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陆羽茶经-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1)谁谓荼苦:语出《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周秦时,荼作二解,一为茶,一为野菜。这里是野菜。
(62)堇荼如饴:语出《诗经。绵》:“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荼也是野菜。

卷下 八之出

山南(1):以峡州上(2),'原注: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3)。'襄州、荆州次(4),'原注:襄州生南漳县山谷(5),荆州生江陵县山谷。'衡州下(6),'原注: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7)。'金州、梁州又下(8)'原注: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9)。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10)。'

淮南(11):以光州上(12),'原注: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义阳郡(13)、舒州次(14),'原注:生义阳县钟山者(15),与襄州同。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16),与荆州同。'寿州下(17),'原注:生盛唐县霍山者(18),与衡州同。'蕲州(19)、黄州又下(20)。'原注:蕲州生黄梅县山谷,黄州生麻城县山谷,并与金州、梁州同也。'

浙西(21):以湖州上(22),'原注:湖州生长城县(23)顾渚山谷(24),与峡州、光州同;若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25),与襄州、荆州、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26)、啄木岭(27),与寿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常州次(28),'原注:常州义兴县(29)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30),与荆州、义阳君同;生圈岭善权寺(31)、石亭山,与舒州同。'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32),'原注:宣州生宣城县雅山(33),与蕲州同;太平县生上睦、临睦(34),与黄州同;杭州临安、于潜(35)二县生天目山(36),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37);睦州生桐庐县山谷;歙州生婺源山谷;与衡州同。'润州(38)、苏州又下(39)。'原注:润州江宁县生傲山(40),苏州长洲生洞庭山(41),与金州、蕲州、梁州同。'

剑南(42):以彭州上(43),'原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44),与襄州同。'绵州、蜀州次(45),'原注:绵州龙安县生松岭关(46),与荆州同,其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者(47),并佳;有过松岭者,不堪采。蜀州青城县生八丈人山(48),与绵州同。青城县有散茶、末茶。'邛州次(49),雅州、泸州下(50),'原注:雅州百丈山、名山(51),泸州泸川者(52),与金州同也。'眉州(53)、汉州又下(54)。'原注:眉州丹棱县生铁山者,汉州绵竹县生竹山者(55),与润州同。'

浙东(56):以越州上(57),'原注: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明州(58)、婺州次(59),'原注:明州'贸阝'县生榆荚村(60),婺州东阳县东白山(61),与荆州同。'台州下(62),'原注:台州始丰县(63)生赤城者(64),与歙州同。'

黔中(65):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66)。

江西(67):生鄂州、袁州、吉州(68)。

岭南(69):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70)。'原注:福州生闽方山山阴(71)。'

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注释'
(1)山南:唐贞观十道之一。唐贞观元年,划全国为十道,道辖郡州,郡辖县。
(2)峡州:又称夷陵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宾市。
(3)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即今湖北远安县、宜都县、宜昌市。
(4)襄州、荆州:襄州,今湖北襄樊市;荆州,今湖北江陵县。
(5)南漳县:今仍名南漳县。以下遇古今同名都不再加注。
(6)衡州:今湖南衡阳地区。
(7)衡山县:县治所在今衡阳朱亭镇对岸。
(8)金州、梁州:金州,今陕西安康一带;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
(9)西城、安康:西城,今陕西安康市;安康,治所在今安康市城西五十里汉水西岸。
(10)褒城、金牛:褒城,今汉中褒城镇;金牛,今四川广元。
(11)淮南:唐贞观十道之一。
(12)光州:又称弋阳郡。今河南潢川、光山县一带。
(13)义阳郡:今河南信阳市及其边围。
(14)舒州:又名同安郡。今安徽太湖安庆一带。
(15)义阳县钟山:义阳县,今河南信阳。钟山,在信阳市东八十里。
(16)太湖县潜山:潜山,在安徽潜山县西北三十里。
(17)寿州:又名寿春郡。今安徽寿县一带。
(18)盛唐县霍山:盛唐县,今安徽六安县。霍山,在今霍山县境。
(19)蕲州:又名蕲州郡。今湖北蕲春一带。蕲,读qi。
(20)黄州:又名齐安郡。今湖北黄冈一带。
'注释'
(21)浙西:唐贞观十道之一。
(22)湖州:又名吴兴郡。今浙江吴兴一带。
(23)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
(24)顾渚山:在长兴县西三十里。
(25)白茅山悬脚岭:在长兴县渚顾山东面。
(26)凤亭山:在长兴县西北四十里。伏翼阁、飞云寺、曲水寺,都是山里的寺院。
(27)啄木岭:在长兴县北六十里,山中多啄木鸟。
(28)常州:又名晋陵郡。今江苏常州市一带。
(29)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县。
(30)君山:在宜兴县南二十里。
(31)圈岭善权寺:善权,相传是尧时隐士。
(32)宣州、杭州、睦州、歙州:宣州,又称宣城郡。今安徽宣城、当涂一带。杭州,又名余杭郡。今浙江杭州、余杭一带。睦州,又称新定郡。今浙江建德、桐庐、淳安一带。歙州,又名新安郡。今安徽歙县、祁门一带。
(33)雅山:又称鸦山、鸭山、丫山。在宁国县北。
(34)目睦、临睦:太平县二乡名。
(35)于潜县:现已并入临安县。
(36)天目山:又名浮玉山。山脉横亘于浙江西、皖东南边境。
(37)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寺在市西灵隐山下。天竺寺分上、中、下三寺。下天竺寺在灵隐飞来峰。
(38)润州:又称丹阳郡。今江苏镇江、丹阳一带。
(39)苏州:又称吴郡。今江苏苏州、吴县一带。
(40)江宁县傲山:江宁县在今南京市及江宁县。傲山在南京市郊。
(41)长州县洞庭山:长洲县在今苏州一带。洞庭山是太湖是的一些小岛。
(42)剑南:唐贞观十道之一。
(43)彭州:又叫'氵蒙'阳郡。今四川彭县一带。
(44)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九陇县,今彭县。马鞍山,即今至德山,在鼓城西。堋口,在鼓城西。
(45)锦州、蜀州:锦州,又称巴西郡,今四川绵阳、安县一带。蜀州,又称唐安郡,今四川崇庆、灌县一带。
(46)龙安县、松岭关:龙安县,今四川安县。松岭关,在今龙安县西五十里。
(47)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西昌,在今四川安县东南花'上艹下亥'镇。昌明,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神泉县,在安县南五十里。西山,岷山山脉之一部分。 
(48)青城县、丈人山:今四川灌县南四十里。因境内有青城山而得名。丈人山为青城山三十六峰之主峰。
(49)邛州:又称临邛郡。今四川邛峡、大邑一带。
(50)雅州、泸州:雅州又称卢山郡,今四川雅安一带。泸州,又称泸川郡,今四川泸州市及其周边。
(51)百丈山、名山:百丈山,在今四川名山县东四十里。名山,在名山县北。
(52)泸州县:今四川泸县。
(53)眉州:又名通义郡,今四川眉山、洪雅一带。
(54)汉州:又称德阳郡,今四川广汉、德阳一带。
(55)铁山、竹山:铁山,又名铁桶山,在四川丹陵县境内。竹山,即绵竹山,在四川绵竹县境内。
(56)浙东:浙江东道节度使方镇的简称。节度使驻地浙江绍光。
(57)越州:又称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嵊县一带。
(58)明州:又称余姚郡。今浙江宁波、奉化一带。
(59)婺州:又称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兰溪一带。
(60)'贸阝'县:今浙江宁波市东南的东钱湖畔。'贸阝',读音mao。
(61)东白山:在今浙江东阳县巍山镇北。
(62)台州:又名临海郡。今浙江临海,天台一带。
(63)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
(64)赤城:山名。天台山十景之一。
(65)黔中:唐开元十五道之一。
(66)思州、播州、费州、夷州:思州,又称宁夷郡。今贵州沿河一带。播州,又名播川郡,今贵州遵义一带。费州,又称涪川郡,今贵州思南、德江一带。夷州:又名义泉郡,今贵州风冈、绥阳一带。
(67)江西:江西团练观察使方镇的简称。观察使驻地在今江西南昌市。
(68)鄂州、袁州、吉州:鄂州,又称江夏郡。今湖北武昌、黄石一带。袁州,又名宜春郡。今江西吉安、宁冈一带。
(69)岭南:唐贞观十道之一。
(70)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福州,又名长乐郡。今福建福州、甫田一带。建州,又称建安郡。今福建建阳一带。韶州,又名始兴郡。今广东韶关、仁化一带。象州,又称象山郡。今广西象州县一带。
(71)方山:在福建福州市闽江南岸。

卷下 九之略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1),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复以火干之,则'上启夂下木'、扑、焙、贯、棚、穿、育等七事皆废。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钅历'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上竹下夹'、交床等废。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若五人以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废。若援'上艹下三个田字'跻岩(2),引'纟亘'入洞(3),于山口灸而末之,或纸包、盒贮,则碾、拂末等废。既瓢、碗、'上竹下夹' 、札、熟盂、鹾簋悉以一'上竹下吕'盛之,则都篮废。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注释'
(1)方春禁火之时:禁火,古时民间习俗。即在清明前一二日禁火三天,用冷食,叫“寒食节”。
(2)援'上艹下三个田字'跻岩:'上艹下三个田字',读音lei,藤蔓。《广雅》:“'上艹下三个田字',藤也”。跻,读音ji,登、升。《释文》:“跻,升也。”
(3)引'纟亘'入洞,'纟亘',读音geng,绳索。

卷下 十之图(1)

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2),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注释'
(1)十之图:第十章,挂图。是指把《茶经》本文写在素绢上挂起来。《四库全书提要》说:“其曰图者,乃谓统上九类写绢素张之,非有别图。其类十,其文实九也”。
(2)目击而存:击,接触。此处作看见。俗语有“目击者”。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