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关云长-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媸票寂芸矗诼逖舫峭獾拇蟮厣铣鄢铱矗赜鹕碜怕套芭渥耪夂靤è的战马,两股颜sè相交在一起,这搭配起来十分的美观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关羽如同驾着一朵火红sè的云彩在大地里徘徊着,这云彩不停的在大地上移动着,背后尘头起处顿时尘沙飞扬开来,这马的速度快的惊人,霎时间便跑出了很远,一会儿移动到这一会儿移动在那,神出鬼没一般,还没等你反应过来,那匹马突然间就杀到了你的面前,就像是一股疾风不停的扫动着,众将士看了无不惊叹。
关羽驾着这赤兔马如同如同在云中漂浮一样,这马的速度快的惊人,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让他着实有些措手不及,他之前用过的战马哪有这样的速度,这就如同一部汽车一样提速快给人以措手不及一样,这赤兔马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动如脱兔”,一下子就窜出多远,跑动起来更是撒欢一样,不过越是这样关羽就是越觉得刺激,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具有挑战xìng了,将他的斗志全部燃起,他觉得征服这马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关羽骑着赤兔马不停的在城外跑来跑去,不停的感受着,越来越喜爱这马的xìng格和品质,这马虽然速度快的惊人不过在上面却如履平地一样很稳当,它不像那种烈马让人感到不安全,它更多的是那种基于速度基础上的踏实,关羽骑着它开始慢慢的适应它的速度开来。。。。。。。。。。。。。。。。
关羽骑着赤兔马跑了一圈又一圈仍然兴致不减,这马也丝毫没有倦意仍然在不停的撒欢着,众人见了真是羡煞极了,如此出众的人才配上如此出众的战马这简直就是绝配啊,关羽又提起他那把青龙偃月刀,这俨然就是“胯下马、掌中刀”,一边骑马一边手握大刀,伴随着战马的驰骋开始不断的挥舞起他那把大刀,整个人如同一天神站立在云端,在众目睽睽之下,关羽出尽了风头,这真是马中赤兔,人中武圣,关羽驾驭着战马突然有了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仿佛所有的武将在他眼里都是那么的渺小。
。。。
第114章 壮大自己()
关羽骑着赤兔马在众人面前出尽了风头,连董卓观看之后都不禁暗暗称奇,这真是好马配好鞍,好汉配好马啊!关羽刀好、马好、人才更是了得,这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同天神下凡一般,自此众人开始称关羽为天神将军,受到众人的崇拜和爱戴,因为没有第二个人能达到他的高度,人才如此出众,武艺如此超群,坐骑如此jīng良,大刀如此锋利,哪一样都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这些搭配在一起,关羽那就不是一般的人物了,那就是神一样的人物了。。。。。。。。。。。。。。。。。。
关羽凭借过人的智慧及jīng心的谋划在这次争夺战中成功胜出,不仅铲除了丁原还杀死了吕布又收得张辽、高顺,成功将丁原大军进行收编,又得了赤兔马,真可谓是一举多得,通过这次他再次增强了自己的势力,从而为未来与董卓争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关羽仅仅抓住每一次前进的机会,他未雨绸缪步步为营,渐渐的为未来做着各种打算和努力,可谓是收获颇丰,但他最大的收获还是成功击杀了吕布,这个有可能成为最大劲敌的家伙居然死在了自己的手上这是他意想不到的。
他是想借董卓之手除掉吕布,这就是所谓的借刀杀人,但吕布毕竟是个勇士岂肯轻易屈服,他摆出架势决定狗急跳墙,关羽早已摸透了他的心思,与他对决起来,关羽利用散打功夫很快将吕布击败并且杀死了吕布,铲除了前进路上的最大障碍,如果吕布不是那种“三姓家奴”的话,或许关羽会收了他,客观的说吕布是个人才,但对于收留他的主人来说这却是十分凶险的事情,这就好比“东郭先生和狼”吕布就是那只狼的化身,所以关羽决定将它彻底铲除以绝后患!
杀死了吕布之后,关羽又将吕布的部将宋宪、郝萌、魏续、侯成统统的整死,为什么?根据书中记载这些人不是什么好东西,吕布的死就是因为这几个人的背叛,所以这等将领留作世上只能是自己前进的绊脚石,不忠不义之人一律判死刑,这是关云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以及在血与火的摸爬滚打中得出的结论。
关羽杀死了吕布及其部将宋宪等人却唯独留下了高顺,高顺这个人对于吕布来说不可谓不忠诚,可以称得上是忠义之人,所以关羽力保了下来留作rì后为自己效命。如果不是读书的缘故,他怎能如此识人?又怎能分得清忠与jiān?又怎能知道什么人该留什么人该铲除?从这一点上来讲,阅读帮了他很大的忙。。。。。。。。。。。。。。。。。。
关羽这次可谓是收获颇丰,一举夺得、一箭多雕:既杀死了吕布,又收了高顺,同时还多少捕获些丁原大军的军心,通过这次事变关羽彻底奠定了在董卓身边的基础,现在他在军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在西凉的时候如此,现在又借助丁原大军的力量,不断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关羽手下还拥有了几员心腹爱将:李严、张辽、高顺,还有几个推心置腹的交好兄弟:李肃和文聘,关羽暗中不断的增强着自己的人脉为自己将来不断的谋划着,这一点谁也没有注意到,董卓一直把关羽当成自己的人加以利用,其他人更是不能怀疑关羽,因为现在谁都知道关羽在董卓身边多年深的董卓的信任。
就这样关羽不断的在军中培植自己的亲信,不断的对军队进行着渗透,而与此同时董卓却不屑于此,董卓将目标继续锁定在对皇帝的“废立”之事上来,之前由于丁原的反对董卓废立之事得到搁浅,这下丁原已亡,董卓将丁原的势力彻底铲除,废立之事再次提上了rì程。。。。。。。。。。。。。。。
“工yù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董卓yù行废立之事就必须得将自己进行一下提拔,现在他的名爵不过是西州刺史,官职再大充其量不过是一地方豪强的名号,现在自己已经入主京师了又值新胜,所以该为自己谋划一个合适的头衔了,董卓经过再三思虑决定自封前将军(正一品),领尚书事,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关羽为后将军、右中郎将,其余各路将领均得到提拔,自此关羽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正二品正牌将军,关羽又擢升李严为讨掳将军,张辽为扬威将军,高顺为骁骑校尉,皆归到自己门下听令。
董卓准备完毕便准备召集众臣继续商议废立之事,这次议会的地点仍然安排在温明殿,依然召集朝中的重臣,什么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太傅袁隗、尚书丁管、侍中周毖、蔡邑、城门校尉伍琼、司隶校尉袁绍等大臣皆被召至,董卓身边有女婿李儒在场,温明殿上空再次升起了紧张的气氛。
董卓见众大臣到齐谓众大臣道:“前番吾yù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君遭到了逆贼丁原的反对,现在丁原以除,朝廷在我,吾当立行霍光、伊尹之事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天子,以正天下,诸位以为如何?”
董卓说完只见诸大臣各个面面相觑,一时间没了主意又不敢声张,在那里如坐针毡一般,又好似“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董卓一边看着众大臣一边不禁好笑,心想:这群老家伙我看你们怎么办?董卓正在得意,这时一人起立道:“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乃大逆不道之举,何况当今圣上无过于天下何故废之?如此废嫡立幼岂合天理?”众人视之,说话者乃司隶校尉袁绍也!
董卓见袁绍当场反对不禁大怒:“吾要做的事岂容别人说不?事在我容不得你说不字,汝是不是想知道知道吾剑的厉害?”董卓一边说着一边讲自己身上的佩剑突然拔起,指向袁绍,众人见状无不惊恐万分。。。。。。。。。。。。。。。。。。。
。。。
第115章 废立风波()
“汝剑厉吾剑亦未尝不利!”袁绍一边说着当即也拔出了佩剑,二人在厅堂之上当下对立开来,谁也不肯退让半步,众大臣见状急忙前去劝阻开来,太傅袁隗上前拉着董卓好生劝慰,袁绍见状遂甩开袖子扬身而去,董卓怒火中烧便要发飙怎奈朝中重臣争相抚慰,这才让他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下,董卓谓袁隗道:“今天若不是看你的面子,我早就将他碎死万段了!”
“是、是、是,将军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跟小侄一番计较,他年幼无知还望将军宽恕才是!”袁隗继续恭维着说道。
董卓闻后“哼”了一声随即甩身离开了温明殿。
袁绍当即与董卓闹翻深知此地不可久留,遂悬门东节,引兵投奔冀州而去,董卓闻袁绍逃跑找到侍中周毖、校尉伍琼商议对策,周毖谓董卓道:“袁绍与主公闹翻了脸,怀恨而去,如若追赶图之的话,恐怕逼之愈急的话袁绍会起兵相攻,袁氏四世三公,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被逼无奈起兵,只要高声一呼各地便会纷纷响应,到那时整个崤山以东便会揭竿而起,主公若是图之就费劲了!”
“周侍中说的没错!袁绍多谋无断只需给他安排个爵位便可打消他起兵的念头,好生加以抚慰袁绍便不再思进取之心!”校尉伍琼继续荐道。
董卓闻后点了点头道:“传我令加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董卓刚刚说完只见殿上急匆匆的赶来一人,众人视之乃关羽也,董卓见关羽急匆匆的跑来,遂问道:“云长有什么事要这样慌张?”
“主公吾是特地为袁绍的事情来的!”关羽道。
董卓好奇道:“袁绍与吾闹翻已经逃出洛阳去了,吾刚才县令封他为渤海太守,以安其心!”
“主公万万不可心慈手软啊!袁绍此去定会卷土重来,收拾主公,他此去如同鱼归大海,后果不堪设想,袁绍绝非甘于平凡之辈而且树恩四世,一旦举旗起义各地便会揭竿而起遥相呼应,永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征集到主公一般的人马,成为普天下唯一能够与主公争霸的对手,所以需要早早了断免得放虎归山啊!”关羽苦荐道。
董卓闻后不禁恍然大悟道:“莫非云长几经误了大事,云长接我命令当速去追击旨在追杀袁绍!”
“诺!”关羽领命而去他戴上手上的几十名随从向洛阳城东飞奔而去。。。。。。。。。。。。。。。。。。。。。。。。。。。。。。。。。。
原来关羽得知董卓温明殿议事早有耳目向关羽禀报开来,关羽闻听袁绍当即与董卓决裂,立马会意开来,袁绍绝非等闲之辈,乃是一代枭雄,如不将他早早除掉后患无穷,将直接危及自己将来的宏图大业,所以当趁此机会将袁绍了断才是,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自己前进路上继续扫平障碍,所以关羽急匆匆的找到了董卓陈述原由,说的董卓很快便改变了想法,要关羽追杀袁绍开来。
关羽携手下众勇士一路追击,一连追出百余里却未能寻到袁绍,关羽不禁有些失望,心想:袁绍这小子真够滑的这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没能追到袁绍,这就证明rì后自己将面临一个强敌的挑战,正如他所说的那般放虎归山,也许在未来自己要与袁绍有一场针锋相对的对决,看来这避免不了了。
袁绍逃掉了,关羽未能追到,不过董卓对于这件事却未能看的有多严重,他的着力点继续放在君主的废立之事上,董卓再次召集众大臣,前番的大臣们陆续被召集到温明殿,与前两次不同,这次董卓安排了数名刀斧手按立两旁,整戈带甲,煞是威严,同时也更增加了几分恐怖的气氛,众大臣们陆续赶到一见这场面立马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架势可是来者不善啊!
只见两旁的刀斧手们挎着大刀还有大斧子,刀斧子磨得是jīng光湛亮啊,让人看了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大臣们见状更是个个后背都直冒凉风啊,当下立于阶下如坐针毡一般,大家都不免有些战战兢兢开来。。。。。。。。。。。。。。。。。。。。。。。。。
董卓见众位大臣全部来到,样子都惊秫不已,不禁有些好笑,他一反常态的笑容可掬的跟诸位大臣打了个招呼,众大臣见董卓如此模样更是惊慌起来,对于他们来讲董卓的笑容比严肃更为可怕更具杀伤力,董卓接着道:“今rì再次召集大家前来不为别的,老生重弹还是那句话,吾yù废掉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君,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啊?当然我还要丑话说到前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们看着办吧!生死全由你们自己做决定!”
董卓此话说的真够霸气的,寓意十足,他说这话的意思也再明白不过了,就是你要是反对那么你就只有死路一条,如果你同意了默认了,那么你就是拥护了他的决定,很明显董卓这是在向众大臣发难,众大臣闻后各个面面相觑,真是苦不堪言,他们唯有附和着说道:“董将军所依事情上顺天意、下顺民心,我们一致拥护董将军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君!”
董卓见众大臣一致表示拥护不禁哈哈哈哈大笑道:“既然大家这齐心的通过,看来这真是天意如此啊!下面就请李儒李从事颁布意旨!”
李儒出列念道:“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
第116章 另立新君()
作为一个重生的现代人,他对于古代这种废立之事,没有表现的像所谓的忠臣那样的愚忠,那样所谓的对于礼制的忠贞,但他也没有表现的像有些大臣那样对于这种行为的极力拥护和附和,在他看来,这皇帝该有德人居之,不管是谁做皇帝一定要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和本事,能造福万民,给普天下百姓谋福祉,能够一统天下,攘除jiān凶,使天下不再有杀伐纷争,不再让黎民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唯有这样的人方能够的上做一代君主的资格,所以面对眼前这种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