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衣装秘语-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姓名、享年若干。在堂屋家神神位前另置“祖先牌位”,供奉直系亲属各祖先,在祖先牌位侧,置“代荐牌位”,供奉旁系亲属各祖先。这两个牌位是家中死了人的连带设置,表示对新故亡灵一起祭奠,而将旧亡灵分别亲疏进行。丽江塔城地区纳西族家家都设有祭祖台,设在正房内后山墙壁上,长约六十厘米,高约四十厘米,深约三十厘米,分上下两层,中间隔以木板,上台放祖先神灵木偶,下台放专祭食物,祭台意为“祖先神灵木偶坐处”。摆设祖先神龛的位置多种多样,有些民族将供奉祖宗神灵的神龛置于屋檐下,有的民族则在家中的某一地方设置小型祭台祭祀祖宗;有的彝族将祭祀死者的祭桌放置在房门外的屋檐下。有的傣族祭祖的神桌则放置在特定的房屋中。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祖宗神位和祭桌分别放置在房屋内外的不同地方,以供家人进行祭祀。哈尼族的家庭祭祀活动,主要向“阿培候勾”祭献。所谓“阿培候勾”,是用竹篾编成的一块小篾笆,宽约四十厘米,长约五十厘米;有些地方则编织成一长方形的竹篮子,内放一个碗口大的小篾桌和一把旧剪刀。“阿培候勾”的数量及设置的地点不完全相同。多数人家设有二个“阿培候勾”,一是安放在堂屋的右角墙壁上,二是安放在堂屋门外右边的墙壁上。一般都是用木桩把篾笆或竹篮固定在墙壁上,使篾笆与墙壁呈九十度角,形成一个小小的平台。家中的“阿培候勾”是自家祖先歇息和享祭的地方。堂屋门外边的“阿培候勾”是外祖先即外家的祖先歇息和享祭的地方,这是哈尼族崇拜母方祖先的痕迹'18'。毛南族还愿仪式的供桌共摆六张,其中许愿桌摆在屋檐下靠右一边,桌上放七个碗、七个酒杯。亲官桌摆在屋前的左角,桌上摆一挂生猪肉、一个碗、一个酒壶、六个酒杯。保筵桌摆在中堂神龛下,是专为敬请三界公爷来保筵而设的。敬宗桌摆在祖宗灵位前,桌上除碗盏外,桌边还有一头乳猪,两只鸡,上香敬请祖宗返乡入筵。洗面桌摆在主家卧室门边,万岁娘娘一降临,先到这里洗脸用餐。剪花桌摆在主家卧室门的另一边,与洗面桌相对。神坛用几张大方桌合成,搭在屋里一处较宽敞的地方,背后靠着墙壁。坛前用四条竹子扎成三道门,中门上的横幅写“恭迎圣驾”四个大字,侧门上用红纸各剪一只梅花鹿和一只凤凰贴上,两边对称。神坛后面墙壁上挂花林仙官、万岁娘娘、三界公爷、雷王、三元等五幅神像。神台的中央,安放一座竹扎纸糊的花楼,红门绿窗,形如宝塔,很为华丽,专供万岁娘娘降临安居。坛前的上空,用竹片搭一小棚,棚下挂满五颜六色的插柳纸'19'。不同地点放置的祭桌实际上成为各种相应神灵的象征符号。    
    


第四部分:宗族承诺的象征火塘(1)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中通常都有一个或几个火塘,成为人们在家中取暖、照明、做饭、睡卧乃至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祭祀神灵的重要场所。有的学者认为,火塘分别是家庭、家族关系、生计和性别的象征。一个家庭需要有一个火塘作为取暖及煮饭的工具,但在一座新房建成或一个小家庭从父母的家庭中分离出来举行隆重的置火塘及点火礼时,火塘的意义就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范畴,而成了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另立火塘,标志着家庭的分化,由一个家庭中分化出的血缘关系的家庭便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由于人们尊重火塘神,认为火塘的神灵能左右人们的生计与生殖,因此火塘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了作为生计与生殖的象征意义。在某些民族的家庭中,火塘分别有男火塘和女火塘,于是火塘又具有性别的象征'20'。不过仅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火塘通常是多种神灵的象征,人们祭祀火塘或在火塘边举行祭祀活动就是对这些不同神灵的敬奉。    
    在有的少数民族中,火塘是祖宗神灵的化身,祭火塘成了家人祭祀祖宗的重要仪式。广西天林木柄瑶祖宗神位的位置十分特别,不像汉、壮族那样设在厅堂上,而是设在靠近屋檐那一边的火塘边,不设什么香炉,也没有什么神位牌,更没有什么供桌,祭祀时把供品摆在地下,在火塘边插几炷香就行了。普米族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将分成三个部分并居于三处,其中之一是在自己家中火塘及铁三角架附近。彝族支系撒尼人的火塘是家神之所在,故人的魂都附在火塘里。三角架是由古时的“三块白石支起锅”转化来的。在三块锅庄石中,靠南边的一块代表火神,上首一块是男人魂魄聚集之所在,下首一块则是女人魂魄集聚的神物。怒江白族每个家庭没有专供祖先牌位的家堂或神龛,火塘和铁三脚架实际上成为代表祖先的所在地。在人们的观念中,火塘就是管理整个家庭的家神或家鬼。铁三脚架的三个脚各有不同的作用:一个脚管全家人的生命,一个脚管全家人的财物,正对着大门的一个脚负责守卫家门,好的东西不让它出去,坏的东西不让它进来。兰坪白族支系那马人称火塘为“佐不地”,简称为“佐”。他们对“佐”有着许多崇拜仪式及习俗。“佐”大多设在左边房间内。“佐”呈四方形,大约四平方米,中间放置铁三脚架。在那马人心目中,“佐”和“家”的观念密不可分,他们不仅把“佐”看作“家”的中心,而且把“佐”看作“家”乃至“族”的象征。事实上,那马人把“佐”看成全家庭的保护神,以“佐”为家庭祭祀的中心。丽江纳西族的火塘神也称为“佐”,相传是十个无父无母的兄弟姐妹,天神叫他们专司人间火塘,每月初一下凡,察看各家火塘及火塘周围的情况,并把所见所闻记在火塘周围,二十四日上天禀告天神。因此,纳西族有每月二十四日前清扫火塘及清除火塘周围门板梁柱上的灰尘的风俗,意思是清除掉火塘神兄弟姐妹所记下的东西,使他们不能禀告给天神。永宁摩梭人的祭祖又叫祭锅庄。锅庄是一块正方形或圆形的长条岩石,直立在正房中心火塘的上方,介于火塘与灶之间,露出地面约一市尺许。每个摩梭人家庭都有这样一块锅庄石,代表祖先的神位。在有的少数民族中,火塘的数量不同象征的神灵也就不一样。撒尼人称家里的火塘为“阿朵奔”,认为这是善神所在的地方;送鬼的火塘叫“罗火登”,认为那是恶神盘踞的地方。据说,撒尼人居住的地方共有十七个大火塘,二十四个中火塘,一百七十二个小火塘。各村各寨的“小鬼”就在小火塘焚烧;为害几个村寨的“中鬼”就弄到中火塘焚烧;在整个地区作祟的“大鬼”得赶到大火塘去“火化”。小火塘、中火塘和大火塘分别成了小鬼、中鬼和大鬼的象征性居所。     
    凡是敬奉火塘为神灵的民族都对火塘形成了许多带有象征性的禁忌规范。彝族撒尼人的火塘是神圣的,因此彝家有许多与此相关的禁忌。火塘里的火须常年不断,明火熄了,也得用草灰捂住以保存火种;儿孙长大分门立户时,须将火塘里的火炭分成相等的份数,各人带走一份。最忌火塘边生霉菌、长杂草,那是家道衰亡之征兆。切忌向火焰喷水,也不准在火堆里拨撩,更不准向火塘吐唾沫、抹鼻涕以及烘烤鞋垫、裤衩之类,亦不准从火塘中央跨过。永宁摩梭人的锅庄石是神圣不可触动之物,任何人不得从上跨越,不能在上面放置其他物品,更不能在上面抹鼻涕之类的东西。白族那马人对火塘“佐”有许多禁忌:不能踏三脚架,不能从三脚架上跨,不能使不清洁之物沾在三脚架或“佐”上,不能在“佐”上放屁或跷二郎腿等等,否则就是对“佐”的亵渎。特别是忌向“佐”上泼水,以免污染祖灵;不准扫地,扫地即意味着赶走祖灵。若犯此忌,则尔后子女不慎滚入火塘,或为火烧伤,或庄稼收割季节反常,均将被视为祖灵之报复。傣族每家竹楼里的火塘一旦安装好以后,就不能随便移动,包括支锅的三块石头也不能更换;如若移动和更换,必须选择吉日,或在翻盖房屋、老人去世的时候进行。平时做饭烧柴,也要按一定规矩进行,不能违背火塘神的意志;任何人也不得从火塘上跨过,以示尊重和敬仰。广西天林木柄瑶火塘边供奉祖宗神位那一边是很神圣的,长辈或客人才配坐那一边,成年妇女特别是坐月子的妇女是不能坐那一边的,否则就被认为是对祖宗的不敬而受到谴责。


第四部分:宗族承诺的象征火塘(2)

    在以上这些少数民族的家庭祭祀中,人们大都以火塘作为祭祖活动的重要场所。怒族室内的祭祖活动大都在火塘边举行。祭祖分平时祭祖和节日祭祖两类。平时祭祖比较简单,但十分频繁。凡是举行婚礼、办理丧事、建盖新房、婴儿取名和举行宗教仪式等等,都要在火塘边祭祀祖先。每逢节日,要面对着火塘,请求祖先保佑全家人无灾无病,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时,一般是将酒、茶、菜、饭或肉放或倒一点在铁三脚架上,以表示对祖先的敬意。永宁摩梭人每日三餐和喝茶之前,都必须将一点饭菜置于锅庄石上,或洒点茶水,先敬献祖先,然后才能进食。在每年收割蚕豆、荞麦、小麦、包谷等庄稼之后,各家开始吃某一种新收获的粮食时,也必须先祭锅庄石,请祖先尝新。普米族除了日常的祭祖活动之外,家人每日三餐之前,都要将食品先置于火塘三脚架上,或泼洒少许茶水、酒,表示敬献祖先,然后全家才能饮用、进餐。此外,每逢节日、婚丧、过继养子养女、小孩出生命名、迁居新屋、行成丁礼或成交生意等生产、生活中的大事,都必须在火塘旁边祭祀。白族那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敬祭火塘 “佐”。凡有好吃的食物,必须祭献过祖先及“佐”后才能吃,男主人要将少许茶、酒之类泼几滴在三脚架上。上山开荒、伐木前,要祈求“佐”神保佑。出远门时,要祭“佐”与诸神,以求逢凶化吉,一路平安,事事顺心如意。家人患病时,要祈求“佐”神,为病人招魂撵鬼,虔诚而庄严地向“佐”敬香,说明患者灵魂被吓跑的原因,请求“佐”神帮助招魂。若遇婴儿久病不愈、萎靡不振时,除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外,还以将婴儿拜寄给“佐”的方式来为之消灾弭难。“佐”还是祖灵在春节期间从死后居住地返回故乡与儿孙欢聚时落脚栖身的圣地。腊月二十五日,是祖灵返家时期,要向“佐”敬香后举行“接祖”仪式。此时期内,若受亲友邀请,离家前须烧火做饭,向祖先和“佐”献过后才能走。    
    在有的少数民族中还形成了建新火塘的祭祀仪式。丽江纳西族盖新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建正房平台和平台中心的火塘。火塘建好后,要择吉日举行“升火”仪式,庆贺新房的落成。请一对家世清白、家道兴旺、子女多而健康的夫妇来做“升火煮水”人,并请东巴来举行祭家神、祭火塘神的仪式。傣族的火塘,是每个个体家庭的主要保护神之一,是家庭成员重点祭祀和供奉的对象。傣族把新房盖好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安置火塘。火塘要用四根上好的长方木做成一个方方正正的木框,安放到竹楼上堂屋中两棵主要神柱的中间,用既粗又圆的木柱支撑好;火塘底下先用芭蕉叶垫好,再选好的泥土填平、踩牢,然后选三块坚硬的石头做支锅的三脚架放在火塘上。火塘安装好以后,就举行贺新房的仪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火塘旁为主人拴线,祭灶神,祝愿主人在灶神的保护下过幸福日子。祭完灶神以后,主人就得到了承认和保护,才能迁进新居。景颇族新房盖好后,要请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点燃火塘,以示新房生活的开始。重视火实际上是对火的崇拜。    
    


第四部分:宗族承诺的象征树林

    以树林为祭祀场所的现象在古代的匈奴、鲜卑等民族中曾存在过。《史记·匈奴列传》载:“秋,马肥,大会林,课校人畜计。”颜师古注:“者,绕林木而祭也。鲜卑之俗,自古相传,秋祭无林木者,尚竖柳枝,众骑驰绕三周乃止,此其遗法也。”这是一种祭祀树神的特殊方式,即在有树林的地方,人们直接围绕树木开展祭祀活动,而在没有树林的地方则骑马围绕竖起的柳树枝代替树木进行祭祀。人们之所以把树林作为祭祀场所,与人们对树神的崇拜以及树林中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关系。    
    在中国一些信仰树神的少数民族中,人们在树林中祭祀树神的现象非常普遍,并在供奉树神的树林中形成了某些特定的禁忌规范。云南路南撒尼支彝族具有社祭性质的“密支”祭祀活动地点在“密支林”举行。撒尼彝区每个村寨都封一片山林为“密支林”,在林中又选一棵古老而高大的树象征密支林中的“密支神”,密支林中的一草一木,自封为神山之日起,严禁折伐,不可冒犯。天长日久,密支林蓄成古藤盘缠的原始森林,使人形成神秘之感,视为圣地。石屏哨冲彝族聂苏支祭祀传说中的英雄始祖“阿保”的“眯嘎好”仪式的场地为龙树林或龙神林,彝语称为“眯嘎丹”,“丹”即树林之意。“眯嘎丹”内绿树苍苍,神圣庄严,不许放牧,草木不许随意铲伐。川西南石棉藏区,各寨山后都有一片茂密的山林,不能在其中放牧,更不能砍伐,是全寨的神树林,可主全寨的福祸。耿马傣族的林是寨神的居处,为阴森茂密的一片丛林地,小则一两亩,多则十多亩。其中无任何设施,边缘也无鸿沟围墙之类,牲畜不入内,小孩大人更是不敢攀折枝杈,乱取柴火,唯恐触怒寨神。还有一些民族祭祀其他神灵时,也选择在树林中进行。佤族举行“砍牛尾巴”的主要意义是把所供的旧人头送到寨外人头桩处。此处是一片阴暗的森林,称为鬼林,所有旧有人头都送到此处。在人头桩处有一棵高高的红毛树,就在这棵树旁祭鬼。    
    祭树神的民族选择某种特定树木作为树神的祭祀活动通常就是在树林中进行的。哈尼族每一村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