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老来子-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国府的这个望春园和东府西北角的那个会芳园比邻而设,只是中间隔着一条巷道而已。
几处枝丫探过墙头,遥相呼应,倒是颇有一番奇趣。
黛玉拉着鹏和,园子门口镶着一块匾额,是贾攸亲自书写的“望春园”三个字,他自小打磨,字写得自然不错。只是这些年忙于政事,反倒有些落下了,好在虽不是顶尖,但是也算是难得的好字了。见了他的字,加上边上贾赦振振有词道请贾家的状元郎题字,原先心中有些蠢蠢欲动的贾政也住口不说了。
黛玉进了园子,虽说这时节已经有了暑意,但是置身在这园子里,却丝毫没有感到燥热,徐徐清风拂过湖面,倒是带来一阵凉意,又有周边的树木、山石掩映,倒是更显清幽。
见鹏和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景色,黛玉饶有兴致地带着他逛了一圈,并以手示意,指点他这些花木的种类。
鹏和素来乖巧,也好学上进,听得十分认真,倒是让黛玉好好过了一把好为人师的瘾头。
逛了十来分钟的院子,见鹏和的额头上出了些细汗,黛玉遂带着他坐到了湖中央的亭子里。这是专门设计的,一条通道从岸上只听湖中央,通道两边加上亭子周边都有些密密的围栏围着,是为了防人落水。
但是做得十分雅致,看着也让人赏心悦目。
亭子周遭一圈俱有连在亭子上的横板作为凳子,坐在上边可以赏鱼观景。因为怕鹏和年纪小不小心落水,黛玉特意嘱咐了他,让他坐得莫要太靠外,安置他坐在了亭子中间的石凳子上。
亭子中间只一张圆形的石桌子,上边是早已经刻好的象棋棋盘。
见两人坐了下来,后边一个婆子随即拎着一个饭盒上来,端出了不少点心,紫鹃又端出了一壶凉茶。
走了这么一圈,黛玉也觉得有些渴了,端起凉茶喝了一口,说道:“迎春姐姐她们呢?可是闻过她们要来吗?”
紫鹃笑笑,说道:“姑娘突然心血来潮想来游园子,府里几位姑娘可不一定得闲。我已经交流雪雁去问了,姑娘且等等吧!”
黛玉闻言,也知道这是正理,遂不说话,只是自顾自地逗起了小鹏和。
第123章 望春园游记(中)()
不多时,忽然原处传来喧闹声,黛玉定睛一望,只见到两个妙龄少女相互说笑着往这边走来,后边还跟着几个丫鬟、婆子,倒是有不少人。
这二人,赫然便是迎春和探春姐妹两个。
姐妹几个目光一对,皆是一笑。随后,两人携手便上了亭子。
探春快人快语,率先说道:“林姐姐好,今日怎么有些闲情逸致出来玩。”说着,又看了看黛玉边上的小鹏和,说道:“原来是秦弟弟来了啊!”
黛玉还未回道,便听到迎春后边温温和和地说道:“秦弟弟素来喜欢林妹妹,林妹妹也对他关爱有加,自然有这个兴致了。”
黛玉闻言,一笑,说道:“亏我兴致冲冲地请了两位姐姐来,嘴里竟没个好话。”她低下头看着鹏和说道:“小鹏和你说是不是?”
鹏和虽说年纪小,但是颇为懂事,知道黛玉不过是在说笑,抬头笑笑,却不接话。
探春进了亭子,坐在石凳子边上,看着黛玉笑道:“姐姐可别冤枉我,不过是句玩笑话罢了。倒是林姐姐此番邀我们来,不会只是邀我们来看风景吧?”这两年,随着她越发长大,对自己的处境也更加了解。虽说心中对自己的出身仍旧有些怨念,但是她也知道家世、出身是不可更改的,自己所能够做的,不过是在接受现状的前提下努力为自己挣出一条出路来。
再过几年便要及笄了,探春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要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一番,不然让嫡母王氏随意许了个外表光鲜,内里草包的人家,那自己的后半生可就毁了。
想到这里,她扭头瞥了迎春一眼,心中却有几分羡慕,说起来两人的处境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庶女。不过迎春的运气却比自己好得多,她生母早逝,没有亲生母亲为她打算,虽说大老爷不管她,但是她也是大房唯一的闺女,又被先前没有生育的大伯母的一手抚养长大。有了这份情分在,尽管现在大伯母有了身孕,但是母女两个到底处了这么些年,有这个情分在,大伯母也不会亏待了迎春。
自己就不好说了,尽管自己生父犹在,但是这么些年下来,自己也算是看清楚了他的性子,也不指望他能做主让自己嫁一户好人家。毕竟连嫡出的大女儿都叫她卖进宫里去了。尽管大姐姐现在熬出了头,但是想到她近十年的蹉跎,探春还是有些不寒而栗。
至于嫡母王氏,她也心知肚明,尽管外人看来母女两个表现的十分亲热,她也表现地对嫡母十分濡沐的样子,但是她明白,不过是做出来的,嫡母这么做,大抵是为了做给生母赵姨娘看的,将来怎样未可知,但是想来也不是什么好的。
生母赵姨娘虽说对自己似乎还有点舔舐之情,但是平素行事太过粗鄙,自己本就是个庶女,若是叫人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拎不清的姨娘,难免会叫人质疑自己的教养。因此,只好远着了。
整个二房里,称得上是个人物的,在她眼里,大约便是珠大哥哥了,作为二房里唯一有功名的人,偏生身子羸弱,也不掌家理事,自己和他也没什么交情,毕竟岁数相差的太远了。
因此,探春这才意识到自己若是想要有个好归宿,指望二房里几个人没什么希望的。因此她这几年往老太太身边呆的时间越发长了,一来是指望有个国公夫人教养的名头,林家将林妹妹放在贾府里不就是为了这个?不然林家在京中又不是没有宅子,黛玉的兄嫂都在呢!二来就是希望老太太垂怜,给自己寻个好归宿。
只是老太太年岁大了,等闲也不出门交际了,闺阁女儿若是想要出门,那必须要有一个女性长辈带着。王氏她是不指望了,她近年来吃斋念佛的,真不怎么出门了,就算出门也不一定带着自己。
算来算去,也就只有伯娘和婶娘了,也因此她对这两位长辈越发恭谨。不过近日里得了消息,林姐姐的母亲,自己的姑母也要上京来了,也是一条出路,她想到,要知道林姑父早就是二品大员,姑母也是二品诰命,若是她能出手,自己也能有个出路。
因而,这些年来,她倒是越发收起了前些年的不甘和怨气,只是对迎春和黛玉几个姐妹也没有之前的刻薄,反而交好了许多。姐妹几个相互礼让,感情倒是比先前好了不少。
对于探春的想法,黛玉是不得而知的,毕竟她作为二品大员家千金大小姐,金枝玉叶的,从小娇宠着长大,便是后来被送到京城和家人远离,但是有贾母关照,舅母慈爱,哥哥宠爱,尽管心中有些思亲之意,也没有太多愁绪,从未为自己的前路担忧过。哪里能够体会到作为庶女的探春心中的惶恐和不安。
不过这些年来,随着探春的主动示好,两人的感情倒也不错,毕竟家里就这么几个姐妹。
黛玉摇摇头说道:“倒也不是。”指着边上的鹏和说道:“这孩子上次来的时候便求着我教她下棋,偏生上回有些琐事耽搁了。今日里天色正好,我便琢磨着咱们这望春园里正好又一副棋盘,又有这小池碧荷之景可赏,索性也请了姐姐和妹妹前来,算是做个示范,叫鹏和好上手些。且这大好景色,何不畅游一番?”
鹏和立在一边,闻言也是笑着拱手说道:“还请几位姐姐教我,小弟感激不尽。”
迎春和探春相视一笑,说道:“敢不从命?”
索性,探春和黛玉相对而坐,边上紫鹃捧上一副旗子,将旗子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桌上。
迎春拉着鹏和坐在一边指点,说些棋子摆放之规则云云。
鹏和在边上听得认真,遇到些不懂的还出口问上几句,迎春也是耐心温和地一一回答了。
之后黛玉和探春也不言语,只是相互礼让一番,黛玉先走一步。
探春也不客气,随即跟上。
鹏和懵懂地看着两人的棋路,迎春搂着他,一一指点他每一个棋子的走法,如此这般。
鹏和也是个聪慧伶俐之人,黛玉和探春不过下了两局,他便对规则有些了解了,见他跃跃欲试的样子,黛玉一笑,说道:“鹏和,来,你试试。”说着让了自己的位置。
鹏和欢跃地上前,替了黛玉的位置,也不客气,和探春厮杀起来。
虽说只是初学,算是初窥门径,但是好在他素来机警,又有探春可以让着他,两个人下的,倒也是有滋有味。
第124章 望春园游记(下)()
玩了好一会儿,黛玉正移动一步,嘴含笑意道:“将军。”
鹏和左右看看,才发现自己又陷入了死局,可怜兮兮道:“林姐姐——”单单她和黛玉两人玩,他便已经输了五局了,更别加上刚刚和探春玩时输掉的那几局。
正在这时,边上紫鹃端上茶水点心,说道:“几位姑娘,秦少爷,先歇歇吃点东西吧!”
鹏和闻言,忙欢呼一声:“我要。”捡了两块糕点吃。
黛玉也有些累了,停下手,说道:“便这样吧!大家也歇息一会儿。”
探春和迎春在边上观战,时间长了,也觉得无趣,遂点头应了。
休息了片刻,迎春率先发出邀请,说道:“日头还好,几位妹妹不妨和我到园子里转转。”
想想确实无甚要事,黛玉和探春遂点头说道:“甚好,甚好。”
至于鹏和,那自然是跟着几个姐姐走了。
一行人光是姑娘、少爷便有四人,加上随侍的丫鬟婆子,前边开路的,后边等着吩咐的,拢拢总总,约莫好几十人,一下子,园子里便热闹起来。贾家这园子虽说面积不小,但是因为凿了池子,又多树木、花石装点,看着的确是花团锦簇,只是一点,给人通行的都是小道。
若是几人赏景,那的确是一大乐事,别有一番风味。
便是只有黛玉姐妹几个在,叫几个丫鬟婆子守住园子门口,莫叫外边的男丁闯进来即可。每人身边只带上一二贴身服侍的丫头,也是恰到好处。
偏偏今日带了鹏和前来,因为年纪小,需要有人照看,自然不能让几位还未出阁的姑娘家来,因此随身服侍他的人便不是小数目。
因为风景好,众人的心情也不错,服侍的丫鬟婆子们也因为无甚要事,只是跟在边上以防万一,倒是有几分闲情逸致。
黛玉几人对园子的风景点评一番,互相印证,倒也兴致勃勃。
一时间,园子里热闹喧哗起来。
荣国府东北角的梨香院中。
薛宝钗坐在屋内,正和薛姨妈谈些家里铺子上的事,她叹道:“母亲,你也管管哥哥,铺子上的老掌柜昨儿又来说了,哥哥又从账上提走了五百两银子。”
这两年,虽说在她和薛姨妈母女两人勉力维持这个家,也给薛蟠定下了限额。刚开始还是卓有成效的,除了薛姨妈偶尔心疼儿子偷偷塞些私房钱,但那也是有数的。但是好景不好,薛蟠成日里在外边游荡,也不知道听了谁的挑唆,竟是学会了些歪招。
既然家里的账房在薛姨妈的命令下不敢给大爷支钱,薛蟠竟是混不吝地跑到了自家在京中的铺子上直接取钱。
饶是铺子上的老掌柜们抬出了薛姨妈的命令,也被薛蟠一句“我们自家的铺子”、“你们不会是想要侵占”云云的话给寒了心,索性也就不阻挠,任凭薛蟠自取了。只是少不得要到薛姨妈这里哭诉自己的“无奈”。
薛姨妈也无法,只骂了几句“孽障”,也不多说什么,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舍不得责备。
但越是如此,下边的人越是寒心,对铺子上的事也不大上心起来。
要知道,薛家从金陵北上入京来,原先在金陵的产业,除了祖宅和祭田没有变卖,也就剩下个几十顷的小庄子,也是看在金陵多仕宦,且南方水土肥沃的原因,地价相对昂贵,且卖出去容易,买回来却是难了,更何况是这样连成一片的好地。若不是薛家当年从龙有功,且战乱刚息之时没这么多大户,怕也抢不到这样的地产。
金陵到底是薛家的老家,尽管打定主意要带儿女在京中投亲靠友、发展,薛姨妈也不舍得将这么好的一块地卖了。薛家又不缺钱,留着传给子孙再好不过了。
余下的铺子、庄子俱是发卖,家里的老仆或是守着祖宅,或是打发到庄子上去,其他的多是遣散了事。
能够带入京城的管事都是忠心耿耿的老掌柜,便是当年薛老爷在时,对他们也是礼遇有加。说实话,若不是看在当年薛老爷的知遇之恩上,像他们这样的老管家、老账房或是老掌柜,都是极抢手的,到哪里不受欢迎?
薛家不过是因为死了当家人这才往外放人,他们家铺子上散掉的人,人品上并无瑕疵,很受大户们的青睐。
也就是说,现如今薛家的收入来源,不过是京中的五六个铺子,有几个老成的掌柜打理着。因为在京中并无甚靠山,薛姨妈还悄悄给了王氏二成的干股。只是这京中大大小小的商铺,谁背后没个关系啊?该有的孝敬钱也不能少,毕竟“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做生意,本就讲究低买高卖,把握需求。当初薛老爷在的时候,对这方面很是敏感,就是没察觉到市场的风向,凭借着多年的人脉积累和上下打点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但是等到他去了,薛家的生意便没了方向,时常有货物积压,又有各路小鬼上门,生意日渐萧条了许多。如今可好,薛蟠时不时直接到铺子上取钱,那可都是进货的钱,本就货物积压,这下连周转的本钱都被少爷取走,这些掌柜的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力回天啊。
当年薛家一家人带入京城里来的时候,光光是带在身上的银票便有百万之巨,加上薛老爷早前在京中置下的五六间铺子,刚开始一年也有万两白银的收入,只是如今越发少了。
薛姨妈虽说只是个妇人,但也明白不能坐吃山空的道理,索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