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非和平崛起-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终于在1801年1月23日,李中堂和庆王爷奕劻在得到老佛爷慈禧批准的情况下,在《议和大纲》上签字画押。知道自己已经时日不多的李鸿章想尽快结束谈判。他代表清政府要求各国早日撤军,但各国的态度是,必须亲眼看到祸首的惩办,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否则决不撤兵。被逼进墙角的慈禧只得第四次发布了惩办祸首的谕旨,并于农历辛丑年正月初三开始执行。此次惩办基本上满足了各国的要求。老佛爷如同吃了炫迈一般,一口气像切瓜切菜一样地砍了自己120多个亲贵和大臣后,各国关于惩办祸首的风波才逐步平息。但是接下来,赔款的问题便成了中外议和的关键,这才是各国关心的最终核心。

    老毛子自然不懂的什么叫客气,率先提出要求赔偿白银1。3亿两。德国这样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威廉皇帝的梦想是要建立一支和英国抗衡的海上舰队,所以德国公使也脸不红心不跳的提出了大概是4亿马克的赔偿要求。此外,法国要求的赔款也多达7千多万两,而且以上这三个国家以大清朝廷在国际上的信誉就是负数为由,还要求赔款以现金的方式一次付清。而那些在华商业利益较多的国家,诸如英、美、日等国则害怕过多的赔款压力会削弱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从而损害自己的商业利益,因此他们在报价的同时主张将赔款数额保持在一个限度之内。

    但是不管怎样,所有国家的最终报价都远远超过了它们实际的花费和损失。经过数月的反复磋商,双方就赔款总额最终被确定了下来:清政府共需向列强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税、盐税和常关收入作抵押担保。列强说,4亿5千万中国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电报局子的小妞差点累抽抽了,折腾到辛丑年的春节后,百般无奈的慈禧终于回电:各国赔款共四百五十兆,四厘息,着即照准。至此,议和大局已经基本形成。当年清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不到9千万两,9。8亿两是整个中国11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最终确定的赔款数额之高让列强也不敢相信,难怪英国的《太误事报》说,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联军的损失”。

    虽然和谈尚未进行,但是停火早就实现了,联军是没有兵力可用,清军是没有可用的兵,团练武装(例如保险团)是没有心思去战斗,义和拳的大师兄们是没有战斗的心思,反正现在个忙个的,谁也顾不上理谁。

    我也乐得清闲,终日在布政使衙门、腊山老营和基地之间穿梭,不住的把度娘准备的模仿鄙人狗刨字迹的手稿倒蹬给吴佩孚他们,结果这份杂糅了一战后期德军军事条令、国民革命军军规、法国二十年代的步炮兵联合训练大纲的《武翼新军条例汇编》,让吴佩孚、张绍曾、蓝天蔚等人惊为天人,虽然对里面的防空条例、反装甲措施等等不明觉厉,但是不影响他们贯彻执行。

    武翼新军的招兵工作也在各地知府的全力配合下进展顺利,唯一有点拖延的两榜进士出身的沂州知府被我提溜到济南府,本来打算做一回强项令的老知府,结果被我直接送到老德王府,李大总管得了我的招呼,自然懂得如何调理这种老顽固。先是跪在二门内静候了一个多时辰,又被小太监叫到耳房一顿臭骂,临了还得叩头谢恩,李大总管也没含糊,直接一个“贡仪多有缺损,罔顾圣恩”的罪名给停了差事,停职待参。老头回去又羞又气,疝气发作,瘫痪在床,沂州府自然换人,我推荐了袁世凯的一位在安阳任知县的族中子弟接任,老袁也投桃报李,让那位四十有余的老知县前来济南府上供,回去后沂州府的招兵缴粮异常积极,其他知府知州的见此情势,也是噤若寒蝉,断不敢再行阳奉阴违的举动了。

    本来小日子过的很是充实的我,没想到煽风点火的效果太佳,让在济南静养的老佛爷大、为激赏,一顶议和副大臣的帽子就扣上了,还让李大总管传口谕,着我即刻会同李中堂等商议和谈要旨,准备下月与洋人交涉,确保两宫八月前回銮。天可怜见,我这趟庚子国变得浑水已经趟完了,就打算回到老巢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了,哪里想到去掺和《辛丑条约》这个大粪坑啊。

    不过圣命难违,我也只好先在和谈领导小组挂个名,不过私下忙活自己的事情先。没想到这日刚刚从老德王府的东芫堂的和谈小组下了差,还没上马车就被蹲在车边的一个官员扯住了袖子,我定睛一看,这位蹲在车前,一如看车子老大爷的居然是段祺瑞芝泉公,一脸疲惫,两眼深陷的他如同抽了十年福寿*膏的形象让我差点没认出来。没想到这位袁世凯手下的第一大将,未来的皖系军阀大头领居然未开腔,先落泪,口中直呼:

    “吴大人,救命啊!”

    我的脑子一时当机,这是个什么情况?

第八十一节 救吴氏芝泉求助() 
说起段祺瑞段大执政,不得不说他当年求学的经历,1885年9月段祺瑞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段祺瑞“攻业颇勤敏,以力学不倦见称于当时,治学既专,每届学校试验,辄冠其侪辈,与王士珍等齐名于世”,受到李鸿章的器重。1888年冬,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它四位同学到德国留学。1889年春到德国,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学习一年半炮兵,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当年留学国外的大清官吏本来就是凤毛麟角,学军事的更是稀罕,到了甲午年后,小鼻子打醒了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东渡扶桑入成城学校进而进入陆士的“士官系”算是留学军官的主流,像老段同志那样留学欧洲,又在陆军强国德意志求学炮科的可谓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位不光在德国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学习一年半炮兵,还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对于炮兵的使用那是了如指掌,在当时的新军中属于高技术型军官。

    1895年12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请荫昌推荐人才,段祺瑞被推荐给袁大头。1896年初,段祺瑞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左翼炮队第三营统带,旋兼行营武备学堂炮队兵官学堂监督、代理总教习。1898年9月9日,以北洋新建陆军创设随营武备学堂期满告成,清廷给于炮队学堂监督段祺瑞等升叙加衔。12月新建陆军编为武卫右军,段祺瑞仍统领炮队,并赴日本观操,这位爷对日本的炮兵很是不屑,不过他的手下却不作脸,老段也很遗憾的没能谱写一曲异域扬威的掌故。自从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帮手,编撰了许多本操练章典,可以说是武卫右军近代化的奠基人物。

    1886年,21岁的段祺瑞与宿迁举人吴懋伟之女吴氏在合肥结婚。吴氏自幼长于书香门第,贤良淑德自不必说,老段婚后就留学德国,几年间吴氏孝敬公婆,打理家务。老段回国后一直忙于军务,基本上段家就是吴氏在掌管,所以老段对媳妇是敬爱兼有,两人琴瑟和谐,加上吴氏生养了段祺瑞的两子一女,所以段祺瑞伉俪情深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闲言少叙,但见素日衣冠整洁,颇具普鲁士军人风范的段大官人,哭诉救命,我的第一反映就是老袁要清理门户,老段走投无路,前来投奔我吴大藩台,但是转念之间就觉得不对,虽然段祺瑞傲骨嶙嶙,但不管是历史中还是现在的时事都没听说段祺瑞有贰心,其他情况也没法猜度。我也顾不上别的,先把就要跪地的段芝泉搀扶住,不由分说架上了我的马车,放下帘子,车上谈话,总比让闲人看芝泉公的笑话强些,况且山东巡抚袁世凯的首席大将跑来跪求山东布政吴大人算哪门子事情,这要是传出去,还不定起什么风波呢?

    在车上,段祺瑞的情绪稍稍稳定,也不再下跪求告了。他把前因后果是这么这么这么一讲,我才算明白,想来列位看官也是有些了然了,不错,段祺瑞之所以大失风范就是原配吴氏病重,命在旦夕。

    这位说了,这段祺瑞有病不看郎中好歹也找个大夫啊,找个布政使兼大资本家有啥用处啊。这还得说是苗四爷惹下的祸端,当时借军官训练保险团的时候,段祺瑞也在其中,我因为事务繁忙,无暇时时陪伴左右,有的时候就让热心肠的无事忙—苗海南苗四爷出面打点接待。一来二去的,苗老四和武卫右军的几个军官就混了个脸熟,时不时的约几位到锦盛楼、四喜楼的撮上一顿,这糖醋鲤鱼、九转大肠、爆炒腰花等特色菜品一一下肚,兰陵小酒酒到杯干,几个人自然是山南海北的胡吹海捧。因为吴氏来济南前就已经身染重病,沉疴难起,段芝泉也是条重情重义的汉子,吃酒时自然情绪不高,几个军官都是相熟的,也就把吴氏的病情透露出来,要说苗老四也真是上心,通过同仁堂乐大少东家把京城里荣养的老太医的嫡系长徒都请到济南府给吴氏瞧病,通过小阿尔弗雷德也请了英国的医生来看过,但是对于陈年肺痨的吴氏都是束手无策,不过也算没有白请,几个中西医道的高手你一个方子,我几针药剂,居然把本来今年5月18日就应该病逝的吴氏给生生的拖到了今天,虽然从阎王爷手里抢回半年的阳寿,但是吴氏的病情却没有根本好转,反而底子已经坏了,现在病入膏肓,眼见着就要过不去这个年了。这热心肠的苗老四托阿尔弗雷德再去请高明的西医,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阿尔弗雷德想起自己夫人的经历,于是直接给段芝泉建议找我要一针起死回生的神药,要说段芝泉也是个有主见的主儿,单单苗老四的话他未必会信服,但是有了这位事儿妈阿尔弗雷德爵士先生的担保,段祺瑞可算是找到了救命稻草,连差事都顾不上了,直接溜号在老德王府门口猫了一上午就为了堵我。

    我心里也没有个系数,只好推说回去请我的小妹帮忙看看,马车一溜烟的直奔青龙山的机械厂。

    “那就是我的义妹,杜姑娘。”我指着一台钻床上钻一个好像是汽缸壳体的部件的一个身影说,一帮洋人技工与工人老师傅都围在周围伸长了脖子好像在拜师学艺。

    “啊”段芝泉直接就给愣在当场,其实也不奇怪,本来女孩子学医倒是不新鲜,但是一个会医术的女孩子自个开机床,还能教一帮洋人技师的就不常见了。不过段祺瑞还是很有礼节的上前施礼“段祺瑞见过杜…额”这下一声还没出口,直接被闷在喉咙里了。我也纳闷啊,上前一步仔细观瞧,好嘛。敢情度娘加工完了这个部件,钻头还没完全退出来,这小姑娘就单手一把抓住汽缸壳子的边缘,把个看上去敦敦实实足有百来斤的铁家伙就从机床上给平端起来,放在旁边的木头桌子上,压得实木方桌吱吱嘎嘎的一阵乱响。

    度娘拍拍手,面无表情的指着两个洋人技师,直接用德语说道“请两位对这个汽缸壳体绘制三视图,晚上我要讲解用。”两个德国佬直接就服气的点头答应,干脆的坐在桌子一边,拿出作图工具,在小徒弟早就铺好的蓝图上开始绘制,几个学徒也忙上忙下的测量个不停,不过翻面的时候就得两个人吃力的挪动。

    擦干净手的度娘见我带了段祺瑞来,很干脆的伸出手,冲着段芝泉就来了一句冷冰冰的“幸会”。她早就认识段芝泉,但是老段之前在调教我的保险团的时候,度娘带着训导队的一般人在泰山一带拉练,虽然她有时也会回到保险团去挑人,但是段祺瑞匆忙间何曾注意到一身普通军服打扮的她。老段也清醒过来,赶紧伸手握住度娘的手,不过从老段仅仅伸出手指轻轻和度娘的手一触即分来看,老段对度娘刚刚大力水手般的表现还是心有余悸。

    度娘听完我的转述,也没有多想就说,我们的药品中没有这方面的特效药。我所持有的抗菌药品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考虑到吴氏的身体基本已经拖垮了,过于前卫的抗菌药物恐怕不是她能承受的。无创手术加上基因干预当然可以救她一命,但是,这方面可就要用到基地本身的医疗舱了,向来把基地当成最高机密的我和度娘都明白这其中的风险,我们的沉默让段祺瑞有种不祥的预感,恐怕吴氏是在劫难逃了。

    到了厂里的一间接待室,段祺瑞顾不上喝茶。直接就凑到我的跟前:“吴大人,看您的神情,似乎有方法能救拙荆,是不是有什么顾虑?”

    “老段啊,芝泉公。”我思虑再三,觉得段祺瑞为人还是很方正的,算是个有良知有底线的汉子,我决定冒险一试“说实在的,我确实有办法救你夫人,至少有八成以上的把握。”

    段祺瑞脸色立即焕发出光彩,一扫刚刚的颓废。“但不知需要芝泉做些什么您只要能救拙荆一命,我段祺瑞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芝泉公,这关系到我和杜姑娘还有我们背后几千几万弟兄的生死存亡,请你一定体谅我们的难处。”我斟酌词汇,给段祺瑞讲到“我们有一些科技,按照现在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神鬼莫测。但是怀璧其罪的道理,我相信你也一定理解。”

    “关公圣灵在上,段祺瑞在此立誓。”老段一听就明白了,赶紧冲着接待室里的关公像就跪下“今吴大人愿意担着莫大干系救护拙荆,无论成败,鄙人立誓终其一生绝不透露其中半点蛛丝马迹,如违此誓,天人共弃之。”

    “起来,起来。”见到段祺瑞已经立下重誓,我也赶紧搀扶起来,拍拍段祺瑞军装上的灰尘,“唉,芝泉公莫怪啊。实在是兄弟我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样吧,我派人去接吴夫人,到时需要你和夫人都用一些乙醚,其中门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段祺瑞见我如此郑重,心里更加笃定我能救他夫人“芝泉刚刚说过,但有差遣,无不从命,只求吴大人伸出援手,救我拙荆性命。”

    一阵忙乱后,我和度娘带着两个大木箱子匆匆赶往山里的基地。

    段祺瑞先醒过来,不过他是被舔醒的,醒来后第一眼注意到的不是我的会客厅淡淡的冷色光源,也不是到处浮现的全息操作界面,而是一只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