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2身边的经济-韩秀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说国家不管经济,经济就能发展吗,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工人都失业,我们的股市都崩盘,我们银行都关门了,我们的企业都倒闭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所以在那场经济危机当中,我看了很多片子,其中有一段故事是这样,说一个金融家,他把所有的钱,全放到股市里,他把大量的钱都投到了股市,有一天在危机爆发之前,他在街上,有人给他擦皮鞋,他站在那儿。美国当时擦皮鞋都是站着。擦皮鞋的人,就一边给他擦着皮鞋,一边跟他说,股市是如何赚钱的,买哪支股票赚钱。擦皮鞋的人一个小时从来没抬头看他一眼,就一直在跟他大谈股市是如何赚钱的。当他听完这个之后,他晚上回到家,他就在想,连一个擦皮鞋的人都知道股市能赚钱,这股市不是太热了吗。
他当机立断第二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抛出手中所有的股票,全部都抛出,只有像他这样少数的几个人在那场危机中幸存了,多数人全都血本无归。大家如果翻开上世纪的历史,我们看到1929年时候的美国有多少人因为股市的崩盘而跳楼自杀,家破人亡,大家知道我们看故事当中,有这样一个说美国前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几天之后就在一个地方去刷盘子了。美国第三十二任罗斯福总统,在他上任之前,人们就告诉他说你别去继任当这任美国总统,如果你当了这任美国总统,你将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他当时回答说,我要是当了美国总统不成功,我将是美国的末代总统。可见,美国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当中影响之深、之广、之惨烈,有多么严重。
(这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然后波及到整个西方世界,使得各国的经济全面陷入萧条之中。当时无论是股市还是银行全部走向谷底。残酷的现实向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只“看不见的手”
为什么不灵了呢 ,究竟还有没有办法来拯救经济呢?)
这时英国有一个经济学家,他叫凯恩思,他说你们不都是没有招儿了么,我有招儿啊。我的这招叫“看得见的手”,所以在1936年,他写了一本书,这个书的名字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是经济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里程碑,他的重要是在于人类一百五十年全是按照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的,结果走到今天发现不成了,工人们都失业了,企业都倒闭了,股市都崩盘了,怎么办呢。结果他说我有招儿,我的这招叫看得见的手,政府别在家里待着,政府出来吧,政府别无为而治,政府出来管事,政府可以赤字,可以发债,政府可以拉动经济,只要把经济拉动起来,经济不就转了吗,所以他提出一个思想,叫经济中有一个看得见的手。在书中他有一个典故,他这样说,叫挖坑理论。他说,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
雇两百人挖坑,我们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得发两百把铁锹,那这时生产铁锹的,生产木材的是不是就生产了,然后雇两百人挖坑的时候,是不是得发工资,他要去买面包,是不是粮食就恢复了,在雇两百人埋坑的时候,这时你依然需要发两百把铁锹和需要发他干粮,这样的话经济就拉动了。他借这个例子只想说什么,政府在经济萧条,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你可以去赤字,你可以去发国债,你可以去拉动经济,你可以去搞公共工程,只要你把经济拉动起来,这经济不就转了吗。确实,经济学的思想很简单。他说,我这只手看得见,我这只手就是让政府走出来,政府别在家待着,你来干预经济,你去做,经济就能够走出来。凯恩思有很所传奇的故事。
凯恩思在小的时候是个数学神童,被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数学系去读书,当他一个学期下来之后,他发现自己原来不是什么神童,原来全班谁都不比他差,能到剑桥去读书的人,数学天赋都非常好。他说既然我不能考第一名,既然不能成为一个数学家,那我就该行,不做这件事,我做什么好呢。他想我选择做文官吧。他说我觉得文官比较好,可以去周游世界。结果大家知道英国的文官考试是非常严格的,它需要你具备很多方面的知识,你才有可能去做政府官员,他这时就有幸旁听了微观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一个马歇尔教授、经济学家。
大家想一百五十年以后的经济学家,走到了马歇尔这一步,从亚当。斯密走到马歇尔,人类已经走了一百五十年,到他这已经集大成了,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教授在上课的时候,他就坐在后面旁听,当一学期下来以后,所有的人都给老师写考卷的时候,他也写了,马歇尔拿来一看就惊讶了,我的班里还有这么好的学生,能答出这样的卷子来。结果他在卷子上写了这样一段批语。他说,这是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答卷,深信你今后的发展前途决不仅止于此,一个经济学家而已。如果你能成为那样一个大的经济学家,我将深感欣慰。大家知道当时凯恩思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而我们说的马歇尔已经是伟大的一个经济学家了。结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去参加文官考试的时候,所有的成绩每门全部都是优秀,只有经济学不及格,他非常愤怒。
他说典考官堵塞经济学的思想怎么能看出我的水平的光辉。就是你的那点水平,能看出我的这个思想吗,没有办法,在文官考试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考到第一名,他考了第二名。第一名被派到英国财政部,第二名派到(英国)事务部工作。没想到我们说正是第二名造就了他。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亲眼目睹了英国政府手里没有钱是怎么打仗的呢
。政府可以先去赤字,然后去发债,然后去制武器,然后去打仗,把战争打完之后,这个钱又怎么回到财政部,他整个目睹了全部的过程,战争结束以后,马歇尔就记着这个年轻的、非常有经济学天赋的小伙子,就把他请回到剑桥大学做了经济学的讲师。后来又做了经济学的教授。在1929年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的时候,所以人都没有招儿了。他说,我有招儿啊。你们不都没有招儿吗,我有招儿。
我的这招叫看得见的手。叫政府出来。只要政府出来,你去赤字,你去发国债,你去搞基础设施,你去拉动经济。只要你把经济拉动起来。经济就会从这个低谷中拉出来。就继续能够走上去。结果大家知道,正是在他的这个思想引导之下,美国罗斯福总统,先使了他这一招儿,修了公路,搞了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修了好多基础设施的工程。然后真的美国先从这种危机中走了出来。继而西方国家都从这个经济中逐渐走出来,就使得是凯恩思这只看得见的手。大家都知道,美国、西欧这些国家经历了这场衰退之后,走出来,主要靠的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大的发展,就是我们看问题,原来只是从微观看,只从个人看,从他的角度看,我们从国家的宏观包括世界的宏观来看这样一个经济问题。所以他提出说什么是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词汇我认为大家不陌生。
从去年我们一定会从报纸、电视、新闻,你会听到很多国家政府的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关于调控的思想,政府走出来干预经济的思想是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思开始提出来的。我们今天也说了,我们政府宏观调控了,我们政府出招了。我们说这个思想来源与1929年那场危机,危机之后的凯恩思的出现。而他所提出的这个看得见的手。而这只看得见的手,我们今天就把它叫做是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所以前者是构成了微观,而后者构成了宏观。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在运作的时候都离不开这两只手,因为这两只手的存在,才使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够正常地运作起来。
(凯恩思的宏观调控理论提出之后,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相继从萧条中走了出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就是从凯恩思这里开始的,他的这一理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三十年的繁荣。那么一国政府为什么要对经济调控,它又是怎样进行调控的。)
关于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这个话题,我们已经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多次会从报纸上、杂志上、电视上你会听到,政府究竟怎么对经济做调控,我们现在看,回顾中国改革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我们1993年,对于经济进行了一次调控。说我们的经济太热了,1993年,我们对经济做了调控,到998年,我们感觉经济太冷了,我们又开始做了调控,到2003年乃至2004年上半年我们觉得经济又热了,我们又开始调控。我们就问,我们怎么形容
一国的宏观调控。就是我们这样形容一国的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像一辆汽车。
我们说中央的领导包括我们国务院的领导,就是开车的司机,他是司机,我们全国人民都在这辆车上待着,当经济如果太热的时候,这个“司机”一定要干什么,大家想一下,当你开车的时候,太热的时候,这时作为司机,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刹车”,叫“踩刹车”,因为太快了,我们大家想一下,当一辆车在高速公路行使的时候,你跑到
100迈可以,跑到200迈,甚至再跑到250迈,跑300迈的时候,你们想一下,是不是这个车速太快了。如果这时政府不“刹车”的话,车速就一直向前会出问题,如果政府急“刹车”,会不会车毁人亡,所以我们形容一国经济,我们把它比作一辆汽车,比作一架飞机。我们比作一辆车的时候,这时我们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是这样子的,当经济太热的时候,它一定要“踩刹车”,当经济太冷的时候,它会“踩油门”,这样才会使经济热的时候别过度,冷的时候不能一直冷着,我们大家来看,1993年的时候,政府就是在“踩刹车”。
回顾改革的历史,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年底,到1993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经济热得已经非常热,开发区热,股票热,房地产热,集资热,已经热得一片都在热,那时物价也在向上。物价指数已经达到了20/100以上这么高。结果政府发现不行,太热了,我一定要“刹车”,所以你们看我们的利率是不是从10%。你的存款利率一点一点向下?大家记得吗?1993年你存款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我们的利率是在10%以上?你存一万块钱到年底能拿出一千多块钱的利息。我们看,我们的利率从高位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调,调到了低点?就是我们希望什么呢?你经济太热了!如果这样热的话,我们的物价指数会控制不住。
我们通货膨胀也会控制不住。政府只能这时“慢刹车”,一点一点“刹车”。大家记得我们1997年,我们听到我们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听过这个词吗?什么叫“软着陆”?就是说这架飞机在天空中飞着。我们也把一国经济比做一架飞机,在天空中飞着的时候,这时候发现我们的油不够了。我们有了问题,我们应该是慢慢地着陆,软软地着陆到地面。而不能从万米高空一下子掉到地面上来。那大家想一下,那叫“硬着陆”。如果“硬着陆”,意味着出现什么?大家知道,机毁人亡。所以我们要让经济“软着陆”。有人就会问,你们会这样问,说老师,为什么要“软着陆”?着陆干什么?不着陆不行吗?干嘛不让经济发展得快一点?你让它在天空中一直飞着不好吗?你为什么要着陆呢?如果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增长得速度高一点,我们口袋,腰包里的钱都多一点。我们的日子都过得好一点,不好吗?为什么这么好的形势,这么好的速度,你为什么要让它着陆呢?
我今天就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经济为什么要着陆?政府为什么要调空?可不可以不调空?可不可以一直让它飞着?让飞机在天空中一直飞着,速度越快不是越好吗?为什么要让它下来呢?可以一直飞着吗?大家想,可以吗?可不可以一直飞着?当一直飞着,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有人说,老师没有油了。那我说,那咱们就空中加油,可不可以呢?所以我们跟大家说,为什么政府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调控了!当它看到什么就开始调控?你们看,1993年的时候,大家知道,当你想到你的存款,如果能有10%的时候,这时你想到没想到,你那一百块钱,那物价指数已经告诉你了,通货膨胀已经20%了。
你想,给你10%,你是不是还负10%?当你到年底,拿出十块钱的时候,你这时的一百块钱买东西,能买多少?如果通货膨胀是20%的话,是不是你才能买到八十块钱的东西?是不是大家想一下。当你觉得利率很高,你很合适,你包里钱很多的情况下,你想到国家的通货膨胀在膨胀?你想到你存的钱包括你现在手里有的钱,它在贬值吗?如果贬值的速度,高于你收入的速度,你们看,这经济有增长吗?没有增长。有的是什么?是价格在增长。所以为什么说,政府要调控呢。政府一定要这个经济太热的时候,缓缓地降下来。如果不降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你们看,我们去年大家都说,你们看,我们煤的价格是不是在涨?煤炭的价格,从一百二十块钱涨到了二百四十块钱一吨。我们水的价格,是不是都在涨?我们电的价格都在涨?我们钢的价格都在涨?是不是我们所有的价格都在涨?为什么在涨?
因为经济在增长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钢,要水,要原材料。要所有的东西。我们说了,没有这么多的东西。我们只有这么多的煤,有这么多的水,有这么多的钢,有这么多的水泥,有这么多的电解铝,我们只有这些东西了。如果大家都想来要这些东西的话,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让价格来说话。大家都来抢我的东西,不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吗?我就卖高价。如果所有的人都在卖高价的时候,大家想一下,当买到我们手里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你支出的钱就多了?你增长的钱已经被物价指数所吃掉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