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6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福王争取到了建业政权主要武装力量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和刘泽清的支持,成为胜利者,登基称帝,史称弘光帝。
朱由崧求助于四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至尊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
建业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
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四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四镇为己所用。
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
因为内斗,扬州之战时史可法坚守城池,江北四镇却作壁上观,不施以援手,最终酿成“扬州十日”的历史惨剧。
建业失陷后,又有杭州的潞王朱常、抚州的益王朱慈、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等监国政权先后建立,不过是都是昙花一现,数天就告结束。
去皇宫的路上,欧阳朔跟凤囚凰探讨战役形势,说道:“此战想要逆转战局,仅凭我们带来的二十万大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原住民大军。”
“江北四镇,大顺军残部,乃至大西军,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凤囚凰也非一无所知,问道:“这些家伙心思各异,能听我们的吗?”
“自然不会!”
欧阳朔可没自大到能够在战役地图,王霸之气外露,诸路军阀纳头便拜。在战役地图,可没人鸟他这个夏王。
“想要收服群撩,一则手中要有军队,二十万大军就是我们最大的筹码。二则要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不露一手,他们又怎会信服。”
顿了一下,欧阳朔接着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打出一面旗帜,让诸路军阀能暂且放心内斗,一致讨伐清军。”
凤囚凰道:“这可不容易。”
“是不容易。”欧阳朔颔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没太多时间耗在此,也只能刚柔并济,必要时,还是要使一些雷霆手段才行。”
“你看着办吧!”凤囚凰很是干脆,唯欧阳朔马首是瞻。
欧阳朔听了,好笑地摇了摇头,他可是听说,这位华夏区硕果仅存的女领主,很快就是华夏区第一位女王,在河东行省可没少行霹雳手段。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入皇宫。
大殿之上,弘光帝端坐王座,却无多少意气风发之意。堂下文武百官望向他们的眼神也是各异,有警惕的,有探究的,有热切的,不一而足。
“一锅大杂烩!”
欧阳朔下了这么一个结论。在文官前首,欧阳朔见到了那位臭名昭著的礼部尚书钱谦益,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此人不死,欧阳朔枉来一趟了。
接下来,欧阳朔跟弘光帝之间的奏对,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让一众大臣听了心潮起伏,面面相觑。
欧阳朔承认弘光帝的正统,也愿意维护以及捍卫这个正统,使麾下二十万异人军团,成为弘光帝对抗江北四镇的最大筹码。
这便是欧阳朔的高明之处了。
南明政权更迭频繁,互相倾轧,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权威,统摄四方,这才给了其他宵小之辈可供发挥的空间。
倘若欧阳朔一上来,就照搬安史之乱或者崖山之战的做法,或行废立之事,或将弘光帝晾在一边,另起炉灶,只会加剧内部倾轧,于事无补。
有句古话说的好,“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欧阳朔只有先稳住弘光帝,将其捧的高高的,才能实现自身的战略意图。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弘光帝虽无甚雄才武略,总算不是一个蠢人。
果然,收到欧阳朔的“效忠”,弘光帝龙颜大悦,立即投桃报李,直接敕封欧阳朔为南明摄政王,掌管百官。
凤囚凰见了,只有叹服。
…………
觐见之后,朝廷敕封欧阳朔为摄政王的消息就传遍大江南北。
“这到有趣了!”
大清有个摄政王多尔衮,南明有个摄政王异人欧阳朔,两者之间的对抗,不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就在各路军阀以为,新上任的摄政王会来一场“新官上任三把火”,烧一烧江北四镇,或者整顿一下朝局时,欧阳朔却毫无动静。
弘光帝赐予欧阳朔的府邸门口,停了一排排马车,都是赶着来拜见摄政王的,其中既有真心报国之士,也有像钱谦益这样的投机之人。
可不管是谁,统统吃了闭门羹。
守卫府邸的神武卫身上散发出来的凶悍之气,以及隐隐流露出的杀伐跟血腥味,让来访者望而却步,没人敢放肆。
这让小心以对的高杰以及黄得功等军阀更加惴惴不安,以为摄政王这是在憋大招,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呢。
不怪高杰等人如此紧张,欧阳朔的这个摄政王可不是寻常之人,其权威也不来自弘光帝的敕封,而是来自他身后的二十万大军。
虽然不知战力如何,可仅凭其鼎盛军容,就足以让人心中发怵。面对这样一位对手,高杰等人怎能不小心。
就在外界猜测不断时,在府邸之中,欧阳朔主持召开军务会议。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明可亡,国不可灭
参加军议的包括李靖,贾诩,恶来,皇家舰队水师提督周瑜,烈焰军统领郭子仪以及烈焰军第四军团军团长周勃。
阵容豪华。
互相间有合作过的,也有第一次合作的。尤其是李靖,只跟恶来在刚结束的高丽之战有过合作,算是熟悉,对其他将领就一知半解了。
周瑜统率的皇家舰队目前停靠在长江边,随时可以出征。
现在说话的是欧阳朔,“按兵部传来的讯息,清军多铎部的先头部队在尼堪的指挥下,已经在距扬州二十里处扎营。这是最关键的一战,不容有失,军议结束,大军就要立即增援扬州。”
“不出意外的话,大周王朝的十万大军应该也会随行。再算上多铎部十万大军以及固山额真准塔部的五万大军,以及可预计的降军,此战并不轻松。”
说到这,欧阳朔就对江北四镇怨念满满。
额山固真准塔部兵临淮安城之时,东平伯,总兵刘泽清已望风而逃;靖南伯,总兵黄得功尚在铜陵;广昌伯,总兵刘良左率部逃至建业。
至于兴平伯,总兵高杰部,除了副总兵庄子固尚在徐州以南驻扎外,其他诸将如副总兵李成栋,副将杨绳武皆率部弃城南逃。
清多铎部的先头部队在尼堪的指挥下,每日推进五十里,直趋扬州,当史可法“邀令诸将回援”扬州时,仅有总兵刘肇基率部4000人,副总兵庄子固率部700人而至,整个扬州守军不足一万之数。
如此也就意味着,异人军团需单独对抗清军二十五万大军。如果二十万大军悉数上阵,未尝不能一战,关键是还有留一支部队镇守建业。
欧阳朔虽被封为摄政王,可身边没有军队,那也是站不稳脚跟的,远的不说,一旦异人军团悉数撤走,逃至建业的刘良左部就会起幺蛾子。
再有一点,欧阳朔还要负责在建业为大军筹措粮草。成立不久的南明实则是个烂摊子,国库空虚,根本支撑不起这样一场大战。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土豪”了,这就又要有军队协助。
粗略估算,此番增援扬州之大军,算上皇家舰队,也不能超过十五万之数,必须留五万精锐坐镇建业。
商量之下,欧阳朔决定由郭子仪率领十万烈焰军,会同周瑜统率的皇家舰队以及恶来率领的三万大夏禁卫军北上。
剩下的四万禁军暂且由李靖统领,会同三千神武卫,共同坐镇建业。
临行前,欧阳朔嘱咐说道:“扬州之战虽是关键一战,可也只是第一战,保住扬州之后,才是全面反击大清之时。”
“诺!”
郭子仪、周瑜以及恶来等将,一一行礼告辞。
…………
长江边,望着渐渐远去的大军,欧阳朔眼神悠悠。
“不知道可还来得及。”
历史上的扬州之战,多铎部前锋并未急着攻城,甚至就在多铎部主力抵达扬州城外,将扬州围的水泄不通时,都未立即开战。
原因很简单,清军八旗军以骑兵为主,并不适合攻城,他们要等神机营运输的红夷大炮抵达战场,才会开始攻城。
事实证明,本就不算坚城的扬州,在红夷大炮的轰击下只坚守了一天一夜就宣告沦陷,一点儿都不坚挺。
史可法此人气节可佳,但论能力,那还真有待商榷,指望不上。
现在有帝尘的加入,扬州之战就存在很多变数。不管如何,欧阳朔也只能选择信任郭子仪等将领,在战场上随机应变。
“回吧,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呢。”
欧阳朔收回视线,骑着小青朝城内走去。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欧阳朔要率领南明逆袭成功,首要一条,就要清除南明内部的投降派,来一场小范围的清洗。
此次随欧阳朔现身战役地图的,除大军之外,还有一支特别行动小组,那是欧阳朔从山海卫特意调来的精干细作。
安史之乱时,欧阳朔就吃了身边无细作之亏。
昨天开始,山海卫细作就已经行动起来,在弘光帝的配合下,按照历史记载,将侦查重点放在软骨头士族身上。
礼部尚书钱谦益,自然是首当其冲。
为了不引起巨大震荡,也堵住外界悠悠之口,说他欧阳朔刚一摄政,就排除异己,党同伐异,在动手之前,山海卫需要搜集足够的证据。
或是跟大清往来密函,或是平日贪赃枉法之举。
只要行为不点,都能作为欧阳朔“灭门抄家”之实证,快刀斩乱麻地为前线大军筹措粮草,震慑宵小之辈。
话又说回来,这些士族大臣有几位身家清白的,那还不是一查一个准。一切调查取证,都是秘密进行,欧阳朔可不愿打草惊蛇。
除此之外,欧阳朔还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以南明摄政王的名义,给四川大西国皇帝张献忠去信,言明一条,“南明可亡,但华夏不能灭,此为双方合作之基础,望仔细斟酌。”
提起张献忠,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这位跟闯王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军领袖,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
张献忠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
此人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
崇祯年间,张献忠组织农民军起义,公元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
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说起来,李自成跟张献忠这一对明末枭雄死的都有些冤。张献忠就不说了,此前经历大小战役不计其数,偏偏在跟清军大战时,被流矢击中而死。
何其离奇!
李自成也是一样。
公元1645年五月初,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尸首秘密埋葬。
冤不冤?
一代闯王,竟在探路时被一群民兵给办了。
冥冥之中似乎有天意。
李自成跟张献忠这一对起义军领袖,在对抗明朝时那叫一个风云际会,转战数千里,纵横捭阖,征战无数,都活的好好的。
可一旦跟清军对上,就一个个衰神附体,莫名其妙地死去。
大清“捡漏之王”、“补刀之王”的名号,可谓名副其实。历史有时就是这般巧合,倘若李自成跟张献忠不是这样死去,或许又是另外一番局面。
张献忠反明,可也抗清,并非钱谦益、刘泽清一类的投降派。
就是在张献忠死后,他的部将孙可望等人率领大西军向南转移,与南明联合共同抗击清军,转战西南各省,坚持了近二十年,直到清朝的康熙初年。
基于此,欧阳朔才有信心说服张献忠。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扬州失陷
欧阳朔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派人联络大顺军残部。
跟大西军一样,大顺军在李自成身亡之后,余部在李过、郝摇旗、高夫人等人率领下,后与南明联合继续抗清。
威名赫赫的“夔东十三家”,就是以大顺军余部为主体。
对江北四镇,欧阳朔暂且还是做冷处理,不做任何逼迫。想来只要高杰等人还有点脑子,就不会在扬州之战结束之前,轻易下注,投降清朝。
以二十万异人军团为中枢,联合江北四镇,大西军跟大顺军余部,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统一战线,对清朝发起反扑,就是欧阳朔的目的。
未免引起张献忠等人的戒备,欧阳朔甚至不谋求联合指挥权,只互相联络好用兵时间,兵分数路,同时北上。
前提是,扬州之战异人军团要证明自己。
…………
战役第三天,扬州城。
郭子仪部还在赶往扬州城的途中,清军多铎部以及帝尘统领的十万异人军团,已经先一步抵达扬州城外,将扬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终究还是没赶上。
不仅如此,帝尘似乎有先知先觉,竟然带来百余门火炮。这下好了,清军根本不用等神机营,刚一围城,就在一片炮火之中,对扬州城开战。
“轰!轰!轰!”
因为有熟知历史的帝尘在,知道史可法不可能投降,多铎甚至都不用招降,直接下令攻城。
面对火炮轰击,扬州土城墙不堪重负,很快坍塌。
城上鼎沸,势遂不支。
不过短短一上午,扬州城就宣告沦陷。
刘肇基战死,扬州知府任民育、何刚等壮烈牺牲,史可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