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199-长大-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IBM公司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它创造了上面所说的硬件、软件和服务,而在于这家公司解决了信息时代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其他许多IT公司也赚了大钱,但是它们没有解决信息化社会中商业的核心问题,IBM公司则创造性地提出了IT服务和电子商务这两项信息时代的商业模式。我们将以上结论总结为IBM公司在引导消费方面的“修道”。    
    IBM公司解答了“信息时代消费什么”的难题:将业务和技术捆绑,由信息带动,以服务驱动全球商业的未来。    
    许多长大公司的“修道”能力,体现在消费引导领域,这些公司不仅生产了无数美好的产品,向大众提供了无数美好的服务(炼金),而且总是能够走在消费潮流的最前端,随时掀起一场消费旋风。同时,它们告诉你:现在该消费什么?现在该如何消费?    
    就像英特尔公司,它按照“摩尔定律”来制造芯片,每隔18个月,就会将芯片的速度提高一倍,然后全球的计算机公司都必须随之准备推出更新一代的计算机产品,于是英特尔公司的价值就体现在,告诉制造计算机的公司什么时期该购买什么样的芯片。    
    第一瓶可口可乐出现在充满纷扰、创新、争夺的美国。一部可口可乐史就是美国史的缩影,可口可乐与美国一道长大、强壮,它转变了消费模式,改变了美国人们对休闲、工作、广告、性爱、家庭及祖国的认识。直到今天,可口可乐都是世界许多年轻人的首选饮料,在许多人看来:可乐、饮料、解渴的食品、休闲之物……都等同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公司应该不会介意)。这就像在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看来,汽车就是“T型车”。一家公司对人们消费倾向的影响竟是如此深远。    
    无论是早期李维斯引导的斜纹牛仔裤购买浪潮,福特公司引领的T型车消费热,花花公子引导的“性读物”消费潮,克莱斯勒引导的“吉普文化”,安利公司引导的保健品消费热潮,还是三星公司引领的数码消费革命,这些都是长大公司在消费引导领域的“修道”行为,它们以“告诉人们什么时间消费什么商品”作为自己的荣耀、责任和内在价值,并且从这种荣耀、责任和内在价值中获取可观的商业利润。    
    何乐而不为呢?    
    微软公司的真正成功不是创造了Windows软件,而是创造了“如何形成大规模消费Windows软件”的最好模式。    
    许多长大公司不断告诉我们“什么时间消费什么商品”,同样就会有许多公司有能力告诉我们“现在该如何消费”。当然,并不是说那些告诉我们“消费什么”的公司就全然不懂得引导顾客“如何消费”的学问。致力于掀起消费旋风的“长大公司”往往同时具备这两种“修道”的能力。    
    肯德基公司在中国市场不断推出新产品,比如墨西哥鸡肉卷、老北京鸡肉卷、清爽时蔬等等,每一个产品在推出前,都必须经过周密的计划,因为这要确保“该产品是可以引导消费的”。同时,肯德基还要保证在自己的餐厅里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比如赠送小礼物、举办生日派对、抽奖等等,这些活动是为了暗示前来消费的顾客“在肯德基不只是吃饭”。    
    肯德基公司就像麦当劳公司一样,这两家公司最初的“修道”能力在于告诉顾客:现在是快餐食品的时代!是吃汉堡包和炸鸡翅的时代!(消费什么)随后,两家公司迫切进入了另外一个“修道”的层次,就是告诉顾客如何更快乐、更轻松、更健康地享受快餐文化(该如何消费)。你愿意在小食街的摊位上,从一个吆喝着的小贩手里,买一只塑料袋包装的巨无霸汉堡包吗?    
    微软这样被称为垄断的公司,在引导消费方面同样也有强大的“修道”能力。微软公司不只是像早期的福特公司那样,带给大众满足技术好奇的产品Windows软件,而且有着杰出的“如何让人们最大规模地消费软件”的“修道”能力,微软使得并不是最好的系统软件在全世界普遍使用,并且带动了微软公司其余软件也被普遍采用(这当然涉嫌垄断)。现在,微软公司希望有更强的引导消费的能力,它改变了原来的远大目标─让全世界每一个办公桌上都摆放一台电脑。如今微软提出了新的远大目标: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装置完成想要完成的工作。这意味着微软公司有了新的更大的野心:告诉人们在网络时代消费什么,以及怎么消费。    
    致力于引导人们“该如何消费”的长大公司不计其数,宜家公司为人们创造了新的购买家居商品的方式,任何顾客都可以随意地在宜家的商店里闲逛,并且随时可以试用它的任何商品,顾客甚至可以在商店的沙发上睡上一天,也不会有人打扰。而且,顾客在宜家商店里所购买的一切商品,都是宜家自己设计的自己品牌的商品,而不是像其他零售商店里的商品,来自于无数的公司。同时,顾客所购买到的宜家的大件商品大多都是零部件,包装袋里附上组装说明书,顾客回家自己组装。当然,宜家也可以负责组装,但是要收取服务费用。    
    有几家连锁商店是这样的销售模式呢?


“炼金者”的“修道”第17节:创造中的价值

    处于困境的公司,或者急切需要“延续经营”的公司,可能对创造中的价值并无兴趣,甚至厌恶:嗨!别在这里胡乱谈什么价值理想,现实一些吧!    
    不错,这些“延续经营”的公司必须着急“炼金”,大多公司可能只是在“炼铁”,会认为创造中的价值是无关痛痒的事情。几年来,我们接触过数百位公司管理者,其中包括许多大公司的CEO,他们以及他们管理的公司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赶紧把钱投向那里吧,看看!大家都在那里干,肯定能赚大钱!    
    为什么近几年中国公司投资最火热的领域大多相同?(舆论常以一窝蜂来形容这种现象)这些领域包括房地产、信息技术、金融以及媒体(我们很了解这个行当能不能赚大钱),在我们调查的中国公司里面,几乎100%的多元化经营的公司都有房地产业务,当然很多公司并没有赚到钱。为什么太多的公司,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像别的公司一样运营呢?这种现象与我们要谈论的创造中的价值有相当的关系。任何希望有所“修道”的公司都不可能通过简单模仿来达到目标,它们必须有创造精神和足够的创造力,并且保持先驱意识,从而在所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最终奉献无穷价值。    
    许多公司的管理者非常欣赏宝洁公司,他们更欣赏宝洁公司在创造多品牌方面的能量,这本身就是宝洁公司在“修道”方面的独特能力。事实上,宝洁公司是一家极富创造力的长大公司,并且能够从创造中的价值中享受乐趣。    
    回想一下,世界上哪家公司首先开创了“认股权”、“肥皂剧”、“连锁零售业”?这都是宝洁公司的创举:早在100年前,该公司就创造了先进的激励模式,比如缩短工时、利润共享等,并且在协调劳资关系方面首屈一指。1998年,宝洁公司首次创造了全体员工共享员工认股权这一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的创造力表现在,宝洁公司积极推动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大多数公司对广播广告心存疑虑,宝洁公司则大胆尝试;20世纪50年代,宝洁公司把几乎所有的广告预算投放在电视媒体,并且创造了日间“肥皂剧”。另外,宝洁公司还推动了连锁零售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大分销商几乎垄断销售渠道,小零售商则无法成长,宝洁公司打破常规,直接向小零售公司供货,这种做法最终迫使大分销商无法继续垄断市场,促使连锁零售业发达起来。表面看来,是不是宝洁公司在创造不属于它的价值?    
    致力于长大的公司需要有创造价值的精神,就像宝洁公司的所作所为。许多管理者一直想挖掘一些“长大公司”精神层面的发展原因:比如,戴尔公司为什么能够在十多年时间里,长成一家年收入超过300亿美元的公司呢?索尼公司为什么能够成功躲避日本经济十多年的大衰退,而不会像日立、东芝那样面临困境?格兰仕公司为什么能够用不到十年的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呢?国美电器公司为什么能够短短几年间,长成中国最具实力的家电连锁商呢?……这样的问题可以一直问下去,因为这样的公司不计其数,而且它们还会创造更大的奇迹。但是,这些迅速长大的公司都有很鲜明的共同特征:努力创造新价值!


组织“三层金字塔”第18节:一个新的“金字塔”(1)

    许多管理者都知道一个道理:组织宜简单高效。    
    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有一个事关简单高效的例子,这所军校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队指挥官,同时它也培养过许多优秀的商业精英。西点军校有一个关于提高组织效率的优秀传统:任何士兵在接受长官训话时,只能有4个答案选择:1。报告长官,是!2。报告长官,不是!3。报告长官,不知道!4。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被问话者不能再进行任何多余的解释,长官也不希望听到任何借口或者繁杂的报告。    
    以上规矩只是西点军校经过实践经验,并且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组织和系统。我们之所以在探讨公司组织层次这一问题时,引用来自军队管理的启示,是因为军队本身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按“组织”管理的实体,它比公司这一同样需要按组织来管理的实体要早得多。况且在如何实施组织变革,如何提高组织效率等问题方面,军队也一直是先驱的实践者。    
    出色的管理理论家彼得·德鲁克,在威尔逊的支持下,花费长时间研究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和管理时,经常使用普鲁士军队的组织进行比较分析。军队组织的典型特点是非常庞杂,但是执行速度非常快,因为所有身在军队的人都更习惯于执行“集权下的命令”,所谓军令如山倒!    
    为了创造简单高效的组织形式,许多公司的实践者和理论家孜孜不倦。    
    20世纪80年代,联合航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爱德华·卡尔,曾经为该公司提出了著名的“水漏理论”。他认为在大多数公司里,中间管理者除了做一些整理工作之外,如阻止一些观点向上传和阻止一些观点向下传,其他真的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他把中间管理人员比做是一块海绵,如果中间管理人员少一些,许多亲身实践者就更能够发挥作用。汤姆·彼得斯对这种“水漏理论”大加赞扬,包括福特汽车公司在内的许多大公司都曾实践过这种“削减中层管理阻力”从而让组织更简单化的理论。    
    在历史上,有关“到底什么才是公司最优秀的组织形式”的大辩论一直长盛不衰。20世纪早期的美国公司,沉迷于研究管理控制的最优范围问题,那时的传统管理观念认为“1个人最多能管理5人左右”。但是,日本公司却反其道而行,在日本公司的实践中“一个人可以管理数百人”,这就是日本公司所称道的“平面型组织”管理。事实上,美国公司通常拥有比日本公司更多的中间管理人员,例如丰田公司从董事会主席到一线主管之间只有5层管理,而福特汽车公司却超过了15层。    
    事实上,被前人不断创造并且赋予实践之中的许多组织形式,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早期,许多公司喜欢采取“职能型组织”,就是按照不同的业务功能模块划分组织,各模块自管其事,每个职能都有一个管理者,但是并没有哪个管理者对整个公司的业务都熟悉(也没有必要了解)。许多管理者因此失去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非常熟悉自己的业务职能,但是却局限其中,因此彼此互相不了解,根本无法进行“业务交叉式”的组织变革。    
    20世纪20年代初,阿尔弗雷德·斯隆就开始在通用汽车公司推行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由于通用汽车公司坚持认为“多种多样的汽车才是汽车”,它采取完全不同于福特汽车公司只生产一种车型的制造方式,要生产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车型。因此,斯隆为通用汽车公司设计了根据不同业务方向划分的“细分组织”,每一个“细分组织”生产不同消费层次的汽车产品。但是,很快就会有矛盾,各个“细分组织”之间逐渐产生了恶性竞争,并且互相不服气,权力过大的“细分组织”占尽便宜。    
    这样以来,“矩阵组织”就紧接着产生了,它有效地把“职能组织”和“细分组织”统一起来,每一个组织层次既有纵向职能业务,也有横向的业务制约。后来,又有管理理论家创造了更简单灵活的,像临时突击队一样的组织形式,这就是“项目组织”。这种“项目组织”后来也很快流行起来,这种临时构建的组织方式很是灵活,也很有效率,但是容易陷入无政府状态—整个公司就像一盘散沙,业务精英们到处窜来窜去。后来又有一种被亨利·明茨伯格非常看好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更多地依靠“共同的意识形态”来有效管理许多分散各地的小组织,因此这种组织也被称为“教会式组织”:只要有一个“教皇”稳居其上,下面成千上万的小组织也都被控制得非常稳定。麦当劳公司就采用了类似的组织形式。    
    在管理历史上,以上组织层次的设计都是仅仅以各层次行为的“物质属性”来规定的,比如各层次实施的职能范围、各层次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各层次所确认的任务和目标等等。因此,这种组织层次的设计形式,往往把焦点集中在公司的微观层次上,以划分组织层次的方式,来分配各个层次的任务,最终达到总体目标的均衡。    
    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长大公司如何同时依据组织行为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来划分组织层次。    
    我们在讨论公司“组织层次”这个永远时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