石、汽机、医学、光学、电学等能够实用的知识。
徐寿不仅知识广博,而且勤于动手,试制各种仪器,甚至连著名的指南针、象限仅
他都能够仿制,且工艺水平极为高超。直到今天,英国伦敦博物馆中仍藏有徐寿仿
制的、可以乱真的墨西哥银元。华衡芳比徐寿小15岁,少年时就对数学表现出浓厚
兴趣,任知县的父亲不但不责怪他不学习儒学而学习数学,反而给他买来了《九章
算术》、《数理精蕴》等数学书籍。15岁以后,他开始接触西洋人的《几何原本》
等西方数学经典著作。1847年,徐寿和华衡芳相识,共同的志向使他俩成为知心好
友。他俩在汲取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丰富遗产的基础上,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成为清末出类拔萃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俩在上海购得《博物新编》一书后,竟带回
家中,自制各种简易实验仪器验证各条命题,探寻其中奥秘,并为验证枪弹运动轨
道共同出版了《抛物线说》一书。
    曾国藩对徐寿、华街芳“以宾师相待”,徐寿。华衡芳则以曾国藩“幕客”的
身份开始了轮船的研究。
    然而,要制造轮船,最为关键的就是制造推进用的机械。当时,蒸汽机是较为
先进的推进动力机械。为此,徐寿。华衡芳合作研制蒸汽机。尽管徐寿。华衡芳在
数。理、化、机械等方面造诣颇深,但由于当时的中国缺乏制造近代机械的实际经
验和大量的资料,且国内机械加工工具缺乏,大多数工作均由手工进行,困难重重,
挫折不断。这一切并没有难倒徐寿、华衡芳,他们迎着困难上,硬是依据当时所能
见到的一切关于蒸汽机的零星资料,用3 个月的时间,于1862年8 月试造成我国第
一台蒸汽机。这台蒸汽机与当时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相类似。曾国藩对
他们极为欣赏。
    蒸汽机的研制成功,为国产机动轮船的建造铺平了道路。
    尽管如此,由于徐寿、华衡芳等人没有见过轮船的机动设备和运转状况,没有
各种现代化的造船资料,他们只得来到安庆江边,远远地察看外国轮船的行驶情况,
利用我国古代船舶制造中的各种合理因素,根据各人所长,分工负责,由对数学有
较深造诣的华衡芳负责“绘图测算。推求动力”,由精通博物格致之学的徐寿负责
造器置机,并在吴嘉廉、龚云棠、徐建寅等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造船工
人的集体配合下,终于完成了船体结构的设计和有关数据的测算。经过不断试验,
反复改进,终于在同治二年(1864年)年底,造成一艘长二丈八九尺的小轮船。试
航时,一小时可行二十五六里。试航完毕,曾国藩高兴地说道:“要在这艘船的基
础上放大,继续造多艘同类新船。”
    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徐寿和华衡芳在这艘小轮船的基础上放大尺寸,改暗轮为
明轮,增设炉管,除少数钢板从外国进口外,全部使用本国材料,由本国人员建造。
    这期间,因湘军攻陷南京,安庆内军械所也随迁南京。经过造船工程技术人员
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同治四年(1866年)建造出新船。1866年4 月,新船在南京举
行有中外记者参加的首航典礼。
    这艘轮船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机械动力船舶制造的开始,是我国船舶制造业的
一大飞跃。曾国藩看了这艘轮船之后,欣然命名为“黄鹄”号。这艘被认为是我国
第一艘轮船的“黄鹄”号,载重25吨,长55尺,各舱都在主轴位置之后,机器几乎
占满了船体的前一半。“黄鹤”号建成后在长江试航,在不到14小时的时间内逆水
航行了225 华里,回程顺流仅花了8 小时。可见,“黄鹄”号与同时代西方轮船相
比,是较为先进的。
    “黄鹄”号虽不能与现代船舶相提并论,但它却导致了中国机械船舶和近代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