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在好莱坞-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波斯帝国,今天被称为伊朗,2500年前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国王统治着这片土地,国王被称为沙阿。1950年伊朗人民选举了穆罕默德?莫沙德哈——一个非宗教的民主主义者——当总理,他把英美控制的伊朗石油国有化,把伊朗的石油归还给伊朗人民”
“但在1953年英美两国安排了一场政变,罢免了莫沙德哈,并安排礼萨?巴列维成为沙阿。这位年轻的沙阿挥金如土,他的妻子用牛奶浸浴,而他的午餐是由协和飞机从巴黎空运而来,伊朗人民却在挨饿。沙阿用残忍的内部警察维持他的权力,一个标志着酷刑和恐怖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接着他宣扬伊朗西方化,激怒了那些宗教保守派的人,1979伊朗人民推翻了沙阿,流放的神职人员阿亚图拉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回国统治伊朗。接着这个国家经历了肃清、敢死队,陷入一片混乱,即将被癌症夺去生命的沙阿在美国找到了政治庇护,伊朗人民在大使馆外游行,要求美国交出沙阿,他们要审判他,吊死他。”
搭配着插画和影像资料,影片以旁白的方式,快速而又简洁的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狂热的伊朗人在美国大使馆前发动了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连续多日的活动以及某些人幕后的纵容暗示,终于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那些霍梅尼的信徒,冲进了美国大使馆。
开端的戏份并没有瑞恩的参与,乔治?克鲁尼就像当初说的那样,拍摄出的画面充满了七八十年代的质感,他特意选取了老式的35mm胶片摄像机拍摄整个场面,甚至在拍摄游行人群时,找来70年代新闻影像记录采用的老式超级8毫米摄影机。用这种早已鲜有人问津的古董级设备,完成了绝大部分人物特写部分的拍摄。
伊朗人冲进了大使馆,美国人却等不到任何伊朗政府方面的支援,无奈之下,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开始销毁使馆中的秘密资料。
如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大使馆一样,这些地方总有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为了生命安全考虑,数量有限的美国大兵们没有开枪抵抗,只是发射了有限的催泪瓦斯,美国国务院与使馆的通话连线一直在进行。却对这一情况爱莫能助,众多的美国使馆人员只能沦为伊朗人手中的人质。
在这种危机时刻,负责签证大厅的六名美国人,幸运的从使馆后门逃了出去,电影也稍稍展示了大美利坚主义,比如让等候签证的伊朗人先逃走,他们在后面压阵
尽管逃脱的过程中,有人还被其他国家的大使馆收留过,但电影的主题不在这方面。此时都做了简化处理,他们逃进了加拿大使馆,被时任加拿大大使的肯?泰勒收留。
瑞恩的剧本没有提英国和新西兰方面的问题,都是英语区五基友的成员。没必要在这种模糊不清的事件中,往对方脸上抹黑,省的以后招来英国和新西兰方面的抗议。
至于伊朗人,谁去管他们。
换句话来说。黑的就是他们,毕竟是伊朗是绝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的世界邪恶源之一。
所以,电影中展现的几乎就是个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狂热国度。
当托尼?门德兹单枪匹马进入如此危险的国度时。正好借用这种氛围,显示他的英雄气质。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与华盛顿当局也想出了一系列措施,却没有什么好办法,69天后,华盛顿街头随处可见黄丝带和祝福标语,但营救人质事件没有任何进展。
当然,释放沙阿交换人质是绝对不可能的,美国在全世界扶植的傀儡可不仅仅是这一个,如果放弃了他,那些小弟会怎么想?
相比那些被抓在使馆充当人质的人,逃出去的六个人才是美国政府真正头疼的所在,一旦他们被抓住的话,面临的极有可能是伊朗人的绞刑架。
既然是标准的主旋律电影,展示出的一定是美国政府绝对不会放弃这六个人,会想尽一切办法从伊朗将他们营救回国,英雄也到了该出场的时刻。
瑞恩饰演的托尼?门德兹,典型的七十年代美国人装扮。
他赶去中央情报局总部的一路上,无论是路边飘扬的黄丝带,还是收音机中愤慨的民众的喊声,亦或者cia总部大堂中纪念为国捐躯的人标语,无不在宣扬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救援落在了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头上,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加拿大方面认为风险太高,通知美国当局赶紧接走那六个人,而霍梅尼的伊斯兰卫队召集了大量的童工,拼接被碎纸机粉碎的美国使馆人员图像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着救援势在必行。
一场有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参加的联合会议上面,一项项充满幻想的救援计划,被托尼这个救援专家无情的用现实打碎,所有的猪队友都在衬托主角的形象,但是托尼暂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案。
如同所有的美式英雄一样,托尼同样面临着一些家庭方面的问题,这样做虽然庸俗,却是北美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情节。
就在与儿子的电话中,托尼得到了提示,看到了电视台播放的《决战猩球》(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三章 最好的坏计划
受题材自身主旋律色彩的限制,影片结局提前‘泄底’是无法回避的,但《阿尔戈》很聪明地避开了对‘能否营救成功’的故弄玄虚,而是将笔墨花在了‘如何营救成功’上。
营救方案自然成了整部影片的核心,假扮电影摄制组的构想娱乐性十足,电影嫁接政治与个人英雄主义交映生辉,在这里,即使是那部假电影,也与生命之间划上了等号。
每个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任务一定会完成,但仍然期盼着看它是怎样完成的。
“你们看过科幻电影吗?比如《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这些需要找异国情调的地方来拍摄的电影,比如像沙漠那种地方。”
托尼?门德斯站在会议室里,对一群官僚侃侃而谈,“试想一下,他们是一支加拿大摄制组,去考察一部科幻电影的外景,我们去散发消息,加拿大制片人也去散发消息,剧组在考察埃及、伊斯坦布尔,然后剧组再去找伊朗领事馆说一下,‘我们还想去伊朗考察’”
“我飞去德黑兰,然后带上他们,伪装成摄制组一起飞回来,任务完成!”
这样匪夷所思的营救计划,自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托尼暂时说服这些官僚,去洛杉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与中情局有合作关系的约翰?钱伯斯,一个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好莱坞顶尖化妆师。
其中,电影还穿插着伊朗人的狂热和六名美国人的焦躁不安,以突出营救行动的迫切。
既然来到了好莱坞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工业基地,按照惯例,自然少不了电影从业者们一些小小的自嘲。
比如托尼说这次行动是从全世界最可怕的地方拯救一批人出来的时候,约翰?钱伯斯回答——那地方难道是迪士尼制片厂?
作为一名专业人士,约翰?钱伯斯郑重的告诉托尼,这个计划想要成功。那就要把假电影当成真电影来操作,他们需要一个知名制片人来运营这个项目,以引发更大的轰动效应,于是过气的前著名制片人李斯特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宣传中的营救三巨头就此凑齐。
李斯特是操作电影的好手,他们不但成立了第六制片厂,花费重资买下了《阿尔戈》这个电影剧本,在贝弗利山希尔顿大酒店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还在《综艺》《名利场》和《好莱坞报道》的媒体上面发布了大量广告。
海报、分镜头插图总之,一部电影应该有的一切。这部假电影全都凑齐了。
不管从哪方面看,这就是在筹备一部真正的电影。
就这样,媒体、制片、演员、编剧、甚至连电影公司全都参加到这场救援行动中,只是当时百分之九十九的参与者都不知情。
真是应了一句话——没有秘密的秘密,就是最大的秘密。
这段情节,电影用的是足够轻松写意的节奏,时不时还会通过李斯特和约翰?钱伯斯穿插几句好莱坞自嘲式的冷幽默,然而那经常会通过电视剧画面出现的伊朗局势,不断提醒观众。这场看似胡闹的假电影背后,关系到的是人的生命。
“去你的阿尔戈!”
三巨头干杯之后,托尼在乔治克鲁尼饰演的上司的帮助下,说服了那帮官僚。辗转伊斯坦布尔,开始执行这个‘最好的坏计划’!
加拿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中情局提供了空白加拿大护照等一系列的帮助,这种堪称奇葩的关系。也只可能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这种统称北美的国家之间。
在托尼进入伊朗之前,《泰晤士报》的记者得到了一份使馆人员名单,发现其中六人逃出了使馆。并且躲在了加拿大使馆中,中情局只能尽力暂时压下这件事情,托尼的救援行动必须加快。
所有的一切,都在烘托托尼这次救援的迫切和紧急!
托尼终于进入了伊朗,从他走入德黑兰机场的那刻起,电影就通过各种情节在渲染这个国家现在的可怕和恐怖气氛
在加拿大大使官邸,托尼见到了他要营救的人。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托尼介绍了营救计划,并向 6人发放了“第六制片厂”的名片,上面印有他们在该公司担任的“职务”。
6人还从托尼?门德兹那里得到了具有“好莱坞范儿”的衣服、伪造的加拿大护照和捏造出来的履历,托尼要求他们把履历背得滚瓜烂熟,并把枫叶标记发给大家,让他们贴在行李箱和背包上。
期间,无论是加拿大大使肯?泰勒的伊朗女管家发现了6个人的真实身份,还是加拿大政府要关闭驻伊朗大使馆,都在加重营救的迫切性和因此带来的紧张气氛。
面对绝境时,人往往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在托尼的协助下,他们通过伊朗当局故意设置的一些考验,特别是肯?泰勒的伊朗女管家,面对伊斯兰卫队的询问,做出了对美国人极其有利的回答。
事实也证明,善待雇佣的仆役,时不时改善他们的待遇,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接下来的时间里,6人除了背诵假履历外,还模拟回答了托尼提出的各种尖锐的提问,每个人都清楚,这个脱身计划危险无比。
“一旦被识破,就可能被斩首,或被吉普车拖着游街。”这是对他们处境最好的写照。
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托尼?门德兹试着把准备的过程变为一个游戏,让大家放松,并享受这个过程,虽然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兴趣比恐惧更容易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伊朗人也发现有六个人逃出了使馆,从而增加了拼凑那些破碎图像的人数,还不断对托尼一行人进行试探
就在画面频繁的切换中,托尼接到了非常沮丧的消息,猪队友再次登场。
总统听取了幕僚长的建议,忽然喊停了这次行动,上级要求托尼放弃那六个人,单独乘坐飞机离开德黑兰,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然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在于会做出常人不敢的选择,经过一番挣扎后,托尼通过秘密电话,通知他的上司杰克?奥唐奈,他要带他们脱离这个恐怖的国度,并且请求对方帮助办理各种手续。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六个人只有死路一条!
此时,驻守第六制片厂的李斯特和约翰?钱伯斯已经接到了暂停计划的通知,离开了办公室,而杰克则开始了忙碌,打通各个关节,幸好他们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间谍情报组织之一。
作为电影的主角,托尼?门德兹就像每一个曾经的好莱坞经典英雄,孤胆前行至未知的世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甚至最关键的时刻,要用崇高的个人价值挑战既有的体制规则,成为真正的拯救者。
凌晨十分,托尼?门德兹一行乘车前往德黑兰机场,搭乘 7点钟飞往瑞士苏黎世的飞机,之所以选择这么早的航班,是因为托尼认为机场的海关人员仍睡眼惺忪,不会对他们多加留意。
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才拿到机票,伊朗的海关人员也进行了一番调查,但一行人沉着应对,海关人员最终在伪造的护照和签证上盖了章。
虽然真实的历史上登机过程相对很顺利,电影却不能如此表现,想要吸引观众就必须具备悬念和娱乐性。
于是,他们被伊斯兰卫队的人拦了下来,并且带到了旁边密闭的办公室中。
面对这些不会英语的家伙,托尼没有好办法,真正解围的竟是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会波斯语的使馆官员,他对照着电影故事板,讲出了《阿尔戈》那个绘声绘色的科幻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打动了那些满怀革命热情的年轻人。
其中领头的那个,接过了托尼的名片,拨通了第六制片厂的电话,就在铃声响到最后的时刻,赶回办公室的李斯特和约翰?伯恩斯接起了电话,他们顺利通过了考验。
终于,托尼带着六个人登上了飞机,非常罕见的意外发生了,客机发生了机械故障,必须延迟起飞。
六个人分作在两排座椅上,眼睛同时落在了托尼的身上,这个不靠谱的计划即将成功,却
飞起来就是生,留下来即是死,生与死的界限就在咫尺之间,
机舱经过短暂的混乱,在空乘人员的解释下,变得异常安静,静的甚至有些可怕,六个人或是紧紧握着拳头,或是抓着衣角,或是暗自祈祷,如果凑近一些看的话,他们都在颤抖。
他们时不时就会抬头看向机舱门口的电子表,时间过去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仿佛一个世纪都没有现在这么长。
同样,托尼也很紧张,换成任何一个人在这种时刻都不能保持平静,何况家中还有妻子和儿子在等着他!
看向窗外时,他淡漠的脸上会微微显露出一丝焦急,但转回头来时,又重新恢复了气定神闲的状态。
他清楚,他是那六个人的主心骨,如果他都不能保持稳定,那六个人怎么办?
在恐惧和希望的双重夹击下,或许有人会就此崩溃掉!(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四章 站在伊朗的角度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