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说开朝十四帝-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六国的残余贵族,汉高祖也同样没有忘记要消除他们。高祖九年(前198年),他接受娄敬的建议,并命娄敬把六国的残余贵族和各地的一些名门豪族十几万人都迁到了关中。这样一来,既便于高祖对他们进行控制,也使他们丧失了当地的社会基础。    
    为了更加稳固统治,高祖即位后还极力强化皇权。这是因为当时封建专制主义刚刚建立,不少人仍然保持着战国以来那种“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旧观念。故此,必须从礼仪规制和观念道德上加以引导、整肃。在这方面,刘邦干了两件很漂亮的事情。    
    一是尊父亲为太上皇。当时,父亲太公和刘邦住在一起。高祖为了表示孝顺,5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太公习以为常,可是他的属官却认为这不符合礼法,就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但是人主;您虽然是他父亲却是人臣。怎么能让人主拜见人臣呢?这样的话,皇帝的威重就没法实行了。”于是高祖再来拜见时,太公就手持扫帚出门迎着退行,不再让高祖拜见。高祖看到大惊,赶快下车去扶着父亲。而太公说:“皇帝是人主,怎么能为我乱了天下礼法!”高祖知道是太公的属官所劝后,对属官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意很欣赏,就赐给他们黄金500斤,然后下诏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他既可以名正言顺地拜见太上皇,又借机更加宣扬了皇帝的至高无上。    
    二是对季布、丁公的不同处理。季布和丁公两人是异父同母兄弟。楚汉战争时,他们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曾率兵几次把高祖打得很狼狈,手下一点不留情;丁公也曾率兵追击过高祖,但最后把他放了。高祖称帝后,想起季布给自己的难堪,就下令捉拿季布。可又一想自己也正需要忠臣来巩固统治,于是就改变初衷,下令赦免季布,拜季布为郎中。丁公听说季布都能赦免拜官,自己曾对高祖有恩,如果去见高祖肯定更会受到重赏,因此他就去谒见高祖。但他没有想到,高祖却把他抓了起来,对群臣说:“丁公这个家伙给项王做臣不忠,就是他使项王失去了天下。”接着就把他杀了,在军中示众,并对群臣说:“让以后做人臣的都知道不要像丁公那样!”    
    不只是引导、整合,汉高祖也采取铁腕手段打击权臣,巩固皇权,萧何系狱就是一例。刘邦感到相权太重,对皇权已造成威胁。高祖十二年(前195),高祖平定英布叛乱回到长安不久,萧何代表老百姓对他建议说:“长安地方狭小,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已经废弃。希望陛下能下令允许百姓进去耕作,不要把它变成了养兽的场所。”高祖听了大怒,说他是受了商贾的贿赂,才来为他们请求开放上林苑的。因而不顾多年交情,下令把萧何逮捕,关进监狱。过了几天有人问他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高祖解释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有功都归于秦始皇,有坏事都算是自己的。现在相国却接受商贾的许多贿赂,为他们请求开放我的上林苑,讨好百姓。所以我把他关进监狱治罪。”通过整治萧何,高祖打击了相权,提高了皇帝的权威。    
    就这样,汉朝帝位的统治越来越巩固。    
    然而,汉高祖刘邦也已经心力交瘁。高祖十一年(前196),他平定英布叛乱时被流矢射中,在回长安的道上开始发病,回到长安后病已经很重。    
    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辞世,谥“高皇帝”,庙号“高祖”。


第一部分 秦始皇嬴政第12节 刘邦得天下治天下的几点总结

    秦始皇统一天下,是秦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又经历了6代人的努力才实现的。而今刘邦以一个寒微的乡下人,在几年之内就统一了天下。不仅他做了皇帝,而且追随刘邦的一大批乡下佬都成了三公九卿。这真是骇人的变化。人们惊叹,广为议论,历史学家称刘邦为大圣,老百姓说他是真龙天子。到了清代,历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从理论上概括,提出“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命题,认为这是古代的一大社会变局。    
    赵翼说: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张苍,秦御使,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丧事者。灌婴则贬缯者。娄敬则〓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刘邦以一平民身份,在秦末起义群雄中脱颖而出,战胜强大的敌手项羽,夺取天下,开创几百年的王朝基业。这在中国夏、商、周以来的历史上,算是第一个人,彻底打破了几千年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    
    刘邦之所以能胜利,他自身的一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他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同情人民的疾苦。早先,他与项羽及众诸侯相约,最先夺取关中者为王。其后他果然先夺取关中,进入关中后,他对父老乡亲们说:“你们受秦的苛法很久了,我来是为你们‘除害’,不必害怕。”并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老百姓用牛羊酒肉慰劳他的军队,他一概不接受。并说,粮食多,不要浪费。这样“人又益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而项羽对比之下,虽然勇武善战,军事实力比刘邦强,怎奈却是一个残暴成性的“霸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秦人大失所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刘邦即皇帝位后,虽然基本上实行的是秦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但他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定律令、定军法、定礼仪,提倡节俭;对外与少数民族匈奴单于等实行和亲,以求得边界的平静。这些,都为汉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起好了步,开好了局。    
    其次,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固执武断。《史记》中记载了他不少肯于纳谏,善于选择的事例。一是见郦食其,采纳他攻取陈留之计;一是听张良劝说,封举足轻重的韩信为齐王;一是楚汉划界鸿沟后,听张良、陈平之劝,乘胜追击引兵东向的项羽。一是刘邦称帝后,欲建都洛阳,听齐人娄敬建议,入都关中长安。这些正确举措,使得刘邦一步步走向胜利。    
    第三,刘邦知人善任,采人所长。建立汉朝后,有一次刘邦曾与自己的大臣讨论自己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各位大臣都作了分析,他均不赞成,最后拿出自己的见解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余,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众臣听罢,心悦诚服。刘邦的确知人善任,唯才录用,同时加上自己的进步,他成了天下无敌的杰出政治家。就这样,时势把一个泗水亭长铸就成了叱咤风云的英雄,创建了布衣将相之局的汉家天下。    
    刘邦即位后,昔日的功臣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等异姓王发生叛乱,他亲自征讨,回归故里沛县后,与故乡父老子弟引酒时作了一首《大风歌》,诗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回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唱出了这位开国皇帝的真实心态,既流露出英雄际会风云的豪迈之情,又流露出失去患难与共的良将,无所依傍的空虚感。    
    刘邦称帝后,建立大汉,使秦开创的社会制度得以延续下来,使初建的封建一统制度没有断档,没有使中国社会倒退到群雄逐鹿、硝烟峰起的春秋战国时代;同时革除秦的严刑峻法、苛政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成为一个与时代推移而驾驭了时代的明君,成就了400余年汉王朝的基业。在这400余年的历史阶段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称谓,并贯延至今,并真正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的局面。这也是刘邦对历史的贡献。


第一部分 秦始皇嬴政第13节 功过交织的妒妇吕雉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    
    ———功过交织的妒妇吕雉    
    吕后的政治生涯是在刘邦去世之后开始的。    
    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人们都会想到武则天,其实早在西汉的时候,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就成了高祖之后第一个实际的女性统治者。史书上记载了她实际统治西汉16年,其间“杀功臣”、“杀戚姬”,似乎是一位手段狠辣、善妒无情的人。那么,究竟吕后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去检索一下历史的真实吧。    
    吕雉(前241-前180),刘邦的结发之妻,字娥姰,被册封为皇后。吕雉是中国古代称制(行使皇帝权力)女子第一人。几乎所有的历史书上,都要提及吕后称制这件大事。    
    吕后在政治上的发迹始于诛杀异姓王,她凭借心狠手辣,阴谋诡计,成为巾帼枭雄,一步步攫取了西汉王朝的最高权力,成为了真正的无冕女皇。    
    早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刘邦为了笼络部下,先后封了7个异姓王。楚汉战争结束了以后,这些占据大量地盘、拥兵自重的异姓王,成了刘氏天下的重大威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刘邦开始杀戮功臣,真正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吕雉比刘邦更手辣心狠,成为了急先锋。    
    韩信原被封为楚王,后来降为淮阴侯。刘邦离京平叛时,她设下圈套将韩信诱骗进未央宫,关在钟室里结果了他的性命。彭越原被封为梁王,被人诬告谋反被刘邦抓起来,因为谋反证据不足,刘邦削掉他的王位放逐到蜀地。彭越在路上遇上吕雉,以为遇上了救星,求吕后让他回山东老家。然而,不遇上吕后到蜀地苟延残喘倒也罢了,遇上了她反倒枉送了性命。吕雉假惺惺地答应了彭越的要求,将他带回了京城。到了京城她在刘邦耳边煽风点火:“把彭越放逐到蜀地无异于放虎归山,还不如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我已把他带回洛阳,请陛下痛下决心。”她又找了假证人告发彭越,结果彭越的全家老小几十口人全都被杀害。    
    吕后在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成为刘邦的重要参谋和助手,从此她参与朝政,尤其在策划阻止刘邦废太子时,煞费苦心,可谓上乘表演。早在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立刘盈为太子,但到了晚年,刘邦发现刘盈生性“仁弱”,为了避免皇权旁落,刘邦决定废嫡立少,以戚姬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这遭到御史大夫周昌的全力反对,他在朝堂上为刘盈据理力争,当时正在殿东堂侧耳细听的吕雉对他感激涕零。当她见到周昌时,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感谢周昌主持“公道”。同时,吕雉还追迫张良为之谏阻,并采用张良计谋,以卑辞厚礼迎来刘邦素来敬仰的四位隐士,即“商山四皓”,为阻止刘邦废太子而效劳。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的战斗中中了毒箭,病情日甚加重,刘邦知道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带着文武大臣来到太庙,杀了匹白马起誓:“从今以后,凡不归刘姓的,一律不许封王,凡没有功劳的,一律不许封侯。”他要文武大臣一起宣誓,永远遵守这个誓约。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白马盟约”。但刘邦所料不及的是,后来违背“白马盟约”的,就是他的结发之妻吕雉。    
    “白马盟约”之后,刘邦的病已回天无术,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去世。五月,刘邦17岁的儿子刘盈即位,他就是汉惠帝。由于他少不更事,大权便落入太后吕雉的手中。    
    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吕雉开始屠戮同姓王。吕雉最嫉恨戚姬和他的儿子赵隐王刘如意,将他俩视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刘邦死后不久,她就向戚姬和刘如意下了毒手。    
    一日,戚姬被吕雉派来的人拖进永巷里,关进女囚牢狱。戚姬和同奴隶一般,一天到晚必须舂一定数量的米,舂不到数量就不给饮食。娇嫩柔弱的戚姬受尽了折磨,终日只能以泪洗面,苦捱时光。    
    为了除掉刘如意,吕雉将他从封地召回长安。惠帝刘盈和刘如意感情最深,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忧虑,他亲自将刘如意接到宫中,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予以保护。惠帝成天和他形影不离,吃睡都在一起,使得吕雉难以下手。    
    十二月里的一天清晨,汉惠帝带着侍从去打猎,刘如意此时睡意正浓,汉惠帝没忍心将他唤醒便一人前往。吕雉一见时机已到,立即派人将刘如意毒死。汉惠帝回到宫中,发现刘如意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惠帝悲痛欲绝,只能抚尸痛哭一场。    
    吕雉杀了刘如意后,兽性大发,用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方法残害戚姬。吕雉命人砍掉她的手脚,挖掉她的双眼,给她灌了哑药,称之为“人彘(zhì,猪)”,扔到臭气熏天的厕所里。    
    过了几天,吕雉派人请惠帝来看“人彘”。看到这没有手脚不能行动、没有眼珠看不见东西、张开嘴发不出声的妇人横在厕所里,惠帝几乎吓破了胆,仔细一看,原来是父亲最宠爱的妃子、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惠帝见了这惨不忍睹的场景,顿时失声号啕,回到宫中便卧病在床,他在病中派人对生母吕雉说:“把人害成这样,简直没有人性,我是您的儿子,实在没有能力治理天下。”    
    从此以后,汉惠帝再也不去过问朝廷之事,整日整夜饮酒作乐,企图以此解除心头的郁闷。公元前188年八月,汉惠终于在忧郁中死去,去世时年仅24岁。    
    惠帝的张皇后没有子嗣,吕雉将后宫美人生的婴儿谎称是张皇后的儿子,立他为少帝,并将美人杀了灭口。襁褓中的幼婴混沌不知,吕雉顺理成章地临朝称制。为巩固吕氏政权,吕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