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何光沪-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网友接着说“我很在意这段话,过去我们的社会中也有犯罪,但犯罪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有恃无恐,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信仰,什么信仰都没有,因此,连伦理道德的最底线都不存在了,特别是当人们听到贪污或依仗权势肆意损害他人而可以不负任何责任的人和事时,大家的反应居然是漠视甚至是极度羡慕,想到这一点,我悲痛欲绝,您呢,何教授?您觉得我们还有救吗?”
何光沪:我觉得我很体会这位朋友的想法。也许最后有没有救,要决定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他说到人类最大的威胁可能是伦理下限被打破,我也深有同感,因为这同讲的话题有点联系,我讲的绝对命令,绝对命令说比如说你这个人掉到水里了,你要去救他,这是绝对命令。那么,绝对命令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实现我们应该有的本质,一个杯子它永远应该是个杯子,这是它的本质,它要能装水才是杯子。一个人他也有个本质,他要是个人。所以这种绝对命令,按照蒂里希的说法是,要求你做什么呢?要求你成为一个人吧,要求你成为人吧,这种要求,所以这是无可抗拒的要求。孔子说“仁者人也”,什么是人?就是仁,一个是单人旁加二,还有一个是一撇一捺。什么是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心才是人。所以威胁在哪儿?如果说人类的底线被打破,威胁在哪儿?为什么说是最大的威胁?因为如果这样活下去,即使还活得好好的,生物学上的活,活得比中世纪的人要好,吃得要好,穿得要好,住得要好,但是如果已经不是人了,那这样活着,作为动物而活,人类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人都没有了。
观众提问:何教授,我想问您,您对安乐死是个什么样的看法?因为根据您提到的,就是说仁爱是对存在的一种爱,如果一个人对病人来说,他的生命已经本身失去了意义,而如果从仁爱的角度,就是说对存在的爱的角度来说,不应该去采用安乐死这种方法来夺取他的生命,但是我又觉得如果大部分,我们人之所以反对安乐死,是因为他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因为他觉得这个人如果死了的话他会伤心,所以他反对这种安乐死的想法。但是我觉得从病人本身的角度来说,他可能已经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失去意义了,他本身想死。就是说如果从您仁爱的角度来说,您认为,安乐死这种死法是符合仁爱精神的,还是不符合仁爱精神的,我就想问一下这个问题。
何光沪:现在安乐死在世界上这么多国家,只有一个国家通过了法律,在一系列非常严密的、严格的限制的条件下来承认它的合法性。我觉得安乐死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死没有安乐不安乐的,只有活才有安乐和不安乐的区别。死亡就是死亡,死亡是按照唯物主义者还有有些宗教的说法,很多宗教的说法是一种寂灭,佛教叫寂灭,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佛教讲来生是另外一回事儿,基督教讲以后的复活,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但是你至少先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空了没有了。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安乐不安乐。所以安乐死,它讲的是死亡的过程,从生到死,从生转死,其实他讲的是安乐生,人活着的时候要活得好一点,即使在死亡之前那两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或者三分钟,是这样一种东西。
主持人:但是我疼啊。
何光沪:是,所以说安乐生,首先安乐死这个概念是一种自相矛盾。所以,首先我反对自杀,所以我反对安乐死,简单的说是这样的。因为,第一,人的可能性是无穷尽的,我们也经常看到报道,一个成了植物人四年以后才醒来。我们也知道生命的最后的活着,一个是他追求安乐,那个是自然的,但是光追求安乐,不是生命。那是非常可怕的。还要追求意义。所以死亡前的那个行动,怎么样死,主要是看有意义、没有意义。当然我这个说话不是绝对的,如果我的死可以是,我讲有意义、无意义,当人在某个情况下反正都要死的话,可能我主要讲的就是对别人、对他人的意义了,原则上为什么反对自杀呢?因为自杀带来痛苦,给别人带来痛苦,在制造痛苦,人有权追求幸福,然而无权制造痛苦,所以我觉得自杀是制造痛苦。但是有特殊情况下,可能安乐死病人的情况下,可能不是制造痛苦,而是制造解脱,给病人的亲人制造解脱,我觉得至少这个人无可非议,在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绝对的,绝对谴责安乐死,或者用自杀方式来结束生命的人。
观众提问:我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一年级的学生,有一个困惑一直困惑着我,就是从这次美国遭受恐怖袭击说起,这两天听了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讲座,您作为一个宗教学家对恐怖分子的这种活动感到深恶痛绝。但是我听到很多政治学家所做的讲座就告诉我们说,同学们呢,你们一定要分清楚,恐怖有时候一定不要把它绝对的来看待,因为有时候也是西方媒体,或者是美国它作为它本身价值观来说的这样一个问题,这样就引出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困惑。就是说民族、阶级和国家这些概念还依然存在的时候,怎么样来处理一个博大的爱和一个相对的爱这样一个关系,就比如说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装在炸毁佛像的时候,他们所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你们这些世界上的有钱人宁愿拿钱来修这些佛像,都不愿意拿钱来救助那些在苦难当中的人民,难道您就能说这一定是假以爱的名义 来做那些不仁不义的事情吗?其实有时候很难讲清楚,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阶级中都还存在的这样一个社会。我就想请您解释一下,我们青年人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怎么样处理一个相对的爱和一个整个对全人类博大的爱这样的关系,这当中的度是怎么样来把握的?谢谢您。
何光沪:国家、民族、阶级对立的这种状态这些概念的存在,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这是我们人的局限性,我们人的有限性。我们只能以民族方式生活,还有我们有民族观念。比方说我们讲民族的问题,阶级和国家在同等意义上是同一个逻辑层次上的问题,我们讲民族就代表了。我们生下来必须属于一个民族,这是天生的,没办法,这是我们的局限性。但是不等于说我们不能突破这个观念。现在事实上我们生下来可以不是中国人、不是美国人、不是黄种人、不是白种人,我们可能是混血儿,我们为什么要保持这个属于自然的观念,来伤害我们的同类呢?我们的人类呢?我们在这个时代为什么要保持民族观念至上,以至于我原来很早就担心我们现在有些倾向,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倾向,可能要使中国人走到这一步,也许啊,以后的年轻人,就是说两个人打架,打得头破血流的,根本不管你是谁是谁非谁先打谁的,只要看是哪国的,是我国的就帮忙,打。不管谁是谁非,也许那个中国人是个强盗,是个小偷,是个杀人犯,也许,但是我们不管,只要是中国人就打,就帮他。我很担心,可能会走到这个地步,不问是非,只问民族。所以刚才我讲这个是非,这个观念,比如说有个杀人犯在杀另外一个人,有个人在进行强奸,在进行盗窃,在进行抢劫,我们应该反对的是这个人,不管他是什么民族,我们应该帮助的是受害者,也不管他是什么民族,这个东西应该超越民族界限。把这个东西,把民族界限放在第一位,才是制造这些惨案、这些惨剧的思想根源。我常常有个问题想给大家提,我最近写一篇文章也提到,我说,大使馆事件发生的时候,有些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城市里举着大标语游行,大标语上写的是:操美国的娘,用英文写的操美国的娘,大街小巷的走,美国人至少让他游行,没有干涉。这是个例子,我们值得深思;如果是美国学生在中国的城市里这样游行,假如他们因某种别的原因,在中国城市里这样游行,我们没法想象,结果会怎么样。
还有我们北京申奥成功,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个消息没有?在巴黎市中心,就是靠近巴黎圣母院附近,在市中心,巴黎城市是从那儿发源的,那个小岛上发源的,塞纳河上的一个小岛。在巴黎圣母院旁边,就是巴黎市政厅广场,一个古老的建筑,非常中心的广场,我正好去看过,就在前段时间。搭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准备干嘛呢?准备庆祝巴黎申奥成功搞狂欢的,大舞台。结果中国北京成功,那个舞台成了中国人同法国人一起庆祝的舞台,一起庆祝的舞台,一起狂欢、庆祝中国北京取得成功。我不能设想如果那天晚上如果是巴黎成功了,我们的中国人,我们的同胞们,会不会在天安门广场同法国人一起庆祝?这才是现代文明。
谢谢,就这么多。
主持人:好,感谢何教授,您的道德、宗教与爱的维度,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和交流,我想最后问您一个问题,如果让您把它综述成一句话,您会怎么告诉我们?
何光沪:我还是说,加强爱的第三个维度,是我们道德自强的需要。
主持人:好,谢谢何教授,谢谢大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