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学与邪说--王渝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科学与邪说王渝生

    2002年05月10日 15:56

    主持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圣凯诺·世纪大讲堂。主持人阿忆在12年前写过一本书叫《青春的敌人》在这本书里,阿忆说过一句话,叫科学如此昌明,迷信却如此盛行,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作者也没有弄清楚它是怎么回事,今天主持人阿忆给大家请来了中国科技馆的馆长王渝生博士,请他给我们讲一讲这个问题,现在王渝生博士就坐在我的左侧,大家鼓掌。 

    主持人:王渝生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讲演题目是〃科学与邪说〃,在正式讲演之前,我们是例行公事都要有一个过场,就是我要先跟你有一段聊天,让大家了解您的性情,首先聊天是您的名字是王渝生,中间的〃渝〃是重庆的简称,您是重庆人吗? 

    王渝生:也是也不是,因为我叫王渝生。这个渝是重庆的简称,所以看来我在重庆出生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籍贯是重庆的话,那我的父母亲就没有必要特地给我取上这样一个带有地名色彩的名字,我的老家是浙江宁波,抗战的时候我的父母亲逃难逃到了大后方西南重庆,生下了我所以给我起的名字叫〃王渝生〃。 

    主持人:父母都是宁波人。 

    王渝生:对,但是我在重庆生,重庆长大的。 

    主持人:是这样,实际生命的种子是跟金庸在一个地方。那么成长起来以后,开始进行学术的学习,我指的是本科以上的学习,是怎么个历程?先上的哪所大学。 

    王渝生:我在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然后到重庆,求精中学教了10年的数学,然后1978年考了研究生,考到中国科学院读科学史,读硕士、读博士,到德国去做博士后。然后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到研究员,到博士生导师,到副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然后两年前,我才调到中国科学技术馆当馆长,从事科普教育工作。 

    主持人:你看,我还以为你是从最早学的数学,一直到现在还是做数学呢。 

    王渝生:没有,我后来学科学史。 

    主持人:我很关注您考研究生之前的一段日子,那是中国不崇尚读书的一段日子,您是怎么过的? 

    王渝生:哎呀,那段时间,我当老师战战兢兢。因为三尺讲台就是教师世界观的亮相,如果老师说错了话,放了〃毒〃,学生可以随时向你开火。 

    主持人:是不是很难教? 

    王渝生:但是我很有办法。我一般是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就是班上最好的学生,当我的班长的、学习委员的,那么我对他们很好,另外班上最调皮捣蛋的,我也对他实行怀柔政策,所以我那个班安安定定。而且事实上证明,现在出人头地很有成就的就是这两部分人。 

    主持人:为王渝生教授的自信鼓掌。 

    主持人:在网络上查了一下您的资料,把王渝生三个字打入检索,检索出了很多,一大串消息,我都不知道是不是一个王渝生。 

    王渝生:你说。 

    主持人:有一个叫反邪教什么协会,他的一个关键人物也叫王渝生。 

    王渝生:本人是中国反邪教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主持人:当然了,这个我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由中国科技馆的馆长王渝生博士,不能说后了,博士、教授、研究员给我们带来他的讲演报告,我们能预测到这个报告是非常精彩的,叫做〃科学与邪说〃,有请。 

    王渝生:好,谢谢。 

    王渝生:各位,我在这儿首先要给大家讲〃科学〃。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同时它也是人类不断地探索真理的一种认识活动。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社会建制,作为知识体系来讲,科学它具有逻辑的连贯性和自洽性,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来讲,科学从来都不承认有终级的真理,它是不断地发展,深化的。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它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现在各行各业都会用到科学,科学的产生,可以说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是人类在诞生的时候,只能说有一点科学知识的萌芽和一些原始技术。我们今天称之为的科学大约是在四、五百年前诞生的,1543年有一位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地动说,无独有偶,也是1543年,比利时有个大夫,叫维萨留他出版了一本书,叫《人体的构造》。那么前者是从自然界的大宇宙,后者是从人体的小宇宙,都把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数学的逻辑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这就是近代科学的诞生。 

    王渝生:那么再过了100多年,到了1687年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出版了一本书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运动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那么近代科学就算最后诞生了,所以近代科学迄今也不过三、四百年,四、五百年的历史。而我们人类诞生了多少万年呢?应该说有三、四百万年了吧,我们地球存在了有多长时间呢,大概47亿年,48亿年,不到50亿年。我们的宇宙呢?它也有一个生成的时间,根据最新的宇宙的热爆炸的学说,大概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到200亿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我刚才讲了好几个年份,我想这就是数量的一个单位。如果我要使大家好记,我们把三、四百年,把几百年给它定义一个新的单位叫作〃一岁〃,那我们就可以说宇宙已经万万岁,地球已经千万岁,人类已经万岁,而科学只有一岁。所以科学还是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或者说在地球和宇宙来讲,一个很新的事物。它还处于婴儿状况,它到底给人类带来的是祸还是福,他的是非功过还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时代的检验。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特别是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我们每一个人今天都得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的好处。 

    比如说20世纪初,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狄拉克的量子力学,这是继16世纪哥白尼天文学革命以后的又一次科学革命,20世纪头30年的物理学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1905年,1915年分别创立了所谓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在牛顿的时空观和运动学的基础上,又对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关系,做了崭新的诠释,1905年狭义相对论有一个自然的推论,叫做质能相当关系式,E=M·C2,E是物质的能量,M是质量,C是光的速度,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一克物质内部蕴藏的能量就相当于360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能,或者说它相当于2500万千瓦小时的电能。 

    谁说科学不是生产力,谁说科学不是第一生产力,爱因斯坦提出这个质能相当关系式的时候,只有26岁,既不是教授也不是博士,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一个小职员,但是他探索和掌握了科学真理,为以后原子能的释放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到了1945年,原子弹的爆炸,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但是1954年开始,世界上就有了原子能发电站,我们中国现在也有了,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那么给人们又带来了好处。因此科学也是一柄双刃剑,用于战争可以使生灵涂炭,而用于和平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是我们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认识,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即便你是用于和平的目的,你是好心,如果你科学的发展,不考虑社会的其它因素,那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现在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有些资源的匮乏,都是跟我们科学技术过度的发展,所谓后工业化有关。所以我们今天要强调高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强调一方面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但是要改善自然,人要同自然协调发展,还要考虑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要可持续地发展。这样,走科学技术正确的发展道路。 

    20世纪的科学它有几大成就,我在想这几大成就的产生,主要都是我们人们对于大自然和我们自身的一些奥秘的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一种认识的结果,那么由于人们对宇观世界的奥秘的探索,有了宇宙的热爆炸的模型,后来发展成热爆炸的理论或者说学说。 

    我们由于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和兴趣,那么我们有了分子论、原子论,到了20世纪我们有了物质结构的夸克模型,原来原子不是最小的单位,它还有质子、中子、电子。再加上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来的光子把它叫做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不基本,基本粒子不止这四种,基本粒子内部还有构造。 

    那么人类对自己所处的宏观世界的认识,我们的地球上为什么表面有71%的是水,29%的陆地,我们在1915年的时候,有一个德国的气象学家叫魏格纳,他看世界地图,发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海岸线和南美洲的海岸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去的部分可以吻合,他就提出来一个所谓〃大陆漂移说〃的理论,说若干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一块,周围都是海洋,随着大陆的漂移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这是他的一种设想。 

    我们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闯将胡适先生,有一句名言,他说,做学问应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我觉得这个话很符合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就是要求真务实,同时要开拓创新。魏格纳在1915年的时候,他就大胆设想〃大陆漂移论〃,然后他又小心求证,他去考察非洲海岸和南美洲海岸,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质结构,发现有相近之处。所以后来又经过地幔对流说、海底扩张说,到60年代有了全球大地构造的板块模型,板块构造,那么这是我们人类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人类老是去认识自然界:宇观、宏观、微观,为什么不认识一下我们人类自身呢。在座的生下来不像爸爸,就像妈妈,要一个都不像肯定有问题,那就是人类有一个遗传基因。从本世纪初开始,摩尔根就研究这个基因,现在弄清楚了,原来是染色体,原来有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叫DNA。1953年沃森、柯里克一个25岁的生物学博士,一个37岁的物理学教授在一起,在实验室里面搭起一个像一个麻花式的模型,叫做双螺旋模型,它就是人类遗传基因DNA分子结构模型,拿诺贝尔科学奖的,那么到现在由于这个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当我们的生物学家和我们的计算机专家还在争论,到底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还是生物技术的时代的时候,十多年前,又冒出一个新的东西叫纳米技术。反正我读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都没有听说,什么叫纳米技术,不外乎就是10的负9次方米,10个氢原子排在一起就是一个纳米。现在有纳米器件、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有人说21世纪也是纳米时代,因为纳米不光是材料的问题,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问题。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有穷期,因为自然界的奥秘,太多太多了,我们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得到的一些科学知识,都是踩着前人的脚印,都是踏着以往的科学的光辉成就继续前进的,科学不承认权威,科学不承认绝对真理,科学在本质上是反权威的,是不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一步步往前走的。但是有一些歪理邪说,它就把自己绝对化。科学它最本质的特征,一个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前进性,一个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那么科学的一些原理,科学的一些结论都是可以检验的,而且都可以重复实验的。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唯一标准。但是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了有一些号称科学的东西,它们经不起检验,也不能重复实验。只能是神秘兮兮的,比如说很多神功,异人,特异功能,水变油,什么另外空间,另外物质,上层次,圆满。这样一些我认为不能经受科学检验的,但是他们又打着科学幌子的东西,我认为都是邪说或者都是鬼话。 

    比如说最近,我就看到明慧网上,李洪志先生在北美讲法,今年三月份、四月份,他的讲法当中,他就有很多话,他就讲空间、他就讲时间、他就讲物质、他就讲能量,他还讲信息。他说你们看见我师傅坐在这个地方是一个常人,但是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我在这儿是一个常人,但是我在另外的空间,无比巨大,要多大有多大,比整个宇宙都大。注意,我讲的都是他的原文,我没有任何的断章取义和添油加醋。 

    他还说过去你们说地球,有35亿年到45亿年,实际上地球也就是1亿年,我刚才讲的地球是46亿年,47亿年,它可能是从什么比较陈旧的书上看到是35亿年到45亿年,然后他说地球只有一亿年,而且我下边引他的原话,他说地球在一亿年当中,分了两个时期,前5千万年是大人、中人、小人变成的时期,大人是5米高,中人不到2米,小人只有几寸长,到了后5千万年,大人和小人就逐渐消失了。但是他也是逐渐消失的,大人大约在2个世纪前,也就是200年前,才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掉的,几寸长的小人呢,七八十年前还有人看见过,北美讲法后面打了一个括弧,鼓掌。我不知道该鼓掌还是喝倒彩。 

    主持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渝生:好,你讲一讲。 

    主持人:安徒生曾经看见过。 

    王渝生:因为是我搞科学史的我查遍了清代的正史、野史、小说、笔记,没有五米高的大人记载,国外翻译过来的文献也不少,都没有人说看到过5米高的大人,然后他说几寸高的小人,七八十年前还有人看见过。我看在座的人都很年轻,但是我们国家和这世界上的百岁老人不少吧。从来没有哪一个百岁老人说,说他在二十岁的时候、30岁的时候,看见过几寸高的小人。而且照相术是在100多年前发明的,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珍贵的老照片,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几寸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