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宏基的世纪变革-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余三个次集团(宏电、明碁、宏科)虽然保留,但是宏电和宏科必须重组,使得各自拥有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能够相符。
各次集团所面对的管理课题
准二造分成五个次集团,等于是我针对每个集团的经营团队各出了一个管理题目,我也出了一个题目给自己作答,那就是我负责的半导体集团。要出题目,首先应该选择台湾产业必须找到好答案的题目,也是可以创造价值、有意义、有挑战的题目。其次,这个题目必须是有可能考及格的,我们的成绩必须达到七十分以上。
要选一个能够让各集团考及格的题目,就牵涉到自我评估,也就是要合理地评估自己能力的多寡。可是后来我发现,我交给他们的题目、我自己挑战的题目都必须调整,因为有的题目太难,有的却又太简单,与每个人的能力不相配。当时王振堂只管宏科,但是他的能力超过他只管宏科的责任,这就是题目太简单。林宪铭的题目则是太难了,RBU和SBU合并成为GBU之后,都由林宪铭负责,责任太重,必须调整。虽然花了一点时间沟通才形成共识,不过林宪铭自己也很了解这一点,因为形势就是如此,大家也都有共识。
至于李焜耀负责的明基,从成立之初就采取与宏碁不同的发展模式,明基以代工起家,靠制造能力奠定发展基础,不同于宏碁强调自有品牌的做法。明基早已独立发展多时,多年来累积的能力、资源能够和业务目标相配,所以一直都发展得不错。
准二造划分五个次集团之后,王振堂经营的宏科赚钱,李焜耀领军的明基也赚钱,但是我负责的半导体和林宪铭负责的宏电亏损或不很赚钱。表现不佳的症结出在准二造时选错考题,因为各次集团的版图分割、资源分配都不理想,无法奠定未来发展的正确基础,所以二造就要改考题。
我并不是随便改考题,而是根据微笑曲线来看哪里有价值,选择一个有价值、有挑战性、能够获得大家赞赏的题目。如果选错题目,努力考及格了,别人却不认同,结果就是白费工夫。像宏碁在二造之后专注自有品牌,不再兼顾代工业务,题目变单纯了,现在宏碁的品牌在国际扬威,营收和获利大幅成长,我在自有品牌这个考题上就算及格了。
如果要改考题,首先自有品牌和代工必须分家,也就是说,宏碁和宏科必须重组。
自有品牌是以经营品牌的基础最稳定、人力相对掌握度最高的宏碁科技作为主体,因为我从1981年开始就通过宏科在台湾经营自有品牌,无论在经销网、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已经打下很好的基础。宏科再并入宏碁电脑经营自有品牌的品牌营运事业,成为新的宏碁公司,由宏科总经理王振堂担任新宏碁的总经理。新宏碁的核心事业有三大块,第一块是信息产品,第二块是信息服务,第三块是渠道。把制造全部外包的新宏碁,将转型为营销服务的公司(表1…2)。
我在1976年创立宏碁的时候,就是只做贸易、研发和自有品牌的营销,将绝大部分的制造外包。1981年推出小教授一号电脑学习机就是初期的代表作,当时小教授一号绝大多数委由台达生产,台达制造得非常好,我们不必烦恼质量的问题,可以专心开拓市场。以微笑曲线来看,早期宏碁的左边(研展)很强,右边的营销在台湾也算是很强,1981年在新竹科学园区设厂,才开始有微笑曲线中间的制造。照这样看来,新宏碁调整了半天,等于是走回1980年代的老路。
有趣的历史巧合
回顾历史,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巧合。当年我们的研展实力很强,小教授一号其实并不是我们最早的作品,我们设计的第一个大量外销产品的客户是诚洲电子。林百里(现任广达电脑董事长)也委托宏碁设计家用电脑,时间大约是在1980年,当时林百里还在金宝电子任职。林百里的技术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只靠他一个人不够,而当时全台湾能够设计电脑的人只有我们这个团队,所以他就委托我们设计。1990年代初期宏碁要做笔记本电脑,一开始就是找广达替我们代工设计、生产一款膝上型电脑,后来这个产品并不成功,不过对照之前宏碁替广达设计家用电脑,多年之后角色互换,这样的变化实在很有趣。2000年宏碁二造改采多供货商策略,除了纬创之外,第一波向外寻求的供货商就是广达和仁宝,历史似乎一直在重复。
第一部分 二造宏碁第7节 集团重划分,资源重分配
宏电的品牌营运部门独立并入宏科之后,宏电原先属于制造的研制服务事业(DMS)也独立出来,并入为了配合分割而已先成立的纬创资通,成为专业的设计代工公司,由宏电总经理林宪铭担任纬创董事长,纬创集团旗下的转投资公司还包括建碁、启碁、连碁等。
第三个集团是以明基电通为主体,总经理仍是李焜耀,我担任董事长,到了2002年我才交棒给李焜耀,由他接任明基董事长。明基已经独立运作多时,所以自成一个集团,旗下还包括友达、达信、达方等公司。
在这三大集团之外,还有一个属于总部的经营暨管理事业(HoldingandInvestmentBusiness,简称HIB),掌管集团的转投资事业,独立出来之后就是中华智融集团,也是我从宏碁退休之后要专心经营的事业。
二造将集团重新划分之后,资源重新分配,而且把每一个人的题目变简单,符合简化、专注的原则。以宏碁来说,目前的短期营运项目由王振堂专注去做,我只抓大方向和重点,并且花较多心思思考公司未来发展。为了公司的长期发展,不得不多元一点点,不能都是硬件,也要有一些软件和服务,但是软件和服务都是未来式,如果要跟现在的业务混合在一起做,就会造成经营没有效率,所以属于未来的营运项目王振堂不能分心去做,这都是简化、专注,主要是为了执行力能够贯穿。
共享品牌的冲突
新的组织划分解决了代工和自有品牌的冲突之后,又面临宏碁跟明基共享品牌的冲突。明基在2001年年底改用BenQ品牌之前,产品用的是Acer品牌,公司名称则是AcerCM(municationandMultimedia,通信和多媒体)。以前宏碁的规模比较大,所以是以宏碁为主,明基为辅,明基借重宏碁的力量来销售。但是随着宏碁和明基的规模都越来越大,甚至明基的制造实力和规模都已经成长到比宏碁还要大的时候,明基就发现他们处处受制于宏碁的销售单位。因为宏碁往往不是把明基的产品当作独立的产品来销售,而是卖宏碁的产品顺便卖明基的产品,例如卖电脑顺便卖监视器。此外,明基的产品线很多,但是销售单位总是比较习惯卖熟悉的产品,因此难以照顾到明基的每一项产品,无法满足明基的需求。
从宏碁的角度来看,也不满意跟别人共享品牌。Acer这一个品牌要分给很多家公司的产品来用,打仗时大家都宣称自己是Acer,好的产品也叫Acer,弱的产品也叫Acer,Acer就没有很精确的定位。而且一个品牌很难照顾到每家公司的每种产品,所以明基总是不满意。因此,王振堂很早就对李焜耀说,既然明基认为宏科做不好,那就干脆放手给明基自己管营销。宏碁早在二造之前就已经陆续放手了,最先实施的就是中国台湾和大陆,宏科在这两个地区并不是明基的独家代理,但是其他地区依规定只能通过各地区的RBU来卖(台湾地区就是宏科)。
不过,同一个品牌由不同的公司来管,一定会有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宏碁分割、宏碁自有品牌与宏科合并的事宜敲定之后,接下来我们所有的精神都放在如何利用Acer一个品牌同时卖宏碁跟明基的产品。这件事协调了很久,主要参与协调的人就是我和王文璨(原宏碁品牌管理副总经理,现为明基全球营销总部总经理),王振堂跟李焜耀也不断地开会,规划一些准则。但是这些准则都无法落实,我们很快就发现,与其共享一个品牌造成冲突,还不如另创品牌。
2000年年底我们正式宣布进行企业再造,2001年的第一季和第二季都在协调宏碁和明基如何共享品牌,在第二季我们就决定明基要另创品牌。2001年12月明基正式对外宣布自创品牌BenQ,公司的英文名称也由AcerCM变更为BENQCorporation。来年5月,公司的中文名称由”明碁电通”改为”明基电通”。
组织分割与品牌分立的执行问题
宏碁跟纬创的分割,以及Acer和BenQ品牌的分立,都像是连体婴的分割,只是公司的分割是有形的,品牌的分立比较是无形的。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分割,难免会有冲突,都需要时间调适。
自有品牌和代工的性质迥异,因此宏碁跟纬创的分割看似明确,但在执行时还是难免有问题。以人的分配来说,研发和品管的人理应留在纬创,但是宏碁虽然不做制造,还是需要懂研发和品管的人,因为他们要把制造外包,必须订规格,对外采购也要懂品管,那么研发和品管的人要如何分割?好的人才两边都想要,应该由主管决定怎么分配,还是由员工自己选择?这种有关人员和财产分配的问题很多。
产品供应的问题更麻烦。以前宏碁都是由纬创负责供货,分割之后宏碁打算对外采购,增加其他的供货商,纬创心里就不是滋味,而外面的供货商也会有疑虑,不确定宏碁是不是会长期采购。
此外,过去宏碁和纬创是同一家公司,要求自己人的质量比较不容易,要求别人就容易多了,因此分家之后,宏碁对纬创的质量要求更严格,一时之间,纬创的心理很难调适。还好这只是过渡期的情况,现在已经调适得好多了,产品质量和服务都达到一流水平,更胜于竞争者。
品牌的分立,也需要调适期。针对可能出现的争议,宏碁和明基原先都已经谈好处理原则,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冲突还是难免。明基使用Acer品牌整整十年,在市场上已经建立了一些基础,转换到新品牌的过程中,多少会有一些冲突和误会。例如,当初宏碁同意给明基一年的时间,让他们向市场说明BenQ原来的品牌名称是Acer,但是传到后来,有些人以为所有Acer品牌包括宏碁的产品都要改为BenQ,Acer要消失了。又如刚分开的时候,明基的监视器都收回去自己卖,结果宏碁没有监视器可卖。此外,经销商要如何分配,也有问题。
这类冲突在2002年最多,2003年开始慢慢减少,到2003年的下半年就已经没有什么冲突了,品牌分立的整个过渡期大约是两年半。
第一部分 二造宏碁第8节 新宏碁的内忧外患
二造把泛宏碁集团分为三个集团之后,王振堂面对的挑战最大。明基独立运作已久,一直都是赚钱的,当然没有问题。纬创的挑战虽然很大,但问题比较单纯,只是竞争对手强劲而已,生存不是问题。王振堂面临的则是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问题。他本来领导宏科,业务范围是三人当中最小的,只有台湾和大陆市场而已,新宏碁成立后,他的责任突然加重很多,而且问题一大堆,可说是内忧外患。对内而言,宏碁跟纬创和明基都各有冲突,在外又有一堆”藩王”,全球各个市场的藩王不仅割地为王,而且有很多海外组织并不健全,需要整顿。
面对内忧外患,王振堂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新宏碁的价值观。原本总公司的心态就像菩萨一样,普渡众生,不阻止子公司来母公司拿好处,子公司好母公司自然功德圆满。但是分家后情势不同了,现在总公司是泥菩萨,自身难保,所以王振堂坚持所有伤害母公司利益的事全都不能做。也就是说,现在必须以宏碁的利益为优先,所以为了产品要有竞争力,就要外包,不再拘泥于纬创独家生产,而明基如果要阻挡宏碁,宏碁绝对不能闪躲退让。
王振堂的挑战最大,所以二造之后我花最多工夫的地方就是新宏碁,我必须为他排除困难。他的新措施,我全力支持;他决定外包的时候,我也同意,纬创就比较没有话说;他跟明基起争执的时候,我不能打击他;他把外地的藩王变成帐内的将军时,我要出面到海外替他讲话。
新宏碁从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时空环境也不同于以往,所以整个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都要改变,这方面更需要我的协助,因为整个宏碁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都是我带出来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实际是由我来发动这些改变,只是王振堂必须在场,确认这些改变都是他需要的。
为了配合新宏碁转型为营销服务导向的公司,我们在2002年6月22日举办了”新宏碁主体意识强化营”,与会的都是处级以上的主管,经过与会主管的深入讨论,确立了新宏碁的共同信念是,以服务为荣,以宏碁为傲,同时也提出五项核心价值:获利、服务、专业、效率、活力(表1…3)。
“三一三多”的营运模式
二造在第二个层面的改造就是营运模式改采”三一三多”策略。”三一”是指单一公司、单一品牌、单一全球团队,目的是为了集中、简化、专注;”三多”则是指多供货商、多产品线、多渠道,目的是避免受制于人。
“三一”策略
“三一”当中的单一公司是指,公司里面虽然可能有很多子公司,但是所有的子公司原则上都是宏碁百分之百拥有的,我们把他们整个视为一家公司来经营,如此才能统一指挥权,不像以前各自为政,鼓励”21in21”(21世纪在全球有21家上市公司)。
至于单一品牌,以前宏碁除了Acer之外还有很多品牌,例如AOpen(建碁)、Apacer(宇瞻)、ALI(扬智)等,现在除了明基已经更改品牌之外,扬智、第三波、宏碁戏谷等全都不能再用Acer,并且限期改名。现在不管泛宏碁集团有多少个品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