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功见到李国普后,恭敬的说道:“李阁老,皇上询问,陕西巡抚李烁近日可有奏疏。”
实际让当李国普见到章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与袁崇焕所料不错,李烁的上奏就是朱由检指使的。
“李烁的奏章确实入京,本官正想拿着去面见皇上,正在此时章公公来了,可也巧了。”
章功笑着道:“那还真是巧了,皇上的旨意便是让李阁老拿着李巡抚的奏章去养心殿面圣呢?”
听到章功的话后,李国普的脸色没有发生一点变化。
“那皇上可还召见其他官员。”李国普试探道
“小的不知。”章功也如实回答,虽然他是养心殿的领班太监,但还不敢在李国普面前无的放矢,他出了养心殿,又怎么能断定朱由检是否在他离开的期间召见其他的官员呢?
从今日起恢复更新,求推荐,求支持,就这几天的功夫,小风去了太原,去了西安,看了那边的风土人情,心满意足,但也掩盖不住一番旅行的疲惫,
第一百一十六章 胁迫()
话了之后,李国普便跟着章功去了养心殿。
而朱由检也没有召见任何官员,即便李烁的奏章已经入了京师,他也要先于李国普商讨一二,才能拿到朝堂上面议论。
李国普手中拿着奏章来到了养心殿,行礼之后,朱由检便开口询问道:“李国普,你手中拿着的可是李烁的上书?”
“启禀皇上,正是陕西巡抚李烁的上奏。”李国普说完后,便双手举起递给了身边的章功。
章功拿到奏章后,又走到龙案前,递给了已经迫不及待的朱由检的手中。
奏章到了朱由检的手中后,朱由检却显得不再那么急迫,因为他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情,这奏章想必早早的就到了京师,这李国普却压了下来,意味十分明显。
“李国普,想必你已经看过了奏章吧。”说着朱由检把奏章放到了龙案上。
“微臣确实看过。”李国普如实回答道。
“李烁奏章上都说了些什么?”朱由检已经不打算去看奏章了。
李国普看到朱由检的举动,便就清楚朱由检已经看透了自己的把戏,并且心中十分不舒服。
听完朱由检让自己说李烁的奏章时,也没有耽搁,把李烁的奏章如实说了一遍,让李国普惊讶的事情,从头至尾,朱由检的脸色没有发生一点变化,依然是那么镇定。
禀报完后,朱由检轻声道:“李烁再提为张居正平反,朕该如何?”朱由检以退为进,看样子是把包袱扔给了李国普,可李国普也不是普通人,他当然知道朱由检的用意,朱由检询问自己该如何办,有两个政治目的,一是恐吓自己,首先在政治场上,有的时候希斯底里不如保持沉默,如果此时朱由检怒声与李国普对话,那么李国普作为内阁首辅,为了自己的名义,肯定不会退步,可若是皇帝保持沉默,给他一种无形的压力,那么李国普便会沉不住气,事实上,现在已经起到了朱由检想要的效果,而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如此大事,他对李国普说,朕该如何自处?这表明着朱由检的政治态度,告诉李国普自己十分信任他,与黄立极不一样,朱由检希望,李国普代表的内阁能真正成为大明朝最高决策层,也能激励李国普。
朱由检问李国普,倒是让李国普有些为难,他该怎么说,又该怎么做,心中惶恐,停顿一会儿说道:“此事干系重大,微臣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去办,不如先把奏章压中不发,等到朝廷把京营出关的事情完成,腾出手脚,在来处理这件事情。”李国普没有办法,只能这般说道,他知道自己说出这些话,虽然没有错误,但会让朱由检心中不喜,可他也没有办法,若是自己在这养心殿中表示同意为张居正平反,那自己跟李烁一样,都会成为百官攻伐的对象,如果一个处理不当,会与前几日的黄立极一般,诸多罪名,强加于身,当然他也不全是为自己而想,他心中依然惦记着大明朝,新政,真的适合现在的大明朝吗?
果不其然,朱由检听完李国普的话后,心中有些不痛快,当下冷冷的说道:“留中不发,难不成朕的李阁老遇到事情,就知道留中不发吗?那朕要内阁何用,朕还希望李国普你能辅佐朕重现大明辉煌,现在看来,希望终成梦幻,你畏首畏尾,难成大事?朕又如何放心。”
朱由检情绪变化虽然不是很大,但这些话却让李国普难以接受,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质疑,或者是失望。
听完朱由检的话后,李国普有些沉不住气,终于开口说道:“皇上,当微臣看到这封奏章的时候,不敢耽搁,立马找来袁大人共同商议,我们二人虽想为张居正大人平反,但都清楚为张居正平反之后,新政就会成为内阁接下来要处理的事情,微臣觉得,新政虽然能在神宗年间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此时,却不适合。”
朱由检听完李国普的话后,心中也十分满意,他当然知道现在与神宗年间是不一样的,现在这种局势,只能快刀斩乱麻,而为张居正平反后,若是照搬张居正拟定的新政实施,那国家绝对会乱,所有人都想错了朱由检的想法,他最需要的不是什么新政,而是为张居正平反,这才是他的政治目的,为张居正平反后,便可名正言顺的谈变法图强,新政的实施倒是成了次要。
“那李国普,你可同意为张居正平反?”朱由检开门见山的说道。
作为帝王,朱由检已经惯用了自己的威势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若是过于软弱,在大明朝这个特殊的政治体系中,绝对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到这个时候李国普才明白黄立极的苦衷,在黄立极当政的时候,有许多政治意见都与朱由检不同,最后却只能服从帝威,心中定会十分憋屈,好像内阁首辅与永乐时期的一般,只是个摆设,大事小事都要先要皇上同意,现在李国普正在面临着黄立极以前所经历的局面,心中自嘲道:“怪不得黄立极走的时候那么干脆。”虽然心中这么想着,但李国普却没有一丝请辞的打算,像朱由检这样的君主在大明朝十分少见,他的性格强势,权利心重,当然有些利处,也会有些弊端,利处是这样的帝王勤政,并且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做成,弊端便是,这样的帝王有些狂妄,急功近利,而朱由检给李国普的感觉便是这样。
事到如今,李国普已经到了不能不表态的地步。
“微臣同意为张居正大人平反。但微臣希望皇上能为大局着想,缓缓图之。”李国普无奈的说道。
“即是同意,你可有安排与统筹。”
“微臣才薄,还未做出安排,只想着先于皇上商议后,在做打算。”李国普与黄立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但在面对朱由检的时候,他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被压制的喘不上气,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好像都是被皇帝逼着说的,逼着做的。
“既然你心中没有章程,朕便对你说一说,有内阁通知京师各级官员,明日太和殿论政,把李烁的奏章在太和殿上当众宣布,在太和殿中,李国普你可不要忘了今日在养心殿中你自己对朕说的话。”
“皇上,这,这有不妥之处吧,此时与蒙古联盟还未落下帷幕,朝廷要在着手安排营军出关之事,正值多事之秋,现在,在提为张居正大人平反,不是最佳时机吧。”听到朱由检明日便要论政,这李国普也忍不住气劝告道。
希望书友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推荐收藏来之不拒感激涕零
第一百一十七章 施淮安的城西上书()
李国普所说的也是实情,现在朝廷关注的事情太多了,眼前就有营军出关要安排,还有与蒙古结盟的后续,这个时候提出为张居正平反,一定会造成波动,甚至影响这两件事情的进展。
朱由检与李国普却不一样,他心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担忧,摆摆手道:“你说的朕都清楚,不过为张居正平反,此事干系重大,宜早不宜迟。”
听完朱由检的话,李国普有些无奈,脸上抽搐一下,后开口道:“即是明天论政,微臣这便下去准备。”虽然不想那么快来临,但晚来早来都会来,不如趁着皇帝巡视三大营留下的威势,来处理这件事情。
朱由检允了后,便召见了骆养性,安排他明日在太和殿门口多加上百名禁军,并让在民间的锦衣卫做好准备,在明日论政结束后,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引起朝廷与官府的注意,比如,签万民伞,让读书人千人共同上书,甚至聚众闹事。
骆养性一一领会,并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整个京师的气氛忽然变了,大街小巷上面经常有锦衣卫走动,各官员的府邸门口也有锦衣卫盯梢,不过内阁的保密工作做的极好,李烁的上奏好像都无人得知,官员们没有什么反应。
在京师城西有了茶馆,城西没有城北城东富裕,城北都是高官富绅的聚集处,繁华无比,车水马龙,城东靠近皇城,也标志着这里的繁荣程度,但城西却与这两个地方有天差之别,这边只有普通百姓与落魄的读书人,全是些无权无势,无田无银的人。
就是因为贫穷,这里才成为锦衣卫下手的地方。
这茶馆每日都有许多读书人,来此品茶论道,而这段时间中,茶馆的生意出其的好,许多每日静坐家中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经常来到这家茶馆,而近些时日,来到这家茶馆的人大多数都是已经引起官府注意的居正社的成员。
就在今日,二楼上坐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读书人,他们大多数都是二十几岁,有些冲劲,又有些沉稳。
此时的他们正在高谈阔论。
“大明朝积弊已久,若在不改革变法,唯有衰败一途。”一个留着胡须的年轻人高声道,这个年轻人来自山东,叫施淮安。虽说年纪轻轻,但读书却非常厉害,已是秀才之身,来到京师本想入国子监读书,不过却没有如愿,此时的国子监以不如从前,在将近两百年的演变中已经成为明末党争最大的发源地,毫无背景的施淮安就算符合了条件,拿着银两也没有进入,被拒绝后,施淮安十分气愤,又觉得归家对不起家中父母,脸上无光,便在京师中住了下来,等待着来年科举。
此时在京师颇有名气的居正社便是施淮安一力促成的,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联络了一千余名对世事,朝政厌恶的读书人,他们与当年的东林书院一般,聚在一起,谈朝政,谈治国方针,为张居正鸣不平,为神宗年间的新政歌功颂德,甚至在私下里面还辱骂过神宗皇帝。
施淮安为什么会成立居正社,原因便在锦衣卫的身上,骆养性深知,只靠着一帮百姓闹,根本就起不到什么效果,笔杆子有的时候要比枪杆子还有力度,他需要读书人出来,便嘱咐李世超去办理这件事情。
李世超不敢大意,走访京师,发觉施淮安善辩,朋友多,最重要的一条是他有一个读书人的傲气,李世超不敢以真正的身份出现在施淮安身边,他把自己乔装成了一个富家子弟的模样,与施淮安交上了朋友。
因为李世超出手大方,谈吐不凡,在一个月的时间中,两个人便无话不谈。
李世超无意间提起李烁曾上书为张居正平反这件事情,并未张居正新政说了很多好话,这施淮安一听,便就动了想法,因为他来自地方,又经常游学,对于各地的弊端十分了解,土地兼并,豪强并起,有的官府根本就压制不住当地的富商,各级矛盾尤为特殊,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担忧与看法,施淮安才明白,大明朝必须要变上一变,他大明朝比作一个老人的话,他身上顽疾缠身,只用温补的药,虽能缓解,却不能治本,在这个时候,一记猛药,绝对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施淮安对待张居正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若是有机会,愿意为张居正平反正名出力。
在李世超的资助下,施淮安便开始着手成立居正社。
居正社成立后,果然起到了骆养性所想的作用,他们四处讲学,宣传新政的好处,在官方的操控下,这居正社的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以前的东林书院,不过也有许多读书人听闻居正社的所作所为后,十分不满,施淮安的一些朋友经常写信咒骂施淮安,不务正业,妄议朝政,总有一天惹祸上身,施淮安的回信很简单,井底之蛙,不堪于谋。
“可又如何去变,皇上久居深宫,不知民间疾苦,难不成就靠着那些大臣们,可不是所有人都与陕西巡抚李大人一般,心系国家啊。”一个读书人开口说道。
因为李烁曾在大朝会上提出过这个政治愿景,故有一些崇拜李烁的读书人存在,当然多数,还是厌恶李烁,都说李烁是个卖弄权术的小人,而在这居正社中,虽未谋面,但他的威望却是很高,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都想改变大明朝。
“皇上不知道,我们难道不能让他知道吗?”施淮安严肃的说道,眉宇之间竟有些豪气。
“贤弟此话何意?”一个年近中年的读书人说道。
“明日我们去国子监静坐,后联名上书,痛斥朝政,为张阁老请命。”施淮安早就有了这个打算,一直没有实施的原因是因为时机不对,可现在敏感的他知道时机已经到了,京师上下都在窜动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贫富之间的矛盾被某些不知名的人挑起,而李世超的身份,这施淮安心中早就有了怀疑,不过一直没有点破。
“可我们的上书,如何能到了御前呢?”能够参加居正社的读书人骨子里面流淌的都是些不安于现状的鲜血,对于这件事情他们没有恐惧,有的只是兴奋。
“我有一朋友子在朝中为官,他说能够把我们的上书递交到御前,并且根本不用经过内阁。”施淮安轻声说道,言语之间十分自信。
“大好。”
在茶馆商量好后,这施淮安便让茶馆的跑堂道外面买了一张宣旨,这张宣旨足长两米,磨好墨后,施淮安便动笔开始书写,不一会儿便就写好了一篇大气磅礴的请命书,施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