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小鹰"号亲历战争-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月20日    
    跟随美国大兵去海湾报道伊拉克战争?我连做梦也没有想过。但现在,这种可能性却实实在在降临到自己身上。美国已在中东集结了几十万重兵,海湾上空战云密布,伊拉克战争已迫在眉睫。五角大楼邀请新闻媒体派随军记者深入前线进行报道,我作为新华社驻华盛顿分社记者也报名参加。    
    消息在“情人节”降临    
    消息来的有些突然。“情人节”那天,新华社华盛顿分社社长王发恩通知我作好思想准备,说要派人跟随美军去海湾采访这场可能爆发的战争。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是,不会是开玩笑吧。看他表情一脸严肃,不像开玩笑的样子。王社长说,总社领导对这场战争的报道极其重视,听说美国国防部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指示分社一定要千方百计报名参加。    
    第二天一早,王社长就与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俱乐部主管此事的里克先生取得联系,询问有关情况并要求报名参加。可有许多问题仍然没有从里克身上搞清楚。问他何时出发?他说等通知吧。跟随什么部队去?轮到哪个部队就哪个部队。去多长时间?悉听尊便!美军是否提供发稿和食宿方便?请自带一切设备。里克声称,不论记者是否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都欢迎参加前线采访。    
    提出申请后,分社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美国国防部的回音。19日晚7时左右,王发恩社长打开电子邮箱,终于发现国防部蒂莫西·布莱尔少校发来的邮件。邮件中除了邀请信和报名表外,还有4份国防部的链接文件。分社立即为两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报了名。第二天,布莱尔少校回话说,目前只给新华社一个名额,我有幸被选中了。从报名表来看,新华社记者将被“嵌入”出征海湾的美国海军部队中,但具体安排在航空母舰或哪艘军舰上还不得而知。    
    布莱尔少校在邮件中说,这是“艰巨和危险的”采访,五角大楼感谢新华社有兴趣报道国防部和美国军人,乐意为新华社提供“嵌入”作战部队采访的机会。但他同时指出,布什总统并未作出对伊拉克动武的决定,发这一邮件是为了让我们早做随军采访的必要准备。布莱尔表示,收到报名表后,五角大楼将于21日左右为新华社记者分配具体的部队,届时可以直接与部队联系。随着更多的部队将接到部署海湾的命令,以后这种采访机会可能增加。他还强调,鉴于不是每一个海湾国家都愿意接受随军记者,所以从报名到成行可能要费些周折,有些甚至可能根本无法成行。    
    行前须签“生死状”    
    在接下来的国防部链接文件中,第一份是天花和炭疽疫苗接种项目和程序的介绍,包括接种时间、地点和付款方式等。美方强调,接种疫苗是自愿行为,并非作为随军记者的前提条件。有两份是自愿承担接种疫苗带来的一切后果、不追究美国政府责任的法律文件。第四份文件相当与随军记者与美国政府签订的“生死状”,写明如果记者在随军期间发生受伤、死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美国政府概不负责,记者及所在单位不得提起诉讼等。这份“生死状”必须有记者本人签名和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并在接种疫苗前将一份交给美军医疗机构,另一份交给所随部队的指挥官。    
    战争片刻间离我如此之近。说实在的,接到这一通知后,我比谁都关心伊拉克战争会不会爆发,何时爆发。前几天还觉得战争离我很远,但这几天却在为准备奔赴前线而紧张忙碌起来--购置并熟悉设备、准备资料、做妻子的思想工作等。分社领导特别关心战地记者的安全,主动提出为其购买人身保险。    
    连日来,分社也一通忙碌,想方设法配备战地采访所需的一应设备,包括卫星电话、数码相机、钢盔、防弹背心等。经过上网和电话查询,我们与纽约的一家海事卫星发稿系统供应商杰克先生取得了联系,但在咨询数天后,杰克突然告知,由于产量有限和赴海湾地区采访的记者太多等原因,我们需要的海事卫星MINI…M终端站库里缺货,如果现在预订,则要到3月中旬到货。我们又赶紧与佛罗里达州的一家供应商进行了联系,决定从那里购买海事卫星移动站。分社赶紧办妥购买手续,供应商答应收到汇款后第二天就将设备寄送到分社。    
    以往美军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媒体采访无不受到严格限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多数记者都远离战争场面,他们只能坐在沙特阿拉伯的新闻发布会上,等待军事官员的吹风,或是呆在航空母舰上,等待填鸭式的新闻公报。那时,美国的各大电视网主要播放的是由五角大楼提供的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高空录像资料,或是由将军们对着地图向观众讲解战况;少数随军记者尽管也能到指定地点进行采访,而他们拍摄的图像则要几天后才能播出。    
    五角大楼这次网开一面,对战地记者变得十分“慷慨”,宣称一旦美伊战事打响,将“不加限制地”让记者随部队一起上前线实时报道战况。五角大楼称,让西方媒体记者到战争第一线进行现场报道符合公众利益,因为这样可以防止伊拉克作“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听说,即使连以报道“基地”恐怖组织头目拉丹而闻名的“半岛”电视台也可以提出随军采访申请。    
    据美国国防部负责与媒体联络的布赖恩·惠特曼介绍,今年他们将大量采用所谓“嵌入”式的采访方式,即把挑选出来的记者编入美军,派他们到前线部队、航空母舰以及前沿阵地之中,与美军士兵同吃、同住、同行动,以加深他们对军人的了解,并进行更深入、更客观的报道。惠特曼说,他们希望被选中的记者要有长期随军的思想准备,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也可能是几个月,关键要看战争持续多久。    
    惠特曼说:“从许多方面来说,这是历史性的。”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军方允许如此多的记者跟随大兵们一起进入前线阵地采访,与作战或后勤部队共同行动,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也是美国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即使在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也只有30到40名记者与美军一起行动。在越南战争中,尽管记者也到前沿阵地或参加战争报道,但他们没有被如此大规模地“嵌入”不同部队。    
    惠特曼说,被选中的记者需要注射炭疽和天花疫苗,另外可能还需要接受一定的特殊训练,以掌握在战场上保护自己的基本技能。美军将为记者发放基本的防生化武器和放射性武器的装备,其他需要的东西一律由记者自己准备。    
    国防部上月在国内兵营为232名随军记者进行了军事训练,内容包括沙漠求生、战地救护和防生化武器袭击等。与参加二战和越战采访的记者不同,这些战地记者将不允许携带和使用武器,不能使用自己的车辆,也不用穿军装,但他们可以自己购买迷彩服。    
    新闻战方兴未艾    
    美伊两军尚未在阵前对垒,一场没有硝烟的另一场大战已在新闻媒体中展开。据报道,在伊拉克的各国记者加起来已有1000多人,驻扎在伊拉克周边国家的记者也大量增加。为了加强对伊拉克局势的报道,新华社已先后向海湾地区增派了6名文字记者、3名摄影记者和1名技术人员,并为巴格达等分社增配了多台海事卫星通讯设备。目前新华社在中东地区的记者和编辑总数已近60名,    
    在美国,三大24小时滚动播发的有线电视新闻网--福克斯(FOX)、有线新闻网(CNN)和全国广播公司下辖的(MSNBC)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卯足劲准备在另一个战场上为争夺观众而一较高下。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CNN以其时效快的现场报道异军突起,大出风头,并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龙头老大。但最近一年来,CNN受到福克斯的强健挑战,头把交椅的地位岌岌可危。因此,CNN决定在对伊战争中投入巨资再展实力,并派出像沃尔夫·布利策、尼克·罗伯逊、克里斯蒂安娜·阿曼普尔等大牌记者到前线报道战事。CNN已决定为这次战事报道拨款3500万美元。    
    MSNBC是微软和通用电器公司下属的全国广播公司两家的合资企业。对于处于第三位的MSNBC来说,新世纪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是摆脱老三位子的极好机会。1991年在巴格达为CNN服务的阿奈特这次加盟MSNBC报道伊拉克战争,势将为该电视台增色不小。当年,电视记者阿奈特作为留在伊拉克的唯一西方记者,利用当时惟一的一部卫星电话报道海湾战争,使CNN在电视界异军突起。与当年相比,记者们今天的装备有了很大改进,竞争也更加激烈。目前,至少有200至300台卫星电话分布在伊拉克,随时可以向外传送图片和文字。    
    新闻媒体对五角大楼允许记者随同美军进行报道的计划作出了积极响应。已经进入科威特为报道战争做好了准备的CNN主持人比尔·海默说:〃这将是创纪录的,因为我们将首次有机会对军事行动进行直接的采访报道。〃    
    事实上,美国报刊和广电媒体已经纷纷把自己的记者安插到了前线部队中或者是驻扎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部城市巴士拉等重要地方。目前,报名参加随军采访的记者至少有500人,包括文字、图片和电视记者,其中有100名来自美国以外的国际新闻机构,其中还包括以播放拉丹录像和录音带而闻名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不过,美军除了提供防生化和放射性武器袭击的装置外,要求随军记者准备物品。    
    据说五角大楼上周已经为报纸、通讯社和电视台分配了随军记者名额。预计最近这些新闻机构将上报随军记者名单,以便让他们有时间接种天花和炭疽疫苗。波士顿、旧金山、亚特兰大和休斯顿的主要报纸均分别得到了4到6个名额,男女记者报名均可。尽管一些记者回来后可能出书,但这次没有邀请准备写书的自由撰稿人参加战事报道。    
    曾在1962年代表《纽约时报》采访越战、并在1964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哈尔伯斯坦说,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对战争新闻的严格控制相比,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但关键问题是:“你能去你希望到的地方吗?”他说,战地记者接近士兵当然有好处,因为他们愿意与记者说心里话,真实报道战场画面。但俗话说“日久生情”,和士兵在一块儿待得时间长了,很可能会模糊记者本应保持的客观立场。    
    《新闻周刊》的洛奇报道过非洲、巴尔干和阿富汗战争,并曾在阿富汗与美军特种部队共同生活了一周。她说,五角大楼的新政策也给记者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如何在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士兵面前保持记者的独立立场。    
    不管在伊拉克还是在阿富汗,美军都对记者报道进行了严格限制,因此也有的记者担心国防部对稿件的审核会影响时效。国防部显然没有忘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塞弗记录下一名美军士兵用打火机在越南点燃一间茅草屋的镜头,激起了美国国内反战的怒火。自从越战以来,美军和记者之间一直存有芥蒂,互不信任。    
    不过话说回来,美军当然也不会让记者在战场上“自由驰骋”。虽然美军允许记者随军采访,但还不能指望记者们可以随心所欲、不受限制地发送新闻。    
    “他们当然不希望我们将行进在巴士拉通往巴格达公路上的美军坦克车这一现场画面直播出去,这样伊拉克人就会知道美军坦克的所在。”CNN首席新闻执行官乔丹如是说。    
    由于担心现代记者配备的各种电子采访设备可能泄露军事机密,五角大楼制定了战地报道守则,要求随军记者严格遵守。其中包括:    
    ——正在进行中的战斗情况必须在战地司令官同意之后才能够发布,否则不能进行现场报道。    
    ——以前常规军事行动的日子、时间、地点和结果,未经同意之前只能用笼统的语言来报道。    
    ——在战斗正在进行时,禁止随军记者报道“将威胁战争安全和军人生命的有关友军移动和作战部署等方面的具体消息。    
    ——为了保护作战安全可能有时会禁止发稿,但在安全警报戒除后将很快取消禁令。    
    ——军方将严格禁止涉及未来作战计划的报道,有关推迟或取消的军事行动也不得泄露。    
    ——部队指挥官为了作战安全可能暂时限制记者使用电子通讯设备。在作战或不利环境中记者在使用电子设备前必须提出申请。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驻白宫记者罗伯茨说:“从记者的观点来看,这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经历;而从个人的观点来说,战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罗伯茨的这句话也许代表了多数随军记者的想法。确实,奔赴战地采访,领略战争风云,经历炮火洗礼,对我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毕生难忘的经历。如果能够成行,我可能成为第一位随美军部队赴海湾采访的中国记者,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承载的重担、责任和光荣。不过,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一场战争下来,不知会有多少伊拉克人生灵涂炭,流离失所。虽然我期盼自己有这次随军采访的经历,但内心深处却在祈祷战争永远不会爆发,和平长驻人间。    
    


第一部分与美军签下“生死状”

    2月25日    
    当一份“生死契约书”摆在我面前时,作为新华社驻华盛顿的一名记者,我深知它的分量——我可能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美国邀请随美军进入前线采访的中国记者。但为了完成使命,我必须托付我的生命。     
    最大“受益者”实际是美国军方     
    美国国防部已经批准我作为美军随军记者,并将我编入部署在海湾的美国第五舰队,采访可能发生的对伊战争。同时国防部发来了长达7页的“生死契约”。这份“生死契约”的主体部分名称很长——《免除义务、免除责任、(对政府)保持无害以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