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说开朝十四帝-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46节 手段最狠的反贪皇帝

    还是在大明王朝建立的前夕,朱元璋将文武百官请到自己的身边,给大家出了个题目:元朝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不久将诞生的新王朝当务之急是什么?请大家各抒己见。    
    高参刘基首先进言:“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整肃,然后才能实施新政。”    
    朱元璋感到言之有理,也深感大明朝的当务之急,应是制定法律,以法治国。根据朱元璋的命令,法律的制定工作加紧进行,到洪武三十年(1397)正式颁布了几经修改的《大明律》。《大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    
    《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者,不管主、从犯,一律凌迟,祖父、子、孙、兄弟及同居的人,只要年满16岁的都要处斩。    
    对官吏贪污,处罚也特别重。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清,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中充军。官员若贪污赃银60两以上,将被处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命在各府州县衙门左侧设皮场庙,就是剥皮的刑场,贪官被押到这里,砍下头颅,挂到竿子上示众,再剥下人皮,塞上稻草,摆到衙门公堂旁边,用以警告继任的官员。    
    朱元璋对自己制定的法律,带头实行,而且执法是相当严厉,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中是少有的。他的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后来河桥巡检司的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他还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    
    朱元璋惟一的亲侄,开国功臣朱文正,亦违法乱纪他毫不留情废了他的官职。开国功臣汤和的姑夫,自以为有硬邦邦的靠山亲戚,就隐瞒常州的土地,不纳税粮,朱元璋也将他依法处死。    
    朱元璋当皇帝的30年中,还公开镇压了几起大贪污案,其中最大的是郭桓案。郭桓案发时为户部侍郎。洪武十八年(1385),御史余敏等告发北京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官吏李或、赵全德等人,伙同郭桓等人贪污舞弊,吞盗官粮。朱元璋抓住线索,命令司法部门依法严加追查。这个案子后来又牵连到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杰、工部侍郎麦志德等高级官员和许多布政使司的官员。贪污盗窃的钱折成粮食达2400多万石。案件查清后,朱元璋下令将赵瑁、王惠迪等人弃尸街头;郭桓等六部侍郎及各地方布政使司以下的官员有上万人被处死;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被逮捕入狱,严加治罪。各地卷入这个案件的下级官吏、富豪,被抄家处死的不计其数。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47节 特务政治监察官吏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又正式把自己身边负责警卫事务的亲军都尉府(前身是拱卫司)改为锦衣卫,其职责是秘密侦察大小官吏的活动,随时向朱元璋报告社会上不公不法之事。同时,还授予锦衣卫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的一切大权。在锦衣卫内设立了特殊的法庭和监狱,将锦衣卫变成了正式的特务机构。    
    朱元璋在位的30多年间,特务多如牛毛,遍布街巷路途,严密监视着朝野内外、文武官员的活动。吏部尚书吴琳已告老回乡,但朱元璋对他仍不放心,便派特务到吴琳家乡去侦察其活动。特务来到稻田,只见一个农民模样的老人从小凳上站起来,便上前问道:“这里有个吴尚书吧?”老人回答:“敝人便是。”朱元璋听了特务的这一报告后非常高兴。    
    大学士宋濂一次在家设宴招待客人,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天请客,喝酒了吗?做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做了回答。朱元璋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国子监祭酒宋讷一天在家暗生闷气,偷偷监视他的特务竟把他这时的样子画了下来,上报皇上。朱元璋见了宋讷问道:“昨天你在家生什么闷气呀?”宋讷照实作了回答。他吃惊地问朱元璋如何知道此事?朱元璋将画像递给他,他展图一看,方才醒司,慌忙磕头谢罪。还有一大臣一日无事,在家与妻妾玩麻将,无意中丢了一张二万,怎么找也找不着。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这个大臣昨天在家干什么,该大臣如实说是在家与妻妾玩牌,请皇帝恕罪。朱元璋听后说:“卿不欺我,朕不怪也。”说完从袖中摸出一张二万扔给了他。    
    朱元璋害怕受廷臣蒙蔽,常常和侍从易服微访,对臣僚进行私察。不巧,这天罗复仁和他的妻子正在家粉刷破旧的墙壁,他一见皇帝驾到,急忙叫妻子搬过小凳,请皇上坐。朱元璋环视了罗家的房舍家具,一见家贫如洗,十分感动,说:“贤士怎么能住这样破的房子呢!”马上下令赐给他一座城中的大宅第。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48节 铲除功臣弊乱

    在体制变革中集中皇权,    
    铲除功臣弊乱    
    大明政权建立以后,朱元璋借鉴历史上成败治乱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以改革旧制,建立高度中央集权为目标的政治活动。    
    朱元璋的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地方机构开始的。元朝地方设置的行中书省,是从中央的中书省分设出来的。职官的设置同中央中书省一样,掌管着一个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地位显赫,权力很大。实际上一个行中书省,就是一个小独立王国。想当年,朱元璋也做了几年行中书省的丞相,所以他对元代设置行中书省的弊端看得最深切。    
    在一番准备之后,朱元璋于洪武九年(1376),下令废除了地方上的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其权力范围也只限于民政和财政,按照皇上的意志管理地方政事。当时全国共设13个布政司。同时,地方上还设置了管理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和管理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3个机构彼此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同时直接听命于朝廷的指挥。    
    实现了对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之后,朱元璋又开始集中精力改革中央政府机构。首先是对总揽天下政事的中书省实行改革。本来中书省在中央的各个权力机构当中,位置最高。其行政长官左、右丞相,又负有统率百官之责。这样君权与相权,皇帝与丞相的矛盾最易激化。明初的第一任左、右丞相分别是李善长和徐达。李善长为人处事,向来以小心谨慎著称;徐达则较多时间是带兵征战在外。他们都没有与皇上朱元璋形成大的矛盾冲突,但相位传给胡惟庸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胡惟庸是开国第一号功臣李善长的女婿。他依仗着李善长这个后台当上了左丞相,在朝中大权独揽,独断专行,官员升降、生杀大事,都自作主张,不向朱元璋请示;朝野内外的报告,凡对自己不利的全扣下来;想做官、升官的人,失意的功臣、武将,都奔走他的门下;收受金银、绢帛、名马、玩物不计其数。他四处网罗自己的党羽,培植自己的亲信,组织自己的小集团,打击异己力量,称霸天下。    
    胡惟庸如此胡作非为,不仅危及明王朝的安定,而且和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也必然会发生尖锐的冲突。朱元璋下决心寻找机会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以巩固皇权。一天,胡惟庸的儿子乘马车在南京城里招摇过市,不小心从车上跌下摔死了,胡惟庸判车夫抵命。朱元璋知道后,十分气愤,他非要胡惟庸偿命不可,胡惟庸请求,向车夫家人赔偿金帛以了此事。朱元璋坚决不准。胡惟庸听了十分紧张,遂坚定了起事政变的决心。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入奏,诡称其住宅中井出醴泉,请朱元璋去观看。朱元璋好大喜功,信以为真,也就匆匆驾车出西华门。他正行进中,突然内使云奇冲上跸道,拦住车马,慌忙中一时几不成声。朱元璋以为不敬,即令左右侍卫棍锤乱下。顿时,云奇右臂被砸断,生命垂危。但他仍用左手直指胡惟庸的宅第摇晃。朱元璋猛悟,急忙返驾登城,远远望见胡惟庸宅第中绕有兵气,以此定胡惟庸谋逆,立即发御林军逮捕胡惟庸,将其抄家灭族。同时宣布撤销中书省,罢除丞相,提高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上负责。并且规定,后代皇帝不得再立丞相,大臣中如果有奏请再立者,处以重刑。    
    胡惟庸被诛后,朱元璋顺藤摸瓜,借题发挥,将那些行为跋扈的、心怀不满的、危及皇家统治的,统统罗织为胡党罪犯,处死抄家。胡惟庸案株连蔓引,先后持续了数年,前后共杀掉了官员3万多人,连位居“勋臣第一”,年迈退休在家,已77岁的李善长,及全家70多口人也一齐被杀。    
    朱元璋继废中书、罢丞相之后,又对中央监察、审判机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原先,中央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改为都察院,下设13道,110名监察御史。其职权是纠劾百官,辨明冤枉。凡是大臣奸邪,小人构党,擅作威福,扰乱朝政的;或是贪污舞弊,心术不正,变乱祖制的都要检举弹劾。    
    这些监察御史本来只是七品官,但在朝可监察一切官僚机构,出使到地方则是代表皇帝,小事立断,大事可直接报告皇上裁决。    
    经过这样一番改革整顿,朱元璋的皇权确实是强化了。但皇帝的政务也随着繁重起来了。过去政务有丞相协助,现在朱元璋一人独揽大权。事无巨细,从清早至深夜,他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处理政务和批阅文件上,就是吃饭他也在想着政务,每想到一事,就顺手写在纸上,别在衣服上。有时事情记得多了,纸挂得满身都是,待上朝时就一一把它处理了当。    
    政务的纷繁使朱元璋喘不过气来,长此下去,不是皇帝身体要累垮,就是延误军国大事。为此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设置了华盖殿、文化殿、武英殿、文渊殿、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品级比较低的编修、检讨、讲读等官来充任,以帮助朱元璋阅读奏章,处理起草文书,以备顾问。这样,昔日的忙乱现象逐渐改观。    
    朱元璋发迹于红巾军,称帝后自然特别重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原统领全国军队的是大都督府,朱元璋任命自己的亲侄儿朱文正为大都督,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后来朱元璋觉得大都督府权力太大,便于洪武十三年(1380),在废中书省的时候,把大都督府也一分为五。设立了左、右、中、前、后五军都督府,分统全国军队。各都督府只管军籍、军政,没有指挥和统帅军队的权力。兵部有颁发军令、铨选军官之权,也不能直接指挥和统率军队。发生战事需要指挥调动军队时,由皇帝亲自任命军事统帅,兵部颁布调兵命令。战事结束后,军归卫所,主帅还印。    
    经过这样一番改革,避免了悍将跋扈、骄兵叛乱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军权集中到皇帝手中了。不过朱元璋对将领们还是不放心。后来他又采取分封藩王的制度,把他的儿子分别封到各重要城镇去做亲王,用以监视控制各地的军事将领。这些分封的藩王按规定都配有护卫兵,少者有3000多人,多的可达1.9万多人。他们还有指挥当地卫所守镇兵的大权。遇有突发事件,封地里的卫所守镇兵,在接到盖有皇帝御宝文书的同时,将领们还必须有藩王的令旨,才能调动。    
    随着朱家王朝的建立和巩固,昔日与朱元璋枪林弹雨、风雨同舟的将领,现在成了新王朝的显贵。他们官封公侯,爵显禄厚,在个个弹冠相庆之余,有的渐渐骄横放纵起来。    
    开国大将蓝玉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他麾下骁将十数人,威望都很高。蓝玉作战非常勇敢,立有赫赫战功,官封凉国公。他自恃功劳大,便骄傲起来,恃势横暴。他家里私蓄奴婢假子有数千人之多,到处敲诈勒索,霸占民田,百姓向御史告状。御史官依法提审,蓝玉竟一顿乱棍把他打走。政府明令禁贩私盐,他却令家人进行走私活动。他北征归来夜过喜峰关,守关将士因为没有及时开关迎接,他竟纵兵毁关而入。    
    这些勋臣宿将们的腐化堕落,不仅严重地妨碍了朱元璋统治效能的提高,而且功高震主。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开始对蓝玉这些功臣展开了无情的镇压。    
    洪武二十六年(1393),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得此信即命锦衣卫发兵掩捕。蓝玉被砍头,并抄斩三族。凡与蓝玉有接触的朝臣,列侯均坐党夷灭。蓝玉案先后诛杀1.5万人,把军队中功高位显的元勋宿将,几乎一网打尽。    
    除胡惟庸、蓝玉两案外,所剩无几的功臣也先后被以各种罪名赐死、鞭死或砍头。徐达是被朱元璋列为开国功臣第一,他生背疽,这病最忌吃蒸鹅。朱元璋在他病重时偏偏赐蒸鹅给他吃。徐达知道皇帝是在要自己的命,只好含着泪水,当着使臣的面吃下了蒸鹅。没有几天,徐达就辛酸地离开了人世。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等也因失宠,先后被处死。    
    这样,功臣宿将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只有汤和这个和朱元璋同村长大的放牛娃,知道老伙伴现在对老臣宿将不放心。他就主动交还兵权,告老还乡,绝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    
    朱元璋这种杀功臣立威,以猛治国的策略,自己虽然没有公开忏悔过,但在他行将告别人世的时候,曾下令后人不准学习他这种做法。他说,这套办法只是权宜之计,他希望在他之后,大明朝尽快步入封建法制的轨道,尽快出现一个繁荣安定的局面。


第三部分 明太祖朱元璋第49节 为子孙“削棘”的苦心

    朱元璋认为太子柔弱,难以驾驭桀骜不驯的功臣,因此他要在死前为子孙铲除。太子老师宋濂,早年追随朱元璋襄赞军事,立有大功,官至学士承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