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高考制度反思-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龌沟木κ怯邢薜模惚匦氚延邢薜淖试从玫接邢薜南钅可先ァ!�
统一考试制度的第四个问题,就是我们在统一考试的操作上还有很多问题。操作上我给它归纳一下大概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时间问题,那么,我们现在考试的时间都是选择在7月7、8、9三天,那么,大家已经早就提出来,为什么要把考试时间选择在最炎热的季节呢,现在我们有不少的同学在考场里面怎么样?晕倒了,因为我们的考场里没有空调啊,当然港澳台学生可以用空调,大陆的人不能用空调,没有条件用空调,校长当然可以用空调了。所以,在这么炎热的季节里,面对这样一个大考,那你说没有人送上救护车那是不正常的,救护车经常响才是正常的,本来复习几个月都已经筋疲力尽了,然后再来猛考,又四十度的高温,那不出事才怪呢。所以呼吁了很多年,为什么要在炎热的季节搞这样一个高考,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好像还没有改的动作,当然了我听说大概要改到六月份。六月份不行,现在六月份也热了,要改改到五·一,五·一还没热吧,再热也热不到五·一,北京提前热也就到5月20号才开始热。所以全国这么大,你考试时间集中到炎热的季节,很不合理,为什么不能集中到5月份,5月初行不行?完全可以。考完了要让大家放松去旅游,对不对,你看现在考得多紧张,7月初考完以后,然后20号左右出成绩,然后8月初录取,有的人通知书还没有拿到手,为什么,因为我们的邮政传递比较慢,你如果5月份就考完,它怎么传,8月份你也收到通知书了。邮局还宽松一点,别那么紧张,搞什么特快转递,时间很宽松那多好,让邮件走的时间长一点,对不对,那时候也不会发大水了吧,5月份还没有地方发大水,所以我认为时机的选择不合适,或者叫时点的选择不合适。
那么时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长度太长,一考就考三天,好人也考病了,你连续三天不能休息啊,同志们,世界上连考三天的还有几个国家,当然我们不是说世界上,也许有的国家考五天我还不知道。但是我想不会有连考三天的,一年才365天,你花1%考试,有必要吗,一天考完行不行,完全可以。三天就考一天怎么考?就涉及到科目问题,我不主张现在这种所谓的3+X也好、3+1也好,3+2也好,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不同科目的卷子放到一起考呢。大家可能要考托福GRE,考GRE我记得就是一张卷子吧,所有的内容都在里面,干嘛不能都在里面,干嘛要分开,要分得那么清啊,你都放在一起就完了,而且这还有利于保密,为什么一考就考几个小时,考试那么多干吗,有什么用,对不对,考基本知识,何必越考越深呢,而且我告诉你,这个考题越考越深,实际上是出题的人设计的陷井,一个人的成长是不会有答案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永远是一个考试的过程,但是是没有一个人给你出考题的过程。所有的考题都是那帮人设计出来的,绝对不是你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我给他说的惨一点叫折磨你,考数学也好、考外语也好,考外语、考英语要考你at,它是in还是on,你说多累呀,你说话还考虑at;考虑in,那你还说不说话了,所以我们的考试科目完全可以合并,你就一张大卷子嘛。
所以我认为,考试的时间的选择和时间长度的确定都需要反思。
第二个小问题,就是现在我们的报名考试阶段,报名考试,我们考试之前要报名,那么这个报名阶段有点问题。大家知道,我们在报名阶段有什么问题呢,要按照户口来报名,是吧,按照户口,而且你报名还要进行身体检查吧,是不是要体检,有一些栏目还要填一下你的政治表现嘛,是不是,叫政审吧。那么像这种报名阶段,为什么不能简化一点呢,任何人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报名,你搞那么复杂干什么。现在我们已经有点放开了,说结了婚的也可以报名,老同志也可以报名,实际上完全一张身份证走天下就可以了,只要我确认我这个身份证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搞体检干嘛,我看是没事找事。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报名制度也需要改革,统一考试制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下面我再来分析第二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统一录取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比较僵化的,用总分来录取。不考虑分数的结构。那么很多年前我就提出来,比如说我们只考两门课,满分是200分的话,如果有两个人,一个人考150分,一个人考149分,那么录取的标准是150分,150分的人两门课都是75分,另外一个人考149分,他数学考100分,语文考49分,那你说我应该录取谁呢,按照现在的标准只能是150分上,149分下。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总分的标准,清华、北大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学者怎么样?肯定进不来。实际上对这种单科非常突出的,应该有特别的办法,我们衡量的是分数,但是分数里面有内涵,不同的分数不一样,含金量不一样,如果他这门课能达到满分,那是人中之怪才。你非得让他语文学那么高干嘛,学这么多年干嘛,以我的看法,到高中阶段语文都可以不学,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老追求全才,一整就“五有新人”,“四有新人”,“三好学生”。我们为什么不主张专门的发展呢,中国太需要专才了,因为中国人多,12。6亿人呢,每一个人都是专才,比每一个人都是全才要好得多,什么意思?这就是经济学当中的分工,分工是提高效率的唯一办法。
和这个统一录取有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体检。就是在我们的录取阶段,实际上大家入学、报到以后,还有一个程序,让你到校医院去体检,是不是这样。我早就说,根本就不应该搞体检,不管在报名阶段还是在报到阶段,都不应该搞这个体检,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说的好:“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是好猫”,我给他增加一条,“不管是胖猫、瘦猫、病猫、馋猫、大猫、小猫,抓到老鼠是好猫”。你搞体检,你什么意思,你学校有什么权利搞体检。第一,体检涉及到人的隐私权,人的身体信息是隐私权的范畴,我干嘛要让你知道,这是我的东西,我又没有危害你,这是隐私权呢。
第三个录取上的毛病,就是我们对很多人有一个加分的标准,优惠。什么特长分加50分,什么市一级的三好学生加20分,有吧,运动健将也加,你是来学文化的,加这个分干嘛,你对不加分不是一种歧视吗。每年招艺术特长生的时候,我们各大学校,到年初的时候热热闹闹,原来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空间,原来这里面还可以加50分,所以我记得好像我们学校招艺术特长,是招50个,结果报名的有一千多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搞这样的旁门左道,而且说如果你见义勇为了还可以加20分,那这样吧,下次我让我弟弟先跳进河里,然后我再去救他一把,最后你跳进河里我救你一把,咱俩没有直系亲属关系,什么见义勇为的也加分,这和教育八杆子打不到一块,根本就不碍事,甚至你的父亲是律师还要加分,那你父亲是孙中山是不是还要加分,所以这个加分太随心所欲,加21分行不行,加19分行不行,没有任何可操作的科学性,所以我就觉得这样的加分,甚至你政治表现好还可以加分,我就不知道怎么衡量政治表现好,有的人政治表现是假的。
第四个小问题就是所谓的按照120%分提档。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你搞120%提档干嘛,给谁提,如果你按照分数录取,那你就应该从高分到低分,如果你搞优惠,又搞所谓的120%,那你说明用两套标准来衡量一个人,两套标准必然是矛盾的。比如我这个学校招100个,我提120个档案,那么最后我录取就录取第120名,第5名的我不录,那么这样就使得我们很多招生的老师就有空间了,我录取第119,120,我不录取你第5名的、第1名的,我可以不录取,120%,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招生老师又是一个人,他的权利是不是太大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招生黑幕。
第五个问题网上录取,既然是网上录取了,为什么还要派老师呢,我就很奇怪,我曾经就这个问题也问过我们学校的一些人,他说非得派,我说你网上录取还派人干嘛,你还没下飞机呢,考生的家长就把你接回去了,住五星级宾馆,好吃好喝,吃完了就糊涂了,所以搞得我们每年招考办,电话都打不进去了,我们都打不进去,找人都找不着,为什么?权利太集中了,我们做老师的在一边,跟这场高考没有关系,权力越分散,就越容易形成制约。绝对的垄断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散。
那么,我刚才说了一下我们的统一考试制度和统一录取制度存在的很多问题,那么怎么办?实际上很简单,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由集中式的、集权式的经济,转变到分散式的、分权式的经济,不仅在经济领域当中应该如此,我们很多领域都应该如此。分散就意味着权利的扩大,不是一个人权利的扩大,而是民主的权利扩大,我们搞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要搞民本经济,人本经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能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创业,那么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我们的教育管理也应该是分散的,中国这么大,至少我们不能做到每一个高校都能自主招生,也应该做到每一个省首先应该自主招生,而且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千万不要变成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又是教练员、又是警察,什么都是。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权利下放了,那么我们的中央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就会有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精力,用来监督,你制定规则,然后别人执行规则,最后你监督执行规则的人,当然我们教育部门本身也应该需要受到监督,监督者还需要监督,所以我想,总的中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整个核心就是应该由集中向分散发展,这不仅是国外的经验证明,而且实际上国内的很多历史经验也证明,我想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应该越来越证明这样一条真理,我把它叫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由集中向分散,让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都是主人,都是权利和义务责任的统一,而不会形成某些人、某些机构只有权利没有责任。
主持人:看一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这位网友的名字叫“绝对在乎你”。他说:您说过,中国较好的1/5的学生和较差的1/5的学生之间,其教育条件差距至少在3倍以上,请问顾大人,这组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尽管我对您的3个数据有所怀疑,但我对您得出的结论十分赞同,您说在这样的条件下,统一考试,实际上是对农村考生和公共教育设施不发达地区的考生的歧视,这就好比是吃肉的运动员和吃菜的运动员,刚才您说过进行比赛一样,这简直太对了,我建议,立即要国际足协把中国足球队和欧洲足球队分开比赛,他们是吃肉的也太欺负人了!
主要还是问您的问题,是说1/5好的,1/5差的,他们中间差了3倍。
顾海兵:这个我就给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在北京市内的中小学,这个教学条件,它的经费,这个不需要解释了。然后你再看看我们北京郊区的远郊、山区的小学,你去看一看,有一次我听中央广播电台半小时的节目,午间半小时,大概是在门头沟区,好像有一所小学,前几年,全校的所有体育用品,只有一副羽毛球拍子,而且这一副羽毛球拍子,还是前任的城里的老师到这挂职的时候带来的,所以这个3倍完全可以证明,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你把城里的和城镇的,和农村的,农村里面在中西部的,你要比较肯定有三倍,我记得大概有一次,我们有一个例子,就是讲外语教学,城里的学校集中了很多外语老师,而在农村的小学、中学、初中,外语老师非常少,可能全校只有一个,而城里的外语老师超编,所以在经费上、在教职员工的配备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个都不用我去证明它,实际上,在座的各位,我想如果有来自农村的,肯定有亲身的体会,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倒不必太追求特别精确的数量,这个差距是巨大的,就足以了。
主持人:好,下一位网友叫“翠花,上酸菜”。他说:老师,听您的话,读您的书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您说我们国家用同一套标准衡量各种不同的学生,不考虑各高校对学生的特别要求,因此高校也无法像企业那样,自主而有针对性的吸引自己所需的人才,这简直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激动的我现在就想让翠花给您端上一盆酸菜。
顾海兵:谢谢,我比较喜欢吃。
主持人:我听说北大的季羡林老先生,当年就是北大、清华分别考,最后掂量来掂量去,选择了清华,不过老先生最后还是在北大当了教授,但顾老师,我特想知道,如果像民国时期那样,各个大学考试时间不统一,学校各自作主,暗箱操作岂能了得!
顾海兵:任何改革它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付出一定的成本是必要的,在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处理好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如果我们因为改革有一个短期的成本,我们就不搞长期性的改革,那肯定是死路一条,而你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大家都赞成由考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各尽其能,各尽其才的教育,这非常清楚,所以既然大家都赞成这个大方向,那你那点改革的成本的付出太正常了,同时你应该相信,多数人是不会搞黑箱的,只要你真的铺开了你程序的设计、你规则的设计、监督的力度加大,绝对不会出现人们所想象的那种混乱,不可能,你一定要相信多数人,当老百姓掌握了这个权利的时候,当多数人掌握了这个权利的时候,自然的形成了制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