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总体上,大大缩短明朝的气数,并导致其骨肉相残,把朱元璋原来的皇位继承计划破坏掉。并且这个卧底,也是个和尚,还和刘伯温家族很有渊源。这个神秘的和尚叫姚广孝。
姚广孝是苏州人,他家世代行医,并且姚家在那一带也算是个大族,与刘伯温的先人刘仙师,来往也很密切。
姚广孝自小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后来跟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出家。姚广孝精通儒释道三家,并且还擅长《周易》与阴阳之术。
这一天,姚广孝正和好友在河南嵩山少林寺谈经论道,恰巧碰到了当时最有名望的相面大师袁珙。袁珙一看到姚广孝,就大为惊讶:“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怎么还会有相貌如此奇异的僧人?你看这一双三角眼诡异非凡,面似一只生病的老虎,骨子里却透出一股杀气,这肯定是一位精于权谋的高人,将来一定能建立千秋伟业。”
姚广孝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一阵窃喜。他连忙拉住袁珙的手,并引为至交。
洪武十五年(1382年),已经47岁的姚广孝终于觅得机缘。这一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分配给各个皇子,让高僧们在众藩王的封国里修寺诵经,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受人推荐,也在应征之列。当朱元璋安排这批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棣。
姚广孝看到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最具帝王相,便自荐跟随朱棣。朱棣见姚广孝三角眼,体态臃肿,反倒有些不情愿要他。姚广孝走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对朱棣说:“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朱棣感觉和尚话里有话,“王”带“白”帽不就是“皇”吗?于是便把他拉到内室详谈。姚广孝纵论古今,分析时局,鞭辟入理。朱棣听得连连称是,当即向朱元璋请求把姚广孝许给自己。
此后不久,姚广孝便随燕王来到北平(后改为北京),名义上住持庆寿寺,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燕王最重要的谋士和心腹。
助燕王运筹兵机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建文皇帝)。姚广孝感觉机会来了。他想方设法帮朱棣树立信心,怂恿他尽快起兵夺取皇位。
虽然朱棣觊觎帝位已久,但如果真要造反,心里还是没底,不敢轻意付诸实施。否则造反不成,王爷做不成不说,恐怕还要惹来灭门之祸。
姚广孝劝他尽快发兵,他却心事重重地说:“现在建文皇帝并没有失去民心,我起兵不得人心,结果难以预料啊!”姚广孝说:“我一直研究天文历法,深知现在天下应是殿下你的,天道在我们这边,不必担心**。”但朱棣依然下不了决心,每天兀自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两人在一起看书作对,朱棣随口吟出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在旁脱口而出:“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他的意思是,民心现在也不在建文帝一边,由于建文帝大力消减藩王势力,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据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已经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这首童谣的意思就是说,不要逼迫燕王,否则燕王必将高飞,最后作皇帝。这也就是“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的意思。
在姚广孝不厌其烦的劝说中,朱棣心中开始有点动心,但仍有所顾虑。
姚广孝运用自己高超的智慧,积极帮朱棣在军事方面做好准备。日夜不停的打造兵器,操练将士。由于打造兵器会发出铿锵的响声,将士操练也容易引人注意,姚广孝便在燕王府开凿了地下室,上面建有房屋,周围修筑厚墙,并在城墙四周埋下大大小小的缸瓮,来消除噪声。他还让人在燕王府内饲养鸡、鸭、鹅,因为这些家禽聒噪的叫声,能最大程度的遮掩打造兵器、和士兵操练的声音。
与此同时,姚广孝天天与朱棣商量起兵策略。一天,两人正商量到紧要处,忽然暴雨如注,狂风大作,把房顶上的瓦也给掀掉了,碎片落了一地。燕王心中一惊,面带惧色地说;“这恐怕是不祥的征兆,我们是不是还是不起兵的好?”姚广孝听后,哈哈大笑,说:“殿下,此祥瑞之兆也!您没有听说过‘飞龙在天,从以风雨’吗?您就是真龙天子,一要行动,当然是要有风雨相随,并且房上的瓦片掉下来,是天意昭示您,房上应该换上皇宫的那种金色瓦片了。”
第87章 精神修炼与生存力
在姚广孝一再的劝说下,燕王朱棣才渐渐鼓起勇气,起兵推翻了侄子建文帝,使明朝的江山,掌控他手中。可以说,没有这个姚广孝,就没有朱棣的造反,如果没有朱棣造反,朱棣就当不上皇帝。那么,明朝的江山,就会理所当然的在建文帝的子孙中传递,如果真是那样,明朝的江山气数,将要长很多。
但因为朱元璋的祖父,没有把刘家先人的骸骨,成功放入石犀牛嘴里,所以刘仙师注定要想方设法报复朱家。虽然朱元璋成为天子,早已是定数,无法改变,但刘家还是通过种种方式,对朱家子孙和朱氏江上,进行着微妙的破坏。
在听完老和尚的一席话后,建文帝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遭受的这番万劫不复的劫难,背后竟然有如此复杂而令人难以置信的原因,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不知不觉,已是近午夜时分,远处传来隐约的更鼓声,和尚都讲究“过午不食”,所以两人在吃完中午的斋饭后,晚饭就不再吃了,虽然建文帝不是个真正的和尚,而不过是用和尚的身份,来掩护自己的逃亡罢了,但“过午不食”的戒律,他在这一两年内,也试着去身体力行。
虽然没晚饭,但两个人的反而更加清爽轻盈,虽然已经深夜,但两个人依旧谈兴正浓,没有丝毫的倦意。
虽然老和尚讲了这么多,但建文帝还是没有从中听出,这个老和尚的身世和来历。于是仍然执拗的问了一句:“大师您虽然讲了这么多,但还是没告诉我,您到底是什么来历”。
老和尚这次没有再绕弯子,而是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不是别人,而是姚广孝的师弟”。
听完这句话,建文帝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姚广孝,正是这个人,才使他叔叔下定决心造反的,这个和尚就是这一切悲剧的罪魁祸首,而这个和他有深仇大恨的人的师弟,竟然是这个老和尚!
但无论怎么看,建文帝都没发现这个老和尚,对自己有什么恶意。老和尚也看出了建文帝的担忧之色,于是笑着说:“陛下请不必担心,我俩虽是同门师兄弟,但素来不和,我尤其厌恶他,追求功名利禄的世俗之心不死,而当年同门学艺时,我们俩各有所长,他精通谋略、和排兵布阵的帝王之术,而我则擅长逃脱,险中求生之法。师傅当年也正是因为我们天赋各不相同,才因材施教,教授了我们这些不同的本领”。
“逃脱之法,险中求生之法?这些是什么法门,还望大师赐教”。
老和尚微微一笑,解释说:“人世多艰险,如何能化险为夷,在险中自保,全身而退,毫发无损,这可是大学问啊,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最重要法门,试想,如果不能化解危险,而使自己提早送命,则一切志向、抱负,则就无从实现了”。
建文帝边听,边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老和尚接着说:“自古以来,真正能从一介草民而成天子的,不过两个人,一个人汉高祖刘邦,另外一个就是本朝太祖皇帝,而那刘邦,家里还有田地,并且自己也当过小吏,所以,真正能从微末草民,而短短几十年内,变成拥有天下的皇帝者,也只有本朝太祖皇帝一人而已。
为何本朝太祖爷能从最底层,经过无数贴身搏杀,和历尽无数艰险,不但没有送命,还能当上皇帝呢?当然可以说是命数,但命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太祖爷在逃生求存方面,必有其过人之处,才能有如此命数。
我曾听一个曾经和太祖爷、一起打过仗的老兵士说过,那时候太祖爷也和他一样,不过是普通一兵,但他在诸多细节方面,却和其他士兵很不相同:比如,在行军或作战间隙休息时,不管多累,太祖爷总背靠一堵矮墙,或者石壁休息,而永远不会把后背暴露在外面,正因为这个细节,使他在很多次的偷袭中,幸存下来。
还有其他一些细节,例如,他总是右手紧握腰刀刀柄,几乎连吃饭、睡觉时,都保持手不离刀柄,并且一没事,就会反复练习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拔出腰刀,来防卫自己,反击敌人。有一次,太祖爷当时还是个小头目,一天他和其他三位小头目来到一处军营,没想到,这个军营的士兵,早已叛变,刚等太祖爷他们四个一出现营门口,七八个叛军忽然拔刀就刺,那三个小头目虽然武艺不必太祖爷差,但没等他们拔出刀来,他们已经被叛军刀剑刺穿,唯有太祖爷,因为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竟然以惊人的速度,右手拔出腰刀,防守住了刺来的刀剑,然后快速砍倒两人后,翻身上马,成功逃脱。
后来,我像前几次一样,把这个很有趣的细节,写邮件告诉给杨辉时,他依旧是很快写信,并且写了篇论文似的文章,来论述习惯养成,和精神调动,在生存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邮件全文如下:
反复练习的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先讲个真实的案例,这个案例出自一本叫《战场》(onbat)的书,此书是美国研究士兵(或者其他执法人员)作战心理状态的权威著作:
作者的父亲是名警察,这位父亲从来都枪不离身。并且这位警察父亲每次和妻子散步时,有个一般人不太理解的习惯永远都让妻子在他的左边。并经常和妻子练习,如遇到紧急情况时,让妻子拉一下他的左臂,然后他迅速掏枪。这些习惯确实很怪。
某一天,这位父亲和妻子像往常一样在逛超级市场。忽然,妻子注意一个人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眼露凶光的看着他们,并好像在掏武器,于是下意识似的拉了一下丈夫的左臂,而丈夫也习惯用右手迅速地拔出枪。原来那个准备袭击他们的人,是这位父亲早年曾经抓捕的一个罪犯,刑满出狱后,特地回来报复。因为这位警察父亲的平时的训练,使他在此时能及时的掏出枪还击,就是这个习惯,救了自己的命。
人在危险状态下,准确的说不是用大脑在反应,而是用长久的习惯和本能在反应。因为根本没有时间允许你思考。并且在面临巨大的危险时,人体在高压力下会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体的很多行动,根本不受理智的控制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同样是发生在美国:
一个美国警官,某天独自在家摆弄枪,但不小心走火并击中自己的腿部,顿时血流如注。如不及时止血可能就会没命了。在害怕,紧张,疼痛等生理和心理因素下,意想不到事发生了他想拨911求救,但他每次拨的却是411!为什么呢?因为他平时经常拨411而从没拨过911。在这种极度的状况下,身体的动作已经不听大脑指挥了,它们只按平时积累的习惯来反应。最后这位警官不得不对411的接线人员说“我是一名警官,不小心用枪击中了自己,请帮我联系911??”。
所以,当一个孩子独自在家时,如果同样遇到紧急危险的状况不如说一个人正试图破门而入时他如果没事先练习过拨打911的话,他就很难在这种状况下,去完成这个平常看起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动作了。
一个参加过越战的美国士兵,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作战经历:
在战场上,当面对种种危险时,我总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这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这些战场上的反应,好像都是完全出于本能,根本没有去想该这样做。而事后回忆起来,这一切都是我平常长久训练的结果。
只有提前练过,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出来。一位美国老兵说的好:你不要期望自己在战场完成从来没练习过的动作。我们经常说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也是这个意思。但平时训练的动作必须要考虑实战,如果训练对实战考虑不足,则会“后果很严重”。
美国的fbi曾经流行过这样一种训练:连续射击两枪后,迅速把枪插入腰间的枪套,然后再掏出来射击,如此反复。一开始,没人觉得这样的训练有问题既训练了射击,又训练了拔枪的动作,一举两得,多好啊。
但不久,这种训练方式的恶果出现了:一位接受此种射击训练的fbi警员,在和罪犯对射中,他打完两枪后,没有连续射击,而是不自觉、但又很自然的把枪插入腰间,就像平常的训练那样!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就是这个动作要了他的命。
第88章 世上最奇妙的鸟
通过杨辉的邮件,我发现朱元璋在应付突发危险方面,确实技高一筹,从现代的科学视角看,这些做法都是非常有效的。不仅如此,通过邮件里的那些事例,让我了解到,人体在面临危险时,能产生巨大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汉朝大将李广,在被匈奴俘虏后,竟然能逃脱出来,而明末的吴三桂,则能带领几十个骑兵,从几万后金士兵包围中,把自己的父亲救出来,这对一般人来说,有点不可思议。而朱元璋在危险中的求生能力,和解脱能力方面确实很有天赋。
老和尚对建文帝说,他在京城那几年里,他还结识了大臣汤和。汤和与太祖是一个村的,还是光着屁股一起玩大的发小,所以,他对朱元璋也是最了解的。汤和曾告诉老和尚这样一件事:
在他们凤阳那一带,曾经有一种鸟非常神奇。这种鸟,外形非常像孔雀,却只有巴掌大小,而叫起来的声音,却和画眉相似。
这应该是最令人惊艳的一种鸟,绝对算是鸟中的西施、貂蝉。他们村里有个老头,年轻时曾经近距离见过一次这种鸟,于是便像着了魔一样,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