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老来子-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鹏和接过了边上丫鬟们递上的风筝,他早先是玩过的,自然不必人教导,正好一阵微风拂过,他欢呼一声扯起线便往前跑去。
后边旋即跟上了几个担忧的丫鬟婆子,叫着“少爷小心些”之类的话语。
黛玉几个无甚要事,索性便立在边上,看着鹏和放风筝,三言两语地聊着天。
好在下人中有几个机灵的,随身带着京中女眷们出门常带的餐布,直接展开来,铺在地上,给几位姑娘们坐着休息的地方。又有人送来些瓜果吃食,眼前是天真烂漫孩童奔跑的影像,周边是如画风景,又有几个姐妹说些闺中私语,倒真是有些意趣。
也不知道是不意识到了自己被“排挤”的局面,此番姐妹们说话,宝钗沉默了许多,不再满口的“闺阁女戒”,时常出了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小儿女说话,不外乎容貌打扮、服装首饰之类的讨论。因几位都算是血脉之亲,又是自小认识一块儿长大的,关系十分亲密,自然说着说着便说道了女儿家最关心的一件事上了,那便自然是婚嫁。
黛玉叹道:“前儿个钱姐姐及笄,我嫂子带了我去观礼,听说过了及笄礼之后不到半年,钱姐姐便要出嫁了。也不知道对方人品是好是坏,听说还是当年钱老爷子定下的婚事呢?”
黛玉说的钱姐姐,名唤钱蓉,是侍讲学士钱丰唯一的嫡女,和林家也算是世交,两家人素来有些来往。因为两人年龄相仿,性子也算是投契,关系倒是不错,听闻她要出嫁,黛玉难免为她担忧。
迎春闻言,安慰道:“妹妹倒是不必担忧,钱大人夫妇这么疼爱钱妹妹,定然不会委屈了她。便是两家人祖上定下的婚事,若是对方人品不好,想来钱大人也不会舍得。两家人是世交,想来是知根知底的,没准是一桩好姻缘呢!”
黛玉闻言,倒是有些安慰,说道:“这倒也是,是我瞎操心了。”
迎春笑道:“也是你心软,操心这些。可见是思春了吧!”
黛玉闻言有些不依,娇嗔道:“姐姐说什么呢?我看姐姐才是好事将近呢!我可是听小舅母说了,大舅母正在为你想看人家呢!”
迎春没料到黛玉会说出这件事,一时间又气又急又羞恼,要上前去堵住她的嘴,却不防黛玉早有准备,一避,反而更是戏谑道:“也不知道将来的迎春姐夫会是个什么样子的?”
迎春见按不住她的嘴,红着脸气道:“让你今日笑话我,改日等姑姑她们为你相看的时候,你且等着吧!”
黛玉闻言,似乎是有些羞意,但是却仍旧表现地天不怕地不怕,说道:“迎春姐姐先顾好自己吧!”但是却不多言了。
两人嬉笑玩耍了一番,互相停下,看着对方,却是不由自主地一笑。
却不妨,边上的探春和宝钗,虽说是看着她们玩耍在笑,但是笑意却未深入到眼底。
宝钗脑海里回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叮嘱和期望、想起幼时父亲对自己的寄托、想起自己的野心,交错相接,一幅幅画面闪过,这之中的遗憾和失望,确实让她有些痴了。
看着眼前的黛玉和迎春两个,少女的脸颊红扑扑的,尽显青春靓丽本色,不像自己,每日思虑这个,思虑那个,打算这个又打算那个,小小年纪学了一肚子的算计。又想到她们是不用为自己的未来发愁的,自然有人为她们打算,既有些羡慕也有几分嫉妒。
说起来,她比迎春的岁数还大上一些呢!大房太太已经开始为她相看起来了。而她,虽说母亲有了目标,可是却迟迟未能定下来。姨妈那里虽说是信誓旦旦地保证了,但是没有白纸黑字地定下来,谁知道将来会出些什么意外或是变故呢?
宝玉岁数比自己小了两三岁,他是男子,可以拖得起,自己可不成。若是真的下定了决心就是他,自己可得早早和母亲说好,先定下再说。
不过好在他素来是个稳重的,情绪不轻易外泄,尽管听到她们的话语后情绪有些波动,但是却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到底受了影响,笑意极为清浅。
第130章 回程惊起李姨娘()
探春心里却有些难过,她渐渐大了,自然认识到嫡母对自己不过是面子情。可是作为一个庶女,她又能怎样呢?只好尽心服侍太太,只望王氏看在自己还算懂事听话的份上,不要草草把自己打发了。
父亲贾政对自己素来是漠不关心的,她可不是没听过不受宠的庶女的下场,不是被送进高门显户做妾,便是给一些鳏夫续弦。至于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姨娘,探春只觉得自从李姨娘来了之后,她亲娘倒是改了不少,甚至连带着亲弟弟贾环也在父亲面前受宠了不少。
但是她心里却忧心忡忡,她不是不懂事的人,相反之下,常年在嫡母面前曲意逢迎的她比府里的其她姐妹更为成熟。她虽不常往院子里去,但却是见过李姨娘的另一面的,只是当时李氏没有注意到她。
探春只记得她那双眼睛,深不见底,仿佛有个漩涡般深邃,叫人看不出情绪来的深沉,不复平时的温婉和煦,当时便唬了她一跳,吓得赶忙躲开了。
后来她听丫鬟侍书的老娘不经意间提起的陈年旧事,这才知道当年李姨娘落过一个孩子,还被同院子里的周姨娘下了药再不得有身孕,也算是个苦命人了。侍书的老娘叹道
探春听后却有些不寒而栗,李姨娘落了胎,谁是幕后主使?真是周姨娘?她小姑娘家家的都不信!她亲娘?不是她看不起赵姨娘,真没那本事,能够把她们姐弟两个平平安安生下来,算是赵姨娘这辈子最出息的一件事了。
那还能有谁?所有矛头都指向了一个人。
再想着这一二年来,亲娘似乎和李姨娘隐隐有联手之势,两人联手,几乎把持了整个后院,又推出了庶弟贾环,很是夺了宝玉不少风头,连带着她在王氏面前都被冷落了许久。探春惊出一身冷汗:李姨娘这番举动,倒是极像是在报复嫡母王氏。赵姨娘母子,倒像是她刻意推出来的棋子。
不过话说回来,李姨娘也不是没做什么好事的,至少现在探春看来,有了李姨娘的教导,弟弟贾环的确比以往在母亲教养下成器了不少,至少摆脱了以往的小家子气和畏畏缩缩,看上去也有了几分世家公子的风度,不然也不会得了贾政的青眼。
可问题在于,棋子终究棋子。联想到当年李氏的眼神,探春最担忧的,便是李姨娘将来若是为了扳倒王氏,谋了她的亲娘和弟弟,想来她也不是做不出这种事的。毕竟,谁也没办法预料一个失子且后半生再无指望的女人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
想到这里,探春皱了皱眉头,她未尝没有劝过母亲低调些,可惜被赵姨娘尝到了甜头,又被李姨娘说动了心,竟是阴阳怪气地嘲讽探春了一通,她气急之下,索性便不管了。
“妹妹,妹妹,在想什么,这么出神?”宝钗笑着问道。
探春一个出神,便是许久,好半天才在宝钗的提醒中回过神来,这才勉强笑道:“无事,只是想到些杂事。”
周边几人虽然知道她未说实话,但是看她脸色有些不好,倒也没再说下去。
索性另起话题,说起其他的琐事来。
探春恢复了心情,加入进来,倒也安乐。如此,时光倒也流逝地飞快。
见天色有些暗下来,鹏和玩的有些累了,黛玉也知道差不多了,叫人拿了帕子,绞了水,给他静了面,姐妹几个又说笑一会儿,便散了。
因为宝钗就住在望春园北边的梨香院里,黛玉几人却要穿过园子回去,几人索性便在此地分开。
黛玉并迎春、探春三人便往回走,虽说有些累了,但是好在日头下去了不少,又靠着小池,微风拂面,别有一番滋味,也算舒畅。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回走,有一二十号人,自然有些响动传来。
李氏坐在屋内,听到屋外有些嘈杂声,遂随口问道:“金珠,外边有些什么事情啊?”这金珠便是当年金凤的妹妹,自从当初金凤被拨给了李氏,她便一直忠心耿耿的,颇得李氏信赖。当然也不是没落下什么好处的。
自打金凤得了李氏信任,李氏费了些心思,拿到了她们一家人的身契,这才放心用了她们一家人,毕竟她可是个有成算的,自然不会冒风险。得了身契之后,李氏才算是对他们一家子放下心来,她从贾政这里可是抠了不少钱财出来,她又是个有主意的,借着贾家的名头,在外边置产不少,委了金凤的父兄在外打理。
自然,成了利益共同体,金凤一家子对她算是真正尽心竭力,为她费心谋划。金凤年纪大了便出去被配了小子,她的妹妹金珠便接了她的班进来当差。姐妹两个都是谨慎聪慧之人,也颇得李氏信任。
听了李氏的吩咐,她脆生生地应了,往外走了两步,好在李氏的地方离院子门也不远,看到一群人走过,见到为首的几位姑娘并一个小男孩。
因为李氏受宠,她房里的丫鬟在外边也是有些脸面的,金珠有机灵,出手也大方,自然消息灵通,眼珠子一转,便猜到了那些人是谁。
她旋即回过头来,禀了李氏,说道:“姨娘,是府里几位姑娘并一位少爷走过,那小少爷,我估计便是三老爷前段时间收下的秦家义子吧?”似是疑问,但是却带了七八分的确定道。
李氏点点头,这事她是知道的,那几日贾政的心情似乎不大好,还在她房里摔了个杯子,虽说后来他回过神来又补了她一套。但是对于素来受宠的李氏来说,这还是少见的,因而印象深刻。想来是因为那日在认亲宴上受了不少冷待吧!李氏想着自己打听到的前院的消息,内心是这样想的。
还有些好笑地想着:她家老爷也是,这么些年了,还没适应。但凡府上有什么宴会是要三兄弟一起参加的,被关注的绝对不是他,肯定是位高权重的三老爷,便是大老爷,也因为是袭爵人的关系比他受欢迎。
结果一场认亲宴下来,他还回来生闷气!
第131章 主仆对话心震惊()
对此,李姨娘是不明所以的,只是以为贾政心中还有些堵心,却不以为然,索性是三房的事,和她素来没有瓜葛,她也就没有在意。
金珠消息灵通,见李姨娘面色有异,索性便快言快语地将自己打听到的事情竹筒倒豆子般说出来:“姨娘,底下的婆子们都说呢!那秦少爷真是好命,原先听说不过是秦家族里一个秀才的遗腹子,产日母亲还血崩而去,又无别的旁支庶族,偏生叫秦尚书秦大人看重,收作了嗣曾孙,白白得了一份偌大的家业。”
李姨娘闻言倒是有几分纳罕,问道:“我记得秦尚书今年到了古稀之年了吧!怎么想着寻这么个小儿传接血脉?”
金珠也道:“是啊!听说当初秦尚书定下秦公子的时候秦家族人都反对呢!”
李姨娘细细一思索,笑了,说道:“这是自然。一来,秦尚书择了个父母双亡、亲眷不靠的孤儿,自然叫那些打着歪主意却沾不到好处的族人失望;
二来,此事也有些奇怪,旁人立的多是嗣子、嗣孙,偏生秦尚书却是别出心裁,立了个嗣曾孙,若是他有个孙子长成便也好说,可我记得他膝下只一个早逝的独子,便是为了儿子的香火,立个嗣孙便够了,嗣曾孙,这算是个怎么回事?难道还要把那秀才也过继过来?”
金珠闻言,道:“听说是因为秦少爷在族内辈分本就比较小,偏生秦尚书又看重他,这才不顾常理立了嗣曾孙的,且只过继了秦少爷一人,充作独子的嗣孙。”
李姨娘面上似乎是恍然大悟,但是内心却不信这只是辈分的缘故。在她看来,第一点原因,避免族人的桎梏,防止偌大的家业移到别人手中,才是秦尚书选了这个无甚亲眷的孩子的主要原因。
但是她也懒得说明。金珠这丫鬟虽说做事还算可靠,但是到底年纪还小。
又听到金珠说道:“不过秦少爷一个小小的人儿便要继承这么大一份家业,听闻秦少爷今年才八岁呢!也难怪秦尚书费心想要他拜在咱们府里三老爷门下以求个庇护。”
八岁。李氏一听到这个词,却是有些痴了。八岁,就和她那个没福的孩儿一样大,自打孩子夭折之后,她又没有了生育的指望,越发把心思寄托到了当初的那个孩子身上。
时至今日,她还记得那孩子身上濡濡的、软软的味道,那惊鸿一瞥的孩子胳膊上的胎记。即便无数人在她耳边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和重复那孩子已经夭折了,甚至她都去见过了那孩子的埋骨之地。
因为刚出生便夭折的缘故,那孩子连个墓碑都没有,只能用一个小小的棺材埋下,她偷偷叫人在那地方种了一株松柏,只希望能够护佑孩子,也给自己留个念想,免得忘掉。
但是不知为何,冥冥之中,她却觉得那孩子没有离她而去。尽管她在几个婆子的陪同下去了儿子的“坟墓”,悲从心来,哭得肝肠寸断,但是内心里却隐隐觉得那下边没有埋着儿子的躯体。
这种直觉一直存在,尽管周围服侍她的人,包括忠心耿耿的金凤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魔障了,但是李氏却心中抱有幻想,或许,或许,那孩子没有夭折呢?
但是她也知道这几率太小了,贾家在京中,也是一二等人家,贾家的孩子,断没有流落在外的!若是贾家当年不想要这个孩子,一碗药下去,自己也不可能怀着孩子直到他出生。她也曾经想过会不会有正房王氏从中作梗。
但是这么些年观察下来,她自然也能够意识到,王氏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来个狸猫换太子,二房算是她的地盘不好说,但是想要把一个贾家的血脉抱出府外去换个死婴进来,别的不说,精明的老太太和掌家的大太太绝不可能放任。
除非,除非有老太太插手或是大太太襄助,不然,以王氏的本事,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可是,没有缘由的,老太太怎么可能放任乃至于出手将贾家血脉送出去呢?
想到此处,饶是心思坚定,李氏也难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