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老来子-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两人出身名门,家中藏书甚多,阅读量自然不是一般士子能够比拟的,毕竟这个年代,书籍还是一些豪门大族们的底蕴所在,且不说一些珍本善本都是被大族们藏起来秘不示人的,就是一般的书籍也是极为昂贵的,一般的寒门士子往往只有那一套四书五经,条件再差些的,自己买不起书,手中的书多是自己抄的,若是有几本有注释的书籍,那肯定是极宝贝的。

    这也难怪每年科举成功之人往往不是寒门出身,至少家里也要是个小地主,这样才能够供得起一位读书人,毕竟除了读书的书籍要花钱,笔墨的消耗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绝不是寻常小民所能够负担的起的;然而科举的魅力实在是大,有些地方举族也要供出一名举人、进士。

    林海家的书自然是世代相传的,而贾家的藏书,来源可就五花八门了,一来是由当年的荣国公贾演征战四方,搜刮而来,毕竟他不是寻常的小兵,自然能够意识到一些文玩古籍的价值;二来是代善在抄家之时私下藏下来的;又或是苏先生带着贾攸在京中书坊买的;还有贾攸在父亲帮助下,刻意去寻摸了那些没落世家的败家子们,压了价买下来的。藏书是极为庞杂的,但也有不少珍品。

    也难怪一些出身贫寒的人很难比得上这些世家子,单单是这份资源就让人望尘莫及,毕竟在考卷上,一个人写来写去都只是四书五经之中那些句子,偶尔有些引用也都不过是些耳熟能详的典故,哪里比得上见识广博,旁征博引的世家子弟?

    因此,贾攸和林海的对话,便是寻常士子也难以跟上,实在两人话中的许多内容都不是一般书籍里能够看到的。

    但是,林海却惊奇地发现,自己和贾攸说的许多内容,贾敏竟然都能理解并知道它们的出处来源,并自有一番见解,这番才情,实在是不输现在的一些士人了。而贾敏也对自己的未来夫婿的谈吐佩服极了。

    但内心却是极为喜悦的,今日元宵节一会,竟让他发现了如此多的惊喜,自己的妻子不仅相貌出众,还是蕙质兰心之人。

    夜色渐渐深了,几人不好一直在外边呆下去,遂辞行回府。

    只是这一对年轻未婚夫妇的心却在不知不觉之中靠近了。

第28章 贾攸春闱前琐事() 
自从上回在元宵灯会上两个小儿女巧遇之后,彼此之间倒是更加心意相通了,具体表现在林海往往读书读到累处,想起贾敏,内心不由有些火热,读书愈发用功了;贾敏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经常会不自觉地痴笑起来。

    几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终于到了这年的三月的会试,因为正是春天,又被人称之为“春闱”,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们便汇集到京城参加考试,数以千计的举人们的到来极大地带动了京城当地的住宿事业的发展,毕竟若是来的迟了,在京中也没有个可以投宿的地方,那你就捉瞎了,因为大多数的客栈定是会早早地就被人定满了。

    当然,也不必担心自己会露宿街头,至不济还可以到一些佛寺里借宿,还能省下点住宿钱,一些家境贫寒的士子往往也会选择这里。但是,大多数的士子若不是实在是囊中羞涩,大多还是会住到客栈里的。

    一来是客栈里多住的也同是来应试的士子,彼此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同时结识一些人脉。

    二来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都落魄到住寺院的地步,谁知道你是来迟了订不到房间,还是穷得掉底才去的。

    因此,大多数士子多会提前来到京城,既是为了在考前多温温书,力图能够“临时抱佛脚”,考个好成绩;也是为了提前来打点好自己的衣食住行问题,尤其是要带进考场的东西,更要细细准备。

    当然,贾攸自然是不用担心这些的。自然有家里人给他打点好进场的东西。

    原先贾府也不是什么世代书香的人家,没发迹之前也不过是金陵的土财主。好不容易祖上刀山火海地拼出了一场富贵,各个倒都成了安享富贵的公子哥儿,读书举业这等事情和他们素来是搭不上边的。

    只东府敬大爷,当年在他老子贾代化算是有些见识,对儿子的学业抓得极紧,贾家人素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针,在他的逼迫下,贾敬可谓是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好在他的天分也不错,便是硬生生被逼着的,也考中了进士。

    不过想来是因为之前只一味读书,不会变通,愣是读书读得有些不知世事,后来又因为和上官之间有了龃龉,便辞官不做了,后来代化已经去了,竟是不管不顾起来,跑到城外的道观中出了家,再也不管这些俗事的。

    但是这东府现在是贾敬的儿子贾珍当家,虽年少,不过是十五六岁,但却最是个贪花好色、不学无术之辈,对学问那是一点儿也不上心,每日里只知道和一群狐朋狗友在府里鬼混。

    代善虽有心管教一二,但到底只是隔房的叔爷爷,连他老子都不管,自然不好插手,好在贾珍虽混,但也没惹出什么大事来(谁知后来一惹便惹出了那般的滔天大罪),换句话说,他顶了天就是个只在家里混吃等死的宅男。代善思及此处,便也撒开手了。

    代善的庶弟贾代修倒是有个秀才的功名,这些年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大方,倒是委了他担任贾府族学的塾师,也算给这个不通庶务的庶弟找个进项。但要指望他给点什么指导,那还是算了吧!

    因此,偌大的贾家,竟没有个人对科举有经验的人!

    好在,贾家倒还是有几门好亲戚、好交情的:张家、林家、苏家。尤其是贾攸的先生苏先生,那时正正经经的进士出身,其家族也多得是科举出身的人,对这种事情自然是再有经验不过了。

    再加上他对贾攸还有些不可言说的意思在里边,贾攸又是他的关门小弟子,对他的事情自然是再上心不过的,他知道贾家是不差钱的,只是没有经验罢了。遂叫妻子梅氏专门整理了一张他当年科考时的准备清单,又注上了一些注意事项,送到了贾府。

    毕竟这春闱和秋闱相比,是大不相同的,要求也更加严苛些,有许多小窍门是极需要注意的,若是能知道,能省下不少事。

    贾母接到了苏家送来的单子,心里是极感激的,她虽然多方打听,也从自己儿媳妇的娘家张家问了不少,但这年头,有没有什么互联网,知识还是一项极为昂贵的资源,像是科举这种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命运的考试,其诀窍其实也是许多书香世家的不传之秘,自己家人知道就好了,等闲不与外人说道。

    因此,虽费了极大的功夫,贾母还是有些不大放心,梅氏送来的这张单子可谓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提醒了许多他没有注意到的事项,例如:虽然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还是要注意防范春寒,多备一条毛皮的褥子,不然在考场里得了风寒可不是玩的,注意褥子还不能是夹层的,只能使用单层的;贡院提供的水不能直接喝,最好烧开;要准备一些药丸以防万一;熏香的准备;大瓶的茶壶……若不是有专业人士提醒,真真是不能考虑得面面俱到。

    贾攸原来也没有在意这个,他自幼虽然被父亲带在身边,后来又跟着苏先生学习,但是确实是自小娇生惯养的,从没吃过苦,上回乡试时,在考场里连考三场,每场连考三天已经是他少有的狼狈之时了。

    只是看着自己的母亲为自己忙碌,四处打点,准备,心中难免有些触动,心中暗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暗想着将来一定要好好孝顺母亲。

    横竖有贾母及贾敏母女二人操持,贾攸也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安心复习备考了。

    又因为贾敏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贾母难免要把女儿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为此,还收回了大太太张氏的管家权。

    好在张氏素来识大体,况且在她看来,迟早要出嫁的小姑子管家总比那个二房的妯娌王氏管家要让她安心的多,反正这荣国府迟早都是他们大房的,与其自己把持着管家权不放,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还能讨得了老爷太太并三弟的好,况她和贾敏关系向来不错,亏待了谁也不会亏待她,横竖她不吃亏。

    再加上,张氏自己的身子因为在前两年生小儿子贾琏时难产,已经亏空了不少,这两年虽然也有在进补,但到底要操持着荣国府上上下下的事物,她又十分好强,身子愈发破败了下来,不过强撑着罢了。

    果然,当她十分大肚地指点贾敏管家事宜之时,并谢过贾敏并贾母体恤她身子不好,太太看她的脸色也越发温和了,贾敏对她也十分感激。

    只是二房的王氏心中满是不甘,她对这管家权可是心心念念好久了,好不容易等到张氏身子不大好时,她正满心鼓舞地想要大显身手,却不妨这时候贾敏跳了出来,只是贾敏素来是荣国府的千金大小姐,宝贝疙瘩,她自然不敢出言反对,只是暗暗咬碎了一口银牙。

    张氏注意到了自家弟妹眼中的不甘,心中不屑:就这点算计还想要染指管家权,没门,当她真看不出王氏这个眼大心空,野心勃勃的女人。

    俗话说,最是女人了解女人,这话不假,张氏身为长媳,本身就对自己的妯娌有天然的抵触,自是看出了王氏的野心,因此她是万万不肯讲管家权交给王氏的。

    又过了几日,正是春闱开始了,因林海在三年前早已经中了会元,此番倒是不用参加了,只要准备之后的殿试即可,因而只有贾攸在家奴的护送下来到了京城贡院。

    他穿的虽只是考试要求的单衣,但是衣服的料子却是极好的,一眼便能看出不凡来,是贾母专门托人从江南寻来的缎子,虽是单衣,却极为御寒。

    因而在一群士子中极为醒目,检查的小吏也不敢多加刁难,只是大略检查了一遍他手里提着的异乎常人之大的考篮便放他进去了。

    贾攸迈进了贡院大门,看着一排排号舍,深吸一口气,呼了出来。

    鲤鱼跃龙门,十年寒窗苦读,成败与否,便在今朝了!

第29章 科考之后婚事定() 
进入贡院,一进去就发觉的确是布局严谨,公堂、衙署都显得格外高大森严,门内有牌坊,东为“明经取士”,下边则是“为国求贤”,只是考棚显得十分简陋,各个都差不多。

    贾攸苦笑,这倒是难得的公平了。在小吏的带领下,贾攸来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号舍,虽然十分简陋,但是好在离茅房还算远,可以看到,一个被分到茅房边上的“粪号”的考生早已脸色发青,想到这个倒霉蛋接下来还要在这里呆个九天,贾攸不禁心中对他有些同情。

    待看见贾攸进了自己的号舍,那小吏便离去了,贾攸看着这间狭小的号舍,苦中作乐想到:至少还算干净。好在他自幼在先生的教导下,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完成,倒也有些动手能力,只是粗粗打扫了一遍,看着亮堂些的号舍,心情总算是好些了。

    不多久,又有小吏沿着考棚一间间地发下来了卷子、题目,几张稿纸,每个人都发了三根蜡烛,这是为了考生晚上准备的,不过贾攸可没打算晚上挑灯夜战,以来是怕贡院提供的蜡烛质量并不好,就怕灯油污了考卷;二来也怕自己不小心,烧着了可就有乐子看了。

    看了下题目,好家伙,贾攸一乐,竟是自己似曾相识的,运气不错,考前先生出了一道差不多的。其实八股取士说难也难,不难也不难,关键是要找出窍门,例如八股,最要紧的便是破题,这就好像高考作文,抓住中心思想一样。当然,八股肯定是比高考作文要难的。

    会试是三天一场,连考三场,贾攸可算是吃尽了苦头,好在他的身子骨打熬的不错,心理素质也比较好,倒也挺住了,是自己走出的考场,许多身子不好的考生,勉力完成了考卷,几乎是被里边的小吏架出来的。

    但在狭小阴暗的号舍之中呆了整整九日,每天吃的真正是粗茶淡饭,又不能沐浴,再加上考试十分耗神,饶是贾攸已经算是好的,出来之后也不免面带菜色,十分狼狈憔悴。

    在贡院外头守候的心砚看着自家三爷出来,面色憔悴,不由被唬了一跳,忙上前去搀着,贾攸也没拒绝,实在是累了啊。

    在心砚的搀扶下,贾攸拜别了刚出场的两位好友,见他们都有人来接,方上了自家的马车,早有下人备好了一盅人参炖鸡粥,贾攸也不客气,接过来一饮而尽,腹里方觉得暖洋洋的,感觉好多了。

    回到府里,正想要勉力支撑着去给自己的父亲母亲问个安,心砚却道:“三爷,老爷太太今儿个吩咐了,嘱托你先歇息,等恢复精力了再去请安。”

    贾攸闻言也不客气,回到自己的院子,早有家人备好了热水,狠狠地洗了个澡,换上衣服,躺倒床上,竟是一沾床板就睡着了。

    他这一睡,竟是整整睡到了第三天的中午,贾母都有些急了,生怕自己的宝贝儿子出什么问题,火急火燎地请了大夫,好在大夫说只是累极了,等他睡醒了待好生养上几日便好。

    贾母这才放下心来,又埋怨代善,儿子这才十六,竟是就逼着他去考试,真真狠心。

    代善苦笑,心道,他何尝不疼爱自己这个老儿子,只是自己的身子却是不好,再加上阿佑这孩子,看上去脾气好,但是认准了的事情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只是这回的确吓着他了,暗道,最好一次就能考上,否则,还要再吃一次苦呢!

    好不容易等贾攸醒来,旁边的丫鬟小厮们纷纷围上来,递帕子的递帕子,送水的送水,忙成一团,算是把贾攸服侍好了。

    贾攸见了母亲,安抚了她的情绪,只道自己无事。

    又到了书房,却发现自己的先生也在,问了个好。

    苏先生看了一眼贾攸,说道:“将你的卷子默出来吧!”

    贾攸这才意识到先生的来意,感激地看一眼,又来到书案旁,闭上眼睛,略一思索,挥笔就将自己做的几篇八股、策论写出。

    苏先生取过他的答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